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6684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16684U CN216716684U CN202123448680.8U CN202123448680U CN216716684U CN 216716684 U CN216716684 U CN 216716684U CN 202123448680 U CN202123448680 U CN 202123448680U CN 216716684 U CN216716684 U CN 2167166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 receiving
- hole
- heat exchange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散热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形成有适于放置蒸发器的换热腔;接水件,形成有储水腔,所述接水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且所述接水件和所述换热腔流体连通。接水件不占用压缩机仓内或者箱体内的空间,可以使箱体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箱体的容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中设置有蒸发器等结构,蒸发器在接触循环流动的空气时,容易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并结霜。当霜层的厚度达到一定规模时,会严重影响蒸发器的制冷能力,因此要定期为蒸发器化霜,进而保持蒸发器的制冷能力。蒸发器的化霜水沿着管路流入接水盘中,化霜水在接水盘中蒸发进入空气中。现有技术中,接水盘设置在压缩机仓内或者箱体结构内,接水盘体积较大时,将会挤压箱体内部的储物空间,接水盘体积较小时,化霜水的蒸发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接水件设置在箱体的底部,且与箱体内的换热腔流体连通。接水件不占用压缩机仓内或者箱体内的空间,可以使箱体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箱体的容积,同时接水件的尺寸较大,蒸发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箱体,形成有适于放置蒸发器的换热腔;
接水件,形成有储水腔,所述接水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且所述接水件和所述换热腔流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件和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底部形成有滑轨,所述接水件适于抽拉连接所述滑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底部形成有连通于所述换热腔和所述箱体外部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适于向所述储水腔内排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箱胆,所述箱胆的内侧后方形成有所述换热腔;
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有所述排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汇水槽,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汇水槽的最低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汇水槽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排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汇水槽的一端形成有接水端,所述接水端的形状与所述汇水槽的底部轮廓相适应,所述接水端贴合连接所述汇水槽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的底部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的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适于将所述压缩机仓内的热空气传递至所述储水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接水件,箱体内形成有适于放置蒸发器的换热腔,接水件形成有容纳化霜水的储水腔,接水件设置在箱体的底部,与换热腔流体连通。接水件不占用压缩机仓内或者箱体内的空间,可以使箱体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箱体的容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箱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箱体局部结构分解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箱体局部结构分解图二。
附图标记:
100、箱体;102、换热腔;104、外壳;1040、第二通孔;106、箱胆;1060、第一通孔;1062、汇水槽;108、排水管;1080、接水端;110、接水件;112、储水腔;114、通风间隙;120、压缩机仓;122、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现有技术中,接水盘设置在压缩机仓内或者箱体结构内,接水盘较大时,将会挤压箱体内部的储物空间,接水盘较小时,化霜水的蒸发效率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请参阅图1至图3,包括箱体100和接水件110。
箱体100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制冷间室,至少有一个制冷间室内形成有适于放置蒸发器的换热腔102。蒸发器与风道组件构成换热组件,可以实现制冷间室内的热量交换。
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定义箱体100靠近门体的一侧为前方或者前部,远离门体的一侧为后方或者后部,制冷间室的左右两侧为侧方或者侧部,箱体靠近地面的一侧为底部,远离地面的一侧为顶部。
制冷间室内的水分随空气循环流动时会在蒸发器上冷凝结霜,霜层的厚度较大时,会阻隔空气与蒸发器的直接接触,严重降低了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蒸发器进行化霜。化霜时会生成大量的液体,因此需要设置较大的接水件,接水件设置在箱体内或者压缩机仓内时,将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拓展箱体的容积。接水件的体积较小时,液体的蒸发效率较低,也不便于存放化霜水。
接水件110形成有储水腔112,用于接收蒸发器上的液体。接水件110设置在箱体100的底部,与换热腔102流体连通,可以将化霜生成的液体暂时存储在储水腔11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接水件110设置在箱体100的底部,不占用箱体100或者压缩机仓120的内部空间,可以将这部分体积用于拓展箱体100的容积,以提升制冷设备的储物能力。
与此同时,接水件110设置在箱体100的底部,其尺寸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小,接水件110在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与箱体100在地面上的投影重合。接水件110的面积较大,储水能力较强,且储水腔112的开口面积较大,液体的蒸发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接水件110可以是接水槽、接水盘等,可以由塑料或者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的底部和接水件11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114。
可以理解的是,通风间隙114有利于空气在箱体100和接水件110之间流动,可以促进储水腔112内的液体的蒸发。室内的空气流动时,接水件110和箱体100底部之间的空气同步流动,可以将接水件110处的高湿度空气吹走,并向接水件110处补充湿度较低的空气,进而促进储水腔112内液体的蒸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腔112内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可以提升液体的温度,进而提升液体的蒸发速率。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可以是加热板、加热丝或者加热管等,通过电力提供热量或者热空气提供热量,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多种类型加热件的组合。
为了提升加热件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加热件与液体接触的表面积或者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包括加热管,加热管在储水腔112形成多次迂回结构,多次迂回结构增加了加热管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多次迂回设置的加热管可以增加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能够使液体各处受热均匀,提升了液体的蒸发效率。
在采用加热管提升液体的温度时,加热管形成有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连通于热空气,出气端适于释放加热管内的热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管的进气端连通于压缩机,可以将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出气端延伸至储水腔的最高液面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工作时包括空气压缩过程和空气膨胀过程,在压缩过程中空气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在空气膨胀过程中空气体积增大,温度降低。加热管的进气端连通于温度较高的部位,可以将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输送至加热管内,进而提升储水腔内液体的温度。加热管的进气端连通于压缩机时,加热件不需要额外耗能,提升了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制冷设备的整体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件110与箱体10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是,可以在化霜时将接水件110安装在箱体100的底部,化霜完成后将接水件110取下,倒出接水件110内的液体。接水件110也可以始终安装在箱体100的底部,仅在制冷设备检修时拆下接水件110,接水件110的安装以及使用较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的底部形成有滑轨,接水件110抽拉连接于滑轨。
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0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接水件110抽拉连接于滑轨时,拆卸以及安装接水件110时,不需要将箱体100抬起,使用时较为方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水件110可以通过磁吸式或者卡扣式结构连接于箱体100的底部。
蒸发器化霜时,融化的液体汇集在换热腔102的底部,因此需要将换热腔102内的液体排入接水件110内。
在一项实施例中,箱体100的底部形成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连通于换热腔102和箱体100的外部,排水通道可以将换热腔102内的化霜水排入储水腔112内。
可以理解的是,排水通道可以是管道结构,也可以是流槽结构,换热腔102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储水腔112。
箱体100形成有制冷间室,制冷间室内形成有换热腔102,换热腔102用以放置蒸发器等换热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包括外壳104和箱胆106,箱胆106设置在外壳104内,两者之间用以填充发泡剂等保温材料。
箱胆106的内侧后方形成有换热腔102,换热腔102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通孔1060,外壳104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通孔1040,第一通孔1060和第二通孔1040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腔102内的液体沿着第一通孔1060流出后,可以沿着第二通孔1040流入储水腔112内。在不化霜时,排水通道封闭,减少了换热腔102与箱体100外部的热量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102的底部形成有汇水槽1062,汇水槽1062可以将蒸发器化霜时产生的液体汇集在一起,避免液体在制冷间室内流动,减少了制冷设备的清洁工作,使用时更加方便。
汇水槽1062可以由箱胆106的底部局部凹陷形成,第一通孔1060设置在汇水槽1062的最低点位置,液体可以沿着第一通孔1060完全排出,减少了液体在换热腔102内的蓄积,可以保障制冷设备的卫生与健康。
在其它实施例中,汇水槽1062也可以是安装在箱胆106底部的独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汇水槽1062设置在箱胆106的底部,方便了液体向第一通孔1060处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水槽1062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形成漏斗状结构或者锥形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汇水槽1062具有倾斜向下的内表面,液滴位于汇水槽1062的内表面时,在重力作用下向第一通孔1060处流动,可以克服液滴与汇水槽1062内表面之间的吸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60和第二通孔1040之间设置有排水管108。
可以理解的是,排水管108用于将汇水槽1062内的液体排出箱体100的底部,储水腔112接收来自排水管108内的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管108靠近汇水槽1062的一端形成有接水端1080,接水端1080的形状与汇水槽1062的底部轮廓相适应,接水端1080贴合连接于汇水槽1062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将排水管108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1060处时,需要在排水管108和箱胆106之间设置固定结构和密封结构,需要严格杜绝液体渗入箱胆106和外壳104之间。排水管108靠近汇水槽1062的一端设置有接水端1080时,接水端1080为漏斗状结构,能够使第一通孔1060处流出的液体全部进入排水管108内,避免了液体泄漏至箱胆106和外壳104之间。接水端1080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固定在箱胆106上,组装时较为方便,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外壳104的底部形成有压缩机仓120,压缩机放置在压缩机仓120内。压缩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仓120的底部形成有连通于外壳104外部的散热通孔122。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通孔122可以与箱体100外部进行热量交换,避免压缩机仓120内的温度过高。与此同时,散热通孔122可以将热空气传递至储水腔112内,能够提升液体的温度,进而提高了液体的蒸发效率。制冷设备有效利用了压缩机的余热,更加节能环保。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接水件,箱体内形成有适于放置蒸发器的换热腔,接水件形成有容纳化霜水的储水腔,接水件设置在箱体的底部,与换热腔流体连通。接水件不占用压缩机仓内或者箱体内的空间,可以使箱体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箱体的容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形成有适于放置蒸发器的换热腔;
接水件,形成有储水腔,所述接水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且所述接水件和所述换热腔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件和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形成有滑轨,所述接水件适于抽拉连接所述滑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形成有连通于所述换热腔和所述箱体外部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适于向所述储水腔内排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箱胆,所述箱胆的内侧后方形成有所述换热腔;
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有所述排水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汇水槽,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汇水槽的最低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槽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排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汇水槽的一端形成有接水端,所述接水端的形状与所述汇水槽的底部轮廓相适应,所述接水端贴合连接所述汇水槽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的底部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的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适于将所述压缩机仓内的热空气传递至所述储水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48680.8U CN216716684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48680.8U CN216716684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16684U true CN216716684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8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48680.8U Active CN216716684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16684U (zh)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23448680.8U patent/CN2167166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8066B (zh) | 移动空调 | |
CN210832692U (zh) | 一种具有排水管的冰箱 | |
KR101954142B1 (ko) | 냉장고 | |
CN212081722U (zh) | 一种卧式风冷冷柜 | |
CN216716684U (zh) | 制冷设备 | |
CN110068072B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109974376A (zh) | 冰箱的回风格栅及冰箱 | |
CN113124605B (zh) | 一种具有减霜模块的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864251U (zh) | 一种压缩机舱室布局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 |
CN110906636A (zh) | 制冷器具 | |
CN206399074U (zh) | 制冷器具 | |
CN219531318U (zh) | 冰箱 | |
CN222438266U (zh) | 冷柜 | |
CN222231039U (zh) | 一种双系统冰箱排水管结构 | |
CN112050537A (zh) | 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 |
CN214095076U (zh) | 一种压缩机仓的接水盒、冰箱压缩机仓及冰箱 | |
CN216769919U (zh) | 一种冷柜 | |
CN217876696U (zh) | 一种制冷设备 | |
CN221991949U (zh) | 一种装填冰盒式吹风降温装置 | |
CN221324800U (zh) | 冰箱 | |
CN218495507U (zh) | 冰箱 | |
CN210569111U (zh) | 一种防止水结冰导致接水盘破裂的结构 | |
CN215373083U (zh) | 一种冷柜 | |
CN212930618U (zh) | 冰箱 | |
CN215892895U (zh) | 一种冷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