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6385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6385U
CN216716385U CN202220182029.6U CN202220182029U CN216716385U CN 216716385 U CN216716385 U CN 216716385U CN 202220182029 U CN202220182029 U CN 202220182029U CN 216716385 U CN216716385 U CN 216716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heat exchanger
fa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82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82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6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6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6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排出的新风的风量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一般设置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可从室外引进新风,从而更新室内的空气,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传统的空调室内机一般是搭载独立的新风模块,由于该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道较小,导致其新风量较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排出的新风的风量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可选地,所述风道包括进风腔和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于所述蜗壳内的离心风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于所述蜗壳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以与室外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管的轴线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新风管还设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用以与室内连通。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平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说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换热器,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传统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风道和新风风道进行合并,使得空调室内机既可以在风道内导入新风又可以进行换热,增大了风道,从而使得风道可以容纳更多的新风,减少了新风在风道的损失,增大了新风量,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该空调室内机简化了自身了结构,从而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减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右视图;
图5为图4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爆炸图;
图7为图6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82644430000021
Figure BDA000348264443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一般设置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可从室外引进新风,从而更新室内的空气,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传统的空调室内机一般是搭载独立的新风模块,由于该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道较小,导致其新风量较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的实施例,该空调室内机10可增大所排出的新风,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10的舒适性,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空调室内机10为例进行说明,其他需要该空调室内机10的情况可参照实施。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的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包括壳体100和换热器300,其中,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02、出风口103及连通所述进风口102与所述出风口103的风道101,所述进风口102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103与室内连通;换热器300设于所述风道101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换热器300的空气进行换热。
具体在此,进风口102与室外连通,例如,进风口102可以通过新风管400与室外连通;或者,进风口102还可以直接与室外连通,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出风口103与室内连通,当风机200将室外的新风吸入道风道101内后,然后经换热器300进行换热,最后从出风口103排出,从而流入到室内。当然,将新风从进风口102吸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风机200将新风吸入风道101内;或者,可以通过风扇将新风吸入风道101内,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该空调室内机10的风道101将传统的空调室内机10的换热风道101和新风风道101进行合并,使得空调室内机10既可以在风道101内导入新风又可以进行换热,从而使得风道101可以容纳更多的新风,减少了新风在风道101的损失,增大了新风量,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该空调室内机10简化了自身了结构,从而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减低的制造成本。
对于壳体100的形状,壳体100的形状有很多种,例如,壳体100的大致外形轮廓可呈长方体形设置;或者,壳体100的形状可呈正方体形设置,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传统的空调室内机10的换热风道101和新风风道101进行合并,使得空调室内机10既可以在风道101内导入新风又可以进行换热,增大了风道101,从而使得风道101可以容纳更多的新风,减少了新风在风道101的损失,增大了新风量,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该空调室内机10简化了自身了结构,从而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减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风道101包括进风腔101b和与进风腔101b连通的换热腔101a,换热腔101a位于进风腔101b的上方。具体地,进风腔101b与进风口102连通,换热腔101a与出风口103连通,进风腔101b与换热腔101a连通,换热腔101a位于进风腔101b的上方,如此便形成了风道101。
可选地,出风口103位于壳体100的上部。具体地,由于用户是具有一定的高度的,所以出风口103位于壳体100的上部利于增大出风范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口103处。当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用户可调节导风板的角度,从而改变出风口103的出风方向,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舒适性。
请参阅图3、图5和图7,在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风机200,风机200设于进风腔101b内,风机200的吸风口201靠近进风口102设置,风机200的出风口与换热腔101a连通。具体地,换热器300设于风机200的出风口和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口103之间,而风机200设于换热器300的下方,即风机200设置于进风腔101b中,使得风机200将室外的新风抽到进风腔101b内便可进行到换热腔101a中进行换热。当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风机200便进行运转,新风便从室外引流至进风腔101b,然后再流经换热腔101a经换热器300进行换热,最后再从出风口103排到室内。进风口102设置于壳体100的下部,风机200的吸风口201靠近进风口102设置,可以避免新风经过长距离的运输,从而避免了风量的损耗,从而提高了新风的风量。
请从参阅图5和图6,在一较优的实施例中,风机200包括蜗壳210和设于蜗壳210内的离心风轮230,风机200的出风口设于蜗壳210的顶部。具体地,风机200包括蜗壳210及位于蜗壳210内的离心风轮230和电机220,其中,电机220与离心风轮230连接,电机220用于驱动离心风轮230进行转动。该空调室内机10的风机200为离心风机200,该离心风机200从轴向进风,然后从径向出风,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更加紧凑。当然,该风机200的种类还可以是轴流风机200、贯流风机200,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换热器300设置于风机200的上方,风机200的出风口设于蜗壳210的顶部。当风机200将新风吸进新风腔时,新风可直接进入到换热腔101a中与换热器300进行接触,以便换热器300进行换热,从而避免新风与壳体100发生剧烈的碰撞而被损耗,进而提高了新风的风量。此外,由于减少了新风与壳体100的碰撞,所以,该新风从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口103排出室内时,其新风的速度较大,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距离,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范围。
请参阅图4,在另一较优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新风管400,新风管400安装在进风口102处,用以与室外连通。具体地,风机200和进风口102均位于壳体100的下部,所以新风管400也设于空调壳体100的下部。进风口102通过新风管400与室外连通,风机200通过新风管400将室外的新风吸进进风腔101b内。对于新风管400的口径大小,可根据所需要的新风风量,选择合适的新风管400的口径。例如,较大口径的新风管400可增大新风的风量,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新风管400的轴线与风机200的吸风口201所在的平面垂直。具体地,当风机200将室外的新风引流至新风管400时,由于新风管400的轴线与风机200的吸风口201所在的平面垂直,新风可见减少与壳体100的碰撞直接被风机200吸入,然后从风机200的出风口排到换热腔101a内经换热器300进行换热。在此过程中,由于新风管400的轴线与风机200的吸风口201所在的平面垂直,新风减少了与壳体100的碰撞,从而减少了新风的损耗,进而增了新风的风量。
在一实施例中,新风管400还设有过风口,过风口用以与室内连通。具体地,过风口虽然设置于新风管400上,但是,过风口还是位于室内的。可以在新风管400与外界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开关阀门,从而控制新风管400是否与室外连通。当室外的空气较为浑浊时,用户可以关闭开关阀门,从而使得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当然,也可在过风口设置有阀门,以控制过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避免室外的新风从室外进入到新风管400时发生风量的损耗。
此外,在冬天的时候,由于室外的空气温度较低,而室内的温度较高,所以,当空调室内机10工作的时候,风机200运转,风机200可将室内的空气从过风口吸进进风腔101b中,风机200将新风从新风管400吸进进风腔101b中,室内的空气和新风进行混合,便可使得新风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换热器300为平板式换热器300,换热器300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00的大致外形呈长方体形设置,其内部空间较小。壳体100内部的空间容纳不了太大的换热器300,所以该换热器300为平板式换热器300。该平板式换热器300增大了与新风接触的有效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此外,平板式换热器300可使得壳体100内部的空间更加紧凑,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的整体结构更加小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换热器300还可以是弯折式换热器300,但是,弯折式换热器300的体积较大,会占用较多空调室内机10的内部空间,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的整体体积较大,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壳体100包括前面板和与前面板连接的背板,前面板和背板通过框体进行连接。其中,框体可以与背板一体成型,从而节省安装步骤。由于前面板一般是面向用户的,所以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口103位于前面板的上。换热器300为平板式换热器300,换热器300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也就是说,换热器300自所述前面板往背板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如此,由于风机200的出风口沿竖直方向朝上设置,当新风从风机200的出风口排出时,新风便可与换热器300接触,而换热器300呈倾斜设置,便增大了换热器300与新风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至于换热器30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例如,换热器300所在的平面与竖直方向呈锐角设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接水盘500,所述接水盘500设于所述壳体100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300的下方。具体地,换热器300进行换热的时候,会产生冷凝水。接水盘500可设置于壳体100上。并设于换热器300的下端的下方。换热器300的下端为换热器300靠近前面板的一端。当换热器300产生冷凝水时,由于换热器300呈倾斜设置,换热器300上的冷凝式便会流向换热器300的下端,从而使得接水盘500可以收集换热器300所产生的冷凝水。由于接水盘500收集的冷凝水过多时,冷凝水便会溢出来损坏空调室内机10的电路。鉴于此,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与接水盘500连接,排水管用于将接水盘500所收集的冷凝式排出空调室内机10。此外,不仅接水盘500可以收集冷凝水,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在壳体100上设有接水槽,接水槽可收集换热器300做产生的冷凝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10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10。该空调室内机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以及
换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进风腔和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于所述蜗壳内的离心风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于所述蜗壳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以与室外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的轴线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还设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用以与室内连通。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平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220182029.6U 2022-01-21 2022-01-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716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2029.6U CN216716385U (zh) 2022-01-21 2022-01-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2029.6U CN216716385U (zh) 2022-01-21 2022-01-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6385U true CN216716385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2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82029.6U Active CN216716385U (zh) 2022-01-21 2022-01-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6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4294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023545A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0068063B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16716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1592392A (zh)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结构
CN112283800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719963U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108716720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050900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45910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4026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066466A (zh) 一种暗装式分体室外机及其空调器
JPH06109302A (ja) 空調換気扇
CN111594919A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21608007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97902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52206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4663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744614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CN216384384U (zh) 一种移动空调
CN21803342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931186U (zh) 送风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CN21914091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589047U (zh) 壁挂式空调内机及其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