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9310U -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9310U
CN217299310U CN202123312196.2U CN202123312196U CN217299310U CN 217299310 U CN217299310 U CN 217299310U CN 202123312196 U CN202123312196 U CN 202123312196U CN 217299310 U CN217299310 U CN 217299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lab
precast
precast floor
prefabricated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21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neng Integrated Hou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neng Integrated Hous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neng Integrated Hous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neng Integrated Hous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121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9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9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9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本实用新型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32),且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5),所述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本实用新型生产制作简单,组装快速,连接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即,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在工厂将房屋构件(梁、板、柱等)预制好,再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的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建筑效率更高、施工更为环保,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但现有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设计复杂,组装速度慢,还存在不少的现浇作业,模板使用量大,使现场施工速度受到影响,施工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结构复杂,组装慢,现浇作业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组装快速,连接稳定,对现场施工影响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且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所述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分别设置企口,并在第一、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使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连接更为稳固,且强度增加,还可利用后浇带内放置的附加钢筋与预制梁的连接增加预制楼板的安装稳定性,提高预制楼板的安全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使后浇带的带宽得到保证,增强后浇带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后浇带延伸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这样,通过后浇带使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从上至下都能得到稳定的连接,保证了同跨预制楼板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附加钢筋包括贴近预制楼板企口平台放置的附加构造钢筋、贴近后浇带上表面放置的附加板面筋和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放置的多个吊钩钢筋,所述吊钩钢筋由一段钢筋弯折而成,其两端分别向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平台内侧延伸,中部向企口下部延伸形成U型吊钩,各吊钩钢筋的U型吊钩上放置附加板底筋。
优选地,所述附加构造钢筋、附加板面筋及附加板底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相邻预制梁的现浇层内,使所述后浇带与所述预制梁的现浇层一体成型,提高了预制楼板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吊钩钢筋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按照200mm~600mm间距放置,使后浇带底部各处的强度一致,后浇带的整体强度得到保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使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的连接更为稳固,且强度增加,还可利用后浇带内放置的附加钢筋与预制梁的连接增加预制楼板的安装稳定性,提高预制楼板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装配式建筑的单层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装配式建筑的两层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预制梁的立体结构图一(俯视)。
图5为预制梁的立体结构图二(仰视)。
图6为钢角码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预制楼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相邻预制楼板的拼装结构图。
图9为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后浇带结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11为预制梁与预制楼板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全装配式建筑一实施例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预制楼板3、钢角码4。
如图3所示,预制柱1与基础(图中未示)的连接采用灌浆套筒工艺。预制柱1的底部预埋灌浆套筒11,上部伸出柱结构钢筋13,且在预制柱1的与预制梁2连接的侧面内预埋第一内螺纹套筒12。
如图4、图5所示,预制梁2为预制叠合梁,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层21、现浇层(图中未示)和钢筋骨架22,预制层21在工厂预制,现浇层在安装到位后现浇成型,且预制层21的两侧分别一体预制成型用于搭接预制楼板3的楼板搭接区211。在本实施例中,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为50mm,但显然,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并不局限于此,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楼板跨度等进行适应性改变,通常为50mm-100mm宽。钢筋骨架22包括沿梁体长度方向顺序布置的一系列箍筋221和平行于梁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多根直筋222,所述直筋222包括放置于现浇层上部的梁面筋2221和放置于预制层21下部的梁构造钢筋2222,且所述箍筋221的下部预埋于所述预制层21内,所述箍筋221的上部伸出所述预制层21而延伸到所述现浇层内,所述梁构造钢筋2222预埋在所述预制层21内,所述梁面筋2221与所述箍筋221连接并现浇于所述现浇层内,所述梁面筋2221和所述梁构造钢筋2222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梁体而延伸到预制柱1内。具体实施时,梁面筋2221在现浇层现浇前置入。为方便预制梁2与预制柱1的临时连接,预制层21的两端底部分别预埋第二内螺纹套筒212。
如图9所示,所有预制柱1安装固定后,预制梁2的预制层两端底部与预制柱1的侧面之间通过钢角码4用螺栓等紧固件6临时连接,且预制梁2的端部与预制柱1的顶部之间形成连接节点,在连接节点内,预制梁2的直筋222与预制柱1的柱结构钢筋13纵横交错连接。
如图6所示,钢角码4包括呈直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且第一连接部41上设置与预制柱侧面预埋的第一内螺纹套筒12匹配的第一连接孔411,第二连接部42上设置与预制梁端部预埋的第二内螺纹套筒212匹配的第二连接孔421。
如图7、图8所示,预制楼板3为全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楼板3的板厚H即为建筑结构的板厚,由一块块标准的预制楼板3拼接形成建筑结构的整层楼板。预制楼板3的与预制梁2搭接处设置搭界支座31,且搭界支座31的宽度为50mm-100mm,搭界支座31的长度与预制楼板3的搭接侧长度一致。搭界支座31的宽度与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匹配,比如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为50mm,搭界支座31的宽度也为50mm。搭界支座31优选通过预制楼板3的加宽或加长形成。预制楼板3的拼接缝侧设置企口32,且企口32的下部高度略为预制楼板板厚的二分之一,企口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mm。预制楼板3的的四周分别伸出板构造钢筋33,以方便与周围构件的连接。
如图10所示,板跨范围内的相邻预制楼板3之间的拼接缝采用预留后浇带5的形式,且相邻预制楼板3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即后浇带宽W不小于300mm,后浇带底部延伸到相邻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后浇带5内放置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包括贴近预制楼板企口平台放置的附加构造钢筋51、贴近后浇带上表面放置的附加板面筋52和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按照200mm~600mm间距放置的多个吊钩钢筋53。所述吊钩钢筋53由一段钢筋弯折而成,其两端分别向相邻预制楼板的企口平台内侧延伸,中部向企口下部延伸形成U型吊钩,各U型吊钩上放置附加板底筋54。所述附加构造钢筋51、附加板面筋52及附加板底筋54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相邻预制梁2的现浇层内。
本实用新型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操作步骤为:
1、现场地坪平整夯实后,开始基础施工,并在预制柱1的安装位置预留灌浆套筒连接钢筋。
2、根据灌浆套筒工艺,将预制柱1的灌浆套筒11对准基础上预留的灌浆套筒连接钢筋进行预制柱1的安装,并在预制柱1安装就位后灌浆固定预制柱1。
3、全部预制柱1固定好后,安装预制梁2,预制梁2与预制柱1之间采用钢角码4作为临时支撑,用螺丝穿过钢角码4的第一连接孔411拧进预制柱1的第一内螺纹套筒12内并用螺母锁定实现钢角码4与预制柱1的连接,用螺丝穿过钢角码4的第二连接孔421拧进预制梁2的第二内螺纹套筒212内并用螺母锁定实现钢角码4与预制梁2的连接及支撑;然后在预制梁2的底部设置点支撑,以保证预制梁2的牢固性能,之后,安装预制梁2的梁面筋2221,梁面筋2221的两端伸至预制柱1的上方,并与预制柱1上面伸出的柱结构钢筋13纵横交错连接,梁面筋2221的中部置于预制梁2上预留的箍筋221内并与箍筋221连接成一体,以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所述预制柱1的柱结构钢筋13高于所述预制梁2的上表面,并与下一层建筑的所述预制柱1通过灌溉套筒工艺连接。
4、安装预制楼板3,且预制楼板3的搭界支座31搭接在预制梁2的预制层21上(如图11所示),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不小于50mm,相邻预制楼板3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并在相邻的预制楼板3的拼接缝处设置后浇带5,后浇带5内放置附加钢筋,使整跨的预制楼板3通过后浇带连接成整体。附加钢筋包括贴近预制楼板企口平台放置的附加构造钢筋51、贴近后浇带上表面放置的附加板面筋52及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按照200mm~600mm间距放置的吊钩钢筋53。吊钩钢筋53由一段钢筋弯折而成,其两端分别延伸到拼接缝处的相邻预制楼板3的企口平台内侧延伸,中部向企口下部延伸形成U型吊钩。一根附加钢筋54置于各吊钩钢筋53的U型吊钩上。所述附加构造钢筋51、附加板面筋52及附加板底筋54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相邻预制梁2的现浇层内。
5、对预制梁2的现浇层、预制柱1与预制梁2的连接节点,预制楼板3的拼接缝(即后浇带5)进行现浇,完成第一层建筑结构的安装。
6、第一层建筑结构到一定强度后,重复步骤2-5安装上一层建筑结构,如此循环,直至各层建筑结构全部安装完成。
7、待最上一层建筑结构到一定强度后,从下至上逐步拆除钢角码4,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32),且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5),所述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延伸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钢筋包括贴近预制楼板企口平台放置的附加构造钢筋(51)、贴近后浇带上表面放置的附加板面筋(52)和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放置的多个吊钩钢筋(53),所述吊钩钢筋由一段钢筋弯折而成,其两端分别向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平台内侧延伸,中部向企口下部延伸形成U型吊钩,各吊钩钢筋的U型吊钩上放置附加板底筋(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构造钢筋(51)、附加板面筋(52)及附加板底筋(54)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相邻预制梁(2)的现浇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钢筋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按照200mm~600mm间距放置。
CN202123312196.2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Active CN217299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2196.2U CN217299310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2196.2U CN217299310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9310U true CN217299310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2196.2U Active CN217299310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9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7680B1 (ko) 구조적 강성이 보강된 조립식 pc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US4363200A (en) Pre-cast building element and method
CN11067072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的实施方法
CN110805144B (zh) 全装配式高层/超高层混凝土框支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KR100712354B1 (ko) 지하주차장의 피씨 복합화 공법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장스팬피씨 보의 피씨 기둥-보 접합부 구조
CN112681511B (zh) 以型钢取代部分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方法
CN212453065U (zh)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
KR101735077B1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을 이용한 교량용 바닥판
CN108412099A (zh) 全厚度后埋钢筋连接式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方法
CN114382172A (zh) 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
CN111173030A (zh) 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036177B1 (ko) 피알씨 복합화 공법을 이용한 건축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17299310U (zh)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CN217480906U (zh) 一种全装配式建筑
TWM644748U (zh) 運用預鑄鋼骨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
CN217299404U (zh) 一种预制楼板结构
KR100676193B1 (ko) 철골 계단 구조
CN217299267U (zh) 一种全装配式建筑
CN217299470U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结构
CN112663788B (zh) 一种装配式快速施工方法
CN11443923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US7073300B1 (en) Reinforced concrete part for producing foundations of buildings
CN110984367A (zh)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KR200395552Y1 (ko) 철골 계단 구조
TWI830521B (zh) 運用預鑄src的建築物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