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6973U -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6973U
CN216696973U CN202220094143.3U CN202220094143U CN216696973U CN 216696973 U CN216696973 U CN 216696973U CN 202220094143 U CN202220094143 U CN 202220094143U CN 216696973 U CN216696973 U CN 216696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plitting
combining
polarization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41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尹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41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6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6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6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包括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包括组合连接的棱镜、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别设置在相邻棱镜表面之间,分合光层透射一种偏振态的光而反射另一种偏振态的光,分合光层设置有四个并呈X状分布,分合光层将组合体沿着周向分为四个区域,至少在其中两个区域中设置有偏振转换层,偏振转换层用于对至少一种预设颜色的光进行偏振态转换。本实用新型将分光与合光集成在一起,提高结构紧凑性,减小占用体积,有效消除横向位移的问题,避免造成像散,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校正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使用二向色镜,减小光损失,提高了光效,保障了光利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三片式LCoS投影系统通常采用多个二向色镜对RBG三色光进行分光,再通过偏振分光棱镜(polarizing beam splitter,PBS)对入射偏振光和出射偏振光进行分光,然后通过一个合光棱镜对经LCoS调制器调制后的光进行合束,构成此种方式的光学元件较多,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也有一些改进设计使用偏振分光片和二向色镜进行分光和调制后的合光,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不管是传统的设计还是改进的方案都需要使用二向色镜来进行分光和合光。
二向色镜从理论上可以将指定波长的光反射以及指定波长的光透射,从而实现分光和合光,然而,在实际的产品中由于二向色镜的基片玻璃的存在,当光线通过倾斜安放的二向色镜时,会产生平行的横向位移,而三片式LCoS投影系统是基于将红绿蓝三色的调制光进行像素重叠来投影显示图像,由此产生的横向位移会导致三基色光在进行重叠时校正难度较大,并且,当入射到二向色镜的光线不能做到绝对平行时,横向位移量会呈现非线性的变化,会使该路光学图像产生横向位移以及造成像散,致使成像面上三色图案离散,严重影响图像质量,给图像校正增加了难度,延长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分合光器件,解决目前技术中通常采用二向色镜进行分合光,光线通过二向色镜会产生横向位移导致像散,影响图像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合光器件,包括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包括组合连接的棱镜、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别设置在相邻棱镜表面之间,所述分合光层透射一种偏振态的光而反射另一种偏振态的光,所述分合光层设置有四个并呈X状分布,所述分合光层将组合体沿着周向分为四个区域,至少在其中两个区域中设置有偏振转换层,所述偏振转换层用于对至少一种预设颜色的光进行偏振态转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合光器件取代传统的二向色镜来进行色光的分光与合光,光线的合光与分光均在组合体内部的棱镜中完成,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体积小,有利于投影系统进行布局,棱镜的材质均匀相同,无论光线在分合光层处发生反射或者是透射其传播路径不会产生在不同材质间传播由于折射引起的横向位移,有效消除横向位移的问题,从而能避免造成像散,避免成像面上的各色图案发生离散,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校正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分合光层是采用偏振态的不同来进行分光,偏振分光的透射和反射率在99%-99.5%,分光损失小,而传统的二向色镜是通过波长范围的不同来进行分光,二向色镜上镀膜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在90%-95%,有部分光被镀膜吸收,从而降低了出光量,并且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下,镀膜吸收的能量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镀膜的加速衰退,使得二向色镜的使用寿命变短,一旦二向色镜的效率下降,会影响出光亮度,色彩显示等重要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偏振分光的方式,能降低光的吸收损失,保障出光亮度长效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
进一步的,所有的分合光层都透射第一偏振态的光而反射第二偏振态的光;
或者,至少有一个分合光层反射第一偏振态的光而透射第二偏振态的光,其余的分合光层都透射第一偏振态的光而反射第二偏振态的光。能根据实际的光路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便于对光路进行布局,保障投影装置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减小占用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体包含有六个直角三棱镜,其中两个棱镜的截面大小相同,其余四个棱镜的截面大小相同,前一种棱镜的截面大小是后一种棱镜的截面大小的两倍,所述组合体截面整体呈正方形;
或者,所述组合体包含有八个大小相同的直角三棱镜,所述组合体截面整体呈正方形。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进一步的,相邻分合光层之间呈90度,所述偏振转换层与其两侧的分合光层分别呈45度。方便设置光路,能确保光线精确的按照预设路径进行传播,方便光线垂直入射进组合体并从组合体垂直出射,减小光损失,并且光线也垂直的从偏振转换层通过,从而确保光线的偏振态能精确的进行转换,从而确保光线在分合光层能充分的反射或透射,减小光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分合光层为镀膜在棱镜表面的偏振分光膜,偏振转换层的光学层为偏振转换片或者滤光偏振转换片,所述偏振转换片将任何波长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所述滤光偏振转换片将预设颜色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将其他颜色的光保持偏振态不变。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偏振分光膜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生成在棱镜的表面,然后再与其他棱镜的表面胶合连接,分合光层也可以是光栅微结构等,即光栅微结构可附加在两个棱镜表面之间以构成分合光层,同样可实现透射一种偏振态的光而反射另一种偏振态的光。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上述的分合光器件。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有利于投影系统进行布局,占用体积小,能够减小光损失,提高光利用效率,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还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射向分合光器件的照明光束包括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
分别设置在合光器件不同侧面的第一空间光调制器、第二空间光调制器以及第三空间光调制器;
所述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在分合光器件中的分合光层与偏振转换层作用下分别被引导至不同方向出射,所述第一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一空间光调制器以被调制成第一调制色光并反射回分合光器件,所述第二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二空间光调制器以被调制成第二调制色光并反射回分合光器件,所述第三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三空间光调制器以被调制成第三调制色光并反射分回合光器件,所述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和第三调制色光在分合光层与偏振转换层作用下被引导至同向以合光输出。
光源发出的照明光束先由分合光器件进行分光,不同颜色的照明色光分别被引导至不同的空间光调制器,不同空间光调制器产生的不同颜色的调制色光再通过分合光器件进行合光,分光与合光都在分合光器件中完成,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避免使用二向色镜,减小光损失,保障了空间光调制器的光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设置在光源与分合光器件之间,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用于对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和第三照明色光中的至少一种光进行偏振态转换。光源发出的照明光束中的各种颜色的照明色光可能是相同的偏振态,为了便于分合光器件能高效的对各种色光进行分光,先利用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将其中至少一种照明色光的偏振态转换至与其他照明色光的偏振态不同,从而照明光束在进入到分合光器件中遇到第一个分合光层时,不同颜色的照明色光即可因为偏振态不同而被引导至不同方向,高效的实现分光。
进一步的,还包括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设置在分合光器件的合光输出光路上,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用于对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和第三调制色光中的至少一种光进行偏振态转换以使三种光的偏振态一致,有利于提高投影图像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将分光与合光集成在一起,提高结构紧凑性,减小占用体积,有效消除横向位移的问题,避免造成像散,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校正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使用二向色镜,减小光损失,提高了光效,保障了光利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施例二的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施例二的另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施例三的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组合体1、棱镜一11、棱镜二12、棱镜三13、棱镜四14、棱镜五15、棱镜六16、分合光层一21、分合光层二22、分合光层四24、分合光层三23、偏振转换层一31、偏振转换层二32、偏振转换层三33、偏振转换层四34、光源4、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61、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合光器件,取代传统采用二向色进行分合光的方式,光线在棱镜内部传输,能够消除横向位移的问题,避免造成像散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校正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分合光器件,包括组合体1,所述组合体1包括组合连接的棱镜、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别设置在相邻棱镜表面之间,所述分合光层透射一种偏振态的光而反射另一种偏振态的光,所述分合光层设置有四个并呈X状分布,所述分合光层将组合体1沿着周向分为四个区域,至少在其中两个区域中设置有偏振转换层,所述偏振转换层用于对至少一种预设颜色的光进行偏振态转换。
分合光层为偏振分光膜,偏振分光膜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加工在面对面的两个棱镜表面之一上,镀有偏振分光膜的棱镜表面再与其他棱镜的表面胶合连接在一起,偏振转换层为偏振转换片或者滤光偏振转换片,偏振转换片是将任何波长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滤光偏振转换片是只将预设颜色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而其他的颜色的光通过滤光偏振转换片时保持偏振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体1包含六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棱镜一11与棱镜二12形状大小相同,棱镜三13、棱镜四14、棱镜五15以及棱镜六16形状大小相同,并且棱镜三13、棱镜四14、棱镜五15以及棱镜六16为棱镜一11、棱镜二12其中一者的一半,从而棱镜三13、棱镜四14、棱镜五15以及棱镜六16截面的斜边长度与棱镜一11、棱镜二12截面的直角边长度相同,棱镜一11与棱镜二12两者的直角面拼接,并且两个表面其中一者上镀有偏振分光膜从而构成分合光层一21,棱镜三13的斜面与棱镜二12的另一直角面拼接,两个表面其中一者上镀有偏振分光膜以构成分合光层二22,棱镜六16的斜面与棱镜一11的另一直角面拼合,两个表面其中一者上镀有偏振分光膜以构成分合光层四24,棱镜三13的直角面与棱镜四14的直角面拼接,并且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滤光偏振转换片从而构成偏振转换层一31,棱镜五15的直角面与棱镜六16的直角面拼接,并且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滤光偏振转换片从而构成偏振转换层二32,最后棱镜四14的斜面与棱镜五15的斜面拼接,两个表面其中一者上镀有偏振分光膜以构成分合光层三23,最终形成的组合体1的截面成正方形或接近于正方形,相邻分合光层之间呈90度,偏振转换层与其两侧的分合光层分别呈45度,分合光层与组合体1的表面呈45度,光线垂直于组合体1的表面入射时,以45度角倾斜射向分合光层,从该分合光层透射而过的光方向不变,会以45度角倾斜射向下一个分合光层,而被分合光层反射而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发生90度折转并且以45度角倾斜射向下一个分合光层,并且光线会垂直的通过偏振转换层,以保障光线准确的进行偏振态转换,最终光线会垂直于组合体1的表面出射,能有效减小光损失,提高出光量,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分合光层一21、分合光层二22、分合光层三23以及分合光层四24具体透射何种偏振态的光而反射何种偏振态的光根据具体的光路设计来进行选择,同样的,偏振转换层一31和偏振转换层二32具体将何种预设颜色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根据具体的光路设计来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上述的分合光器件,还包括光源4以及空间光调制器,所述光源4射向分合光器件的照明光束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具体的可以是第一照明色光为红光,第二照明色光为绿光,第三照明色为蓝光,空间光调制器具体采用LCoS,被LCoS调制反射出的调制色光相对于原照明色光会出现偏振态转换,即P偏振态的照明色光被LCoS调制反射出的是S偏振态的调制色光,S偏振态的照明色光被LCoS调制反射出的是P偏振态的调制色光,空间光调制器设置有三个,具体为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以及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三者分别与一种照明色光对应,并且分别设置在合光器件的不同侧面;光源4可以是激光光源也可以是LED光源,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本身即为线偏振光,从而能直接通过分合光器件进行分光、合光处理,而LED光源发出的光不具有偏振特性,需要设置起偏器以将LED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线偏振光;
所述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在分合光器件中的分合光层与偏振转换层作用下分别被引导至不同方向出射,所述第一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以被调制成第一调制色光并反射回分合光器件,所述第二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以被调制成第二调制色光并反射回分合光器件,所述第三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以被调制成第三调制色光并反射分回合光器件,所述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和第三调制色光在分合光层与偏振转换层作用下被引导至同向以合光输出。
具体的,图1中的实线代表P偏振态的光,虚线代表S偏振态的光,所述光源4设置在棱镜二12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所在的侧面,光源4发出的照明光束垂直于组合体1的表面入射,光源4所包含的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都是相同偏振态的光,都是P偏振态的光,为了各色光更高效的在分合光器件中进行分光,在光源4与分合光器件之间设置有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61,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61用于对第一照明色光进行偏振态转换,将其转换为S偏振态的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的偏振态保持不变,仍然是P偏振态的光,然后S偏振态的第一照明色光与P偏振态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从棱镜二12的直角面进入到组合体中,照明光束先接触到分合光层二22,分合光层二22反射S偏振态的光而透射P偏振态的光,从而第一照明色光被分合光层二22反射,而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从分合光层二22透射;
第一照明色光被分合光层二22反射引导至分合光层一21,所述的分合光层一21反射P偏振态的光而透射S偏振态的光,从而第一照明色光从分合光层一21透射并进入到棱镜一11中,然后从棱镜一11的斜面垂直出射,在第一照明色光的出射位置处设置了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第一照明色光照射到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上,经过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的调制得到P偏振态的第一调制色光,第一调制色光垂直于棱镜一11的斜面入射进组合体中,然后第一调制色光传播至分合光层一21并被反射引导至分合光层四24,所述分合光层四24反射S偏振态的光而透射P偏振态的光,从而第一调制色光从分合光层四24透射并最终从棱镜六16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最终进入投影镜头;
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从分合光层二22透射后射向偏振转换层一31,所述偏振转换层一31用于对蓝色光进行偏振态转换,也就是将第三照明色光转换为S偏振态的光,第二照明色光从偏振转换层一31穿过时偏振态不发生变化,然后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传播至分合光层三23处发生分光,所述分合光层三23反射S偏振态的光而透射P偏振态的光,从而第二照明色光从分合光层三23透过,而第三照明色光被分合光层三23反射;
P偏振态的第二照明色光从分合光层三23透过后从棱镜五15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在第二照明色光的出射位置处设置了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第二照明色光照射到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上,经过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的调制得到S偏振态的第二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垂直于棱镜五15的直角面面入射进组合体中,然后第二调制色光被分合光层三23反射引导至偏振转换层二32,偏振转换层二32用于对蓝色光进行偏振态转换,第二调制色光从偏振转换层二32穿过时偏振态不发生变化,第二调制色光传播至分合光层四24,然后被合光界面四反射以从棱镜六16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最终进入投影镜头;
S偏振态的第三照明色光被分合光层三23反射至从棱镜四14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在第三照明色光的出射位置处设置了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第三照明色光照射到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上,经过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的调制得到P偏振态的第三调制色光,第三调制色光垂直于棱镜四14的直角面面入射进组合体中,然后第三调制色光从分合光层三23透射而传播至偏振转换层二32,偏振转换层二32用于对蓝色光进行偏振态转换,从而第三调制色光转变为S偏振态的光,第三调制色光传播至分合光层四24,然后被合光界面四反射以从棱镜六16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以及第三调制色光在分合光层四24处被引导至同向出射以进行合光,最终合光光束进入投影镜头。
在本实施例中,从棱镜六16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的第一调制色光为P偏振态,而第二调制色光以及第三调制色光为S偏振态,在分合光器件的合光输出光路上设置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62,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62用于对第一调制色光进行偏振态转换,使得第一调制色光变为S偏振态,从而合光光束中的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以及第三调制色光达到相同的偏振态。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分合光层一21反射S偏振态的光而透射P偏振态的光,从而S偏振态的第一照明色光被分合光层一21反射以从棱镜二12的斜面出射,在第一照明色光的出射位置处设置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与光源4处在分合光器件的同一侧,第一照明色光照射到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上,经过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的调制得到P偏振态的第一调制色光,第一调制色光垂直于棱镜二12的斜面入射进组合体中,然后第一调制色光依次从分合光层一21、分合光层四24透射,最后终从棱镜六16的裸露在外的直角面出射,最终进入投影镜头。在本实施例中,分合光层一21、分合光层二22、分合光层三23以及分合光层四24为相同的特性,相比实施例一制作更加简单。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分合光层四24反射P偏振态的光而透射S偏振态的光,从而P偏振态的第一调制色光被分合光层四24反射至从棱镜一11的斜面垂直出射,而S偏振态的第二调制色光以及第三调制色光则从分合光层四24透射并从棱镜一11的斜面垂直出射,同样实现合光输出,最终合光光束进入投影镜头。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所述组合体1包含八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截面大小相同的棱镜,每两个棱镜的斜面相拼合,在相拼合的两个斜面其中一者上镀有偏振分光膜以构成分合光层,然后相邻棱镜的直角面再进行组合,在相组合的两个直角面之间设置有偏振转换片或者滤光偏振转换片从而构成偏振转换层,最终得到的组合体1截面整体呈正方形,相对于实施例一而言,实施例一中的棱镜一由两个棱镜以及棱镜表面之间的偏振转换层组合构成,棱镜二也是由两个棱镜以及棱镜表面之间的偏振转换层组合构成,从而使得分合光层一21与分合光层二22之间的区域增设了偏振转换层四34,分合光层一21与分合光层四24之间的区域增设了偏振转换层三33;
相对于实施例一而言,分合光层二22、分合光层三23、分合光层四24、偏振转换层一31以及偏振转换层二32的性质不变,不同点在于,分合光层一21反射S偏振态的光而透射P偏振态的光,偏振转换层三33和偏振转换层四34用于对红色色光进行偏振态转换,由于偏振转换层三33和偏振转换层四34处只通过单一颜色的色光,从而偏振转换层三33和偏振转换层四34具体可采用偏振转换片或者是滤光偏振转换片;
相对于实施例一而言,第二照明色光射向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的光路过程不发生改变,第三照明色光射向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的光路过程也不发生改变,第二调制色光以及第三调制色光的出射光路过程也不发生改变;
而S偏振态的第一照明色光被分合光层二22反射引导至偏振转换层四34,第一照明色光被转换成P偏振态后射向分合光层一21,第一照明色光从分合光层一21透射后从分合光器件的侧面出射至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经过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的调制得到S偏振态的第一调制色光,第一调制色光垂直于分合光器件的侧面入射进于分合光器件内部,然后第一调制色光传播至分合光层一21并被反射引导至偏振转换层三33,偏振转换层三33将第一调制色光转换为P偏振态,然后第一调制色光从分合光层四24透射并最终从分合光器件出射,最终进入投影镜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分合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体(1),所述组合体(1)包括组合连接的棱镜、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合光层和偏振转换层分别设置在相邻棱镜表面之间,所述分合光层透射一种偏振态的光而反射另一种偏振态的光,所述分合光层设置有四个并呈X状分布,所述分合光层将组合体(1)沿着周向分为四个区域,至少在其中两个区域中设置有偏振转换层,所述偏振转换层用于对至少一种预设颜色的光进行偏振态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分合光层都透射第一偏振态的光而反射第二偏振态的光;
或者,至少有一个分合光层反射第一偏振态的光而透射第二偏振态的光,其余的分合光层都透射第一偏振态的光而反射第二偏振态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体(1)包含有六个直角三棱镜,其中两个棱镜的截面大小相同,其余四个棱镜的截面大小相同,前一种棱镜的截面大小是后一种棱镜的截面大小的两倍,所述组合体(1)截面整体呈正方形;
或者,所述组合体(1)包含有八个大小相同的直角三棱镜,所述组合体(1)截面整体呈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光器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分合光层之间呈90度,所述偏振转换层与其两侧的分合光层分别呈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光层为镀膜在棱镜表面的偏振分光膜,偏振转换层的光学层为偏振转换片或者滤光偏振转换片,所述偏振转换片将任何波长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所述滤光偏振转换片将预设颜色的光从一种偏振态转换为另一种偏振态,将其他颜色的光保持偏振态不变。
6.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合光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源(4),所述光源(4)射向分合光器件的照明光束包括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
分别设置在合光器件不同侧面的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以及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
所述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以及第三照明色光在分合光器件中的分合光层与偏振转换层作用下分别被引导至不同方向出射,所述第一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一空间光调制器(51)以被调制成第一调制色光并反射回分合光器件,所述第二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二空间光调制器(52)以被调制成第二调制色光并反射回分合光器件,所述第三照明色光出射至第三空间光调制器(53)以被调制成第三调制色光并反射分回合光器件,所述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和第三调制色光在分合光层与偏振转换层作用下被引导至同向以合光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61),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61)设置在光源(4)与分合光器件之间,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一(61)用于对第一照明色光、第二照明色光和第三照明色光中的至少一种光进行偏振态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62),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62)设置在分合光器件的合光输出光路上,所述滤光偏振转换器件二(62)用于对第一调制色光、第二调制色光和第三调制色光中的至少一种光进行偏振态转换以使三种光的偏振态一致。
CN202220094143.3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16696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4143.3U CN216696973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4143.3U CN216696973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6973U true CN216696973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9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4143.3U Active CN216696973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6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98437B2 (ja) 光学素子、偏光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9016865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00225885A1 (en) Projector
CN211375295U (zh) 光源模块与投影装置
KR20070115882A (ko) 에텐듀 효율이 높은 복수 광원 결합기
WO2022012207A1 (zh) 一种混合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显示设备
CN112987471A (zh) 多色光源和投影设备
CN113296341B (zh) 照明系统
US20110051093A1 (e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same
WO2022037196A1 (zh) 一种三色光源设备和投影显示设备
TWI726073B (zh) 光學系統
CN210465974U (zh) 一种激光合束装置
JP2001005097A (ja) 反射型カラープロジェクター
CN205384439U (zh) 一种激光投影系统
CN216696973U (zh) 一种分合光器件及投影装置
CN114460799B (zh) 一种激光显示光源系统及激光显示设备
CN201166742Y (zh) 高光效三色光源单片式液晶投影系统
WO2022048324A1 (zh) 一种混合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US10969672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light source device
JP4382503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の光源装置と投写型表示装置
WO2021037239A1 (zh) 一种投影光学系统
CN111781791A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CN219392458U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
WO2021109781A1 (zh) 一种投影光学系统
US20060256288A1 (en) Project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building 4, zone a, Tianfu Software Park, No. 1129, shijicheng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Jim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building 4, zone a, Tianfu Software Park, No. 1129, shijicheng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8

Address after: 644000 No. 2, section 4, west section of Changjiang North Road,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building 4, zone a, Tianfu Software Park, No. 1129, shijicheng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Jim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