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0000U - 一种装配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0000U
CN216740000U CN202122893868.7U CN202122893868U CN216740000U CN 216740000 U CN216740000 U CN 216740000U CN 202122893868 U CN202122893868 U CN 202122893868U CN 216740000 U CN216740000 U CN 21674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econdary beam
precast
assembly system
sh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38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操
张鑫
李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21228938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0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0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体系,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为解决节点连接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预制柱、预制主梁、预制次梁以及预制楼板。预制主梁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与相邻的两个预制柱相连,预制主梁部分伸入预制柱内。预制次梁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预制次梁的端部与预制主梁相连。预制楼板的端部与预制次梁相连。本实用新型用于多层装配建筑。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体系。
背景技术
在多层建筑中,由于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安装时需要对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进行满堂撑,从而保证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能够正常安装,这样一来,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并且连接节点处处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体系,解决了以往多层建筑中的节点连接问题和施工时梁底部需要增加支撑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体系,包括预制柱、预制主梁、预制次梁以及预制楼板。
预制主梁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与相邻的两个预制柱相连,预制主梁部分伸入预制柱内。预制次梁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预制次梁的端部与预制主梁相连。预制楼板的端部与预制次梁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体系,由于预制主梁的部分伸入预制柱内,从而预制柱可以对预制主梁形成承重,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预制主梁下部原有的支撑结构,而且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工序。由于预制柱可以对预制主梁的端部形成承重,这样一来,预制柱和预制主梁之间的节点处理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预制主梁部分伸入预制柱内的深度为30mm~60mm。
进一步地,预制次梁包括次梁本体,次梁本体端部的一部分伸出形成凸起,次梁本体端部的另一部分形成安装槽;凸起至少部分搭接在预制主梁上,且预制主梁的部分位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预制次梁上预埋有多个抗剪钢筋,抗剪钢筋一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之间。
进一步地,安装槽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为80mm~120mm。
进一步地,预制次梁还包括抗剪型钢以及插筋。抗剪型钢一部分预埋在次梁本体内,另一部分预埋在凸起内。凸起上开设有灌浆孔,且灌浆孔穿过抗剪型钢到预制主梁内。插筋位于灌浆孔内,且插筋的的一部分位于预制主梁内。
进一步地,次梁还包括多个栓钉,抗剪型钢为H型钢板,多个栓钉固定在H型钢板的腹板上,灌浆孔垂直穿过H型钢板的腹板。
进一步地,装配体系还包括连接钢筋、直钢筋以及板面筋。连接钢筋在预制次梁的上方,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上,且连接钢筋的部分朝向预制次梁一侧弯曲形成弧形段。直钢筋位于多个弧形段上。预制楼板和预制楼板之间的连接处远离预制次梁的一侧设置有板面筋。
进一步地,预制主梁、预制次梁和预制楼板之间间隙和表面具有现场浇筑的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柱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体系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主梁与预制柱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柱与预制主梁的连接节点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次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次梁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楼板和预制次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面筋、连接钢筋以及直钢筋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体系,用于多层混凝土结构建筑,该装配体系包括多个预制柱1,如图1所示,多个预制柱1沿着Z方向互相平行设置在XY所在的平面。该装配体系还包括预制主梁2、预制次梁3以及预制楼板4。其中,如图2所示,该预制主梁2沿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即图2中的Y方向)多个,且在同一平面平行,预制主梁2位于两个相邻的预制柱1之间(XY所在平面),且预制主梁2的端部部分伸入预制柱1内。在两个相邻的预制主梁2之间(XY所在平面),还布置有多个预制次梁3,该预制次梁3的端部与预制主梁2相连,其中,预制次梁3沿平行于第二方向(即图2中的X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次梁3之间(Y方向),布置有多个预制楼板4,预制楼板4的端部与预制次梁3相连。
此外,预制主梁2、预制次梁3以及预制楼板4之间的间隙和表面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上述结构浇筑为一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是近似垂直,允许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误差。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预制主梁2、预制次梁3以及预制楼板4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角度。
如图3所示,预制柱1的内部具有竖向钢筋11,每层预制柱1之间通过该竖向钢筋11浇筑混凝土相连。这样一来,可以将上下层之间的预制柱1部分相连为一体结构。
以下对预制主梁2和预制柱1之间的连接节点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预制柱1的中部具有多根竖向钢筋11,预制主梁2的端部具有伸出的底部钢筋22,且底部钢筋22上设置有钢筋锚固板22,且底部钢筋22与钢筋锚固板22伸入到预制柱1上方与竖向钢筋11交叉。预制主梁2端部伸入预制柱1的竖向钢筋11外侧,该伸入的深度可以为30mm~60mm。当伸入深度小于30mm时,由于伸入的部分过短,预制主梁2的两个端部受力面相对较小,因此不足以支撑整个预制主梁2的重量,在吊装预制主梁2安装时仍需要在预制主梁2的底部采用支撑,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增加了施工难度。当伸入深度大于60mm时,由于伸入过深,导致预制柱1内的竖向钢筋11就需要减少以保证预制柱1有足够的空间供预制主梁2进入,在此情况下,预制柱1内的竖向钢筋11减少会导致预制柱1连接的部分连接强度降低,整个预制柱1本身的强度也会降低,这样一来,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强度,会对整个建筑安全造成隐患。
因此,示例的,预制主梁2端部伸入预制柱1内的深度可以为30mm、50mm以及60mm。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预制柱1内有足够的竖向钢筋11从而保证上下预制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预制柱1的本身强度,还可以保障预制柱1可以对预制主梁2形成有力的支撑,从而在不使用支撑的情况下也可以吊装预制主梁2并进行安装。
以下对上述提及的预制次梁3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预制次梁3包括次梁本体301,次梁本体301端部的一部分伸出形成凸起31,次梁本体301端部的另一部分形成安装槽32。为了增加整个预制次梁3的强度,如图6所示,可以在预制次梁3上预埋有多个抗剪钢筋33,抗剪钢筋33可以等间距设置在预制次梁3的顶部。
如图7所示,凸起31至少部分搭接在预制主梁2上,且预制主梁2的部分位于安装槽32内。这样一来,相对于以往预制次梁3与预制主梁2贴合安装的方式,本申请可以通过预制次梁3两端的凸起31从而实现对预制次梁3的支撑,在此情况下,安装预制次梁3时就不需要额外的支撑,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也可以增加施工后整个预制次梁3的承重。
以下对预制次梁3和预制主梁2之间的连接节点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安装槽32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可以为80mm~120mm。当安装槽32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小于80mm时,此时,由于在预制次梁3的端部,凸起31余下的部分形成安装槽32,该段凸起31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就小于80mm,凸起31搭在预制主梁2上的部分就相对减少,由于整个预制次梁3的受力点都集中在预制次梁3两端的凸起31上,预制次梁3端部的凸起31不足以支撑整个预制次梁,这样一来,预制次梁3的底部就需要额外的支撑,从而保证施工的进行。当安装槽32的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大于120mm时,此时,相对凸起31在第二方向的深度就更长,由于预制主梁2在第二方向的深度有限,并且预制主梁2的两侧均连接有预制次梁3,若凸起31过长会影响到预制主梁2相对另一侧预制次梁3的安装。
因此,示例的,该安装槽32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可以为80mm、100mm以及120mm。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影响预制次梁3在预制主梁2上的安装,也能够让凸起31承载整个预制次梁3的重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制主梁2与预制次梁3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8所示,该预制次梁3还可以包括抗剪型钢36,一部分预埋在次梁本体301内,另一部分预埋在凸起31内。如图9所示,凸起31上开设有灌浆孔34,且灌浆孔34穿过抗剪型钢36到预制主梁2内。插筋35位于灌浆孔内34,且插筋35的一部分位于预制主梁2内。该预制次梁3还包括多个栓钉37,抗剪型钢36为H型钢板,多个栓钉37固定在H型钢板的腹板上,灌浆孔34垂直穿过H型钢板的腹板。
这样一来,抗剪型钢36以及栓钉37可以增加凸起31部分的承载力,并且在灌浆孔34内可以采用工地现场插入插筋35,并对灌浆孔34进行灌浆,并配合抗剪型钢36和栓钉37能够进一步增加该预制次梁3与预制主梁2节点的抗剪强度。
如图10所示,为了将相邻的预制楼板4之间浇筑为整体结构,该装配体系还包括板面筋5、连接钢筋6以及直钢筋7。其中,如图11所示,在预制次梁3的上方,多个连接钢筋6的两端位于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4上(图11中为主视图方向,未显示多个连接钢筋6),连接钢筋6之间可以等间距布置,且连接钢筋6的部分朝向预制次梁3一侧弯曲形成弧形段,直钢筋7位于多个弧形段上。预制楼板4和预制楼板4之间的连接处远离预制次梁3的一侧设置有板面筋5。由于连接钢筋6和直钢筋7交叉设置,直钢筋7和板面筋5交叉设置,使此处受力更加均匀。且在预制楼板4连接处的上侧均有连接钢筋6和板面筋5进行加固,这样一来,进行浇筑混凝土后,预制楼板4之间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更高,承重效果更好。
此外,由于连接钢筋6位于中部的位置具有向下的弧形段,这样一来,直钢筋7就能够更加平稳的容置于该弧形段内,不会发生串动,使连接钢筋6和直钢筋7之间浇筑后稳定性更高。
在此情况下,由于预制次梁3的顶部具有抗剪钢筋33,因此,抗剪钢筋33的一部分位于板面筋5、连接钢筋6以及直钢筋7之间的间隙中,抗剪钢筋33另一部分位于预制次梁3的顶部,这样一来,当两个预制楼板4之间进行浇筑后,预制次梁3与其两侧的预制楼板4之间能够浇筑为一体,并且抗剪钢筋33是垂直于板面筋5、连接钢筋6以及直钢筋7,在此情况下,此处具备更强的抗剪强度。
此外,预制主梁2、预制次梁3和预制楼板4之间间隙和表面具有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并且跟预制柱1浇筑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的一种装配体。该装配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安装预制柱1,对预制柱1进行校正,对预制柱1灌浆。
步骤S2,将预制主梁2吊装在两个相邻的预制柱1之间,且预制主梁2部分伸入预制柱1内,进行微调,将预制主梁2的端部与预制柱1的连接。
步骤S3,将预制次梁3吊装在两个相邻的预制主梁2之间。
步骤S4,将预制板4吊装在两个相邻的预制次梁3之间,校正就位。
步骤S5,现场浇筑混凝土,将预制柱1、预制主梁2、预制次梁3和预制楼板4浇筑为一体。
步骤S6,重复步骤S2~步骤S5直到施工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预制柱1、预制主梁2、预制次梁3和预制楼板4之间的浇筑顺序不作限定,满足将上述构件浇筑为一体即可。且本申请提及的预制柱1可以包括上预制柱1和下预制柱1,且预制主梁2部分伸入上下预制柱1之间。上预制柱1和下预制柱1之间交替采用钢筋浇筑混凝土连接为一体从而形成本申请的预制柱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柱;
预制主梁,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柱相连,所述预制主梁部分伸入所述预制柱内;
预制次梁,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预制次梁的端部与所述预制主梁相连;以及,
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端部与所述预制次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主梁部分伸入所述预制柱内的深度为30mm~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次梁包括次梁本体,所述次梁本体端部的一部分伸出形成凸起,所述次梁本体端部的另一部分形成安装槽,所述凸起至少部分搭接在所述预制主梁上,且所述预制主梁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次梁上预埋有多个抗剪钢筋,所述抗剪钢筋一部分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预制楼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在第二方向上的深度为80mm~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次梁还包括:
抗剪型钢,一部分预埋在所述次梁本体内,另一部分预埋在所述凸起内;
所述凸起上开设有灌浆孔,且所述灌浆孔穿过所述抗剪型钢到预制主梁内;
插筋,位于所述灌浆孔内,且所述插筋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预制主梁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还包括多个栓钉,所述抗剪型钢为H型钢板,所述多个栓钉固定在所述H型钢板的腹板上,所述灌浆孔垂直穿过所述H型钢板的腹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体系还包括:
连接钢筋,在所述预制次梁的上方,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上,且所述连接钢筋的部分朝向所述预制次梁一侧弯曲形成弧形段,
直钢筋,位于多个所述弧形段上;
板面筋,所述预制楼板和所述预制楼板之间的连接处远离所述预制次梁的一侧设置有板面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梁、预制次梁和预制楼板之间间隙和表面具有现场浇筑的混凝土。
CN202122893868.7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装配体系 Active CN216740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3868.7U CN216740000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装配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3868.7U CN216740000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装配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0000U true CN216740000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3868.7U Active CN216740000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装配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0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246120B2 (en) Open web composite shear connector construction
US6442908B1 (en) Open web dissymmetric beam construction
CN109339229B (zh) 一种穿孔浆锚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KR101840763B1 (ko) T형 고정브라켓을 구비한 캔틸레버교량 시공방법
JP2007077630A (ja) プレキャスト主桁セグメントを使用した連続桁およびその架設方法
KR100447013B1 (ko) 웨브 홀을 가지는 비대칭 단면 철골 합성보
CN111576619A (zh) 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生产方法
CN110805144B (zh) 全装配式高层/超高层混凝土框支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16185U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节点
KR100923564B1 (ko) 스틸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교량 바닥판과 그 시공방법 및 구조
CN112359966B (zh) 一种叠合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56384U (zh) 高强混凝土连接件、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支撑架
KR101735077B1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을 이용한 교량용 바닥판
CN113356370A (zh) 剪力墙及框架柱与混凝土梁牛腿互锚连接施工方法
CN216740000U (zh) 一种装配体系
KR100796216B1 (ko) 건축물의 콘크리트 복합보
CN217734420U (zh) 一种混合装配式组合连接墙框架结构
CN113957993A (zh) 一种装配体系以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6279U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
JP2002275833A (ja) 既設橋梁の単純桁の連続化方法及び連続桁構造
CN112962816A (zh) 一种钢板组合墙体的连接结构
CN112982726B (zh) 高连梁式预制混凝土墙拆分安装方法、高连梁拆分节点及高连梁、高连梁式预制混凝土墙
CN217299310U (zh)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CN211949120U (zh) 一种全预制楼板的安装结构
CN215716217U (zh) 一种钢板组合墙体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