CN216767482U -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 Google Patents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7482U
CN216767482U CN202220064294.4U CN202220064294U CN216767482U CN 216767482 U CN216767482 U CN 216767482U CN 202220064294 U CN202220064294 U CN 202220064294U CN 216767482 U CN216767482 U CN 216767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turbine
air
hole
se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42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Muhua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p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p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p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42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7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7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7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压气机和涡轮均套设安装于转轴上;压气机的排气端与燃烧室的入口端连通;燃烧室的出口端设有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与涡轮之间设有气封部件,气封部件与导叶组件气密连接;所述气封部件上设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第一气孔的出气口朝向涡轮,来自气源的气通过第一气孔喷向涡轮上对应的接受面,以在气封部件与涡轮之间围绕转轴形成气帘密封。所述第一气孔可以是阶梯孔,阶梯孔的孔径小端朝向涡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轮机,通过在导叶组件和涡轮之间设置气封部件,以阻隔燃烧室高温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有利于燃气轮机的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其主要包括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部件:压气机从外界大气环境吸入空气,并压缩使之增压,同时空气温度也相应提高;压缩空气被压送到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再进入到涡轮中膨胀做功,推动涡轮带动压气机和外负荷转子高速旋转,可实现气体或液体燃料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机械功和热能,并可通过连接发电机输出电能。
涡轮是转子部件,而涡轮对应的燃烧室出口部分是定子部件,涡轮与燃烧室出口部分之间需设有间隙以便于相对转动,然而该间隙的存在使得燃烧室出口处的高温气体(温度可高达900℃)容易从间隙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影响燃机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燃烧室出口处与涡轮之间设置气封部件,以阻隔燃烧室高温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压气机和涡轮均套设安装于转轴上;压气机的排气端与燃烧室的入口端连通;燃烧室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的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与涡轮之间设有气封部件,气封部件大体呈环形并围绕转轴设置,气封部件与导叶组件气密连接,气封部件与涡轮之间可形成气封效果;
所述气封部件上设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第一气孔的出气口朝向涡轮,来自气源的气通过第一气孔喷向涡轮上对应的接受面,以在气封部件与涡轮之间围绕转轴形成气帘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各第一气孔绕转轴设置,可以均匀设置;可以单圈设置,也可以多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可以是直通孔,也可以是阶梯孔,阶梯孔的孔径小端朝向涡轮,阶梯孔可使进入的气流速度进一步增大,甚至达到或超过音速,以进一步增强压力气幕的阻隔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为第一气孔供气的气源,可以是外部气泵,也可以是压气机。当所述燃气轮机还包括气体轴承组件时,所述气源可以为气体轴承组件的供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朝向第一气孔的接受面具有对应第一气孔喷射气流的凹槽,第一气孔喷射的气流经由该凹槽后朝向气封部件反向回流,可增强压力气幕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气封部件朝向涡轮3的一侧可以具有齿形部,与涡轮之间形成齿密封,以进一步增强气封效果。所述齿形部可以是高低齿结构、平齿结构、斜平齿结构、侧齿结构等。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对应齿形部具有配合齿形部的齿结构,以提高齿形部的气封效果。更进一步地,涡轮朝向气封部件的一侧具有凹槽,部分气封部件延伸到该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封部件上还可以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的进气口与压气机或外部供气装置连接,第二气孔的出气口朝向涡轮,压力气可通过第二气孔喷向涡轮,对涡轮形成轴向推力,有利于平衡轴向力,使燃气轮机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孔的截面积大于第一气孔的截面积,以便于能够提供更大的气流量对涡轮形成轴向推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孔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各第二气孔绕转轴排布;可以单圈设置,也可以多圈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气孔围绕转轴呈两圈以上排布,至少部分或全部的第二气孔夹设在其中两圈第一气孔之间,此时,第一气孔一方面可以阻挡从导叶组件喷向涡轮叶片的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另一方面还可以尽量将第二气孔的气封闭在第一气孔形成的气幕范围内,以尽量防止第二气孔喷出的压力气的过快泄露,使得对涡轮能够产生足够强度的轴向推力。
进一步地,所述为第二气孔供气的气源,可以是外部气泵,也可以是压气机。
进一步地,所述导叶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位于两个支座之间的具有轴向气道的叶片组,气封部件与第一支座之间气密连接。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涡轮可相对于燃烧室和导叶组件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叶组件的第二支座临近燃烧室设置或与燃烧室连接,第一支座远离燃烧室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推力轴承和至少一个径向轴承。所述径向轴承与转轴之间具有预定的径向间隙;所述推力轴承与推力盘之间具有预定的轴向间隙。
所述推力轴承、径向轴承,选自气体轴承、液膜轴承或滚珠轴承。所述气体轴承可以是静压轴承、动压轴承和/或动静压混合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通过在燃烧室出口处与涡轮之间设置气封部件,以阻隔燃烧室高温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工作原理为:来自气源的气通过第一气孔喷向涡轮,形成压力气幕,从而可阻挡从导叶组件喷向涡轮叶片的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第一气孔喷出的气流速较高(尤其是经由阶梯孔节流之后),来自涡轮的气经由该高速气流引导(实际上,转轴附近的腔体也会有一定的气流,其一部分来自于气体轴承的出气端,另一部分来自于压气机出口引来的冷却气),使得气幕两侧的气流速度提高而压力降低,以尽量减小气幕两侧的压力差,实现良好的气封效果。气封部件可以具有齿形部,以进一步增强气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还可以在气封部件上设有第二气孔,当燃气轮机的涡轮出气口处压力大于压气机的进气口压力时(例如用于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或者涡轮端还设置有自由涡轮负载的情况下),转轴、压气机和涡轮等构成的转子受到朝向压气机进气口的轴向力,第二气孔的气流推力能够提供朝向涡轮出气口的推力补偿,以尽量使上述转子在轴向上保持平衡和稳定,利于燃气轮机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实用新型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附图说明
图1: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区域Q的放大示意图。
图3:气封部件设有齿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气封部件设有第二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气封部件设有齿形部、第二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转轴;200、压气机;300、涡轮;400、燃烧室;500、轴承组件;600、轴承座组件;700、导叶组件;710、第一支座;720、叶片组;730、第二支座;800、气封部件;210、第一气孔;220、齿形部;230、第二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实施例1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包括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和燃烧室400,如图1所示,其中,压气机200和涡轮300均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压气机200的排气端与燃烧室500的入口端连通;燃烧室400环绕转轴100设置,燃烧室400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400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300的导叶组件700;所述导叶组件700与涡轮300之间设有气封部件800,气封部件800大体呈环形并围绕转轴100设置,气封部件与导叶组件700气密连接,气封部件与涡轮300之间可形成气封效果。
还可包括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的轴承组件500和轴承座组件600,轴承组件500位于轴承座组件600内;燃烧室400可对应涡轮300端安装于轴承座组件600上。
所述气封部件800上设有第一气孔210,如图2所示,第一气孔210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第一气孔210的出气口朝向涡轮300,来自气源的气可通过第一气孔210喷向涡轮300上对应的接受面,以在气封部件与涡轮之间围绕转轴形成气帘密封。所有第一气孔210喷至涡轮300的气能够形成压力气幕,能够阻挡从导叶组件700喷向涡轮300叶片的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第一气孔210喷出的气流速较高(尤其是经由阶梯孔节流之后),来自涡轮300的气经由该高速气流引导(实际上,转轴100附近的腔体也会有一定的气流,其一部分来自于气体轴承的出气端,另一部分来自于压气机出口引来的冷却气),使得气幕两侧的气流速度提高而压力降低,以尽量减小气幕两侧的压力差,实现良好的气封效果。
所述第一气孔2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当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一气孔210可绕轴线设置,可以均匀设置。可以如图2所示的单圈设置,也可以多圈设置。
所述第一气孔210可以是直通孔,也可以是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阶梯孔(如图2所示,从进气口到出气口,截面积从大到小),阶梯孔的孔径小端朝向涡轮,阶梯孔可使进入的气流速度进一步增大,甚至达到或超过音速,以进一步增强压力气幕的阻隔效果。
所述为第一气孔210供气的气源,可以是外部气泵,也可以是压气机200,也可以是气体轴承组件的供气装置。
所述涡轮300朝向第一气孔210的接受面具有对应第一气孔210喷射气流的凹槽,第一气孔210喷射的气流经由该凹槽后朝向气封部件800反向回流,可增强压力气幕效果。
所述气封部件800朝向涡轮300的一侧可以具有齿形部220,与涡轮之间形成齿密封,以进一步增强气封效果,如图3所示。齿形部220可以是高低齿结构、平齿结构、斜平齿结构、侧齿结构等。
所述涡轮300对应齿形部220可以具有凸沿,凸沿具有配合齿形部220的凸起或齿结构,以提高齿形部220的气封效果。具体地,涡轮300朝向气封部件800的一侧具有凹槽,部分气封部件800延伸到该凹槽内。
所述导叶组件700,包括第一支座710、第二支座730和位于两个支座之间的具有轴向气道的叶片组720,气封部件800与第一支座710之间气密连接。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涡轮300可相对于燃烧室400和导叶组件700转动。
所述导叶组件的第二支座730临近燃烧室400设置或与燃烧室400连接,第一支座710远离燃烧室400设置。
所述轴承组件500包括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推力轴承、径向轴承位于压气机200和涡轮300之间;所述径向轴承与转轴之间具有预定的径向间隙;所述推力轴承与推力盘之间具有预定的轴向间隙。
所述推力轴承、径向轴承,选自气体轴承、液膜轴承或滚珠轴承。所述气体轴承可以是静压轴承、动压轴承和/或动静压混合轴承。
所述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燃烧室400和轴承座组件600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图1中仅示出部分壳体)。
当气体轴承为静压轴承时,具有以下结构:包括由外向内嵌套设置的轴承本体和轴承套,轴承套与转轴在径向上具有预定的径向间隙(轴承为径向轴承时),或轴承套与推力盘在转轴的轴向上对置安装且具有预定的轴向间隙(轴承为推力轴承时);轴承套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气腔,轴承套上设有贯通环形气腔与间隙(径向间隙或轴向间隙)的通孔;轴承本体上设有将环形气腔与外接气源连通的气孔;为便于加工且不影响间隙内的气体压力,所述通孔可以为变径孔,即通孔远离间隙一侧的直径大,靠近间隙一侧的直径小。
当气体轴承为动压轴承时,具有以下结构: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与转轴在径向上具有预定的径向间隙(轴承为径向轴承时),轴承本体的内径面或转轴的安装轴承本体的部位设置有动压发生槽;或:轴承本体与推力盘在转轴的轴向上对置安装且具有预定的轴向间隙(轴承为推力轴承时),轴承本体朝向推力盘的端面或推力盘朝向轴承本体的端面设置有动压发生槽。
当气体轴承为动静压混合轴承时,其结构同时具有静压轴承和动压轴承的特征。
实施例2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包括转轴100、压气机200、涡轮300和燃烧室400,如图1所示,其中,压气机200和涡轮300均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压气机200的排气端与燃烧室500的入口端连通;燃烧室400环绕转轴100设置,燃烧室400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将燃烧室400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入涡轮300的导叶组件700;所述导叶组件700与涡轮300之间设有气封部件800,气封部件800大体呈环形并围绕转轴100设置,气封部件与导叶组件700气密连接,气封部件与涡轮300之间可形成气封效果。
还可包括套设安装于转轴100上的轴承组件500和轴承座组件600,轴承组件500位于轴承座组件600内;燃烧室400可对应涡轮300端安装于轴承座组件600上。
所述气封部件800上设有第一气孔210,如图2所示,第一气孔210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第一气孔210的出气口朝向涡轮300,来自气源的气可通过第一气孔210喷向涡轮300上对应的接受面,以在气封部件与涡轮之间围绕转轴形成气帘密封。所有第一气孔210喷至涡轮300的气能够形成压力气幕,能够阻挡从导叶组件700喷向涡轮300叶片的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第一气孔210喷出的气流速较高(尤其是经由阶梯孔节流之后),来自涡轮300的气经由该高速气流引导(实际上,转轴100附近的腔体也会有一定的气流,其一部分来自于气体轴承的出气端,另一部分来自于压气机出口引来的冷却气),使得气幕两侧的气流速度提高而压力降低,以尽量减小气幕两侧的压力差,实现良好的气封效果。
所述第一气孔2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当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一气孔210可绕轴线设置,可以均匀设置。可以如图2所示的单圈设置,也可以多圈设置。
所述第一气孔210可以是直通孔,也可以是截面积从大到小的阶梯孔(如图2所示,从进气口到出气口,截面积从大到小),阶梯孔的孔径小端朝向涡轮,阶梯孔可使进入的气流速度进一步增大,甚至达到或超过音速,以进一步增强压力气幕的阻隔效果。
所述为第一气孔210供气的气源,可以是外部气泵,也可以是压气机200,也可以是气体轴承组件的供气装置。
所述涡轮300朝向第一气孔210的接受面具有对应第一气孔210喷射气流的凹槽,第一气孔210喷射的气流经由该凹槽后朝向气封部件800反向回流,可增强压力气幕效果。
所述气封部件800还设有第二气孔230,如图4所示,第二气孔230的进气口与压气机200或外部供气装置连接,第二气孔230的出气口朝向涡轮300,压力气可通过第二气孔230喷向涡轮300,对涡轮300形成轴向推力,有利于平衡轴向力,使燃气轮机稳定运行。
所述第二气孔230的截面积大于第一气孔210的截面积,以便于能够提供更大的气流量对涡轮300形成轴向推力。
当燃气轮机的涡轮300出气口处压力大于压气机200的进气口压力时(例如用于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或者涡轮端还设置有自由涡轮负载的情况下),转轴100、压气机200和涡轮300等构成的转子受到朝向压气机200进气口的轴向力,第二气孔230的气流推力能够提供朝向涡轮300出气口的推力补偿,以尽量使上述转子在轴向上保持平衡和稳定,利于燃气轮机稳定运行。
所述第二气孔2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当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二气孔230可以绕轴线排布;可以单圈设置,也可以多圈设置。
所述多个第一气孔210围绕转轴100呈两圈以上排布,至少部分或全部的第二气孔230夹设在其中两圈第一气孔210之间,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气孔210一方面可以阻挡从导叶组件700喷向涡轮300叶片的燃气进入到燃气轮机内部,另一方面还可以尽量将第二气孔230的气封闭在第一气孔210形成的气幕范围内,以尽量防止第二气孔230喷出的压力气的过快泄露,使得对涡轮300能够产生足够强度的轴向推力。
所述为第二气孔230供气的气源,可以是外部气泵,也可以是压气机200。
所述气封部件800朝向涡轮300的一侧可以具有齿形部220,以进一步增强气封效果,如图5所示。齿形部220可以是高低齿结构、平齿结构、斜平齿结构、侧齿结构等。
所述涡轮300对应齿形部220可以具有凸沿,凸沿具有配合齿形部220的凸起或齿结构,以提高齿形部220的气封效果。具体地,涡轮300朝向气封部件800的一侧具有凹槽,部分气封部件800延伸到该凹槽内。
上述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压气机、涡轮和燃烧室,压气机和涡轮均套设安装于转轴上;压气机的排气端与燃烧室的入口端连通;燃烧室的出口端设有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与涡轮之间设有气封部件,气封部件与导叶组件气密连接;
所述气封部件上设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第一气孔的出气口朝向涡轮,来自气源的气通过第一气孔喷向涡轮上对应的接受面,以在气封部件与涡轮之间围绕转轴形成气帘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的数量是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一气孔绕转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是阶梯孔,阶梯孔的孔径小端朝向所述涡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是压气机;
或:当所述燃气轮机还包括气体轴承组件时,所述气源为气体轴承组件的供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朝向第一气孔的接受面具有对应第一气孔喷射气流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封部件朝向涡轮的一侧具有齿形部,与涡轮之间形成齿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对应齿形部具有配合齿形部的齿结构;
和/或:所述涡轮朝向气封部件的一侧具有凹槽,部分气封部件延伸到该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封部件上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的进气口与压气机或外部供气装置连接,第二气孔的出气口朝向涡轮,压力气通过第二气孔喷向涡轮,对涡轮形成轴向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孔的截面积大于第一气孔的截面积;
和/或:所述第二气孔的数量是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二气孔绕转轴排布;
和/或:多个所述第一气孔围绕转轴呈两圈以上排布,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气孔夹设在其中两圈第一气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位于两个支座之间的具有轴向气道的叶片组,所述气封部件与第一支座之间气密连接。
CN202220064294.4U 2022-01-11 2022-01-11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Active CN216767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4294.4U CN216767482U (zh) 2022-01-11 2022-01-11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4294.4U CN216767482U (zh) 2022-01-11 2022-01-11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7482U true CN216767482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4294.4U Active CN216767482U (zh) 2022-01-11 2022-01-11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74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177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永旭腾风新能源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177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永旭腾风新能源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8216A (en) Two-stage fluid driven turbine
US20120163960A1 (en) Gas turbine engine and variable camber vane system
KR20110021933A (ko) 가스 터빈의 냉각 공기 공급 구조 및 가스 터빈
CN110050128B (zh) 用于离心式压缩机的隔膜
CN112460056A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及氢燃料电池
US7828511B1 (en) Axial tip turbine driven pump
WO2023134178A1 (zh) 一种具有平衡轴向力结构的燃气轮机
US20100111688A1 (en) Axial-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ported shroud
CN216767482U (zh)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EP2333279A2 (en) Rotating valve assembly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operation
CN112502833A (zh) 双轴发电燃气轮机
US5697767A (en) Integrated turbine and pump assembly
JPH0343630A (ja) 航空機エンジンを非航空用エンジンに転換する方法および非航空用エンジン
CN114320489A (zh) 设有气封部件的燃气轮机
CN214366405U (zh) 平衡轴向力的多推力盘燃气轮机
GB666416A (en) Gas turbine power plant for jet propulsion
CN216950952U (zh) 一种具有平衡轴向力结构的燃气轮机
CN214577383U (zh) 一种斜向推力轴承式微型燃气轮机
US5197851A (en) Axial flow turbopump with integrated boosting
US7931441B1 (en) Inducer with tip shroud and turbine blades
CN218206861U (zh) 一种转子系统及燃气轮机
CN218206862U (zh) 一种燃气轮机
US20170002825A1 (en) Balance piston with a sealing member
US5224817A (en) Shunt flow turbopump with integrated boosting
CN112555026B (zh) 平衡轴向力的多推力盘燃气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4

Address after: 518063 10 Nanshan District Road, Gaoxin south,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u Muhua

Address before: 100176 floors 1-3 of Building 1 and floor 1 of Building 2, No. 2, Yongchang Nor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npu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1

Address after: 100176, 1st to 3rd floors and 1st floor of Building 1, No. 2 Yongchang North Road,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ongxu Tengfeng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Liu Muhua

Address before: 518063 10 Nanshan District Road, Gaoxin south,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iu Mu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