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5853U -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5853U
CN216685853U CN202220029521.XU CN202220029521U CN216685853U CN 216685853 U CN216685853 U CN 216685853U CN 202220029521 U CN202220029521 U CN 202220029521U CN 216685853 U CN216685853 U CN 216685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s
barrel
side wall
box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95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95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5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5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5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箱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便于将筒体内部的垃圾通过筒体顶端开口向外卸料排放,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卸料便利性,减少人员对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卸料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包括箱体、底座、驱动装置、第一滑轨、支撑板、筒体、旋转装置、支撑装置、第一把手、封闭门和第二把手,箱体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箱体右侧连通设置有卸料口,底座顶端与箱体底端连接,第一滑轨外沿与箱体内侧壁连接,支撑板左右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底座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对支撑板的滑动进行驱动,筒体设置在箱体内部,筒体底端通过旋转装置安装在支撑板顶端。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箱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目前市面上常规的垃圾分类箱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将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后对垃圾进行卸料,增加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降低了垃圾卸料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提高卸料便利性的垃圾分类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将筒体内部的垃圾通过筒体顶端开口向外卸料排放,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卸料便利性,减少人员对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卸料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的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包括箱体、底座、驱动装置、第一滑轨、支撑板、筒体、旋转装置、支撑装置、第一把手、封闭门和第二把手,箱体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箱体右侧连通设置有卸料口,底座顶端与箱体底端连接,第一滑轨外沿与箱体内侧壁连接,支撑板左右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底座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对支撑板的滑动进行驱动,筒体设置在箱体内部,筒体底端通过旋转装置安装在支撑板顶端,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板顶端,支撑装置用于对筒体的底端进行支撑,第一把手安装在筒体右侧壁上,封闭门旋转安装在箱体右侧壁上,并且封闭门设置在箱体卸料口处,第二把手安装在封闭门外侧壁上;通过箱体进料口将垃圾投放至筒体内部,当需要对筒体内部卸料时,首先将封闭门旋转开启,之后通过打开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向右滑动,使支撑板带动筒体向右移出箱体外部,将筒体上部向右翻转使筒体角度倾斜,从而便于将筒体内部的垃圾通过筒体顶端开口向外卸料排放,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卸料便利性,减少人员对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卸料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第一支撑件、转轴、两组第二支撑件、扭簧和固定件,两组第一支撑件均安装在支撑板顶端的前后两部,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外侧壁旋转连接,两组第二支撑件的下部分别固定套装在转轴外侧壁上,两组第二支撑件的顶端均与筒体底端右部连接,扭簧固定套装在转轴外侧壁中部,固定件安装在支撑板顶端,并且扭簧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套筒、支撑杆和弹簧,套筒底端与支撑板顶端连接,并且套筒设置在筒体的左下方,支撑杆下部上下滑动伸入套筒内部,弹簧配合安装在套筒内部,并且弹簧设置在支撑杆的底端;通过将两组第二支撑件下部套装在转轴外侧壁上,使筒体底端通过转轴进行旋转支撑,提高筒体旋转的便利性,提高筒体内部垃圾卸料的操作便利性,通过设置扭簧和固定件,从而便于转轴旋转复位,进而提高筒体卸料完成后复位的操作便利性,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筒体旋转复位后,通过支撑杆和弹簧对筒体底端左部进行支撑,提高筒体底端的缓冲效果,减少筒体底端与支撑板顶端的碰撞强度,提高缓冲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滑轨、滑块、连接件、往复丝杠、壳体和电机,第二滑轨底端与底座内侧壁底端连接,滑块底端滑动安装在第二滑轨上,滑块顶端与连接件底端连接,连接件顶端穿过底座顶端与支撑板左端连接,往复丝杠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安装在底座内侧壁上,滑块的中部配合套装在往复丝杠外侧壁上,壳体安装在底座左端,电机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电机的输出端与往复丝杠右端同心连接;通过打开电机带动往复丝杠旋转,往复丝杠旋转后使滑块向左或向右移动,当滑块向右移动时,使滑块通过连接件带动支撑板向右滑动,进而使筒体移出箱体外部,提高筒体向外移动的便利性,减少工作人员手动的劳动强度,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工作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套件、两组拉杆和两组底板,两组套件分别安装在筒体左侧壁的前后两部,两组拉杆分别上下滑动设置在两组套件内部,两组拉杆底端分别与两组底板顶端左部旋转连接,两组底板均设置在筒体内部,两组提手分别安装在两组拉杆的顶端;当筒体内部的垃圾向外卸料时,通过抓取两组提手拉动两组拉杆向上移动,使两组拉杆带动两组底板向上移动,进而使两组底板向上移动后将筒体内部的垃圾向上提升,提高筒体内部的垃圾向外排放的便利性,通过将两组拉杆底端与两组底板顶端旋转连接,进而便于对两组提手的方向进行旋转调节,减少两组提手的空间占用,提高装置实用性。
优选的,还包括隔板,隔板外沿与筒体内侧壁连通,并且隔板纵向设置在筒体的中部;通过设置隔板,从而便于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分类箱垃圾分类的便利性。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导流筒,两组导流筒分别安装在箱体顶端的前后两部,并且两组导流筒分别设置在筒体前后两部的上方;通过设置两组导流筒,从而便于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别投放至筒体的左右两部,提高垃圾投放导流的便利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箱体进料口将垃圾投放至筒体内部,当需要对筒体内部卸料时,首先将封闭门旋转开启,之后通过打开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向右滑动,使支撑板带动筒体向右移出箱体外部,将筒体上部向右翻转使筒体角度倾斜,从而便于将筒体内部的垃圾通过筒体顶端开口向外卸料排放,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卸料便利性,减少人员对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卸料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板与连接件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拉杆与底板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扭簧与固定件等连接的顶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筒体与隔板等连接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拉杆与提手等连接的轴测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箱体;2、底座;3、第一滑轨;4、支撑板;5、筒体;6、第一把手;7、封闭门;8、第二把手;9、第一支撑件;10、转轴;11、第二支撑件;12、扭簧;13、固定件;14、套筒;15、支撑杆;16、弹簧;17、第二滑轨;18、滑块;19、连接件;20、往复丝杠;21、壳体;22、电机;23、套件;24、拉杆;25、底板;26、提手;27、隔板;28、导流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箱体1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箱体1右侧连通设置有卸料口,底座2顶端与箱体1底端连接,第一滑轨3外沿与箱体1内侧壁连接,支撑板4左右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3上,筒体5设置在箱体1内部,第一把手6安装在筒体5右侧壁上,封闭门7旋转安装在箱体1右侧壁上,并且封闭门7设置在箱体1卸料口处,第二把手8安装在封闭门7外侧壁上,两组第一支撑件9均安装在支撑板4顶端的前后两部,转轴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9外侧壁旋转连接,两组第二支撑件11的下部分别固定套装在转轴10外侧壁上,两组第二支撑件11的顶端均与筒体5底端右部连接,扭簧12固定套装在转轴10外侧壁中部,固定件13安装在支撑板4顶端,并且扭簧12的一端与固定件13固定连接,套筒14底端与支撑板4顶端连接,并且套筒14设置在筒体5的左下方,支撑杆15下部上下滑动伸入套筒14内部,弹簧16配合安装在套筒14内部,并且弹簧16设置在支撑杆15的底端,第二滑轨17底端与底座2内侧壁底端连接,滑块18底端滑动安装在第二滑轨17上,滑块18顶端与连接件19底端连接,连接件19顶端穿过底座2顶端与支撑板4左端连接,往复丝杠2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安装在底座2内侧壁上,滑块18的中部配合套装在往复丝杠20外侧壁上,壳体21安装在底座2左端,电机22设置在壳体21内部,并且电机22的输出端与往复丝杠20右端同心连接,两组套件23分别安装在筒体5左侧壁的前后两部,两组拉杆24分别上下滑动设置在两组套件23内部,两组拉杆24底端分别与两组底板25顶端左部旋转连接,两组底板25均设置在筒体5内部,两组提手26分别安装在两组拉杆24的顶端,隔板27外沿与筒体5内侧壁连通,并且隔板27纵向设置在筒体5的中部,两组导流筒28分别安装在箱体1顶端的前后两部,并且两组导流筒28分别设置在筒体5前后两部的上方;通过箱体1进料口将垃圾投放至筒体5内部,当需要对筒体5内部卸料时,首先将封闭门7旋转开启,之后通过打开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4向右滑动,使支撑板4带动筒体5向右移出箱体1外部,将筒体5上部向右翻转使筒体5角度倾斜,从而便于将筒体5内部的垃圾通过筒体5顶端开口向外卸料排放,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卸料便利性,减少人员对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卸料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在工作时,通过箱体1进料口将垃圾投放至筒体5内部,当需要对筒体5内部卸料时,首先将封闭门7旋转开启,之后通过打开电机22带动往复丝杠20旋转,往复丝杠20旋转后使滑块18向左或向右移动,当滑块18向右移动时,使滑块18通过连接件19带动支撑板4向右滑动,进而使筒体5移出箱体1外部,通过将两组第二支撑件11下部套装在转轴10外侧壁上,使筒体5底端通过转轴10进行旋转支撑,提高筒体5旋转的便利性,提高筒体5内部垃圾卸料的操作便利性,然后通过抓取两组提手26拉动两组拉杆24向上移动,使两组拉杆24带动两组底板25向上移动,进而使两组底板25向上移动后将筒体5内部的垃圾向上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主要功能为:通过箱体1进料口将垃圾投放至筒体5内部,当需要对筒体5内部卸料时,首先将封闭门7旋转开启,之后通过打开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4向右滑动,使支撑板4带动筒体5向右移出箱体1外部,将筒体5上部向右翻转使筒体5角度倾斜,从而便于将筒体5内部的垃圾通过筒体5顶端开口向外卸料排放,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卸料便利性,减少人员对垃圾分类箱整体翻转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卸料效率,提高垃圾分类箱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的电机22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底座(2)、驱动装置、第一滑轨(3)、支撑板(4)、筒体(5)、旋转装置、支撑装置、第一把手(6)、封闭门(7)和第二把手(8),箱体(1)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箱体(1)右侧连通设置有卸料口,底座(2)顶端与箱体(1)底端连接,第一滑轨(3)外沿与箱体(1)内侧壁连接,支撑板(4)左右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3)上,底座(2)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对支撑板(4)的滑动进行驱动,筒体(5)设置在箱体(1)内部,筒体(5)底端通过旋转装置安装在支撑板(4)顶端,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板(4)顶端,支撑装置用于对筒体(5)的底端进行支撑,第一把手(6)安装在筒体(5)右侧壁上,封闭门(7)旋转安装在箱体(1)右侧壁上,并且封闭门(7)设置在箱体(1)卸料口处,第二把手(8)安装在封闭门(7)外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第一支撑件(9)、转轴(10)、两组第二支撑件(11)、扭簧(12)和固定件(13),两组第一支撑件(9)均安装在支撑板(4)顶端的前后两部,转轴(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9)外侧壁旋转连接,两组第二支撑件(11)的下部分别固定套装在转轴(10)外侧壁上,两组第二支撑件(11)的顶端均与筒体(5)底端右部连接,扭簧(12)固定套装在转轴(10)外侧壁中部,固定件(13)安装在支撑板(4)顶端,并且扭簧(12)的一端与固定件(13)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套筒(14)、支撑杆(15)和弹簧(16),套筒(14)底端与支撑板(4)顶端连接,并且套筒(14)设置在筒体(5)的左下方,支撑杆(15)下部上下滑动伸入套筒(14)内部,弹簧(16)配合安装在套筒(14)内部,并且弹簧(16)设置在支撑杆(15)的底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滑轨(17)、滑块(18)、连接件(19)、往复丝杠(20)、壳体(21)和电机(22),第二滑轨(17)底端与底座(2)内侧壁底端连接,滑块(18)底端滑动安装在第二滑轨(17)上,滑块(18)顶端与连接件(19)底端连接,连接件(19)顶端穿过底座(2)顶端与支撑板(4)左端连接,往复丝杠(2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安装在底座(2)内侧壁上,滑块(18)的中部配合套装在往复丝杠(20)外侧壁上,壳体(21)安装在底座(2)左端,电机(22)设置在壳体(21)内部,并且电机(22)的输出端与往复丝杠(20)右端同心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套件(23)、两组拉杆(24)和两组底板(25),两组套件(23)分别安装在筒体(5)左侧壁的前后两部,两组拉杆(24)分别上下滑动设置在两组套件(23)内部,两组拉杆(24)底端分别与两组底板(25)顶端左部旋转连接,两组底板(25)均设置在筒体(5)内部,两组提手(26)分别安装在两组拉杆(24)的顶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27),隔板(27)外沿与筒体(5)内侧壁连通,并且隔板(27)纵向设置在筒体(5)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导流筒(28),两组导流筒(28)分别安装在箱体(1)顶端的前后两部,并且两组导流筒(28)分别设置在筒体(5)前后两部的上方。
CN202220029521.XU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Active CN216685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9521.XU CN216685853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9521.XU CN216685853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5853U true CN216685853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9521.XU Active CN216685853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5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3075B (zh) 一种能监督居民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CN216685853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垃圾分类箱
CN210943299U (zh) 一种便利垃圾桶
KR101753538B1 (ko) 생활쓰레기 수거용 청소차량의 적재함
CN208679417U (zh)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装置
CN211302807U (zh) 一种投料混合装置
CN210097801U (zh) 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
CN108082774A (zh) 一种环保型公园用垃圾桶
CN108000221A (zh) 一种方便清理机床废料的装置
CN111701481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小型搅拌机
CN208990899U (zh) 一种垃圾分类处理装置
CN213110937U (zh) 一种环卫车厢进料装置
CN210943259U (zh) 一种新型的垃圾桶
CN205906520U (zh) 一种自动提升出料的垃圾桶
CN209582560U (zh) 一种组合式垃圾处理箱
CN208828494U (zh) 一种回转窑废料收集箱
CN204238310U (zh) 一种垃圾收储水槽基架
CN112474733A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CN110451139A (zh) 一种电动环卫清运车
CN110422291A (zh) 一种组合式水上垃圾清理船
CN217435580U (zh) 一种自动启闭卸料舱门
CN215796134U (zh) 一种电动节能的垃圾分类收集箱
CN213474281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厨房用垃圾处理分类箱
CN212314526U (zh)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环保分类垃圾桶
CN217698235U (zh) 一种有机肥用固液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