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9539U -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9539U
CN216749539U CN202121801014.5U CN202121801014U CN216749539U CN 216749539 U CN216749539 U CN 216749539U CN 202121801014 U CN202121801014 U CN 202121801014U CN 216749539 U CN216749539 U CN 216749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temperature sensor
cooling
cooling system
transform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010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毅
董晓军
徐俊杰
毛方军
琚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run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run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run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run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010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9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9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9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仅升温降温幅度变化相对较小,而且使用能耗低,同时冷却效果更好,同时整体重量轻的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底座的上端通过上夹件和下夹件安装有变压器本体,底座上设有两个冷却风机且两个冷却风机位于下夹件的两侧,两个冷却风机位于变压器本体的下方且两个冷却风机正对线圈绕组,上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上方,该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出风口处。优点:一是智能冷却系统根据温度变化调整风量,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而且散热平稳性更好;二是智能冷却系统通过转动螺栓使用者可以将上夹件水平安装在变压器本体的上端,从而确保系统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仅升温降温幅度变化相对较小,而且使用能耗低,同时冷却效果更好,同时整体重量轻的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变压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及时的散发掉,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
目前其中一种主流变压器为干式变压器,如CN 209199715 U、名称“一种便于更换风机的干式变压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下夹件,所述下夹件的上方设有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三个等距安装的线圈绕组和设于所述线圈绕组内部的铁芯,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上方设有上夹件,所述下夹件的外侧横向安装有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上设有风机安装孔,所述风机安装孔为滑孔,所述滑孔上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冷却风机,所述安装螺栓设于所述冷却风机的顶部,所述冷却风机可通过在所述滑孔上移动来调节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铁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线圈绕组固定设于所述铁芯的外围,所述线圈绕组包括高压线圈、低压线圈和散热主控道,所述低压线圈设于所述铁芯的外围,所述低压线圈与所述铁芯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高压线圈设于所述低压线圈的外围,所述散热主控道设于所述高压线圈与所述低压线圈之间,所述散热主控道内还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玻璃纤维纸和环氧树脂组成,所述线圈绕组的外壁采用绝缘材料封装。所述线圈绕组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四个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下夹件或下夹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线圈绕组。所述上夹件和所述下夹件均为U型槽钢,且开口方向均背离所述铁芯。所述上夹件的顶部设有吊环螺钉,所述吊环螺钉由25号钢整体锻造而成,所述吊环螺钉通过螺母与所述上夹件固定连接。所述铁芯采用多片硅钢片堆叠并浇注绝缘漆而成。所述风机支架的个数至少为4个,且对称设于所述下夹件的外侧,每个所述风机支架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冷却风机。此种变压器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冷却风机出风模式简单,这样不仅增大了冷却系统工作时的能耗,而且温度调整的平稳性较差;另外,由于三个线圈绕组的上端面高度会有一定的允许误差,该种干式变压器的上夹件安装后水平度较差,这样将影响冷却系统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升温降温幅度变化相对较小,而且使用能耗低,同时冷却效果更好,同时整体重量轻的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1、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冷却风机且两个冷却风机位于下夹件的两侧,所述两个冷却风机位于变压器本体的下方且两个冷却风机正对线圈绕组,所述上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上方,该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出风口处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当变压器本体产生的热量达到不同设定值时控制器将控制冷却风机产生对应档的风量,具体的说设定温度值为A、B、C三个端点值,B温度值大于A温度值且小于C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等于A时控制器控制冷却风机出微风(一档),当温度升高时(即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在A-B区间时)控制器控制冷却风机以二档设定工作,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在B-C区间时控制器控制冷却风机以三档设定工作,这样根据温度调整风量,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而且散热平稳性更好(升温降温幅度变化相对较小);二是所述上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上方,该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出风口处,由于中间线圈绕组的升温比两侧的更快、更高,对中间线圈绕组进行温度检测,使得冷却系统能够更好的工作。
2、所述下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下方,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下方的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进风口处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下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下方,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下方的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进风口处,这样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进风口处和的散热出风口处各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不经能够提高检测精准度,而且两个温度传感器相对一个温度传感器,其使用可靠性更好。
3、所述上夹件通过可调节螺栓设置在变压器本体的上方,所述可调节螺栓包括螺栓、螺母和限位挡圈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上夹件通过可调节螺栓设置在变压器本体的上方,所述可调节螺栓包括螺栓、螺母和限位挡圈,由于三个线圈绕组的上端面高度会有一定的允许误差,通过转动螺栓使用者可以将上夹件水平安装在变压器本体的上端,从而确保系统的使用效果。
4、所述线圈绕组中的铝撑条壳体分为三层设置且铝撑条壳体中的相邻侧壁焊接安装有空心铝撑条,所述空心铝撑条为方形撑条,空心铝撑条在线圈圆周上的间距分布控制在35-50mm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空心铝撑条的空心部分依然作为变压器气道的散热面积,且铝件本身的导热性较好,其温升下降效果非常明显;二是空心铝撑条在满足机械强度的情况下,重量更轻,可以降低变压器的总重量;三是当空心铝撑条在线圈圆周上的间距分布控制在35-50mm范围时,是变压器理想的温升与最佳生产成本的平衡点。
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包括变压器本体、两个冷却风机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上夹件和下夹件安装有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包含有三个呈“1”字形分布的线圈绕组且线圈绕组内设有铁芯,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冷却风机且两个冷却风机位于下夹件的两侧,所述两个冷却风机位于变压器本体的下方且两个冷却风机正对线圈绕组,所述上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上方,该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的散热出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智能冷却糸统根据温度变化调整风量,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而且散热平稳性更好;二是智能冷却糸统通过转动螺栓使用者可以将上夹件水平安装在变压器本体的上端,从而确保系统的使用效果;三是智能冷却糸统中使用空心铝撑条,不仅降低了系统的整体重量,而且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铝撑条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两个冷却风机2、底座3、上夹件4、变压器本体5、线圈绕组51、空心铝撑条52、凸块53、温度传感器6、可调节螺栓7、螺栓71、螺母72、限位挡圈7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3。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包括变压器本体5、两个冷却风机2和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端通过上夹件4和下夹件安装有变压器本体5,所述变压器本体5包含有三个呈“1”字形分布的线圈绕组51且线圈绕组51内设有铁芯,所述底座3上设有两个冷却风机2且两个冷却风机2位于下夹件的两侧,所述两个冷却风机2位于变压器本体5的下方且两个冷却风机2正对线圈绕组51,所述上夹件4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6且温度传感器6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上方,该温度传感器6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散热出风口处。所述下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下方,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下方的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散热进风口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数据线与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分别与两个冷却风机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上夹件4通过可调节螺栓7设置在变压器本体5的上方,所述可调节螺栓7包括螺栓71、螺母72和限位挡圈73;所述可调节螺栓7共有12组,每个线圈绕组51上对应设置有4个,所述线圈绕组51中的铝撑条壳体上设有四个凸块53且凸块53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挡圈73且限位挡圈73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上夹件4的横梁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71的螺纹杆端头向下通过通孔后与凹槽的槽底接触且螺纹杆端头位于限位挡圈73的中心通孔内,所述螺纹杆的杆身上设有螺母72且螺母72的上端面与横梁的下端面接触。
所述线圈绕组51中的铝撑条壳体分为三层设置且铝撑条壳体中的相邻侧壁焊接安装有空心铝撑条52,所述空心铝撑条52为方形撑条,空心铝撑条52在线圈圆周上的间距分布控制在35-50mm。
所述冷却风机2为出风量可变的风机;优选的,所述冷却风机2的出风量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一档、二档、三档,一档出风量最小为微风,二档出风量大于一档出风量且二档出风量小于三档出风量;当变压器本体5产生的热量达到不同设定值时控制器将控制冷却风机2产生对应档的风量,具体的说设定温度值为A、B、C三个端点值,B温度值大于A温度值且小于C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等于A时控制器控制冷却风机2出微风(一档),当温度升高时(即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温度值在A-B区间时)控制器控制冷却风机2以二档设定工作,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温度值在B-C区间时控制器控制冷却风机2以三档设定工作,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C时控制器将命令变压器停止工作。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包括变压器本体(5)、两个冷却风机(2)和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端通过上夹件(4)和下夹件安装有变压器本体(5),所述变压器本体(5)包含有三个呈“1”字形分布的线圈绕组(51)且线圈绕组(51)内设有铁芯,其特征是:所述底座(3)上设有两个冷却风机(2)且两个冷却风机(2)位于下夹件的两侧,所述两个冷却风机(2)位于变压器本体(5)的下方且两个冷却风机(2)正对线圈绕组(51),所述上夹件(4)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6)且温度传感器(6)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上方,该温度传感器(6)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散热出风口处;所述上夹件(4)通过可调节螺栓(7)设置在变压器本体(5)的上方,所述可调节螺栓(7)包括螺栓(71)、螺母(72)和限位挡圈(73);所述线圈绕组(51)中的铝撑条壳体分为三层设置且铝撑条壳体中的相邻侧壁焊接安装有空心铝撑条(52),所述空心铝撑条(52)为方形撑条,空心铝撑条(52)在线圈圆周上的间距分布控制在35-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下夹件的横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下方,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下方的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中间线圈绕组(51)的散热进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数据线与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分别与两个冷却风机(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却风机(2)为出风量可变的风机。
CN202121801014.5U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Active CN216749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1014.5U CN216749539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1014.5U CN216749539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9539U true CN21674953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0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01014.5U Active CN216749539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9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49539U (zh) 一种新型干变智能冷却系统
CN204375533U (zh) 一种强散热变压器
CN209544066U (zh) 一种节能型环保整流变压器
CN210956371U (zh) 一种变压器底座支撑
CN204760217U (zh) 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05319001U (zh) 一种傻瓜型免维护节能干式变压器
CN205789400U (zh) 一种调控运行专用的配电变压器
CN105575628A (zh) 一种傻瓜型免维护节能干式变压器
CN2364540Y (zh) 树脂绝缘干式铁心电抗器
CN210640093U (zh) 高效散热型干式变压器
CN203746616U (zh) 一种水冷变压器
CN209418279U (zh) 大范围调压中间变压器
CN208903797U (zh) 开关电源变压器散热装置
CN208781667U (zh) 一种电抗器的铜排固定结构
CN208722677U (zh) 一种新型变压器
CN210956370U (zh) 一种新型变压器
CN207068611U (zh) 悬挂式的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用风冷直流电抗器
CN202487357U (zh) 非晶合金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用干式变压器
CN219457335U (zh) 一种高绝缘性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04857414U (zh) 一种油式变压器
CN216054144U (zh) 负载调节器变压器
CN205645445U (zh) 一种环保型干式电力变压器
CN220710069U (zh) 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散热结构以及线圈类产品
CN215988308U (zh) 一种环氧浇注式变压器结构
CN215342277U (zh) 一种零序阻抗可调的干式接地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