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4740U -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4740U
CN216764740U CN202220162690.0U CN202220162690U CN216764740U CN 216764740 U CN216764740 U CN 216764740U CN 202220162690 U CN202220162690 U CN 202220162690U CN 216764740 U CN216764740 U CN 216764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area
flow path
fluid flow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26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斌
叶佳驹
施钟鸣
陈逸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Ruim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Ruim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Ruim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Ruime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26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4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4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4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其包括处理舱,处理舱被隔板竖直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厨余垃圾经投料口投放到第一区域内,通过旋转轴上螺旋设置的若干副轴在分解时可以将厨余垃圾向向第一区域靠里的方向推动,使未降解或未充分降解的厨余垃圾远离第二区域,相对的,倒入的厨余垃圾会挤压之前已经降解后形成的有机肥向第二区域挤压,使降解后形成的有机肥由流通口进入第二区域,如此,在打开两个舱门后,可使降解后的有机肥从第二区域被排出,第一区域内的剩余物料被留存作为菌种循环使用,其不需要反复的添加菌种,只要设备首次使用时加入菌种即可。

Description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涉及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家庭或事业单位所生成的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前述厨余垃圾通常装在垃圾袋或容器后统一回收处理,在回收过程中容易发生异味而影响卫生,垃圾袋及回收容器中渗出的厨余垃圾水分容易污染周围环境,因此在家庭或事业单位里自行消灭厨余垃圾变得日益迫切。
为了处理前述的回收厨余垃圾,现有技术采取了埋地或焚烧处理方式,埋地处理方式伴随着恶臭并浸透出水分,容易污染周围土壤与地下水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焚烧厨余垃圾时,水分较多的厨余垃圾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并增加处理成本,焚烧时则会生成有害人体的有毒气体。
由于前述各种问题,埋地方式与焚烧方式屡屡招致地区居民的反对,不仅难以确保新的处理场地,连现有设施的维持都显得困难重重。
因此,近来出现了很多其它处理方式,例如:把厨余垃圾粉碎后排放到下水道的粉碎处理方式;使用干燥器强制干燥后使垃圾减量的干燥处理方式;通过发酵器把垃圾发酵成肥料或饲料后再加以利用的发酵处理方式;以及使用微生物消灭厨余垃圾的消灭处理方式等。
前述粉碎方式需要另行安装下水道处理设施;前述干燥方式与发酵方式不仅需要大型设施,在回收与搬运过程中容易引起卫生问题,还需要对处理完毕后的二次生成物进行额外处理。
因此,一种不需要回收过程,可以在生成厨余垃圾的家庭或事业单位内利用微生物使其自行消灭的消灭处理方式逐渐得到了推广与应用。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活化后的微生物来分解厨余垃圾的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包括处理舱,处理舱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处理舱内的空间竖直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处理舱内设有贯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若干副轴,若干副轴沿着绕旋转轴的螺旋线间隔的分布,处理舱上且位于第一区域的正上方设有投料口,处理舱上且位于第二区域的前方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处理舱设有圆弧截面的底部壁。
进一步的,旋转轴的轴线与底部壁的轴线共线设置,副轴的长度小于底部壁半径,且二者之差为10~15mm。
进一步的,处理舱外部设有外箱体,处理舱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部,在外箱体内紧邻所述处理舱设有设备间,设备间内设有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的电机,旋转轴自所述处理舱延伸至设备间并在旋转轴端部安装有链轮,链轮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舱的下部设有保温舱,保温舱内设有循环的热气流以用于对处理舱进行升温,使处理舱内的温度保持微生物繁殖所需的温度。
进一步的,处理舱的上表面设置有流体入口,设备间内设有抽吸风机,保温舱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处理舱至保温舱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设置有除臭件、过滤件、加热件,从保温舱的第一端部向着设备间的抽吸风风扇设置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抽吸风机抽吸流体使其穿过处理舱的流体入口,进入处理舱,并沿着第一流体流动路径进入保温舱,再沿第二流动流动路径进入抽吸风机被排出,流体经过加热件被加热,流体自保温舱第一端流向第二段的过程中形成热气流。
进一步的,处理舱底部有支撑底部壁的两个侧部支架,侧部支架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处理舱的底部壁以及外箱体的底部无缝连接形成保温舱。
进一步的,两个侧部支架前后密封设置,在其中一个侧部支架的外部设有矩形盒体,矩形盒体与该侧部支架无缝连接,并且该侧部支架上邻近第二端部开设有通气口,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沿着矩形盒体内部延伸。
进一步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设有密封的外壳,外壳内安装所述加热件和除臭件,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起始端。
进一步的,外箱体底部分布有若干的滚轮和可调节支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型垃圾处理设备,内部设置有处理舱,通过微生物有氧发酵技术,在设备通电后可无间断的就地处置厨余垃圾,可直接投放于露天使用,无需搭建专用处理房,对场所环境适应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舱被隔板竖直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厨余垃圾经投料口投放到第一区域内,通过旋转轴上螺旋设置的若干副轴在分解时可以将厨余垃圾向向第一区域靠里的方向推动,使未降解或未充分降解的厨余垃圾远离第二区域,相对的,倒入的厨余垃圾会挤压之前已经降解后形成的有机肥向第二区域挤压,使降解后形成的有机肥由流通口进入第二区域,如此,在打开两个舱门后,可使降解后的有机肥从第二区域被排出,第一区域内的剩余物料被留存作为菌种循环使用,其优点是,不需要反复的添加菌种,只要设备首次使用时加入菌种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料口和投料口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料口和投料口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5中B-B线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除了部分外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拆除了部分外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拆除了外箱体和部分处理舱后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拆除了外箱体和部分处理舱后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内安装的加热件和除臭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处理舱1,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投料口13,出料口14,底部壁15,隔板2,流通口21,旋转轴3,副轴31,链轮32,密封舱门41,防护舱门42,外箱体5,滚轮51,可调节支脚52,电机6,保温舱7,第一端部71,第二端部72,侧部支架73,流体入口81,抽吸风机82,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第二流体流动路径84,矩形盒体85,外壳86,除臭件862,加热件8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设有容纳厨余垃圾的处理舱1,处理舱1的上侧面设置有投料口13,微生物菌种在设备第一次使用时从投料口13投入处理舱1内,使用期间,厨余垃圾经投料口13投入处理舱1,通过微生物降解把垃圾分解成有机物颗粒,在处理舱1的前侧面设置有出料口14,处理舱1的前侧面可打开的设置有舱门,舱门设有两个,分别为密封舱门41和防护舱门42,密封舱门41与出料口14构成密封配合,避免渗滤液泄漏,防护舱门42防止安全事故;两个舱门上设置把手,通过手操作把手向前方拉动可打开两个舱门使处理舱1内经降解后的有机肥从出料口14被排出;处理舱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上侧设有流通口21(参照图4、图9),隔板2将处理舱1竖直分隔成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出料口14连通第二区域12,投料口13处于第一区域11的正上方,处理舱1内设置有一个旋转轴3,旋转轴3贯穿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旋转轴3上设置有若干的副轴31,副轴31沿着绕旋转轴3的螺旋线间隔的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由投料口13投放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在第一区域11内与微生物菌种经旋转轴3充分的混合,以加速微生物降解的过程。在搅拌的过程中,是通过螺旋设置的若干副轴31将其向第一区域11的方向推动,使未降解或未充分降解的厨余垃圾远离第二区域12,相对的,未降解或未充分降解的厨余垃圾会将充分降解后形成的有机肥向第二区域12挤压,使降解后形成的有机肥由流通口21进入第二区域12,如此,在打开两个舱门后,可使降解后的有机肥从第二区域12被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舱1设有圆弧截面的底部壁15,旋转轴3的轴线与底部壁15的轴线共线设置,副轴31的长度小于底部壁15半径,且二者之差为10~15mm,弧形截面配合长度略小于底部壁15半径的副轴31,使副轴31能够将处理舱1底部的物料带动上层,避免底部物料在最下层堆积,同时弧形截面的底部壁15也不会有死角位置,同时副轴31与底部壁15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间隙,也是避免副轴31与底部壁15之间有垃圾卡入,导致旋转轴3卡死,造成损害。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舱1外部设有外箱体5,处理舱1整体设置在所述外箱体5内部,在外箱体5内紧邻所述处理舱1的位置设有设备间,在设备间内设有驱动所述旋转轴3转动的电机6,旋转轴3自所述处理舱1延伸至设备间并在旋转轴3端部安装有链轮32,链轮32与电机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舱1的下部设有保温舱7(参照图5所示),保温舱7内设有循环的热气流以用于对处理舱1进行升温,使处理舱1内的温度保持微生物繁殖所需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流体入口81被设置在所述处理舱1的上表面。抽吸风机82被设置在所述设备间。该抽吸风机82抽吸流体,使其穿过流体入口81进入处理舱1,并朝向保温舱7流动,流体从处理舱1沿着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进入设备间,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上设置有过滤件、除臭件862和加热件861,流体通过过滤件、除臭件862、加热件861进行过滤、除臭、加热处理,保温舱7具有相互远离设置的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加热后的流体经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从第二端部72进入保温舱7,流体在保温舱7内从第二端部72流向第一端部71,最后从设备间和保温舱7的结合处进入第二流体流动路径84,通过抽吸风机82被排出。
流体在第二端部72至第一端部71流动的过程形成上述循环的热气流。上述流体不直接从外部进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通过加热件861,而是先经过处理舱1。这使得处理舱1始终有新的流体进入,保证微生物繁殖时的氧气需求,且外部的流体经过处理舱1的后再进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被加热件861加热,这使得流体被加热件861加热前,先经过了处理舱1的加热,这使得加热件861的能耗降低。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处理舱1底部有支撑其圆弧截面底部壁15的两个侧部支架73,侧部支架73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处理舱1的底部壁15以及外箱体5的底部无缝连接,形成上述保温舱7,且两个侧部支架73前后密封设置,在其中一个侧部支架73的外部设有矩形盒体85,矩形盒体85与该侧部支架73无缝连接,并且该侧部支架73上邻近第二端部72开设有通气口731,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沿着矩形盒体85内部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上设有密封的外壳86(参照图7),外壳86内安装所述加热件861和除臭件862,所述加热件861可采用电加热丝或其他方式,除臭件862采用蜂窝状的结构,表面有除臭用的涂层。过滤件设置在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的起始端,过滤件设置在加热件861和除臭件862之前,可采用过滤网等方法,过滤掉颗粒,避免搅拌产生的悬浮颗粒被流体带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内。
且在外箱体5底部分布有若干的滚轮51以及可调节支脚52(参照图8),滚轮51是提高设备整体的移动性能,可调节支撑脚是用于外箱体5的支撑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的是易腐垃圾,易腐垃圾的特性是:1、占比高,约占城市生活垃圾垃圾总量的60%~70%;2、点分散,全社会都产生厨余垃圾,因点分散,因为收运难度很大;3、易腐垃圾含水率高,易腐烂,难清运;4、再污染,集中清运、处置易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其核心构思是易腐蚀垃圾的就地处理,以就近处理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以500户的住宅小区为例,按每户3人家庭每天产生0.7kg厨余垃圾,500户即为350kg易腐垃圾,可配置4台100kg级设备;以农贸市场为例,根据农贸市场每日产生的易腐生鲜垃圾量,建立小型集中处理站,相应配置数台100kg级设备,亦可按区域配置在不同的区域,无需设置专门站点;以机关/学校/医院食堂,按照不同就餐人数的食堂情况,配置相应大小的设备,例如50人左右的食堂,配置1台20kg级的设备即可;以商贸大厦为例,根据商贸大厦中餐饮店数量合理放置厨余垃圾处理机,大厦内部产生的厨余垃圾直接在大厦内部无害化处理,并产出有机质回馈商户。
上述的100KG,20KG,是根据处理舱1的大小定义的级别,本实用新型为50KG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上端”、“下端”、“底端”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舱(1),处理舱(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处理舱(1)内的空间竖直分隔成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所述第一区域(11)的正上方设有投料口(13),所述第二区域(12)的前方设有出料口(14),隔板(2)上侧设有流通口(21),处理舱(1)内设有贯穿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旋转轴(3),旋转轴(3)上设置有若干副轴(31),若干副轴(31)沿着绕旋转轴(3)的螺旋线间隔的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舱(1)设有圆弧截面的底部壁(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轴(3)的轴线与底部壁(15)的轴线共线设置,副轴(31)的长度小于底部壁(15)半径,且二者之差为1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舱(1)外部设有外箱体(5),处理舱(1)设置在所述外箱体(5)内部,在外箱体(5)内紧邻所述处理舱(1)设有设备间,设备间内设有驱动所述旋转轴(3)转动的电机(6),旋转轴(3)自所述处理舱(1)延伸至设备间并在旋转轴(3)端部安装有链轮(32),链轮(32)与电机(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舱(1)的下部设有保温舱(7),保温舱(7)内设有循环的热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舱(1)的上表面设置有流体入口(81),设备间内设有抽吸风机(82),保温舱(7)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从处理舱(1)至保温舱(7)的第二端部(72)设有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上设置有过滤件、除臭件(862)和加热件(861),从保温舱(7)的第一端部(71)向着设备间的抽吸风机(82)设置第二流体流动路径(84),抽吸风机(82)抽吸流体使其穿过处理舱(1)的流体入口(81),进入处理舱(1),并沿着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进入保温舱(7),再沿着第二流体流动路径(84)进入抽吸风机(82)被排出,流体经过加热件被加热,流体自保温舱(7)第一端部(71)向第二端部(72)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热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舱(1)底部有支撑底部壁(15)的两个侧部支架(73),侧部支架(73)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处理舱(1)的底部壁(15)以及外箱体(5)的底部无缝连接形成保温舱(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侧部支架(73)前后密封设置,在其中一个侧部支架(73)的外部设有矩形盒体(85),矩形盒体(85)与该侧部支架(73)无缝连接,并且该侧部支架(73)上邻近第二端部(72)开设有通气口(731),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沿着矩形盒体(85)内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上设有密封的外壳(86),外壳(86)内安装所述加热件(861)和除臭件(862),过滤件设置在第一流体流动路径(83)的起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外箱体(5)底部分布有若干的滚轮(51)和可调节支脚(52)。
CN202220162690.0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Active CN216764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690.0U CN216764740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690.0U CN216764740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4740U true CN216764740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2690.0U Active CN216764740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47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8087A (zh) * 2022-01-21 2022-05-13 湖州瑞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8087A (zh) * 2022-01-21 2022-05-13 湖州瑞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02155A (zh)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CN203002745U (zh) 有机废弃物源头分类资源化一体机
CN214327587U (zh) 一种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设备
CN107986583A (zh) 一种商住小区污染物零排放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CN216764740U (zh)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CN203938613U (zh) 有机垃圾堆肥处理装置
CN104649729A (zh) 一种生活垃圾降解设备
CN110723993B (zh) 一种湿垃圾制取有机肥系统
CN110721979A (zh) 一种环保型餐余垃圾有氧降解系统
CN206502756U (zh) 一种剩余污泥混配厨余垃圾产甲烷制有机肥的装置
CN216764741U (zh) 一种10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CN211199043U (zh) 一种厨余垃圾堆肥处理设备
CN206083388U (zh) 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
CN114478087A (zh) 一种5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CN210765038U (zh) 一种餐厨垃圾搅拌釜式反应器
CN209853963U (zh) 一种污泥干化好氧发酵系统
CN107737796B (zh) 垃圾处理车
CN207918634U (zh) 一种商住小区污染物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6824969A (zh) 一种新型智能多功能餐饮业用厨房垃圾处理机
CN114478088A (zh) 一种10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CN217121248U (zh) 一种20kg级小型分布式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JP2918817B2 (ja) 泥状有機廃物の発酵処理装置並びに発酵処理法
CN105537234B (zh) 智能节能环保有机垃圾处理机
CN211921357U (zh) 生物酶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CN209334422U (zh) 食品废弃物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