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2425U -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2425U
CN216742425U CN202122143964.XU CN202122143964U CN216742425U CN 216742425 U CN216742425 U CN 216742425U CN 202122143964 U CN202122143964 U CN 202122143964U CN 216742425 U CN216742425 U CN 216742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leeve
rotating shaft
mounting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39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439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2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2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2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转轴组件可以应用于包括两个相对转动的转动部并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部件,可以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显示屏等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推拉门、折叠机等,两个转动部能够通过转轴组件实现相对转动,转轴组件的转轴设有凸起部,套筒设有配合部,凸起部的外径和/或配合部的内径沿周向是变化的,使得两个转动部在转动时,转轴组件的摩擦力矩随转动角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该摩擦力矩可根据重力力的变化情况设计,以解决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包括两个转动部以及设于这两个转动部之间的转轴组件,两个转动部能够相对转动,以实现两个转动部之间的角度调节,但是在调节过程中,发生转动的转动部由于自身重力所产生的重力力矩是随着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转动组件的摩擦力矩是保持恒定不变的,如此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在调节两个转动部之间的角度变化时,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壁沿周向设有凸起部;第二安装架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侧壁延伸设有配合部,且套筒的侧壁沿其轴向还贯穿设有缺口,套筒套接于转轴外;凸起部的外径和/或配合部的内径沿周向方向是变化的,两个安装架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转轴相对于套筒转动,并使凸起部贴合于配合部滑动,以改变套筒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
转轴的外壁设有凸起部,套筒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延伸设有配合部,凸起部的外径和配合部的内径中,至少一者沿周向方向是变化的,使得当套筒和转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改变套筒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两个转动部在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该转轴组件的摩擦力矩也是变化的,并且摩擦力矩的变化情况可根据转动部的重力力矩的变化情况设置,使得摩擦力矩不小于重力力矩,保证两个转动部在任意角度状态下都能够保证稳定性。
并且,摩擦力矩与重力力矩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也就是说,随着重力力矩变小,摩擦力矩也变小,重力力矩变大摩擦力矩也变大,其中,重力力矩是指其绝对值,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两个转动部的转动稳定性的同时,根据重力力矩以及预设值以对摩擦力矩进行限制,使得用户在手动调节两个转动部的角度的过程中,能够省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或者,还可以将摩擦力矩和重力力矩之和设置为恒定值,也就是说,两个安装架之间的角度变化过程中,用户调节所需阻力恒定,如此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套筒与转轴过盈配合。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具有较大摩擦力的同时,降低对配合部和凸起部之间的强度要求,保证该转轴组件的使用寿命。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第一安装架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架位于两个第一安装架之间;或者,第二安装架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安装架位于两个第二安装架之间。如此设置,提高该转轴组件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别关于转轴的中心径向截面对称设置。进一步提高该转轴组件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分别与第二安装架固定,且两个套筒的缺口分别开设于第二安装架的两侧。如此,能够平衡两个套筒的受力情况,确保稳定性,减少变形、并可提高该转轴组件的使用寿命。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第二安装架朝向套筒的一侧边缘还开设有槽结构,槽结构开设于两个套筒之间。该槽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二安装架在两个套筒之间发生变形等情况。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
配合部设于套筒远离另一个套筒的一端。如此可减小两个套筒之间的空间,从而减小第二安装架的尺寸,简化整体结构。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
凸起部包括第一变径段,第一变径段的外径沿周向由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增大;和/或,配合部包括第二变径段,第二变径段的内径沿周向由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使得转轴组件所产生的摩擦力矩能够随转动部的重力力矩的变化而变化,在保证转动稳定性的同时,达到省力的目的。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
凸起部包括第一变径段,第一变径段的外径沿周向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和/或,配合部包括第二变径段,第二变径段的内径沿周向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使得转轴组件所产生的摩擦力矩能够随转动部的重力力矩的变化而变化,在保证转动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摩擦力矩和重力力矩之和恒定,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两个转动部以及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的转轴组件;转轴组件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别与两个转动部固定;两个转动部之间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转轴组件的摩擦力矩不小于转动部的重力力矩。
该电子设备的技术效果与上述转轴组件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侧和显示侧形成两个转动部;预设角度范围为20°-180°,且两个转动部之间的夹角为0°-20°时,重力力矩大于摩擦力矩。如此设置,笔记本电脑的显示侧和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在0°-20°时,无需外力作用,显示侧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键盘侧贴合,体验感更好。
基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两个转动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20°时,摩擦力矩大于重力力矩。如此设置,使得显示侧在转动至100°-120°时,具有抗推的效果,对于具有触摸屏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来说,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是显示屏;
图4是第二转动部在转动过程中重力力矩和摩擦力矩的变化图,其中,转轴水平设置,第一转动部固定;
图5是是第二转动部在转动过程中重力力矩和摩擦力矩的变化图,其中,转轴水平设置,第一转动部固定,并且重力力矩和摩擦力矩之和恒定;
图6是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安装架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安装架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附图1-9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转轴组件;200-第一转动部;300-第二转动部;
1-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21-槽结构;3-转轴,31-凸起部,311-第一变径段;4-套筒,41-配合部,42-缺口;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显示屏以及笔记本电脑配件、平板电脑配件、手机配件等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并可通过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实现角度调节的部件,转轴组件100能够应用于该电子设备,当然,该转轴组件100也不仅限于应用于电子设备,还能够应用于推拉门、折叠机转轴、配件转轴等场景。
电子设备包括转轴组件100以及两个转动部,为方便说明,这两个转动部分别为第一转动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其中,转轴组件100设于第一转动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两个转动部能够通过转轴组件100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转动部之间的角度调节。
当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时,如图1和图2所示,键盘侧(设有键盘的一侧)形成第一转动部200,显示侧(设有显示屏的一侧)形成第二转动部300,转轴组件100连接于显示侧和键盘侧之间,显示侧能够通过转轴组件100相对于键盘侧转动,以调节显示侧的打开角度,从而实现该笔记本电脑的展开和折叠。当电子设备是显示屏时,如图3所示,显示屏的底座相当于第一转动部200,屏幕相当于第二转动部300,屏幕和底座之间设有转轴组件100,并且屏幕能够通过转动组件100相对于底座转动,以实现屏幕的角度调节。
具体的,转轴组件100包括第一安装架1和第二安装架2,其中,第一安装架1连接有转轴3,第二安装架2连接有套筒4,套筒4套接于转轴3外并可相对于转轴3转动,从而实现两个安装架之间的相对转动。两个安装架中,一个安装架与第一转动部200固定,另一个安装架与第二转动部300固定,两个转动部能够相对转动,并带动两个安装架之间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角度调节。具体可以是第一转动部200与第一安装架1固定、第二转动部300与第二安装架2固定,也可以是第一转动部200与第二安装架2固定,第二转动部300与第一安装架1固定均可。
在调节两个转动部之间的角度时,可以是一个转动部固定不动,用户手动作用于另一个转动部使其绕转轴转动,以第一转动部200不动、用户手动作用于第二转动部300为例,第二转动部300相对于第一转动部200绕转轴3转动,调节过程中,第二转动部300自身的重力作用能够产生重力力矩,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产生摩擦力矩,因此,用户在转动第二转动部300的过程中,需克服的总力矩是重力力矩和摩擦力矩之和。
两个转动部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随着转动部转动角度的变化,重力力矩是呈非线性变化的,为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将转轴组件100在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力矩,也设置为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的,并且该摩擦力矩可根据转动部的重力力矩的变化而设计,使得摩擦力矩不小于重力力矩,保证两个转动部在任意角度状态下都能够保证稳定性,同时,摩擦力矩与重力力矩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具体的,随着重力力矩变小,摩擦力矩也变小,重力力矩变大摩擦力矩也变大,其中,重力力矩是指其绝对值,也就是说,根据重力力矩以及预设值以对摩擦力矩进行限制,使得用户在手动调节两个转动部的角度的过程中,保证调节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省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或者,在两个转动部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还可根据转动部的重力力矩设置摩擦力矩,使得摩擦力矩与重力力矩之和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预设范围内,此时,重力力矩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如此一来,用户在手动调节两个转动部的角度的过程中,需克服的阻力恒定,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预设值以及预设范围并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每个转轴组件100内的套筒4数量、转轴3数量均不做限制,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是指该所有套筒4和转轴3作用产生的摩擦力矩之和。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可仅设置一组转轴组件100,此时,该转轴组件100设置于第一转动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以保证转动稳定性,该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不小于转动部的重力力矩,并且摩擦力矩与重力力矩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或者摩擦力矩与重力力矩之和恒定。或者,第一转动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两组转轴组件100(如图2所示)甚至更多组转轴组件100,此时,各转轴组件100的转轴3均同轴设置,同时,各转轴组件100间隔设置,以保证转动稳定性,并且,所有的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之和与转动部300的重力力矩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或者所有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以及重力力矩之和恒定。其中,重力力矩是指发生转动的转动部的重力所产生的力矩,如果用户同时作用于两个转动部发生转动,那么重力力矩是指两个转动部的重力力矩之和。
具体的,如图7所示,转轴3的外壁设有凸起部31,如图8和图9所示,套筒4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延伸设有配合部41,并且套筒4的侧壁沿其轴向贯穿设有缺口42。本实施例中,对于凸起部31与转轴3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如二者可通过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等方式固定均可;同样的,对于配合部41和套筒4之间的固定方式也不做限制,如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均可。
凸起部31的外壁和配合部41的内壁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变径段,使得当套筒4和转轴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改变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两个转动部在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该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也是变化的,并且摩擦力矩的变化情况可根据转动部的重力力矩的变化情况设置,保证转动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凸起部31的外径沿周向方向是变化的,如图7所示,凸起部31包括第一变径段311,配合部41的内径不变,当两个转动部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转轴3相对于套筒4转动,使得配合部41能够贴合于第一变径段311滑动,由于第一变径段311的外径是变化的,因此,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配合部41在经过第一变径段311外径较大的位置时,配合部41带动套筒4使套筒4被撑开,缺口42变大,同时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相应的摩擦力矩也增大,而当配合部41在经过第一变径段311外径较小的位置时,套筒4形状逐渐恢复,缺口42变小,同时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也减小,相应的摩擦力矩减小。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凸起部31的外壁是光滑的柱面结构,即凸起部31的外径不变,而配合部41的内径设置为沿周向是变化的;或者,还可以是凸起部31的外径沿周向是变化的,同时配合部41的内壁沿周向也是变化的,随着转轴3和套筒4之间的相对转动,配合部41和凸起部31之间的作用也能够使得套筒4的缺口42被撑大或缩小,从而改变摩擦力。具体可根据实际转动部的重力力矩的变化情况设置凸起部31和配合部41的结构,使得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满足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套筒4的内壁和转轴3的外壁之间是过盈配合的,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可通过配合部41和凸起部31之间配合情况改变,由于是过盈配合,因此,即便是凸起部31和配合部41相对滑动至作用力最小的位置(如配合部41贴合于凸起部31外径最小的位置,或者凸起部31位于配合部41内径最大的位置)时,套筒4和转轴3之间也是具有摩擦力的,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配合部41和凸起部31之间的作用提供摩擦力,而将套筒4和转轴3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并通过配合部41和凸起部31之间的配合情况改变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时,能够在保证具有较大摩擦力的同时,降低对配合部41和凸起部31之间的强度要求,保证该转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缺口42的设置,能够避免转轴3和套筒4之间在发生相对转动时,扭力衰减较为严重的问题。
将转轴3水平设置,第一转动部200固定不动,用户作用于第二转动部300使其相对于第一转动部200转动为例,第二转动部300自身的重力力矩M1=mg·Lcosθ,其中,m是第二转动部300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L是第二转动部300的质心到转轴3轴线的力臂,θ是第二转动部300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二转动部300相对于第一转动部200绕转轴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部3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由0°-180°时,摩擦力矩M2和重力力矩M1在满足差值不超过预设值时,摩擦力矩M2和重力力矩M1的曲线图如图4所示,而重力力矩M1和摩擦力矩M2在满足总力矩M3=M1+M2保持在恒定的预设范围内时,重力力矩M1、摩擦力矩M2及总力矩M3的曲线图如图5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当夹角θ在0°-90°范围内时,第二转动部300是绕转轴3向上方转动的,随着夹角θ的增大,力臂L逐渐减小,重力力矩M1逐渐减小,摩擦力矩M2随着重力力矩M1减小,当夹角θ=90°时,第二转动部300的质心转动至转轴3的正上方,此时,力臂L=0,重力力矩M1=0;夹角θ在90°-180°范围内时,第二转动部300是绕转轴3向下方转动,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力臂L逐渐增大,重力力矩M1逐渐增大,摩擦力矩M2也随之增大。图4中,摩擦力矩M2与重力力矩M1之间的差值为0,即根据重力力矩M1设置摩擦力矩M2,保证二者数值相等,从而实现省力的目的,因此,夹角θ在0°-90°范围内时摩擦力矩M2的曲线与重力力矩M1的曲线重合,都是由a减小到0,而夹角θ在90°-180°范围内时,摩擦力矩M2的曲线与重力力矩M1数值相等,在此夹角范围内,用户手动操作第二转动部300转动时,阻力为零,体验感较好。
在设计时,根据重力力矩M1随夹角θ的变化情况,确定摩擦力矩M2随夹角θ的变化要求,然后可根据该摩擦力矩M2的变化要求以及转轴组件100的数量、每个转轴组件100内的套筒4的数量等情况设计套筒4的尺寸、转轴3的尺寸、以及凸起部31和配合部41的结构尺寸即可,如根据图4中摩擦力矩M2的要求,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变化为由大变小然后再变大,具体的,如图7所示,凸起部31的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一变径段311,该第一变径段311的外径由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增大,并在中间位置形成了凹陷,配合部41配合于该凹陷处时,二者之间的作用力最小,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最小,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M2最小,或者,还可以是配合部41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二变径段,该第二变径段的内径由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小,并在中间位置内径最大处形成了凹陷,当凸起部31配合于该凹陷处时,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矩M2最小。
同理,如图5所示,为保证总力矩M3=M1+M2恒定,摩擦力矩M2随着夹角θ增大的变化需满足如图5所示的曲线要求,此时,该第一变径311段的外径沿周向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的,或者,第二变径段的内径沿周向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具体的变径段的直径沿周向的变化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使得套筒4在相对于转轴3转动时,配合段41贴合于凸起部31转动的过程中,转轴组件100的摩擦力矩满足图5中M2的曲线要求即可。
具体如何根据要求以及上述各情况设计各部件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是熟知的现有技术,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重力力矩和摩擦力矩之和恒定的方案适用于对于第一转动部200的重量不大的场合,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侧重量较小,在打开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其进行角度调节,在打开显示侧的过程中,需克服的阻力恒定,而在关闭显示侧时,用户可直接将显示侧扣合于键盘侧即可。
另外,实际应用过程中,转轴3不一定是沿水平布置的,此时,如果转轴3是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那么重力力矩M1=0,则可无需考虑,如果转轴3并不是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设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计算转动过程中转动部的重力力矩M1,然后根据该重力力矩M1确定摩擦力矩M2的变化要求即可。具体如何分析计算,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是熟知的现有技术,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当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时,将键盘侧放置于水平桌面,然后键盘侧不动,显示侧由折叠状态展开至与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即两个转动部之间的夹角)为180°,在此范围内,重力力矩的变化如图4中M1曲线所示,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将预设夹角范围设置为20°-180°,显示侧与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在此预设夹角范围内时,摩擦力矩要不小于重力力矩,并且摩擦力矩与重力力矩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以保证转动稳定性,而当显示侧与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在0°-20°范围内时,显示侧的重力力矩大于转轴组件的摩擦力矩,也就是说,此种状态下,用户无需手动操作,显示侧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至与键盘侧贴合,从而实现折叠。具体的,两个转动架之间的夹角在0°-20°范围内时,凸起部31用于与配合部41配合的部分的外径,不大于夹角在20°时凸起部31用于与配合部41配合的部分的外径。
当然,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范围也可以是20°-360°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当笔记本电脑的显示侧与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在100°-120°范围内时,摩擦力矩要大于重力力矩,即M2>M1,而显示侧与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在20°-100°或120°-180°范围内时,摩擦力矩不小于重力力矩,即M2≥M1,如此设置,使得显示侧与键盘侧之间的夹角在100°-120°范围内时,显示侧具备抗推的能力,适用于显示侧的屏幕具有触控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具体的,可将夹角在100°-120°范围内时,第一变径段311与配合部41配合的位置设置向外凸出的结构,或者,第二变径段在与凸起部31配合的位置设置向内凸出的结构,以增大此夹角范围内套筒4和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和摩擦力矩。
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架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架2位于两个第一安装架1之间,对于该第二安装架2的数量不做限制,如可以一个、两个或多个均可,两个第一安装架1分别与转轴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或者,也可以是第二安装架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安装架1位于两个第二安装架2之间,对于第一安装架1的数量不做限制,如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均可。
为进一步提高两个转动部相对于转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1关于转轴3中心径向截面对称布置,同时第二安装架2也关于转轴3中心径向截面对称布置,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安装状态下,转轴3中心径向截面两侧的各安装架对称布置。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安装架的安装孔5也是对称布置的,其中,安装孔5是用于与转动部连接固定的。
如图8所示,每个转轴组件100内,套筒4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套筒4同轴设置并分别套设于转轴3外,同时,这两个套筒4分别延伸设有配合部41,两个套筒4分别与第二安装架2相对固定,每个套筒4分别设有缺口41,并且这两个套筒4的缺口41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架2的两侧。如此设置,两个转动部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缺口41设置位置不同,能够平衡两个套筒4的受力情况,确保稳定性,减少变形、并可提高该转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实施例中,套筒4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个,而两个套筒4的设置,可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另外,对于转轴3的数量也不做限制,如图7所示,转轴3的数量为一根,还可以将转轴3设置为分段式结构,各段相对固定均可,而将转轴3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时,可简化整体结构和制作工艺。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安装架2朝向套筒4的一侧边缘还开设有槽结构21,该槽结构21位于两个套筒4之间,如此设置,由于两个套筒4的缺口42的设置位置不同,因此,在缺口42的开度发生变化时,两个套筒4对第二安装架2的作用力可能也不同,槽结构21的设置能够避免此处发生变形等情况。
本实施例中,对于配合部41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制,具体的,该配合部41的位置可根据转轴3外的凸起部31的位置进行设置,如可将配合部41设置在两个套筒4之间的位置,此时,两个配合部41可分别与同一个凸起部31配合;还可以将配合部41设置在一个套筒4远离另一个套筒4的位置,此时凸起部31有两个,两个套筒4均位于这两个凸起部31之间。而将配合部41设置在套筒4远离另一个套筒4的一端时,能够减小两个套筒4之间的空间,从而减小第二安装架2的尺寸,简化整体结构。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架(1)和第二安装架(2);
所述第一安装架(1)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外壁沿周向设有凸起部(31);
所述第二安装架(2)连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侧壁延伸设有配合部(41),且所述套筒(4)的侧壁沿其轴向还贯穿设有缺口(42),所述套筒(4)套接于所述转轴(3)外;
所述凸起部(31)的外径和/或所述配合部(41)的内径沿周向方向是变化的,两个安装架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转轴(3)相对于所述套筒(4)转动,并使所述凸起部(31)贴合于所述配合部(41)滑动,以改变所述套筒(4)和所述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与所述转轴(3)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1)之间;
或者,所述第二安装架(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分别关于所述转轴(3)的中心径向截面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筒(4)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架(2)固定,且两个所述套筒(4)的缺口(42)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2)朝向所述套筒(4)的一侧边缘还开设有槽结构(21),所述槽结构(21)开设于两个所述套筒(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41)设于所述套筒(4)远离另一个所述套筒(4)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1)包括第一变径段(311),所述第一变径段(311)的外径沿周向由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增大;
和/或,所述配合部(41)包括第二变径段,所述第二变径段的内径沿周向由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1)包括第一变径段(311),所述第一变径段(311)的外径沿周向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和/或,所述配合部(41)包括第二变径段,所述第二变径段的内径沿周向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转动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的第一安装架(1)和第二安装架(2)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部固定;
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的夹角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时,所述转轴组件的摩擦力矩不小于所述转动部的重力力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侧和显示侧形成两个所述转动部;
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20°-180°,且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的夹角为0°-20°时,所述重力力矩大于所述摩擦力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20°时,所述摩擦力矩大于所述重力力矩。
CN202122143964.XU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742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3964.XU CN216742425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3964.XU CN216742425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2425U true CN216742425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08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3964.XU Active CN216742425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2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54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thereof
CN103186184B (zh) 电子装置的扩展座及其连接器机构
KR20220002630A (ko)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CN108953364B (zh) 移动终端及铰链机构
US20230384839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742425U (zh)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462862U (zh) 一种枢纽器和电子设备
CN216742424U (zh)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895331U (zh)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107814U (zh) 一种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01606397U (zh) 可旋转360度并具有限位功能的双向枢钮器
CN107061479A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EP4350160A1 (en) Rotating shaf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861282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CN115695609A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206383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新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0345150B (zh) 电连接传动机构
KR20080027670A (ko) 전동 각도조절 기능을 구비한 벽걸이 브래킷
CN210351882U (zh) 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凸轮顶升机构
CN115083283A (zh) 显示装置及手表
CN105674013A (zh) 支撑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20163783U (zh) 显示屏活动支架和车辆
CN113833742A (zh) 一种连接环、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47218B (zh)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
CN112466211A (zh) 中框组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30

Address after: 518122 floor 5, building B1, glo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No. 9, Lanzhu West Road, Zhu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