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1408U -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 Google Patents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1408U
CN216691408U CN202123270927.1U CN202123270927U CN216691408U CN 216691408 U CN216691408 U CN 216691408U CN 202123270927 U CN202123270927 U CN 202123270927U CN 216691408 U CN216691408 U CN 216691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axis
rotating body
rotating
infusion hos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0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际
阮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09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1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1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1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液体介质的输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泵液机构及蠕动泵,包括:旋转组件、纵向辊和夹持组件;旋转组件绕预设轴线方向可旋转,旋转组件沿预设轴线方向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旋转体;纵向辊沿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旋转体之间,该纵向辊用于旋转组件旋转时,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对输液软管进行挤压;夹持组件用于夹持输液软管,还用于在旋转组件旋转时,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夹持组件夹持输液软管的夹持方向,垂直于纵向辊挤压输液软管的挤压方向。同现有技术相比,使得输液软管不会因达到疲劳极限,而出现不易恢复至初始状态的现象,同时,还能提高蠕动泵对液体介质的输送效率。

Description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液体介质的输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背景技术
蠕动泵,是通过辊子对泵的软管进行挤压,同时,通过辊子沿软管的移动,使得软管内的液体介质被强制从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进行输送,同时,被挤压的软管在复原时,又可使管内形成负压,从而实现对后续液体介质的抽取,从而实现对液体的输送。
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于辊子在挤压软管后,软管的自恢复一般是借助软管自身的材料特性实现的,因此,蠕动泵一般在经长时间使用过后,软管会因反复挤压达到疲劳极限,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导致软管的恢复较为缓慢,且不易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影响液体介质的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设计是一种泵液机构及蠕动泵,可使得输液软管在每次被挤压后,均可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不会对液体介质的输送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液机构,用于挤压蠕动泵的输液软管,使所述输液软管输送液体介质,所述泵液机构包括:
旋转组件,绕预设轴线方向可旋转;
纵向辊,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上;所述纵向辊用于所述旋转组件旋转时,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对所述输液软管进行挤压;
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上,用于夹持所述输液软管;所述夹持组件用于所述旋转组件旋转时,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输液软管的夹持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辊挤压所述输液软管的挤压方向。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蠕动泵,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内壁面、与所述内壁面相对的外壁面;其中,所述内壁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围绕构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内壁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形成弧面;
上盖,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置空间;
输液软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输液软管具有进液端、远离所述进液端的出液端;所述输液软管贴附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其中,所述输液软管从所述进液端至所述出液端,沿所述内壁面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
如上所述的泵液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泵液机构包括:旋转组件、纵向辊和夹持组件,同时,由于旋转组件绕预设轴线方向可旋转,另外,纵向辊和夹持组件均设置运第旋转组件上,并且,纵向辊和夹持组件可在旋转组件绕预设轴线旋转时,可跟随旋转组件运动,使得纵向辊和夹持组件分别可绕预设轴线的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其中,纵向辊在运动时可对输液软管进行挤压,实现液体的泵出。此外,由于夹持组件可夹持输液软管,并且,夹持组件夹持输液软管的夹持方向,是垂直于纵向辊挤压输液软管的挤压方向,从而当纵向辊在对输液软管的当前部位完成挤压后,夹持组件可及时对输液软管的当前部位实现另一方向的挤压,使得输液软管可迅速被夹持组件挤压恢复至原始状态,产生抽取液体介质的负压力,从而使得输液软管不会因达到疲劳极限,而出现不易恢复中初始状态的现象,同时,还能提高蠕动泵对液体介质的输送效率。
另外,所述旋转组件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包括: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的第二旋转体;所述纵向辊和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
另外,所述纵向辊和所述夹持组件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纵向辊以所述预设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以所述预设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纵向辊彼此对称的方向,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彼此对称的方向相互垂直。
另外,所述第一旋转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基面、由所述第一基面有部分朝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定位凸起;
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一侧设置的第二基面、由所述第二基面有部分朝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定位凸起;
所述纵向辊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被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嵌入的第一定位槽、被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嵌入的第二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同轴设置,所述纵向辊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转动连接。
另外,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
定位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轴还穿过所述纵向辊,用于与所述纵向辊之间彼此相对转动。
另外,所述第一基面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还具有:向所述第二基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基面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还具有:向所述第一基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连接轴;其中,所述连接轴分别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另外,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连接板,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
第一横向辊和第二横向辊,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辊和所述第二横向辊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辊和所述第二横向辊用于共同夹持所述输液软管;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开设第一插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开设第二插槽;
所述连接板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连接板的另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
另外,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旋转体远离所述第二基面的一侧还设有齿圈,所述齿圈用于与蠕动泵的驱动装置的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同轴连接。
另外,所述齿圈为内齿圈或外齿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泵液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泵液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组件与夹持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泵液机构与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上盖与泵液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蠕动泵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蠕动泵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泵液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挤压蠕动泵的输液软管2,使输液软管2可输送液体介质,并且,该泵液机构1包括:旋转组件11、纵向辊12和夹持组件13。
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组件11绕预设轴线方向可旋转。同时,纵向辊12沿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旋转组件11上,并且,该纵向辊12在旋转组件11旋转时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以对输液软管2进行挤压,从而实现输液软管2对液体介质的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夹持组件13设置于旋转组件上,夹持组件13用于夹持输液软管2,同时,结合图4所示,夹持组件13在旋转组件11旋转时,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其中,夹持组件13夹持输液软管2的夹持方向,垂直于纵向辊挤压输液软管2的挤压方向。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如图4所示,当纵向辊12在对输液软管2的当前部位完成挤压后,夹持组件13可及时对输液软管2的当前部位实现另一方向的挤压,使得输液软管2可迅速被夹持组件13挤压恢复至原始状态,产生抽取液体介质的负压力,从而使得输液软管2不会因达到疲劳极限,而出现不恢复至初始状态的现象,同时,还能提高蠕动泵对液体介质的输送效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旋转组件11沿预设轴线方向包括:第一旋转体111、与第一旋转体111相对的第二旋转体112。纵向辊12和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第一旋转体111和第二旋转体112之间。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纵向辊12和夹持组件13均设有两个,且两个纵向辊12和两个夹持组件13均以预设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且,两个纵向辊12彼此对称的方向,与两个夹持组件13彼此对称的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两个纵向辊12和两个夹持组件13,使得旋转组件11在旋转时,可进一步提高输液软管2对液体介质的输送效率。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旋转体111具有:相对于第二旋转体112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基面1111、由第一基面1111有部分朝第二旋转体112的方向凸出,形成的第一定位凸起1112。同样的,第二旋转体112具有:相对于第一旋转体111的一侧设置的第二基面1121、由第二基面1121有部分朝第一旋转体111的方向凸出,形成的第二定位凸起1122,并且,第一定位凸起1112和第二定位凸起1122同轴设置。
同时,对应第一定位凸起1112和第二定位凸起1122,如图1和图2所示,纵向辊12沿预设轴线方向的两端设置:可被第一定位凸起1112嵌入的第一定位槽121、被第二定位凸起1122嵌入的第二定位槽122,从而使得纵向辊12可通过第一定位凸起1112和第二定位凸起1122,在第一旋转体111和第二旋转体112之间实现定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所示,纵向辊12还分别与第一定位凸起1112和第二定位凸起1122转动连接,因此,当旋转组件11在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旋转时,可在保证纵向辊12对输液软管2正常挤压的同时,借助纵向辊12的转动性能,使得旋转组件11在旋转过程中,纵向辊12还可借助与输液软管2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自转,从而还能降低旋转组件11在旋转时所受到的阻力,有效避免了旋转组件11在旋转时出现卡死现象。
此外,作为优选地方案,为了进一步降低旋转组件11在旋转时所受到的阻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组件1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112和第二定位凸起1122同轴设置的定位轴113,并且,定位轴113分别与第一定位凸起1112和第二定位凸起1122同轴连接,同时,该定位轴113还穿过纵向辊12,并与纵向辊12之间可彼此相对转动,而为了提高纵向辊12的转动性能,如图2所示,定位轴113与纵向辊12之间还设有轴承套114,通过轴承套114可使得定位轴113实现对纵向辊12的轴向定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纵向辊12的转动性能。
另外,为了能够实现第一旋转体111和第二旋转体112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在第一旋转体111中,第一基面1111沿预设轴线方向还具有:向第二旋转体112的第二基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1113。同时,在第二旋转体112中,第二基面1121沿预设轴线方向还具有:向第一旋转体111的第一基面1111的方向凸出的第二连接部1123。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该旋转组件11还包括:连接轴117,并且,该连接轴117沿预设轴线方向,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1113和第二连接部1123。由此不难看出,通过连接轴117可实现第一旋转体111和第二旋转体112沿预设轴线方向的同轴连接。
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如图1所示,连接轴117还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13和第二连接部1123转动连接,具体地说,为了实现连接轴117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13和第二连接部1123的转动连接,如图1所示,可在连接轴117与第一连接部1113之间、连接轴117与第二连接部1123之间均设置轴承套115,同时,连接轴117的两端分别与蠕动泵的壳体31和上盖32连接,通过轴承套115可沿预设轴线方向对连接轴117进行定位,从而可提高旋转组件11的旋转性能,避免旋转组件11在旋转时出现圆跳动。
此外,为了使旋转组件11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沿预设轴线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在旋转组件11中,第二旋转体112远离第二基面1121的一侧还设有齿圈116,该齿圈116为一内齿圈,并与第二旋转体112和第一旋转体111同轴设置,同时,该齿圈116用于与蠕动泵的驱动装置4的齿轮啮合。由此不难看出,通过驱动装置4对齿圈116的驱动,可使得齿圈116带动旋转组件11绕预设轴线方向旋转,从而实现纵向辊12对输液软管2的不断挤压。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116仅以内齿圈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应用时,该齿圈116还可采用外齿圈,而在本实施方式不在对此进行详细赘述。
另外,为了能够使得纵向辊2在完成对输液软管2的挤压后,可由夹持组件13迅速将输液软管2恢复至初始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夹持组件13包括:连接板131、第一横向辊132和第二横向辊133。其中,连接板131沿平行于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第一旋转体111和第二旋转体112之间,同时,第一横向辊132和第二横向辊13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131,并且,第一横向辊132和第二横向辊133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横向辊132和第二横向辊133之间形成夹持输液软管2的区域,从而当夹持组件13在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时,通过第一横向棍132和第二横向棍133对输液软管2的夹持,使得输液软管2可受到另一方向的挤压力,从而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
并且,为了能够便于夹持组件13在旋转组件11上的安装,结合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13沿预设轴线方向,开设第一插槽1114。同时,对应第一插槽1114,第二连接部1123沿预设轴线方向,开设第二插槽1124。从而使得夹持组件13在安装时,可将连接板131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槽1114内,同时,将连接板131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插槽1124内,从而即可实现旋转组件11与旋转组件11的可拆卸连接,并且,为了提高夹持组件13在安装后的可靠性,结合图3所示,第一插槽1114和第二插槽1124均为燕尾槽,即第一插槽1114和第二插槽1124的槽口直径均小于槽底直径,同时,连接板131的外形与第一插槽1114和第二插槽1124形状相适配,使得连接板131在分别插入第一插槽1114和第二插槽1124后,第一插槽1114和第二插槽1124可对连接板131起到一定的卡接效果,使得连接板不会沿垂直于预设轴线的方向脱出,从而提高了夹持组件13在安装后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蠕动泵,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31、上盖32、输液软管2和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泵液机构1和驱动装置4。
其中,壳体31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内壁面311、与内壁面311相对的外壁面312,其中,内壁面311绕预设轴线方向围绕构成容置空间313,并且,内壁面311绕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形成一弧面。
其次,如图5和图6所示,输液软管2是设置于壳体31的容置空间313内的,同时,该输液软管2具有进液端21、远离进液端21设置的出液端22,并且,输液软管2贴附于壳体31的的内壁面311上,从而使得输液软管2从进液端21到出液端22是沿着内壁面311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泵液机构1是设置于容置空间313内的,并且,泵液机构1的旋转组件11还沿预设轴线方向与壳体31和上盖32同轴设置,
此外,如图5所示,上盖32是沿预设轴线方向,与壳体31可拆卸连接,比如,上盖32与壳体31之间可采用卡接连接,从而使得上盖32可用于打开或封闭容置空间313,因此,可便于对泵液机构1进行维护和检修。
最后,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装置4与旋转组件11连接,该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旋转组件11绕预设轴线方向旋转。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当泵液机构1的旋转组件11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旋转时,可先由纵向辊12朝相对于内壁面311的方向,不断对输液软管2进行挤压,使得液体介质可被不断的从输液软管2的出液口22泵出,接着,可由夹持组件13朝可沿预设轴线方向及时对输液软管2进行挤压,使得输液软管2可迅速被夹持组件13挤压恢复至原始状态,并产生抽取液体介质的负压力,导致后续的液体介质可在负压下从进液端21被不断地抽入输液软管2中,从而使得输液软管2不会因达到疲劳极限而出现不恢复至初始状态的现象,同时,还能提高输液软管2对液体介质的输送效率。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该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与电机41的主轴411同轴固定的主动齿轮42、分别与主动齿轮42和齿圈116啮合的从动齿轮组4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该从动齿轮组43包括:与主动齿轮42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431、与齿圈116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432,并且,第一从动齿轮431和第二从动齿轮432同轴固定。使得本实施方式的蠕动泵在实际应用时,可先由电机41驱动主动齿轮42转动,然后,由主动齿轮42带到从动齿轮组43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齿圈116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旋转组件11可可带动纵向辊12和夹持组件13绕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以满足输液软管2的液体介质的输送要求。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泵液机构,用于挤压输液软管,使所述输液软管输送液体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液机构包括:
旋转组件,绕预设轴线方向可旋转;
纵向辊,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上;所述纵向辊用于所述旋转组件旋转时,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对所述输液软管进行挤压;
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上,用于夹持所述输液软管;所述夹持组件还用于所述旋转组件旋转时,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进行圆周运动;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输液软管的夹持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辊挤压所述输液软管的挤压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包括: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的第二旋转体;
所述纵向辊和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辊和所述夹持组件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纵向辊以所述预设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以所述预设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纵向辊彼此对称的方向,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彼此对称的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基面、由所述第一基面有部分朝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定位凸起;
所述第二旋转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一侧设置的第二基面、由所述第二基面有部分朝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定位凸起;
所述纵向辊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被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嵌入的第一定位槽、被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嵌入的第二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同轴设置,所述纵向辊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
定位轴,分别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轴还穿过所述纵向辊,用于与所述纵向辊之间彼此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面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还具有:向所述第二基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基面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还具有:向所述第一基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连接轴;其中,所述连接轴分别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连接板,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
第一横向辊和第二横向辊,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辊和所述第二横向辊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辊和所述第二横向辊用于共同夹持所述输液软管;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开设第一插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开设第二插槽;
所述连接板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连接板的另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旋转体远离所述第二基面的一侧还设有齿圈,所述齿圈用于与蠕动泵的驱动装置的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同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为内齿圈或外齿圈。
10.一种蠕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绕预设轴线方向具有:内壁面、与所述内壁面相对的外壁面;其中,所述内壁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围绕构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内壁面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弯曲,形成弧面;
上盖,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置空间;
输液软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输液软管具有进液端、远离所述进液端的出液端;所述输液软管贴附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其中,所述输液软管从所述进液端至所述出液端,沿所述内壁面的弯曲方向,延伸形成;
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液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旋转。
CN202123270927.1U 2021-12-23 2021-12-23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Active CN216691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0927.1U CN216691408U (zh) 2021-12-23 2021-12-23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0927.1U CN216691408U (zh) 2021-12-23 2021-12-23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1408U true CN216691408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1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0927.1U Active CN216691408U (zh) 2021-12-23 2021-12-23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1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8984B2 (en) High pressure, high flow rate peristaltic pump and tubing assembly
US8418364B2 (en) Method of extending tubing life of a peristaltic pump
CN204226159U (zh) 新型蠕动泵
CN216691408U (zh) 泵液机构及蠕动泵
US20200149525A1 (en) Peristaltic pump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5257519A (zh) 蠕动泵
CN110107486B (zh) 一种波纹管挤压形式的液压蠕动泵
CN212106213U (zh) 一种直线式蠕动泵
WO2009137346A2 (en) An improved peristaltic pump
KR101881150B1 (ko) 파손방지 및 복원력 향상을 위한 호스펌프용 호스와 이를 이용한 호스펌프
CN213789236U (zh) 便拆式组合挤压泵及供液装置
CN212803536U (zh) 组合挤压泵
CN205287093U (zh) 输液泵及输液设备
CN213360378U (zh) 一种直线式单软管泵
CN204543234U (zh) 一种输液软管及其蠕动泵
CN215949786U (zh) 一种带有降噪结构的蠕动泵
CN108194333B (zh) 一种利用凸起消除脉动的蠕动泵
CN112963641A (zh) 一种可扭曲的液压软管接头
CN218760363U (zh) 一种蠕动泵
CN207513805U (zh) 蠕动泵滚轮机构及蠕动泵
CN114278543B (zh) 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
CN217380858U (zh) 引入装置、泵头、蠕动泵及注射装置
CN217380859U (zh) 引入装置、泵头、蠕动泵及注射装置
CN111412128A (zh) 一种直线式蠕动泵
CN220354036U (zh) 一种微型齿轮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