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9956U -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9956U
CN216689956U CN202122832909.1U CN202122832909U CN216689956U CN 216689956 U CN216689956 U CN 216689956U CN 202122832909 U CN202122832909 U CN 202122832909U CN 216689956 U CN216689956 U CN 216689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vertical
transverse
plate
curtai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29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张志铎
李宝存
张如意
刘爽
王常霖
郭振龙
姜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29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9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9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9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包括一个横向柱的横向公柱、一个横向柱的横向母柱、一个竖向柱的竖向公柱和一个竖向柱的竖向母柱以及设置在两个竖向柱之间的横中梃;横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横向柱的横向公柱和横向母柱能够插接,竖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竖向柱的竖向公柱和竖向母柱能够插接;横中梃包括矩形柱二,矩形柱二靠近玻璃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锯齿槽,锯齿槽内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省材,简便,防水、气密和水密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装饰装修中,现代化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加快安装速度,缩短施工周期,往往需要采用单元式幕墙。传统幕墙使用大型钢龙骨施工,钢龙骨上固定型材、玻璃、打胶等,虽然坚固耐用,但是自重较大,加工工艺复杂,且打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开发一种更轻便、且加工工艺简便,现场施工工期短,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能力强,气密性能、防水性能优越的新型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材,简便,防水、气密和水密可靠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幕墙单元,所述幕墙单元包括一个横向柱的横向公柱、一个横向柱的横向母柱、一个竖向柱的竖向公柱和一个竖向柱的竖向母柱以及设置在两个竖向柱之间的横中梃;
所述横向公柱包括中空的矩形柱一,所述矩形柱一的横向公柱顶板的一端通过延长板一设置有外立板,所述横向公柱顶板上设置有内立板,所述外立板和内立板相对的一面上端均设置有水平短板,所述水平短板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横向公柱顶板的短立板,所述内立板远离所述外立板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内凸台;所述横向母柱包括横向母柱顶板,所述横向母柱顶板的下方设置有能够插接在两个所述短立板之间的矩形框一以及能够设置在所述内凸台外侧的矩形框二;
两个所述短立板上以及所述内凸台上均设置有T型槽一,靠近所述外立板的T型槽一内设置有T型状的气密条,靠近所述内立板的两个T型槽一内均设置有T型状的水密条,所述气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一的外壁上,一个所述水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二的外壁上,另一个水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一的外壁上;
所述矩形框二的上端和矩形柱一的下端与玻璃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带有锯齿的卡槽一,所述卡槽一内均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横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横向柱的横向公柱和横向母柱能够插接,竖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竖向柱的竖向公柱和竖向母柱能够插接;
所述横中梃包括矩形柱二,所述矩形柱二靠近玻璃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锯齿槽,所述锯齿槽内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位于所述内立板上的水平短板位于矩形框一和矩形框二之间,且水平短板与所述横向母柱顶板之间以及所述矩形框一与所述横向公柱顶板之间均设置有隔音棉。
所述矩形框一位于室内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内凹的卡槽二,所述卡槽二的下端面外接有延长板二,所述延长板二的外端设置有外凸台,所述外凸台的下端设置有卡槽三;
还包括披水条,所述披水条为直角状,所述披水条的水平部的外端设置有卡接在所述卡槽二内的卡条一,所述水平部上且位于所述外凸台的外侧设置有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槽三内的卡条二,所述披水条的竖直部朝下设置。
所述内立板和横向公柱顶板之间通过V型板连通,所述V型板的一边与横向公柱顶板垂直,另一边与内立板倾斜且低端朝向横向公柱顶板,所述内立板和横向公柱顶板上设置有能够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内凸台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卡槽四,所述卡槽四内卡接有沿所述内立板、V型板以及横向公柱顶板布置的排水胶条。
所述矩形框二与玻璃之间以及所述矩形柱二与玻璃之间均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L型玻璃托板,所述L型玻璃托板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缓冲胶条。
所述延长板一的上端面和所述矩形柱一的上端面共面且为倾斜面,所述延长板一为倾斜面的高端。
所述矩形框二的下侧以及矩形柱一的上侧均设置有内凹的卡槽五,所述卡槽五内设置有安装板一,两个所述安装板一之间卡接有防尘条,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有与所述防尘条配合的卡槽六,所述矩形框二上的安装板一位于所述L型玻璃托板的下方。
所述竖向公柱包括竖向公柱底板,所述竖向公柱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框三,另一端设置有矩形框四,所述矩形框三的上设置有插板一,所述矩形框四上设置有插板二;
所述竖向母柱包括竖向母柱顶板,所述竖向母柱顶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挡板,所述挡板能够设置在所述插板一的两侧,所述竖向母柱顶板的另一端设矩形框五,所述插板二能够位于所述矩形框五的外侧,所述插板一的两侧以及所述插板二与所述矩形框五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T型槽二,所述插板一的T型槽二内设置有气密条,所述插板二的T型槽二内设置有水密条,所述气密条能够顶在两个所述挡板上,所述水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五上。
所述矩形框四的下方以及所述矩形框五的上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带有锯齿的卡槽七,所述卡槽七内均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所述矩形框四的上方以及所述矩形框五的下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卡槽八,所述卡槽八内卡接有安装板二,两个所述安装板二之间相对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卡槽九,两个所述卡槽九之间设置有防尘条。
两个所述幕墙单元的横向拼接处均设置有U型封堵板,所述U型封堵板设置在所述外立板和内立板之间且上端伸入所述短立板的外侧。
所述横向公母柱与横中梃型材中设螺孔,方便同竖向公母柱连接。
所述竖向公母柱配合横向公母柱进行开槽,保证积水可以顺利流出。
幕墙单元室内面放置防火保温岩棉,起到防火,保温,隔音作用。
横向柱:由公母柱插接而成,内设空腔与等压腔,空腔使柱体承载能力加强,等压腔可起到阻水,排水的功能。
竖向柱:由公母柱插接而成,内设空腔,起到加强立柱承载能力的作用,且水可以通过空腔流到横向公立柱的排水坡处,将水排出至室外。
横中梃:起到单元体玻璃分格作用。
各个矩形框和矩形柱的内壁上均可以设置若干个加固肋板,所述加固肋板上贯穿设置连接孔。
工作原理:通过横向公母柱,竖向公母柱,横中梃,玻璃以及各种胶条,由此组合成幕墙单元,幕墙单元相互插接形成单元幕墙系统;先组装幕墙单元,横向公母柱与横中梃穿好胶条后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公母柱上,用螺钉固定L型玻璃托板,将玻璃放置在L型玻璃托板上,通过胶片保护避免刚性接触,玻璃安装完成后打胶固定,形成单元幕墙板块,单元板块通过横向公母柱和竖向公母柱插接形成单元幕墙系统。
本申请中未标明部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室外侧设置防尘条,为阻挡灰尘设计的一道密封线,起到阻挡灰尘和披水的作用;中间部位设置水密条,通过幕墙表面的少量漏水可以越过这条线,进入单元幕墙的等压腔,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进入等压腔水将被有组织的排出,没有继续进入室内的能力,达到阻水的目的;靠近室内侧设置气密线条,也是单元幕墙的重要防线,由于水密线和气密线之间的等压腔和室外基本上是相通(有时在连通孔上放置防止灰尘的海棉)的,因此水密线不能阻止空气的渗透,气密条用来阻止空气的渗透。
附图说明
图1为幕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向公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横向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竖向公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竖向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横向柱部分相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横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竖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横中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横向公柱;2、横向母柱;3、竖向公柱;4、竖向母柱;5、横中梃;6、安装板二;7、竖向柱防尘条;10、卡槽二;11、卡槽一;12、隔音棉一;13、隔音棉二;14、卡槽八;15、卡槽七;16、U型封堵板;17、横向柱胶片;18、玻璃;19、缓冲胶条;20、L型玻璃托板;21、安装板一;22、防尘条;101、矩形柱一;102、延长板一;103、外立板;104、内立板;105、水平短板;106、短立板;107、水密条;108、气密条;109、连通孔;110、V型板;1011、横向公柱顶板;201、横向母柱顶板;202、矩形框一;203、矩形框二;204、卡槽二;205、卡槽三;206、披水条;207、卡条一;208、卡条二;301、竖向公柱底板;302、矩形框三;303、矩形框四;304、插板一;305、插板二;306、T型槽二;307、竖向公柱气密条;308、竖向公柱水密条;401、竖向母柱顶板;402、挡板;403、矩形框五;501、矩形框二;502、锯齿槽;503、中梃L型玻璃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图1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包括若干个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包括一个横向柱的横向公柱1、一个横向柱的横向母柱2、一个竖向柱的竖向公柱3和一个竖向柱的竖向母柱4以及设置在两个竖向柱之间的横中梃5;
横向公柱1包括中空的矩形柱一101,矩形柱一101的横向公柱顶板1011的一端通过延长板一102设置有外立板103,横向公柱顶板1011上设置有内立板104,外立板103和内立板104相对的一面上端均设置有水平短板105,水平短板105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横向公柱顶板1011的短立板106,内立板104远离外立板103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内凸台;横向母柱2包括横向母柱顶板201,横向母柱顶板201的下方设置有能够插接在两个短立板106之间的矩形框一202以及能够设置在内凸台外侧的矩形框二203;
两个短立板106上以及内凸台上均设置有T型槽一,靠近外立板103的T型槽一内设置有T型状的气密条108,靠近内立板104的两个T型槽一内均设置有T型状的水密条107,气密条108能够顶在矩形框一202的外壁上,一个水密条107能够顶在矩形框二203的外壁上,另一个水密条107能够顶在矩形框一202上;
矩形框二203的上端和矩形柱一101的下端与玻璃18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带有锯齿的卡槽一11,卡槽一11内均设置有与玻璃18接触的胶片17;
横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横向柱的横向公柱1和横向母柱2能够插接,竖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竖向柱的竖向公柱3和竖向母柱4能够插接;
横中梃5包括矩形柱二501,矩形柱二501靠近玻璃18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锯齿槽502,锯齿槽502内设置有与玻璃18接触的胶片。
位于内立板104上的水平短板位于矩形框一202和矩形框二203之间,且水平短板与横向母柱顶板201之间设置有隔音棉一13,矩形框一202与横向公柱顶板1011之间均设置有隔音棉二12。
矩形框一202位于室内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内凹的卡槽二204,卡槽二204的下端面外接有延长板二,延长板二的外端设置有外凸台,外凸台的下端设置有卡槽三205;
还包括披水条206,披水条206为直角状,披水条206的水平部的外端设置有卡接在卡槽二204内的卡条一207,水平部上且位于外凸台的外侧设置有能够卡接在卡槽三205内的卡条二208,披水条206的竖直部朝下设置。
内立板104和横向公柱顶板1011之间通过V型板110连通,V型板110的一边与横向公柱顶板1011垂直,另一边与内立板104倾斜且低端朝向横向公柱顶板1011,内立板104和横向公柱顶板1011上设置有能够连通的连通孔109;
内凸台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卡槽四111,卡槽四111内卡接有沿内立板104、V型板110以及横向公柱顶板1011布置的排水胶条8。
矩形框二203与玻璃18之间以及矩形柱二501与玻璃18之间均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L型玻璃托板,横向柱L型玻璃托板20和玻璃18之间设置有缓冲胶条19,中梃L型玻璃托板503与玻璃18之间也设置有缓冲胶条。
延长板一102的上端面和矩形柱一101的上端面共面且为倾斜面,延长板一102为倾斜面的高端。
矩形框二203的下侧以及矩形柱一101的上侧均设置有内凹的卡槽五10,卡槽五10内设置有安装板一21,两个安装板一21之间卡接有防尘条22,安装板一21上设置有与防尘条22配合的卡槽六,矩形框二203上的安装板一21位于L型玻璃托板20的下方。
竖向公柱3包括竖向公柱底板301,竖向公柱底板301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框三302,另一端设置有矩形框四303,矩形框三302的上设置有插板一304,矩形框四303上设置有插板二305;
竖向母柱4包括竖向母柱顶板401,竖向母柱顶板40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挡板402,挡板402能够设置在插板一304的两侧,竖向母柱顶板401的另一端设矩形框五403,插板二305能够位于矩形框五403的外侧,插板一304的两侧以及插板二305与矩形框五403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T型槽二,插板一304的T型槽二306内设置有竖向公柱气密条307,插板二305的T型槽二内设置有竖向公柱水密条308,竖向公柱气密条307能够顶在两个挡板402上,竖向公柱水密条308能够顶在矩形框五403上。
矩形框四303的下方以及矩形框五403的上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带有锯齿的卡槽七15,卡槽七15内均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矩形框四303的上方以及矩形框五403的下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卡槽八14,卡槽八14内卡接有安装板二6,两个安装板二6之间相对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卡槽九,两个卡槽九之间设置有竖向柱防尘条7。
两个幕墙单元的横向拼接处均设置有U型封堵板16,U型封堵板16设置在外立板103和内立板104之间且上端伸入短立板106的外侧。
横向公母柱与横中梃型材中设螺孔,方便同竖向公母柱连接。
竖向公母柱配合横向公母柱进行开槽,保证积水可以顺利流出。
幕墙单元室内面放置防火保温岩棉,起到防火,保温,隔音作用。
横向柱:由公母柱插接而成,内设空腔与等压腔,空腔使柱体承载能力加强,等压腔可起到阻水,排水的功能。
竖向柱:由公母柱插接而成,内设空腔,起到加强立柱承载能力的作用,且水可以通过空腔流到横向公立柱的排水坡处,将水排出至室外。
横中梃:起到单元体玻璃分格作用。
各个矩形框和矩形柱的内壁上均可以设置若干个加固肋板,加固肋板上贯穿设置连接孔。
工作原理:通过横向公母柱,竖向公母柱,横中梃,玻璃以及各种胶条,由此组合成幕墙单元,幕墙单元相互插接形成单元幕墙系统;先组装幕墙单元,横向公母柱与横中梃穿好胶条后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公母柱上,用螺钉固定L型玻璃托板,将玻璃放置在L型玻璃托板上,通过胶片保护避免刚性接触,玻璃安装完成后打胶固定,形成单元幕墙板块,单元板块通过横向公母柱和竖向公母柱插接形成单元幕墙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幕墙单元,所述幕墙单元包括一个横向柱的横向公柱、一个横向柱的横向母柱、一个竖向柱的竖向公柱和一个竖向柱的竖向母柱以及设置在两个竖向柱之间的横中梃;
所述横向公柱包括中空的矩形柱一,所述矩形柱一的横向公柱顶板的一端通过延长板一设置有外立板,所述横向公柱顶板上设置有内立板,所述外立板和内立板相对的一面上端均设置有水平短板,所述水平短板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横向公柱顶板的短立板,所述内立板远离所述外立板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内凸台;所述横向母柱包括横向母柱顶板,所述横向母柱顶板的下方设置有能够插接在两个所述短立板之间的矩形框一以及能够设置在所述内凸台外侧的矩形框二;
两个所述短立板上以及所述内凸台上均设置有T型槽一,靠近所述外立板的T型槽一内设置有T型状的气密条,靠近所述内立板的两个T型槽一内均设置有T型状的水密条,所述气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一的外壁上,一个所述水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二的外壁上,另一个水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一的外壁上;
所述矩形框二的上端和矩形柱一的下端与玻璃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带有锯齿的卡槽一,所述卡槽一内均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横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横向柱的横向公柱和横向母柱能够插接,竖向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通过竖向柱的竖向公柱和竖向母柱能够插接;
所述横中梃包括矩形柱二,所述矩形柱二靠近玻璃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锯齿槽,所述锯齿槽内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立板上的水平短板位于矩形框一和矩形框二之间,且水平短板与所述横向母柱顶板之间以及所述矩形框一与所述横向公柱顶板之间均设置有隔音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板和横向公柱顶板之间通过V型板连通,所述V型板的一边与横向公柱顶板垂直,另一边与内立板倾斜且低端朝向横向公柱顶板,所述内立板和横向公柱顶板上设置有能够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内凸台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卡槽四,所述卡槽四内卡接有沿所述内立板、V型板以及横向公柱顶板布置的排水胶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二与玻璃之间以及所述矩形柱二与玻璃之间均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L型玻璃托板,所述L型玻璃托板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缓冲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二的下侧以及矩形柱一的上侧均设置有内凹的卡槽五,所述卡槽五内设置有安装板一,两个所述安装板一之间卡接有防尘条,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有与所述防尘条配合的卡槽六,所述矩形框二上的安装板一位于所述L型玻璃托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公柱包括竖向公柱底板,所述竖向公柱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框三,另一端设置有矩形框四,所述矩形框三的上设置有插板一,所述矩形框四上设置有插板二;
所述竖向母柱包括竖向母柱顶板,所述竖向母柱顶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挡板,所述挡板能够设置在所述插板一的两侧,所述竖向母柱顶板的另一端设矩形框五,所述插板二能够位于所述矩形框五的外侧,所述插板一的两侧以及所述插板二与所述矩形框五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T型槽二,所述插板一的T型槽二内设置有气密条,所述插板二的T型槽二内设置有水密条,所述气密条能够顶在两个所述挡板上,所述水密条能够顶在所述矩形框五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四的下方以及所述矩形框五的上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带有锯齿的卡槽七,所述卡槽七内均设置有与玻璃接触的胶片;
所述矩形框四的上方以及所述矩形框五的下方均设置有内凹的卡槽八,所述卡槽八内卡接有安装板二,两个所述安装板二之间相对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卡槽九,两个所述卡槽九之间设置有防尘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幕墙单元的横向拼接处均设置有U型封堵板,所述U型封堵板设置在所述外立板和内立板之间且上端伸入所述短立板的外侧。
CN202122832909.1U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Active CN216689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2909.1U CN21668995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2909.1U CN21668995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9956U true CN21668995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4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2909.1U Active CN21668995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99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0891A (zh) * 2021-11-18 2022-03-29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0891A (zh) * 2021-11-18 2022-03-29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89956U (zh)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CN113775125A (zh) 一种装配式墙面系统
CN114250891A (zh) 一种开口式单元幕墙系统
CN111502335A (zh) 一种蜂窝居住仓
CN217053818U (zh) 一种装配式单元幕墙排水装置
CN217353192U (zh) 一种具有保温结构的装配式钢制复合墙板
CN210507963U (zh) 一种可拆卸面板单元幕墙
CN104831848A (zh) 竖挂式陶板幕墙安装结构
CN213653886U (zh) 一种轻钢龙骨墙板以及插接式墙体
CN110670730B (zh) 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3583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挂墙板排水结构
CN204609073U (zh) 竖挂式陶板幕墙安装结构
CN212743076U (zh) 一种室内、室外均可安装、更换面板的幕墙系统
CN2775194Y (zh) 通过板缝连接件连接的外墙挂板
CN201395881Y (zh) 一种明隐结合多功能幕墙结构
CN207538271U (zh) 单元式幕墙梁柱结构及单元式幕墙
CN219548118U (zh) 高性能防水单元式玻璃幕墙
CN220848441U (zh) 一种节能隔热铝塑板
CN217811898U (zh) 一种低层超低能耗装配式房屋顶板
CN214884723U (zh) 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和墙板边框
CN211776849U (zh) 一种断桥隔热平开窗中挺铝合金型材
CN214302486U (zh) 一种便于雨水排放的屋顶结构
CN221052858U (zh) 装配式舱体
CN210857677U (zh) 一种陶土板幕墙的防水结构
CN214614872U (zh) 一种装配式曲面三角形幕墙单元的防水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