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1418U -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 Google Patents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1418U
CN216761418U CN202123092829.3U CN202123092829U CN216761418U CN 216761418 U CN216761418 U CN 216761418U CN 202123092829 U CN202123092829 U CN 202123092829U CN 216761418 U CN216761418 U CN 216761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guide device
guide
connecting portio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28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赛
袁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basto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basto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basto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Webasto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28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1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1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1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向装置,包括:横杆,用于固定于卷阳帘织物的自由端;联动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横杆的延伸方向的端部,联动件具有水平布置于其中的接收部,以及与车辆天窗的导轨接合的脚部;以及转接件,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部,从第一连接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以及从支撑部、朝着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适于插入并锁定在联动件的接收部内,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于沿卷阳帘织物的侧部设置的边条,从而联动件通过转接件与卷阳帘织物两侧设置的边条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包括卷阳帘织物以及设置在卷阳帘织物的自由端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

Description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车辆天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的导向装置,以及涉及一种包括该导向装置的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背景技术
无论是车辆天窗的电动卷阳帘还是手动卷阳帘,卷阳帘织物的一端卷绕在卷轴上、另一端则设置有导向装置,电动装置或人手通过驱动导向装置在轨道内滑动来收卷或展开卷阳帘织物。
如图1所示,现有设计中,卷阳帘织物1的两侧具有边条2,边条2 与卷阳帘织物集成在一起,起到在卷阳帘导轨中的导向作用。卷阳帘织物1 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向装置3,导向装置3与边条2的连接方式为:导向装置 3利用钩部4钩住边条2上的开孔5。使用这种连接方式,钩部4不易与开孔5对准,并且钩部4对开孔5的拉扯力会导致边条2在开孔5处撕裂,不利于卷阳帘织物的使用寿命。另外,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导向装置3与卷阳帘织物1在卷阳帘出厂前组装好,对出厂的卷阳帘包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导向装置3可能与边条2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的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提供便利的安装和稳定的连接。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车辆天窗的卷阳帘,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引导卷阳帘织物收卷或展开,其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用于固定于所述卷阳帘织物的自由端;
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横杆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所述联动件具有水平布置于其中的接收部,以及与车辆天窗的导轨接合的脚部;以及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以及从所述支撑部、朝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插入并锁定在所述联动件的接收部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于沿所述卷阳帘织物的侧部设置的边条,从而所述联动件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卷阳帘织物两侧设置的边条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联动件的接收部包括插槽、与所述插槽贯通并与所述插槽的入口间隔开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插入所述插槽并与所述卡槽接合。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插接主体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一端与所述插接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在自由端延伸有卡钩,所述卡钩适于与所述卡槽接合。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卡槽设置为贯穿所述联动件的顶部,所述卡槽具有靠近所述插槽的入口的后壁面和与所述后壁面相对设置的前壁面,所述卡钩设置有竖直的抵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后,所述抵接面适于与所述后壁面接触,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接部脱离所述插槽。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插接主体在水平面上具有“工”形截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插接主体的两侧对称布置的一对弹性臂,所述接收部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卡槽,所述弹性臂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插入方向或背离所述插入方向悬空延伸。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设置有突肋,所述突肋位于所述插接主体的两侧并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插接主体的外侧突出,以适于与所述插槽的内壁抵接。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联动件还设有贯穿所述联动件的底部且与所述插槽贯通的导向槽,从而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支撑部穿过所述导向槽。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并锁定在所述联动件的接收部之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面与所述接收部的相对所述前端面的内壁的间距小于0.5mm,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前端面的顶端面与所述接收部的相对所述顶端面的内壁的间距大于0.1mm、小于0.5mm。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扁平的基体,以及从所述基体突出的用于固定所述边条的固定部。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固定部构造为热塑性凸起。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固定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偏置,以适配于所述边条。
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插槽的入口设置有倒角,以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包括卷阳帘织物以及设置在所述卷阳帘织物的自由端的导向装置,其中,所述导向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提供了与卷阳帘织物的边条之间的新的连接方式,无需出厂前将导向装置与卷阳帘织物组装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中的转接件体积小,不需要额外包装,从而节省了运输包装。组装时,操作便捷,不会损坏卷阳帘织物,组装后,连接稳固,并且带有导向装置的卷阳帘织物易于与车辆天窗的导轨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设计中车辆的卷阳帘织物所用的导向装置;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在组装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b示出了图2a所示的导向装置在未组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的转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b示出了图3a所示转接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导向装置的联动件与转接件在组装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5a示出了图4中A-A截面的剖视示意图,图5b示出了图5a中局部 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S-S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前、后、上、下、顶、底、内、外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当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纵向方向为参照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横向方向为参照车辆的左右宽度方向,其中,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均在水平方向上,竖直方向为参照车辆的上下高度方向。
如图2a和图2b所示,用于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的导向装置10设置在卷阳帘织物20的自由端,用于引导卷阳帘织物20收卷或展开,其中,导向装置10包括横杆101、联动件102以及转接件103。横杆101用于固定于卷阳帘织物20的自由端,联动件102可拆卸地固定于横杆101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具体地,联动件102通过其插接部1021与横杆101上的插接槽(未示出)接合以设置在横杆101的两端,联动件102适于与车辆天窗的导轨 (未示出)接合,以在车辆天窗的导轨中引导联动件102、横杆101及与其连接的卷阳帘织物20在车辆天窗的框架中滑动,如图4所示例的,联动件 102具有与车辆天窗的导轨接合的脚部1020。一般而言,为实现良好的遮光效果,卷阳帘织物20具有沿其侧部设置的边条,两侧的边条也进入到车辆天窗的导轨中,以保证卷阳帘织物自由地收卷或展开,从而联动件102 需要与卷阳帘织物20的沿其侧部设置的边条连接,与现有设计不同,参照图2a至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件102通过转接件103与卷阳帘织物20两侧的边条201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a和3b所示,转接件103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部1031,从第一连接部1031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1033,以及从支撑部1033、朝着远离第一连接部103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032,换言之,第一连接部1031通过支撑部1033与第二连接部1032连接。结合图2a 和图2b所示,第一连接部1031与联动件102连接,第二连接部1032用于固定于沿卷阳帘织物20的侧部设置的边条201,从而将边条201连接于联动件102。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31和第二连接部1032在转接件103 的水平纵向方向上前后布置并且第一连接部1031位于第二连接部1032的前方,以与转接件103前方的联动件102连接,换言之,参照图2b,第一连接部1031从联动件102的后方与联动件102连接。
对应地,联动件102具有水平布置于其中的接收部1022,转接件103 的第一连接部1031适于插入并锁定在接收部1022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b所示,联动件102的接收部1022包括插槽1023、与插槽1023 贯通并与插槽1023的入口间隔开的卡槽1024,第一连接部1031适于从插槽1023的入口插入插槽1023并与卡槽1024接合。
优选地,图3a示出了转接件103的第一连接部1031和支撑部1033共同构造成具有T形横向截面,支撑部1033垂直于第一连接部1031布置并且支撑部1033在的整个纵向方向上延伸,结合图2a所示,第一连接部1031 适于完全容纳在插槽1023内,以提供明显可视的安装指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31和支撑部1033共同构造为具有L形纵向截面(未示出),其中,支撑部仅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支撑部在第一连接部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转接件103 整体呈Z形设置。
进一步参照图3a,第一连接部1031设置有插接主体1321和弹性臂1322,弹性臂1322一端与插接主体1321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在自由端延伸有卡钩1320,结合图2a所示,卡钩1320适于与卡槽1024接合。
结合图2b、图3a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卡槽1024设置为贯穿联动件102的顶部,具体而言,卡槽1024具有靠近插槽1023的入口的后壁面 1241和与后壁面1241相对设置的前壁面1242,弹性臂1322上的卡钩1320 设置有竖直的抵接面13201,在如图2a所示的第一连接部1031插入插槽 1023后,抵接面13201适于与后壁面1241接触,以阻止第一连接部1031脱离插槽1023。另外,卡钩1320优选地设置有引导面13202,以利于弹性臂1322在插槽1023内滑动并产生形变。
优选地,如图2a至图3b以及图5a所示,第一连接部1031的插接主体1321在水平面上具有“工”形截面,插接主体1321的两侧形成凹陷部,弹性臂1322在凹陷部内延伸,使得第一连接部1031整体上具有一致的横向宽度。更加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031设置有相对于插接主体1321的两侧对称布置的一对弹性臂1322,联动件102的接收部1022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卡槽1024,应当理解,弹性臂1322可选地沿第一连接部1031的插入方向悬空延伸(图3a所示),此时弹性臂1322的一端连接在插接主体1321 的后部、另一端朝向插接主体1321的前部延伸,或者弹性臂1322沿背离第一连接部1031的插入方向悬空延伸(未示出),此时弹性臂一端连接在插接主体的前部、另一端朝向插接主体的后部延伸。
为进一步保证第一连接部1031与插槽1023的连接稳定性,结合图3a、图5a、图5b所示,第一连接部1031还设置有突肋1323,突肋1323位于插接主体1321的两侧并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插接主体1321的外侧突出,以适于与插槽1023的内壁抵接。优选地,插接主体1321的每一侧设置有两个突肋1323,图5b所示的每个突肋1323与插槽1023的内壁的干涉距离e 的可选数值范围为e小于等于0.5mm,以确保第一连接部1031能够进入插槽1023且避免第一连接部1031插入到位后的移位。
进一步地,如图2b所示,联动件102还设有贯穿联动件102的底部且与插槽1023贯通的导向槽1025,该导向槽1025形成插槽1023向下的开口,对于图3a至图3b所示实施例的竖直布置的支撑部1033,在第一连接部1031 插入插槽1023时,该支撑部1033穿过导向槽1025。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仅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联动件102可以不设置导向槽102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插槽1023的入口设置有倒角r,以引导第一连接部1031插入插槽1023。进一步可选地,倒角r的角度以及位置可根据联动件102的高度(即联动件102的顶部至底部的距离)、插槽 1023的高度、插槽1023在纵向方向上的深度(即插槽1023的入口至槽底的距离)和/或插槽1023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进行选择。例如,当插槽1023 的高度受限时,倒角r优选地小于等于45度,当插槽1023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受限时,倒角r优选地大于45度并小于90度。可选地,倒角r设置在插槽1023的入口的顶侧、底侧或两侧。
在尺寸配合方面,进一步参照图6所示,在第一连接部1031完全进入插槽1023并与卡槽1024接合后,卡钩1320的顶端与插槽1023的内顶壁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尺寸a,弹性臂1322的底面与插槽1023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尺寸b,其中,尺寸b优选地大于等于尺寸a,以确保弹性臂1322 在插入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形变空间。在第一连接部1031插入并锁定在联动件102的接收部1022之后,具体地,当卡钩1320的抵接面13201与卡槽1024的后壁面1241接触时,第一连接部1031的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面与插槽1023的槽底(即接收部1022的相对该前端面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尺寸c,该尺寸c优选地设置为小于0.5mm,以保证卡钩1320的抵接面13201顺利弹出并且尽可能避免抵接面13201与后壁面1241分离而导致第一连接部1031在插槽1023内前后晃动,另一方面,定义卡钩1320的抵接面13201与后壁面1241之间的距离为尺寸d,该尺寸d优选地等于0。另外,考虑到组装的便利性,定义第一连接部1031的插接主体1321的顶端面(插接主体1321的顶端面垂直于其前端面)与插槽1023的内顶壁(即接收部1022的相对插接主体1321的顶端面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尺寸f,该尺寸f优选地设置为大于0.1mm且小于0.5mm。
可选地,卡槽1024也可以形成在插槽1023的与第一连接部1031的插入方向平行的两侧内壁上。相应地,弹性臂1322上的卡钩1320在水平方向上朝向卡槽1024所在的内壁延伸。
对于转接件103与卷阳帘织物20两侧设置的边条201的连接,参照图 3a至图3b所示,转接件103的第二连接部1032具有扁平的基体10320,以及从基体10320突出的用于固定边条201的固定部10321。可选地,在图 3a至图3b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0321构造为热塑性凸起,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两个热塑性凸起,相应地,边条201设置有安装孔2011(图2a),热塑性凸起与安装孔2011焊接连接。具体而言,为便于安装,相较于图1所示的钩部4从上方进入开孔5,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优选地从边条201的下方进入安装孔2011,操作人员可选地直接从正面将热塑性凸起热熔在安装孔2011的周围,热熔后的热塑性凸起具有增大的截面和降低的高度并且通过与安装孔2011热熔在一起而增加了安装孔2011周边的强度。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0321构造为倒钩结构,依靠卷阳帘织物的弹性将倒钩结构嵌入边条201即可实现安装,或者,固定部10321 构造为连接柱,在将连接柱嵌入边条201后,通过另一与连接柱配合的金属卡扣或塑料卡扣将边条201压住,以保证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图3a至图3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31、第二连接部1032、支撑部1033一体地设置,支撑部1033的底面优选地与第二连接部1032的底面共同构成转接件103的平滑底面1034(图3b),该平滑底面具有V形构造,以适于与车辆天窗的边条通道接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平滑底面1034不与任何部件接触。
应当理解,卷阳帘织物20的边条201在进入车辆天窗的导轨后,可选择性地发生或不发生翻转。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032的固定部10321相对于竖直方向偏置,以适配于卷阳帘织物20的边条201,即适配于边条201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包括卷阳帘织物20以及设置在卷阳帘织物20的自由端的上文各方面所涉及的导向装置10。
从以上概述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联动件102与卷阳帘织物20 的边条201的新的连接方式,转接件103与联动件102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连接,转接件103不占用额外的包装体积,节省了运输成本。另外,转接件103在联动件102的后端与联动件102安装,使得卷阳帘织物20的边条201在联动件102进入车辆天窗的导轨后才跟随着进入导轨,避免了现有设计中联动件的前部带着卷阳帘织物的边条一起进入导轨而导致的难以装配入导轨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各个可选部件的可选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然而其仅为示意而非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他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Claims (13)

1.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车辆天窗的卷阳帘,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引导卷阳帘织物收卷或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用于固定于所述卷阳帘织物的自由端;
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横杆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所述联动件具有水平布置于其中的接收部,以及与车辆天窗的导轨接合的脚部;以及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以及从所述支撑部、朝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插入并锁定在所述联动件的接收部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于沿所述卷阳帘织物的侧部设置的边条,从而所述联动件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卷阳帘织物两侧设置的边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的接收部包括插槽、与所述插槽贯通并与所述插槽的入口间隔开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插入所述插槽并与所述卡槽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插接主体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一端与所述插接主体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在自由端延伸有卡钩,所述卡钩适于与所述卡槽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为贯穿所述联动件的顶部,所述卡槽具有靠近所述插槽的入口的后壁面和与所述后壁面相对设置的前壁面,所述卡钩设置有竖直的抵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后,所述抵接面适于与所述后壁面接触,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接部脱离所述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插接主体在水平面上具有“工”形截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插接主体的两侧对称布置的一对弹性臂,所述接收部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卡槽,所述弹性臂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插入方向或背离所述插入方向悬空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设置有突肋,所述突肋位于所述插接主体的两侧并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插接主体的外侧突出,以适于与所述插槽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还设有贯穿所述联动件的底部且与所述插槽贯通的导向槽,从而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支撑部穿过所述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并锁定在所述联动件的接收部之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面与所述接收部的相对所述前端面的内壁的间距小于0.5mm,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前端面的顶端面与所述接收部的相对所述顶端面的内壁的间距大于0.1mm、小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扁平的基体,以及从所述基体突出的用于固定所述边条的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构造为热塑性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偏置,以适配于所述边条。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入口设置有倒角,以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
13.一种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包括卷阳帘织物以及设置在所述卷阳帘织物的自由端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向装置。
CN202123092829.3U 2021-12-10 2021-12-10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Active CN216761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2829.3U CN216761418U (zh) 2021-12-10 2021-12-10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2829.3U CN216761418U (zh) 2021-12-10 2021-12-10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1418U true CN216761418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2829.3U Active CN216761418U (zh) 2021-12-10 2021-12-10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1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8741B2 (en) Shutter device for closing an aperture
EP1801343A1 (en) Screen device
CZ20023779A3 (cs) Přímý zasouvací spojovací článek pro duté profily
US6053592A (en) Drawer frame
CA1299492C (en) Venetian blind installation bracket
CN216761418U (zh)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US5139073A (en) Tape drum for a venetian blind tilt assembly
CN213429281U (zh) 一种沙发连接件、连接组件及沙发
CN116252599A (zh) 导向装置及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组件
US20080284203A1 (en) Drawing-out profile for a window blind
CN211925940U (zh) 窗式空调
JPH0611206Y2 (ja) 自動車のドア用昇降窓ガラスの抑え具
CN216659536U (zh) 一种汽车天窗遮阳帘总成
CN211673673U (zh) 一种百叶窗上梁托架
JPH033226Y2 (zh)
CN213710908U (zh) 一种密封条及框架密封结构
CN217969209U (zh) 一种折叠软顶天窗的内饰和横梁的装配结构
CN220036547U (zh) 垂直底轨长度方向插入窗帘面料式底轨组件
CN211173864U (zh) 一种防风卷帘侧轨及防风卷帘
CN212898181U (zh) 推拉门窗用防晃动件组
CN21282821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快装卡扣
CN211093267U (zh) 一种导轨错开重叠连接调节结构
CN217269685U (zh) 提拉窗结构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组件
JP5030505B2 (ja) ウィンドウレギュレータ
CN211343726U (zh) 夹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