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9262U -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69262U CN216669262U CN202122248645.5U CN202122248645U CN216669262U CN 216669262 U CN216669262 U CN 216669262U CN 202122248645 U CN202122248645 U CN 202122248645U CN 216669262 U CN216669262 U CN 2166692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platform
- loading
- intermediate shaft
- t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在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呈面对面的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通过这两处驱动/负载组件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两端连接;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对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同步振动测试。本实用新型更好的考虑到了国内外各种工况下乘用车对转向中间轴的复合运动要求,可以同时进行多工位多功能测试并可以独立控制;本实用新型在满足研发测试要求的同时,能兼容绝大部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需求,提高同状态下产品的测试效率,且检测数据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转向中间轴工况耐久测试的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在其研发、测试、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汽车关键性零部件之一-转向中间轴进行工况耐久测试,而现有技术下主流的转向中间轴耐久台(即测试平台)的结构通常设计为耐久台上的一端将转向中间轴固定,且该端作为驱动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来带动转向中间轴,进行各种测试操作,也有少数的转向中间轴耐久台可以设置成了两端均可以作为驱动端,但这种转向中间轴耐久台无法做到设置成待测转向中间轴一端高频扭转、另一端边驱动旋转的模式,而且也无法做到滑动机构同步进行振动试验。
而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其关键性零部件之一-转向中间轴的设计研发、测试、制造上线的时间日益紧迫,现有技术下的转向中间轴耐久台无法满足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的需求,只能通过不同功能的耐久台分别进行各项测试,即,对于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只能通过拆分,然后在不同功能的耐久台上分别进行,非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造成试验数据不准确。此外,目前迫切所需的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对于承接制造订单且本身具有相当研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说,也是在未来验证其产品在综合路况上的耐久性能的重要参数,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研发创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利润相关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能满足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的需求,且可以同时进行多工位测试,还可以独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转向中间轴耐久台无法满足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的需求,只能通过不同功能的耐久台分别进行各项测试,导致测试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试验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能有效地的进行转向中间轴的工况耐久测试,满足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的需求,更好的考虑到了国内外各种工况下乘用车对转向中间轴的复合运动要求,而且本实用新型能使得研发者兼容绝大部分委托制造订单对产品的研发测试需求,提高不同状态下产品测试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包括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测试平台呈水平放置,在该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该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呈面对面式的设置,通过这两处驱动/负载组件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两端连接;
所述的测试平台在其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该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正对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中段下部位置;
此处设计目的在于,该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使得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被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连接后进行测试时,能够同步进行振动测试,大大缩短了转向中间轴测试的试验时间,提高了效率。
所述的测试平台的平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
所述的横向调节机构对设置在运行轨道两端的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进行横向位置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包括一号驱动/负载平台、一号驱动/负载电机、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一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其中,一号驱动/负载平台设置在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的左端,在该一号驱动/负载平台上纵向设置有一号驱动/负载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一号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一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底座位置处,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则设置在一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顶部位置处,通过一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控制了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号驱动/负载组件包括二号驱动/负载平台、二号驱动/负载电机、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二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其中,二号驱动/负载平台设置在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的右端,在该二号驱动/负载平台上纵向设置有二号驱动/负载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二号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二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底座位置处,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则设置在二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顶部位置处,通过二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控制了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纵向调节机构、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二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将被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连接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位置调节。
此处设计目的在于,该纵向、垂直方向的位置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不同的位置调节,实现了多工位的测试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为可拆卸式设计,通过不同类型的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来应对不同种类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
此处设计目的在于,将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设计为可拆卸式,而相应的驱动/负载电机则保持不变,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机多用,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实现了多功能的测试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包括振动电机和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其中振动电机设置在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与振动电机电路连通,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对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振动测试。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更好的考虑到了国内外各种工况下乘用车对转向中间轴的复合运动要求,可以同时进行多工位多功能测试并可以独立控制;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在满足研发测试要求的同时,能兼容绝大部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需求,提高同状态下产品的测试效率,且检测数据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的装置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的装置具体结构平视图。
图中:1-测试平台,1a-运行轨道,2-横向调节机构,A-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1-一号驱动/负载平台,A2-一号驱动/负载电机,A3-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4-一号纵向调节机构,A5-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B-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1-二号驱动/负载平台,B2-二号驱动/负载电机,B3-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4-二号纵向调节机构,B5-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C-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C1-振动电机,C2-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包括测试平台1,该测试平台呈水平放置,在该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1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该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呈面对面式的设置,通过这两处驱动/负载组件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两端连接;
测试平台1在其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C,该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正对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中段下部位置;
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使得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被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连接后进行测试时,能够同步进行振动测试,大大缩短了转向中间轴测试的试验时间,提高了效率。
所述的测试平台1的平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2;
所述的横向调节机构2对设置在运行轨道1a两端的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进行横向位置调节。
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包括一号驱动/负载平台A1、一号驱动/负载电机A2、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一号纵向调节机构A4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A5,其中,一号驱动/负载平台设置在测试平台1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1a的左端,在该一号驱动/负载平台上纵向设置有一号驱动/负载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一号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一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底座位置处,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则设置在一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顶部位置处,通过一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控制了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包括二号驱动/负载平台B1、二号驱动/负载电机B2、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二号纵向调节机构B4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B5,其中,二号驱动/负载平台设置在测试平台(1)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1a)的右端,在该二号驱动/负载平台上纵向设置有二号驱动/负载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二号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二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底座位置处,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则设置在二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顶部位置处,通过二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控制了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一号纵向调节机构A4、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A5、二号纵向调节机构B4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B5将被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连接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位置调节。
该纵向、垂直方向的位置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不同的位置调节,实现了多工位的测试需求。
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为可拆卸式设计,通过不同类型的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来应对不同种类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
将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设计为可拆卸式,而相应的驱动/负载电机则保持不变,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机多用,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实现了多功能的测试需求。
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C包括振动电机C1和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C2,其中振动电机设置在测试平台1的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与振动电机电路连通,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对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振动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确认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种类,更换对应的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
2)确认步骤1)中的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均连接完毕后,通过横向调节机构2、一号纵向调节机构A4、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A5、二号纵向调节机构B4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B5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空间位置确定;
3)确认步骤2)中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空间位置后,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安装并固定,然后将所有的调节机构全部锁定;
4)根据事先提供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负载测试要求在外部连接的测量塔中进行产品路谱编程;
5)启动提供电源的外接电气柜,打开一号驱动/负载电机A2、二号驱动/负载电机B2和振动电机C1,全程自动程序控制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扭转+旋转+振动的复合运动测试;
6)预设的测试时间结束后,将各个电机关闭,取下测试完毕的转向中间轴,然后解锁各个调节机构并将其归位,准备下一次的转向中间轴测试。
步骤2)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空间位置确定时,需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中部位置与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C2确认接触,模拟了在综合路况上的振动耐久性能测试。
应注意,具体实施时,如不需要进行振动测试,则可将振动电机单独关闭,或在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空间位置调节时使其不接触到振动机构。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的,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更好的考虑到了国内外各种工况下乘用车对转向中间轴的复合运动要求,可以同时进行多工位多功能测试并可以独立控制;本实用新型在满足研发测试要求的同时,能兼容绝大部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需求,提高同状态下产品的测试效率,且检测数据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适用于各种转向中间轴的测试领域。
Claims (4)
1.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包括测试平台(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测试平台(1)呈水平放置,在该测试平台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1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该一号驱动/负载组件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呈面对面式的设置,通过这两处驱动/负载组件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两端连接;
所述的测试平台(1)在其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C),该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正对了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的中段下部位置;
所述的测试平台(1)的平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2);
所述的横向调节机构(2)对设置在运行轨道(1a)两端的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和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进行横向位置调节;
所述的一号驱动/负载组件(A)包括一号驱动/负载平台(A1)、一号驱动/负载电机(A2)、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一号纵向调节机构(A4)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A5),其中,一号驱动/负载平台设置在测试平台(1)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1a)的左端,在该一号驱动/负载平台上纵向设置有一号驱动/负载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一号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一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底座位置处,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则设置在一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顶部位置处,通过一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控制了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所述的二号驱动/负载组件(B)包括二号驱动/负载平台(B1)、二号驱动/负载电机(B2)、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二号纵向调节机构(B4)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B5),其中,二号驱动/负载平台设置在测试平台(1)的上部平台表面的运行轨道(1a)的右端,在该二号驱动/负载平台上纵向设置有二号驱动/负载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二号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二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底座位置处,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则设置在二号驱动/负载平台的平台顶部位置处,通过二号纵向调节机构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控制了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纵向调节机构(A4)、一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A5)、二号纵向调节机构(B4) 和二号垂直方向调节机构(B5)将被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连接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位置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A3)和二号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B3)为可拆卸式设计,通过不同类型的驱动/负载产品连接工装来应对不同种类的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中间轴振动测试组件(C)包括振动电机(C1)和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C2),其中振动电机设置在测试平台(1)的上部平台表面的中间位置,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与振动电机电路连通,转向中间轴振动机构对待测试的转向中间轴进行振动测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48645.5U CN216669262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48645.5U CN216669262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69262U true CN216669262U (zh) | 2022-06-03 |
Family
ID=81759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48645.5U Active CN216669262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692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8642A (zh) * | 2022-06-23 | 2022-08-02 | 湖北理工学院 | 一种制冷压缩机曲轴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2021
- 2021-09-16 CN CN202122248645.5U patent/CN21666926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8642A (zh) * | 2022-06-23 | 2022-08-02 | 湖北理工学院 | 一种制冷压缩机曲轴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CN114838642B (zh) * | 2022-06-23 | 2023-08-11 | 湖北理工学院 | 一种制冷压缩机曲轴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69262U (zh) |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 | |
CN210071329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高效差速器扭转试验装置 | |
CN104615125A (zh)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网络测试系统 | |
CN109048807A (zh) | 一种用于汽车飞轮的工装夹具 | |
CN101368624B (zh) | 汽车变速器轴承的选配及寿命评定方法 | |
CN115824633A (zh) | 一种转向中间轴测试用多工位多功能耐久台及测试方法 | |
CN105855765A (zh) | 精定位抓手的定位切换平台 | |
CN204480036U (zh)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网络测试系统 | |
CN202916407U (zh) | 汽车组合开关多功能性能老化试验台 | |
CN210090041U (zh) | 一种用于中央集成式电驱桥耐久性测试的试验台 | |
CN211954682U (zh) | 一种用于差速器十字轴的扭转疲劳试验装置 | |
CN215448420U (zh) | 一种汽车多功能方向盘旋钮开关耐久性智能测试机 | |
CN210953348U (zh) | 用于测试副车架摆臂总成的试验台架 | |
CN205343136U (zh) | 一种汽车手排挡测试机械手 | |
CN113916550B (zh) | 一种多路况下汽车电机控制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64674B (zh) | 汽车空调面板旋钮扭矩测试夹紧工装及其扭矩测试方法 | |
CN204685406U (zh) |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汽车引擎盖定量涂胶装置 | |
CN106441885A (zh) | 变速器选换挡机构疲劳耐久试验系统 | |
CN210071328U (zh) | 一种汽车变速箱自动换挡装置 | |
CN110421508B (zh) | 一种汽车门铰链类零件的自动检具 | |
CN206731888U (zh) | 一种电动尾门套管压点设备 | |
CN201740691U (zh) | 高效扭簧耐久测试装置 | |
CN202101849U (zh) | 一种液压自动变速箱综合试验机 | |
CN205996411U (zh) | 精定位抓手的定位切换平台 | |
CN222028101U (zh) |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内饰件的翻折耐久测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