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1744U - 水质监测井 - Google Patents

水质监测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1744U
CN216711744U CN202123200313.6U CN202123200313U CN216711744U CN 216711744 U CN216711744 U CN 216711744U CN 202123200313 U CN202123200313 U CN 202123200313U CN 216711744 U CN216711744 U CN 216711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section
quality monitoring
monitoring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03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庆
周陈辉
王兆阳
刘鹏成
张亚斌
刘志超
张勇渭
陈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003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1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1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1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监测井,包括:集水管,内部为集水通道,集水管的至少一段为渗透段,渗透段的管壁开设有第一过水孔;中间管,套设于集水管的外部,中间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渗透段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中间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二过水孔;第一滤水层,填充于集水管和中间管两者的径向间隙内;外套管,套在中间管的外部,外套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越过中间管且与集水管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外套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三过水孔;第二滤水层,填充于中间管和外套管两者的径向间隙内。该水质监测井能够高效过滤去除地下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并收集地下水,从而提高水质监测的长期稳定性。

Description

水质监测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质监测井。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井为用于监测地下水质量状况以及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的监测设备。对于地下水水质情况较为复杂的区域,现有的水质监测井很难达到有效的集水和过滤效果,影响水质监测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质监测井,能够高效过滤去除地下水中细沙等颗粒物,并收集地下水,提高水质监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水质监测井包括:
集水管,内部为集水通道,所述集水管的至少一段为渗透段,所述渗透段的管壁开设有第一过水孔;
中间管,套设于所述集水管的外部,所述中间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渗透段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二过水孔;
第一滤水层,填充于所述集水管和所述中间管两者的径向间隙内;
外套管,套在所述中间管的外部,所述外套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越过所述中间管且与所述集水管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三过水孔;
第二滤水层,填充于所述中间管和所述外套管两者的径向间隙内。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水质监测井具有相对的顶侧和底侧,所述集水管中的至少一段为处在所述渗透段底侧的沉降段,所述中间管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沉降段的衔接部位。
可选的,所述中间管的底部具有第一收口结构,并通过所述第一收口结构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沉降段的衔接部位。
可选的,所述集水管的至少一段为处在所述渗透段顶部的延伸段,所述中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延伸段的衔接部位。
可选的,所述中间管的顶部具有第二收口结构,并通过所述第二收口结构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延伸段的衔接部位。
可选的,所述外套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环形的封板与所述集水管的外壁相连,所述集水管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封板齐平或分别延伸出对应的封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水层和所述第二滤水层均采用石英砂,且所述第一滤水层的石英砂粒径小于所述第二滤水层的石英砂粒径。
可选的,所述集水管的外周包裹有第一漏水网,所述第一漏水网处在所述第一滤水层的内侧,且所述第一漏水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水层中的石英砂粒径;
所述中间管的外周包裹有第二漏水网,所述第二漏水网处在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内侧,且所述第二漏水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滤水层的石英砂粒径。
可选的,沿水质监测井径向,所述第一滤水层和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厚度接近。
可选的,所述集水管、中间管和外套管的管径分别为
Figure BDA000341772656000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水质监测井的结构简单,通过相互套设的三个管道以及设置在管道径向间隙内的滤水层能够有效分离地下水中的细沙等颗粒物,使得收集的地下水能够满足水质监测的要求,从而提高监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质监测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集水管;11、渗透段;12、第一过水孔;13、沉降段;14、衔接部位;
20、第一漏水网;
30、第一滤水层;
40、中间管;41、第二过水孔;42、第一收口结构;43、第二收口结构;
50、第二漏水网;
60、第二滤水层;
70、外套管;71、第三过水孔;
80、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2,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质监测井,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依次套设的集水管10、中间管40和外套70,即中间管40套设于集水管10的外部,外套管70套设于中间管40的外部。其中,集水管10的内部作为集水通道,且集水管10的至少一段为渗透段11,渗透段11的管壁上开设由进水的第一过水孔12;中间管4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渗透段11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中间管40壁开设第二过水孔41;外套管7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越过中间管40且与集水管10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外壁管的管壁开设由第三过水孔71,地下水依次通过第三过水孔71、第二过水孔41和第一过水孔12进入集水管10内,达到集水的目的。为了有效过滤进水,在集水管10和中间管40两者的径向间隙内填充有第一滤水层30;在中间管40和外套管70两者的径向间隙内填充有第二滤水层60。监测时,通过外接的取水设备可从水质监测井的顶部或侧壁进入集水管内,从而抽取过滤后的地下水用于检测。
其中,集水管10、中间管40和外套管70可分别采用管径为
Figure BDA0003417726560000041
Figure BDA0003417726560000042
的管子。第一滤水层30和第二滤水层60均可采用石英砂,且第一滤水层30的石英砂粒径小于第二滤水层60的石英砂粒径,以提高过滤效果。此外,沿水质监测井径向,可设置第一滤水层30和第二滤水层60的厚度接近。
为了防止石英砂堵塞过水孔或进入集水管10内,一实施例中,集水管10的外周包裹有第一漏水网20,第一漏水网20处在第一滤水层30的内侧,且第一漏水网20的孔径小于第一滤水层30中的石英砂粒径;
中间管40的外周包裹有第二漏水网50,第二漏水网50处在第二滤水层60的内侧,且第二漏水网50的孔径小于第二滤水层60的石英砂粒径。
竖直方向上,水质监测井具有相对的顶侧和底侧,集水管10中的至少一段为处在渗透段11底侧的沉降段13,中间管40的底端连接于渗透段11和沉降段13的衔接部位14,以限制地下水进入集水管10的区域,使得地下水中颗粒物能够快速沉降,并被收集在沉降段13。
进一步的,中间管40的底部具有第一收口结构42,并通过第一收口结构42连接于渗透段11和沉降段13的衔接部位14。参见图2,第一收口结构42为倒锥形,使得地下水地沉降物能够顺利被收集在沉降段13内。
在水质监测井地的顶侧,集水管10地至少一段为处在渗透段11顶部的延伸段,中间管40的顶端连接于渗透段11和延伸段的衔接部位14。
与中间管40的底部相同,其顶部也具有收口结构,即第二收口结构43,中间管40的顶部通过第二收口结构43连接于渗透段11和延伸段的衔接部位14。参见图2,第一收口结构42可为锥形结构,有利于集水。
通常,外套管70长度方向的两端(顶侧至底侧)分别通过环形的封板80与集水管10的外壁相连,集水管10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封板80齐平,该区域作为一个监测单元。但根据实际监测需求可设置多个监测单元,因此,集水管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可分别延伸出对应的封板80,以便于布置下一个监测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质监测井采用相互套设的三层管道以及设置在管道径向间隙内的滤水层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例如去除地下水中细沙等颗粒物,从而达到水质监测的要求;该水质监测井的结构简单,而且可连接多个监测单元,以满足多种环境、多种指标的地下水监测需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管,内部为集水通道,所述集水管的至少一段为渗透段,所述渗透段的管壁开设有第一过水孔;
中间管,套设于所述集水管的外部,所述中间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渗透段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二过水孔;
第一滤水层,填充于所述集水管和所述中间管两者的径向间隙内;
外套管,套在所述中间管的外部,所述外套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越过所述中间管且与所述集水管相应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三过水孔;
第二滤水层,填充于所述中间管和所述外套管两者的径向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井具有相对的顶侧和底侧,所述集水管中的至少一段为处在所述渗透段底侧的沉降段,所述中间管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沉降段的衔接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的底部具有第一收口结构,并通过所述第一收口结构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沉降段的衔接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的至少一段为处在所述渗透段顶部的延伸段,所述中间管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延伸段的衔接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的顶部具有第二收口结构,并通过所述第二收口结构连接于所述渗透段和所述延伸段的衔接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环形的封板与所述集水管的外壁相连,所述集水管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封板齐平或分别延伸出对应的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水层和所述第二滤水层均采用石英砂,且所述第一滤水层的石英砂粒径小于所述第二滤水层的石英砂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的外周包裹有第一漏水网,所述第一漏水网处在所述第一滤水层的内侧,且所述第一漏水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水层中的石英砂粒径;
所述中间管的外周包裹有第二漏水网,所述第二漏水网处在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内侧,且所述第二漏水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滤水层的石英砂粒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沿水质监测井径向,所述第一滤水层和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厚度接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中间管和外套管的管径分别为Φ75、Φ110、Φ150。
CN202123200313.6U 2021-12-17 2021-12-17 水质监测井 Active CN216711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0313.6U CN216711744U (zh) 2021-12-17 2021-12-17 水质监测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0313.6U CN216711744U (zh) 2021-12-17 2021-12-17 水质监测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1744U true CN216711744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5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0313.6U Active CN216711744U (zh) 2021-12-17 2021-12-17 水质监测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1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67450U (zh) 膜元件和滤芯
CN20440176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雨水井
CN101155623A (zh) 过滤元件的结构,过滤方法和构造方法
CN107386361B (zh)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RU138579U1 (ru) Фильтрующий патрон для очистки ливневых стоков
CN216711744U (zh) 水质监测井
JP2018501087A (ja) 水浄化装置
CN107460915A (zh) 净水储水系统
CN206069538U (zh) 一种水循环净水处理装置
CN211274232U (zh) 一种盘管过滤结构
KR101539281B1 (ko) 저심도 간접취수원 개발 기능성 스크린 장치 및 이의 개선공법
CN204098207U (zh) 一种道路污水处理装置
JP2010511809A (ja) 特に井戸スクリーンフィルタとして使用される濾過装置
CN206045543U (zh) 一种水处理过滤罐
US9956509B2 (en) Filter assembly
CN211659416U (zh) 一种复合型过滤装置
CN21078643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复合滤芯
CN210440084U (zh) 一种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施工的引流装置
CN206045587U (zh) 改良的真空净油机循环冷凝装置
CN207126175U (zh) 一种油气水固的多级分离系统
CN216339983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结构
CN206126991U (zh) 一种盐碱地排水过滤净化滤芯
CN205557780U (zh) 一种截污雨水口
CN213743580U (zh) 一种新型汽车油底壳
CN107560921A (zh) 一种处于地层压力下流体除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