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1885U -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1885U
CN216721885U CN202123092869.8U CN202123092869U CN216721885U CN 216721885 U CN216721885 U CN 216721885U CN 202123092869 U CN202123092869 U CN 202123092869U CN 216721885 U CN216721885 U CN 216721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ottom end
sliding block
sleeve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28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建军
王建春
冯群
田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ai Boyu 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ai Boyu 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ai Boyu 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ai Boyu 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28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1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1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1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连接有底座,且壳体的前端面连接有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一侧安装有箱体,且箱体的一侧连接有导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与壳体相连接,可使对接块与对接槽进行连接,便于在安装对壳体以及底座之间进行安装,同时通过挡板的吸热,可使其顶端的膨胀气囊受热膨胀对第二挤压杆进行挤压,可使第二挤压杆连接的第二隔板通过第四滑块在第四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便于通过第二挤压杆将开关打开,可使风扇进行工作,便于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散热,同时过滤网便于对外部的灰尘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到其内部,对其内部后续的使用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同时电路控制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容易使电路控制器损坏。
现有的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在使用时,一般都是通过散热孔对其内部进行散热,其在散热时容易导致外部的灰尘进入到其内部,影响其内部零件的正常使用,同时其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在热量较大的情况下,散热孔散热的效果显得较小,长时间在高热量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控制器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现有的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在使用时,一般都是通过散热孔对其内部进行散热,其在散热时容易导致外部的灰尘进入到其内部,影响其内部零件的正常使用,同时其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在热量较大的情况下,散热孔散热的效果显得较小,长时间在高热量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控制器的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连接有底座,且壳体的前端面连接有连接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一侧安装有箱体,且箱体的一侧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管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底端连接有T型杆,且T型杆的一侧连接有皮塞,所述导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T型杆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一侧连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壳体的内壁一侧之间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分别嵌合连接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且收集槽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挤压杆,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与第一套管的内部底端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底端连接有BB叫气囊,所述第一挤压杆与第一隔板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挤压杆与BB叫气囊的顶端之间为相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皮塞与通孔的内部之间相连接,且皮塞通过通孔与安装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收集槽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T型杆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底端嵌合连接有风扇,且底座的底端嵌合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连接有膨胀气囊,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连接有第二套管,且第二套管的内壁连接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四滑块,且第四滑块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挤压杆,且第二挤压杆与膨胀气囊的顶端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与第二套管的内部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开关,所述挡板的顶端连接有对接块,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底端嵌合连接有对接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对接块与对接槽的内部之间相连接,且挡板通过对接块与对接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二套管之间构成弹性结构,第二挤压杆与开关的底端之间为相对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与壳体相连接,可使对接块与对接槽进行连接,便于在安装对壳体以及底座之间进行安装,同时通过挡板的吸热,可使其顶端的膨胀气囊受热膨胀对第二挤压杆进行挤压,可使第二挤压杆连接的第二隔板通过第四滑块在第四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便于通过第二挤压杆将开关打开,可使风扇进行工作,便于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散热,同时过滤网便于对外部的灰尘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到其内部,对其内部后续的使用造成影响。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开关打开,可使换热器进行工作,可使箱体内部的冷却液在连接管的内部流动,便于通过冷却液对壳体的内部进行降温,可使壳体的内部得到充分的降温,防止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导致温度过高,散热速度较慢,使其内部的零件损坏,影响控制器的使用效果,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可使其对T型杆进行挤压,便于使其通过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便于通过其连接的皮塞将通孔进行堵塞,防止箱体内部的冷却液出现回流的想象,影响其后续的使用。
3、在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槽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可使收集槽底端连接的第一挤压杆连接的第一隔板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可使第一挤压杆对其底端的BB叫气囊进行挤压,便于通过BB叫气囊发出的声响对周边人员进行提醒,可防止连接管出现泄露的现象,影响冷却液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壳体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壳体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导管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套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壳体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壳体;2、底座;3、连接口;4、箱体;5、导管;6、安装板;7、通孔;8、第一滑槽;9、第一滑块;10、T型杆;11、皮塞;12、固定板;13、第一弹簧;14、连接管;15、换热器;16、第二滑槽;17、第二滑块;18、收集槽;19、第一挤压杆;20、第一套管;21、第三滑槽;22、第三滑块;23、第一隔板;24、第二弹簧;25、BB叫气囊;26、风扇;27、过滤网;28、支撑杆;29、挡板;30、膨胀气囊;31、第二套管;32、第四滑槽;33、第四滑块;34、第二隔板;35、第二挤压杆;36、第三弹簧;37、开关;38、对接块;39、安装块;40、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7,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端连接有底座2,且壳体1的前端面连接有连接口3,壳体1的内壁一侧安装有箱体4,且箱体4的一侧连接有导管5,导管5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6,且安装板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7,导管5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滑槽8,且第一滑槽8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的底端连接有T型杆10,且T型杆10的一侧连接有皮塞11,导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与T型杆10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导管5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管14,且连接管14的一侧连接有换热器15,换热器15与壳体1的内壁一侧之间相连接,壳体1的内壁两侧分别嵌合连接有第二滑槽16,且第二滑槽1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滑块17,第二滑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18,且收集槽18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挤压杆19,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20,且第一套管20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滑槽21,第三滑槽2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三滑块22,且第三滑块2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隔板23,第一隔板2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弹簧24,且第二弹簧24与第一套管20的内部底端之间相连接,第一套管20的内部底端连接有BB叫气囊25,第一挤压杆19与第一隔板23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挤压杆19与BB叫气囊25的顶端之间为相对连接,连接管14为曲型的,便于冷却液可在连接管14的内部长时间的流动,便于对壳体1的内部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皮塞11与通孔7的内部之间相连接,且皮塞11通过通孔7与安装板6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冷却液只能通过通孔7进行流动,皮塞11与通孔7的内径相同,便于将通孔7进行遮挡。
进一步的,收集槽18通过第二滑块17与第二滑槽16之间构成滑动结构,T型杆10通过第一滑块9与第一滑槽8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当连接管14出现泄露时,其冷却液滴落在收集槽18的内部,可使其通过第二滑块17在第二滑槽16的内部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底座2的底端嵌合连接有风扇26,且底座2的底端嵌合连接有过滤网27,底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8,且支撑杆28的顶端连接有挡板29,挡板29的顶端连接有膨胀气囊30,壳体1的内部底端连接有第二套管31,且第二套管31的内壁连接有第四滑槽32,第四滑槽3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四滑块33,且第四滑块3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隔板34,第二隔板34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挤压杆35,且第二挤压杆35与膨胀气囊30的顶端之间相连接,第二隔板34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弹簧36,且第三弹簧36与第二套管31的内部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套管3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开关37,挡板29的顶端连接有对接块38,壳体1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块39,且安装块39的底端嵌合连接有对接槽40,风扇26、开关37以及换热器15其之间都是连接的,同样都安装有电源,过滤网27在散热的同时,可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其内部。
进一步的,对接块38与对接槽40的内部之间相连接,且挡板29通过对接块38与对接槽40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对接块38与对接槽40的连接,便于壳体1与底座2之间进行安装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隔板34通过第三弹簧36与第二套管31之间构成弹性结构,第二挤压杆35与开关37的底端之间为相对连接,第三弹簧36是防止第二挤压杆35将开关37挤压损坏。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时首先将底座2与壳体1相连接,可使对接块38与对接槽40进行连接,便于在安装对壳体1以及底座2之间进行安装,同时通过挡板29的吸热,可使其顶端的膨胀气囊30受热膨胀对第二挤压杆35进行挤压,可使第二挤压杆35连接的第二隔板34通过第四滑块33在第四滑槽32的内部进行移动,便于通过第二挤压杆35将开关37打开,可使风扇26进行工作,便于对壳体1的内部进行散热,同时过滤网27便于对外部的灰尘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到其内部,对其内部后续的使用造成影响,通过开关37打开,可使换热器15进行工作,可使箱体4内部的冷却液在连接管14的内部流动,便于通过冷却液对壳体1的内部进行降温,可使壳体1的内部得到充分的降温,防止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导致温度过高,散热速度较慢,使其内部的零件损坏,影响控制器的使用效果,通过第一弹簧13的作用,可使其对T型杆10进行挤压,便于使其通过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8的内部进行移动,便于通过其连接的皮塞11将通孔7进行堵塞,防止箱体4内部的冷却液出现回流的想象,影响其后续的使用,收集槽18通过第二滑块17在第二滑槽16的内部进行移动,可使收集槽18底端连接的第一挤压杆19连接的第一隔板23通过第二滑块17在第二滑槽16的内部进行移动,可使第一挤压杆19对其底端的BB叫气囊25进行挤压,便于通过BB叫气囊25发出的声响对周边人员进行提醒,可防止连接管14出现泄露的现象,影响冷却液的使用,就这样完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连接有底座(2),且壳体(1)的前端面连接有连接口(3),所述壳体(1)的内壁一侧安装有箱体(4),且箱体(4)的一侧连接有导管(5),所述导管(5)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6),且安装板(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7),所述导管(5)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滑槽(8),且第一滑槽(8)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滑块(9),所述第一滑块(9)的底端连接有T型杆(10),且T型杆(10)的一侧连接有皮塞(11),所述导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与T型杆(10)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导管(5)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管(14),且连接管(14)的一侧连接有换热器(15),所述换热器(15)与壳体(1)的内壁一侧之间相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分别嵌合连接有第二滑槽(16),且第二滑槽(1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第二滑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18),且收集槽(18)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挤压杆(19),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20),且第一套管(20)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滑槽(21),所述第三滑槽(2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三滑块(22),且第三滑块(2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隔板(23),所述第一隔板(2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弹簧(24),且第二弹簧(24)与第一套管(20)的内部底端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0)的内部底端连接有BB叫气囊(25),所述第一挤压杆(19)与第一隔板(23)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挤压杆(19)与BB叫气囊(25)的顶端之间为相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塞(11)与通孔(7)的内部之间相连接,且皮塞(11)通过通孔(7)与安装板(6)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18)通过第二滑块(17)与第二滑槽(16)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T型杆(10)通过第一滑块(9)与第一滑槽(8)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底端嵌合连接有风扇(26),且底座(2)的底端嵌合连接有过滤网(27),所述底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8),且支撑杆(28)的顶端连接有挡板(29),所述挡板(29)的顶端连接有膨胀气囊(30),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端连接有第二套管(31),且第二套管(31)的内壁连接有第四滑槽(32),所述第四滑槽(3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四滑块(33),且第四滑块(3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隔板(34),所述第二隔板(34)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挤压杆(35),且第二挤压杆(35)与膨胀气囊(30)的顶端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4)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弹簧(36),且第三弹簧(36)与第二套管(31)的内部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3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开关(37),所述挡板(29)的顶端连接有对接块(38),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块(39),且安装块(39)的底端嵌合连接有对接槽(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38)与对接槽(40)的内部之间相连接,且挡板(29)通过对接块(38)与对接槽(40)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4)通过第三弹簧(36)与第二套管(31)之间构成弹性结构,第二挤压杆(35)与开关(37)的底端之间为相对连接。
CN202123092869.8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Active CN216721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2869.8U CN216721885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2869.8U CN216721885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1885U true CN216721885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2869.8U Active CN216721885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1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7873B (zh)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344925B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温控水箱
CN216721885U (zh)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CN211854205U (zh)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144044A (zh) 一种连续可变电压集成电路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及使用方法
CN113732813A (zh) 一种直驱摆头气冷却系统
CN111952860B (zh) 一种无线网络智能型低压电气控制柜装置
CN109367554B (zh) 防止温度过高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CN214673808U (zh) 一种减震能力强的电气控制柜
CN114126379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光伏逆变器
CN211551924U (zh) 一种移动式空调扇除尘保护壳
CN208939804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
CN114682737B (zh) 一种分流锥冷却结构
CN208209335U (zh) 一种带有散热机构的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215872477U (zh) 一种具有冷却温控结构的供电控制屏
CN210630139U (zh) 一种气体自动切换控制器
CN215733076U (zh) 一种弱电智能化控制柜
CN216289789U (zh) 一种电气设备温度监控装置
CN110994400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设备箱
CN213280343U (zh) 一种基于散热的通信电源机柜
CN213401963U (zh) 一种开关柜的降温冷却装置
CN214960548U (zh) 一种具有防爆功能的微型控制器
CN22130201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用换热器
CN210892000U (zh) 一种新型工业高效通用制冷设备
CN218237796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外机组的除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