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2794U -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12794U CN216712794U CN202120804465.8U CN202120804465U CN216712794U CN 216712794 U CN216712794 U CN 216712794U CN 202120804465 U CN202120804465 U CN 202120804465U CN 216712794 U CN216712794 U CN 216712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structure
- temporary traffic
- support wall
- bearing
- mount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包括位于靠山侧的连续支撑墙、位于背山侧间隔设置的承重柱、搭接在承重柱顶部之间的纵梁以及连接支撑墙顶部和承重柱顶部的横梁;横梁上方铺设顶板。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水电工程中穿过天然冲沟或陡壁底部的临时交通洞,在保证临时交通洞道路结构不受落石、飞石冲毁的前提下,还有助于行车安全;并且背山侧间隔承重柱的设置形成半封闭的防护结构,可有效解决防护结构内的通风和采光问题,避免在连续支撑墙上开孔,一方面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本防护结构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水利工程中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多、强度高、进度压力大,为确保工程尽早投产发电发挥经济效益,必须提前修建相应的临时交通洞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尤其在西南山区的水电工程建设中,受地区高山峡谷地形条件的限制,临时交通洞进出洞口穿过天然冲沟或陡壁底部是常见的工程现实。这就要求对穿过天然冲沟和陡壁的临时交通洞洞口进行防护,以保证施工期间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天然冲沟沟道两侧边坡或沟底往往多分布有松散堆积物,天然陡壁上也多发育有危岩体,在常年暴雨冲刷、大风以及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落石、飞石,影响下方交通洞安全通行条件。然而,临时交通洞多在施工期间发挥通行功能,在运行期将废弃不再使用,若按永久交通洞洞口进行防护,将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为此,需要一种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的针对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包括位于靠山侧的连续支撑墙、位于背山侧间隔设置的承重柱、搭接在承重柱顶部之间的纵梁以及连接支撑墙顶部和承重柱顶部的横梁;横梁上方铺设顶板。
进一步的,该防护结构还包括扩大基础;支撑墙和承重柱设置在扩大基础上且扩大基础与底部基岩通过锚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扩大基础上还设有防撞墩;防撞墩位于相邻两承重柱之间且连续从而与承重柱相连。
进一步的,支撑墙靠山侧设有钢筋石笼;钢筋石笼沿支撑墙墙底层状设置且外表面喷射混凝土。
进一步的,顶板上表面和支撑墙靠山侧上部分铺设有废旧轮胎。
进一步的,横梁一端嵌入支撑墙顶部内,另一端连接承重柱顶部朝向支撑墙的侧壁,从而横梁、支撑墙顶面、承重柱顶面以及纵梁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顶板、支撑墙和扩大基础上沿路面轴线方向间隔地设有结构缝。
进一步的,结构缝中填充沥青麻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的防护结构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水电工程中穿过天然冲沟或陡壁底部的临时交通洞,在保证临时交通洞道路结构不受落石、飞石冲毁的前提下,对洞口进行改造,有效改善通行条件,保证了施工期间交通洞过往人员及车辆的安全通行;
(2)背山侧间隔承重柱的设置形成半封闭的防护结构,可有效解决防护结构内的通风和采光问题,避免在连续支撑墙上开孔,一方面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本防护结构的稳固性;
(3)钢筋石笼和废旧轮胎的设置可以有效减缓落石、飞石等对防护结构的冲击力,顶板、支撑墙以及扩大基础设置结构缝可有效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防护结构的影响,保证防护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背山侧纵向剖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靠山侧纵向剖视图。
图3a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b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撞墩的典型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石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包括支撑墙1、承重柱2、纵梁3、横梁4以及顶板5。其中支撑墙1沿路面轴线方向连续布置在临时交通洞洞口靠山侧,承重柱2沿路面轴线方向每间隔4.0m设置在背山侧,纵梁3搭接于承重柱2顶部之间,横梁4垂直路面轴线方向布置连接于支撑墙1和承重柱2之间,顶板5布置于横梁4上方从而落石等无法掉落到防护结构内保证通车、行人的安全及路面结构不受损。支撑墙1、承重柱2、纵梁3、横梁4以及顶板5整体形成半封闭的防护结构。具体的,横梁4的一端嵌入支撑墙1顶部内,另一端连接承重柱2顶部朝向支撑墙1的侧壁,从而横梁4、支撑墙1顶面、承重柱2顶面以及纵梁3上表面齐平。支撑墙1、承重柱2、纵梁3、横梁4以及顶板5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了保证防护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支撑墙1和承重柱2底部设置扩大基础61,并通过锚入基岩的锚筋62连接。具体的,扩大基础6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0.5m,两侧各向支撑墙1、承重柱2外扩0.5m;锚筋62采用C25,长2.5m,深入基岩1.5m。此外,在承重柱2之间连续布置防撞墩7,该防撞墩7位于扩大基础61上,高1.5m,底宽0.7m。由此,在背山侧形成承重柱2和防撞墩7间隔交替且连续结构,保证防护结构稳定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防护结构内的通风和采光问题。
为缓冲冲沟或陡壁上的危岩体、落石、飞石等对防护结构的冲击力,提高防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在支撑墙1靠山侧设有钢筋石笼81,钢筋石笼81沿支撑墙1墙底层状设置。具体的,该钢筋石笼81共设置4层呈阶梯状,其外表面采用喷0.1m厚的混凝土82进行封闭。此外,在顶板5顶部和支撑墙1靠山侧上部分别铺设一层废旧轮胎9以吸收落石的冲击力,该废旧轮胎9采用钢丝绳进行固定。
为防止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防护结构的支撑墙1、顶板5以及扩大基础61均设置结构缝10。优选的,结构缝10沿路面轴线方向上间隔12.0m设置,缝宽1.2cm,缝间填充沥青麻丝。
为有效解决防护结构内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在背山侧设置间隔承重柱2,承重柱间布置连续防撞墩7,形成半封闭的防护结构,可避免在连续支撑墙1上开孔。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靠山侧的连续支撑墙、位于背山侧间隔设置的承重柱、搭接在所述承重柱顶部之间的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支撑墙顶部和所述承重柱顶部的横梁;所述横梁上方铺设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护结构还包括扩大基础;所述支撑墙和所述承重柱设置在所述扩大基础上且所述扩大基础与底部基岩通过锚筋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基础上还设有防撞墩;所述防撞墩位于相邻两所述承重柱之间且连续从而与所述承重柱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靠山侧设有钢筋石笼;所述钢筋石笼沿所述支撑墙墙底层状设置且外表面喷射混凝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表面和所述支撑墙靠山侧上部分铺设有废旧轮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一端嵌入所述支撑墙顶部内,另一端连接所述承重柱顶部朝向所述支撑墙的侧壁,从而所述横梁、支撑墙顶面、承重柱顶面以及所述纵梁上表面齐平。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支撑墙和所述扩大基础上沿路面轴线方向间隔地设有结构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缝中填充沥青麻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04465.8U CN216712794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04465.8U CN216712794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12794U true CN216712794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72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04465.8U Active CN216712794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12794U (zh) |
-
2021
- 2021-04-20 CN CN202120804465.8U patent/CN2167127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18405B (zh) | 一种“桩-锚-框架”复合的双层路基结构 | |
CN101215815B (zh) | 适于陡峻山区的整体式悬挑结构复合道路的修筑方法 | |
CN103452130B (zh) | 预应力钢筋网加筋土柱板式挡墙 | |
CN109537604A (zh) | 一种利用螺旋桩锚杆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方法 | |
CN108547619B (zh) | 地下竖井装配回收式预应力支护装备 | |
KR101017295B1 (ko) | 피암터널의 기능을 가진 하이브리드형 사면붕괴 안전구조물 | |
CN214660201U (zh) | 一种用于运营铁路隧道洞口防护的钢混组合结构 | |
CN112482202A (zh) | 一种拉杆式多用途钢栈桥桥台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403981B (zh) | 地铁盾构井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 | |
CN113622956B (zh) | 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隧道穿过垂直涌泥溶洞时的施工方法 | |
US8721214B2 (en) | Culvert with a deformation zone | |
CN112049011B (zh) |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现浇桥梁逆作法施工方法 | |
CN211922133U (zh) | 一种适用于悬崖峭壁路段老路扩宽的大悬挑结构 | |
CN112983493A (zh) | 一种盾构近距离下穿大断面桥涵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1772495U (zh) | 一种修建于高陡山坡上的轻型路堤结构 | |
CN216712794U (zh) | 一种临时交通洞洞口的防护结构 | |
CN210104765U (zh) | 一种软弱地质边坡的高大支挡结构 | |
CN210118138U (zh) | 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加固结构 | |
KR100509707B1 (ko) | 골조관과 콘크리트리브를 이용한 비개착식 터널굴착방법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하여 설치된 터널구조체 | |
CN214787427U (zh) | 一种隧道拱桥式隧底结构 | |
CN112746570B (zh) | 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边坡的防护装置 | |
CN209941421U (zh) | 一种适用于临崖公路的扩宽结构 | |
CN111501459B (zh) | 山区公路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200387013Y1 (ko) | 낙석방지책 | |
CN209798566U (zh) | 一种危岩落石防护组合拦石墙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