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8567U -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8567U
CN216668567U CN202122319084.3U CN202122319084U CN216668567U CN 216668567 U CN216668567 U CN 216668567U CN 202122319084 U CN202122319084 U CN 202122319084U CN 216668567 U CN216668567 U CN 216668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axial direction
metal conductor
projection
text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90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中华
刘亚洲
谢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ter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Uster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ter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Uster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90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8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8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8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包括:螺线管,用于产生一交变磁场,所述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在所述螺线管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和金属导体,其与所述螺线管隔开,所述金属导体在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中以基本垂直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移动;所述螺线管的轴线与一平面垂直,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随着所述金属导体的移动而改变;所述螺线管产生的输出信号表征所述金属导体的位移量。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纺织测量装置。本申请提出的测量位移的装置的体积小;整个纺织测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更为简单、有利于模块化设计、能够减小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测量位移的装置以及具有该测量位移的装置的纺织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纺织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991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中记载了电涡流式传感器(eddy current sensor)。根据该文献的记载,电涡流式传感器是指利用电涡流效应将位移等非电被测参量转换为线圈的电感或阻抗变化的变磁阻式传感器。电涡流效应是指金属导体置于交变磁场中会产生电涡流,且该电涡流所产生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一种物理现象。电涡流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线圈,当给线圈通以交变电流并使它接近金属导体时,线圈产生的磁场就会被导体电涡流产生的磁场部分抵消,使线圈的电感量、阻抗和品质因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导体的几何尺寸、导电率、导磁率有关,也与线圈的几何参量、电流的频率和线圈到被测导体间的距离有关。如果使上述参量中的某一个变动,其余皆不变,就可制成各种用途的传感器,能对表面为金属导体的物体进行多种物理量的非接触测量。
请参阅图1,这是一种现有的用于测量位移的电涡流传感器。图1中包括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电涡流传感器5内置线圈,其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在所述线圈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线圈的轴向,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金属导体4与电涡流传感器5隔开,金属导体4在所述线圈的交变磁场中以基本平行于所述线圈的轴向移动。金属导体4的移动方向大致为朝向或背离电涡流传感器5的检测头,在图1中表现为向左或向右。因此金属导体4的移动方向与电涡流传感器5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的方向大致是平行的,在一条直线上。金属导体4置于所述线圈的交变磁场中会产生电涡流,且该电涡流所产生磁场的方向与所述线圈的交变磁场方向相反。金属导体4与电涡流传感器5的距离随着金属导体4的移动而改变。所述线圈产生的输出信号表征金属导体4与电涡流传感器5的距离,当电涡流传感器5 固定不动时也就表征金属导体4的位移量。
在纺织检测领域,经常需要测量细长纺织材料(例如棉条、纱线、纤维条等)的粗细。在不同的纺织机器或者检测机器上都可以设置纺织材料粗细的检测装置。
例如,并条机(drawing frame)是用来合并、加工纺织纤维的细长纺织材料以改善其均匀度等的一种纺纱工业用机器。在并条机的出条口通常安装有一个测量细长纺织材料(如棉条)粗细的装置。
请参阅图2,这是一种现有的测量棉条(sliver,也称条子、纤维条)粗细的装置的示意图,设置在并条机的出条口。并条机的出条口具有驱动棉条出来的两个罗拉(roller),分别称为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罗拉是指驱动细长纺织材料运动的圆柱体,这两个罗拉的横截面是两个相切的圆。固定罗拉2的底部直接固定在底板1上。活动罗拉3的底部通过旋转轴31固定在底板1上,活动罗拉3相对于旋转轴31可发生转动。活动罗拉3的侧面还连接着加压弹簧6,加压弹簧6提供驱使活动罗拉3恢复为与固定罗拉2呈相切位置的弹性力。金属导体4固定在活动罗拉3的顶部,电涡流传感器5固定在固定罗拉2的顶部,且其线圈面对金属导体4。当细长纺织材料通过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的相切位置移动时,固定罗拉2的位置保持不动,因而电涡流传感器5的位置保持不动;活动罗拉3就被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挤出而以旋转轴31为轴向外产生转动,因而带动金属导体4远离电涡流传感器5的方向产生位移。金属导体4的移动方向与电涡流传感器5产生的交变磁场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属于图1所示的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电涡流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表征电涡流传感器5与金属导体4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可获取从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通过的棉条的粗细变化。
上述现有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具有如下缺点:
其一,安装和调试较为复杂,不利于保证测量灵敏度和精确度。由于现有的测试装置中,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分别安装在两个罗拉上,因而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之间通过活动罗拉3、底座1、固定罗拉2至少三个部件间接固定。由于安装误差的存在,在不同的部件上安装好的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的初始距离往往误差较大,必须在安装完成之后进行间距的调整和统一。而且在调试时,由于通常需要移动活动罗拉3,这样三个间接固定部件也都需要再次调整,以便调节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之间的初始间距。这些都增加了安装的复杂度和任务量,且无法确保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其二,不利于模块化设计和安装。在实际工作中,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相互关联,决定着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具体实现,将两者分别设置在两个部件之上,不利于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安装。
其三,现有的用于测量位移的装置的工作原理要求金属导体4的位移方向和电涡流传感器5的交变磁场方向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在这条直线上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容纳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体积较大、不紧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位移的装置以及采用这种装置来测量纺织材料粗细的纺织测量装置,具有便于安装调试、模块化、体积小,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包括:螺线管,用于产生一交变磁场,所述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在所述螺线管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和金属导体,其与所述螺线管隔开,所述金属导体在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中以基本垂直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移动;所述螺线管的轴线与一平面垂直,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随着所述金属导体的移动而改变;所述螺线管产生的输出信号表征所述金属导体的位移量。上述测量位移的装置通过金属导体的投影与螺线管的投影的重叠面积来得到金属导体的位移,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
优选地,运动的金属导体与静止的螺线管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一方面,在螺线管产生的磁场范围内,金属导体与螺线管之前的距离越小,灵敏度越高,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距离应当能避免运动的金属导体与静止的螺线管发生碰撞。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2~3mm。
优选地,α角为螺线管中心线与金属导体的交点到螺线管前端边缘的连线和螺线管中心线的夹角,α角介于0°~90°之间,不包括端值。优选的实施例中α角大致为75°~88°。α角表征了螺线管与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β角为金属导体的边缘到螺线管前端中心点的连线与螺线管中心线的夹角,β角介于-90°~90°之间,不包括端值。β角表征了金属导体的边缘与螺线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优选的β角取值对应于螺线管信号变化最大且线性效果最佳的一段。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运动的金属导体与静止的螺线管之间是0.6mm,α角大致为 84°,且β角为-75°~-80°。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纺织测量装置,其包括上述测量位移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纺织测量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机构和一个活动罗拉,细长纺织材料从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固定机构、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纺织测量装置上;所述活动罗拉可转动或可位移地固定在所述纺织测量装置上,所述金属导体固定在活动罗拉上;所述测量位移的装置检测自身的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变化,来表征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的粗细变化。现有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中,是检测电涡流传感器与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来表征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的粗细变化。本申请改变了这一工作原理,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安装和调试更为简单,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同时体积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为固定罗拉、导纱器、绕线柱、导线柱中的任意一种。这是固定机构的一些常见示例。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导体和螺线管均设置在活动罗拉的同一侧,三者构成一个检测模组;该检测模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和拆卸。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与安装具有安装简便、无需调试、安装误差小的优点。
进一步地,活动罗拉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底板上。这是活动罗拉的固定方式的优选示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和所述活动罗拉均基本上是圆柱体,两者的默认位置是两个相切或呈一定间距的圆,细长纺织材料从这两者之间通过。这里介绍了容纳细长纺织材料通过的两个机构的形状特征,可以发现本申请的测量装置特别适用于并条机的出条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罗拉的侧面连接着加压弹簧;加压弹簧提供弹性力,驱使活动罗拉恢复为与固定机构呈默认位置。所述加压弹簧提供的弹性力使得活动罗拉和固定机构具有紧挨在一起的趋势,从而总能够夹紧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有利于得到准确的细长纺织材料粗细信息。
进一步地,当有细长纺织材料通过时,固定机构保持不动,活动罗拉被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挤出而向外产生转动或位移,因而带动金属导体向外产生位移,这使得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例如变大或变小)。这里描述了金属导体的投影与螺线管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进一步地,当细长纺织材料通过所述活动罗拉和固定机构之间时,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部分覆盖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这表明金属导体的投影与螺线管的投影之间为部分重叠关系。
进一步地,当无物体通过时,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部分覆盖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这表明金属导体的投影与螺线管的投影之间为部分重叠关系。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体为五边形,等同于一个矩形斜切一刀后得到,具有一条斜边。或者,所述五边形等同于一个直角梯形与一个矩形的组合。这是金属导体的形状特征,属于一个优选示例。
进一步地,不论是否通过细长纺织材料,金属导体仅有所述斜边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重叠,其余各条边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均不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重叠。这表明金属导体的其余各条边都不会对电涡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产生影响。这属于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示例。
进一步地,所述细长纺织材料是棉条、纱线、人造棉的任一种或多种;或者是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或人造纤维的任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罗拉为主动驱动,或者仅作为被动转动。这两种情形分别对应于本申请中的两个实施例。
本申请取得的技术效果是测量位移的装置的体积小;使得整个纺织测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更为简单、有利于模块化设计、能够减小体积,并有利于提高测量精确度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测量位移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一种现有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测量位移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出的测量位移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出的测量位移的装置中α角和β角的示意图。
图8是图5、图6中的金属导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无细长纺织材料通过时金属导体的投影和螺线管的投影部分重叠的示意图。
图10是有细长纺织材料通过时金属导体的投影和螺线管的投影部分重叠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为底板;2为固定罗拉;3为活动罗拉;31为旋转轴;4为金属导体;5为电涡流传感器;51为螺线圈;6为加压弹簧;7为同步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这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测量位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电涡流传感器5内置螺线管(solenoid),也就是一种三维线圈,其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在所述螺线管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即三维线圈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在图3中以虚线表示。金属导体4与电涡流传感器5隔开,金属导体4在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中以基本垂直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移动,在图3中表现为向上或向下,因此金属导体4的移动方向与电涡流传感器5的螺线管产生的交变磁场的方向大致是垂直的。金属导体4置于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中会产生电涡流,且该电涡流所产生磁场的方向与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方向相反。所述螺线管的轴线(即三维线圈的旋转中心轴)与一平面垂直,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随着所述金属导体4的移动而改变。所述螺线管产生的输出信号表征该重叠面积,当电涡流传感器5固定不动时也就表征金属导体4的位移量。
请参阅图4,这是本申请提出的测量位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螺线管产生交变磁场,所述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在所述螺线管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
步骤S20:金属导体在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中以基本垂直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移动;所述螺线管的轴线与一平面垂直,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随着所述金属导体的移动而改变。
步骤S30:从所述螺线管的输出信号通过计算得到金属导体的位移量。
图1所示的测量位移的装置中,金属导体4的移动方向和电涡流传感器5产生的交变磁场方向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这条直线上需要预留足够的长度与空间以容纳金属导体4 的移动,这样会使得整个测量装置的体积较大。图3所示的测量位移的装置中,金属导体4 的移动方向与电涡流传感器5产生的交变磁场的方向大致垂直,因此在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相连的直线上可以显著地减少长度,也无需预留空间,这样就使得整个测量装置的体积减小、紧凑。
请参阅图5和图6,这是本申请提供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的实施例一。圆柱体形状的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的横截面是两个圆,细长纺织材料就是从这两个罗拉2、 3之间通过。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的默认位置呈相切状态或具有一定间距。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罗拉2也可以替换为纺织机器上常见的导纱器、绕线柱、导线柱或其他固定机构。为便于描述,下面仍以固定罗拉2来指代该固定机构。固定罗拉2例如由底部直接固定在底板1上,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纺织机器或检测机器上。活动罗拉3例如由底部通过旋转轴31固定在底板1上,活动罗拉3相对于旋转轴31可发生转动。或者,活动罗拉3采用其他可转动或可位移的方式固定在纺织机器或检测机器上。活动罗拉3的侧面还连接着加压弹簧6,加压弹簧6提供驱使活动罗拉3恢复为与固定罗拉2呈默认位置的弹性力。金属导体 4和电涡流传感器5均设置在活动罗拉3的同一侧,三者构成一个检测组,或称检测模块。该检测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整个测量装置中、或者从整个测量装置中拆卸下来。金属导体 4例如固定在活动罗拉3远离固定罗拉2的一侧的侧面。电涡流传感器5例如由底部直接固定在底板1上,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纺织机器或检测机器上。电涡流传感器5内置螺线管,也就是一种三维线圈,螺线管的轴线(即三维线圈的旋转中心轴)与一平面垂直。当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未通过细长纺织材料时,金属导体4的初始位置使得金属导体4 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呈现部分重叠,具有第一重叠面积。当细长纺织材料通过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时,固定罗拉2 的位置保持不动,活动罗拉3就被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挤出而以旋转轴31为轴向外产生转动,因而带动金属导体4向外(即远离固定罗拉2的方向)产生位移,这使得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但仍保持为部分重叠而非完全重叠,两者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面积。第二重叠面积不同于(例如大于)第一重叠面积。电涡流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表征所述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变化,而螺线管所在的电涡流传感器5固定不动,从而可获取金属导体4的位移量,也就得到了从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的粗细。
请参阅图7,螺线管51表示为三维线圈被某个经过其轴线HN的平面剖开的形状,即多个紧挨着的圆形横截面。螺线管51的轴线(即中心线)为HN。螺线管51的前端边缘为K 或L或M,这是指螺线管51最靠近金属导体4的部分。α角定义为螺线管中心线HN与金属导体4的交点I到螺线管前端边缘K的连线IK和螺线管中心线IL(即HN)的夹角,α角表征了螺线管51与金属导体4之间的距离,α角介于0°与90°之间,不含端值。α角越接近90°,螺线管51与金属导体4之间的距离越小。α角越接近0°,螺线管51与金属导体 4之间的距离越大。为了能充分利用螺线管51的感应磁力线,螺线管51与金属导体4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实际使用中需要在运动的金属导体4与静止的螺线管51之间保留一个安全距离。优选地,该安全距离为0.6mm,对应的α角约为84°。β角定义为金属导体4的边缘J到螺线管前端中心点L的连线JL与螺线管中心线IL(即HN)的夹角。当α角确定之后,β角表征了金属导体4的边缘与螺线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β角介于-90°与90°之间,不含端值。当金属导体4的边缘J在螺线管中心线IL(即HN)之上,β角<0°。当金属导体 4的边缘J在螺线管中心线IL(即HN)之下,β角>0°。金属导体4的移动导致了β角的变化,同时带来螺线管51的信号的变化,此信号正是用于测量金属导体4的位移量的输出信号。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金属导体4的移动范围有限,因此β角也在有限的范围内变化。为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提高灵敏度和精确度,β角取螺线管51信号变化最大且线性效果最佳的一段,例如当安全距离为0.6mm时,β角位于-75°~-80°左右。
请参阅图8,作为一个优选示例,图5、图6中的金属导体4为五边形ABCFE。其中,边AE与边BC平行,边AB与边FC平行,还有一条斜边EF。边AE还与边AB垂直。这个五边形 ABCFE可以看作是一个矩形ABCD在斜边EF的位置斜切一刀后取得的。或者,这个五边形 ABCFE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直角梯形AGFE与一个矩形GBCF的组合。不论两个罗拉2、3之间是否通过细长纺织材料以及细长纺织材料的粗细变化,金属导体4的各条边中,仅有斜边 EF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螺线管的轴线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重叠,其余各条边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均不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重叠。
请参阅图9,当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未通过细长纺织材料时,金属导体4的初始位置使得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呈现部分重叠,重叠区域以斜线填充,具有第一重叠面积。请参阅图10,当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之间通过细长纺织材料时,金属导体4的位移变化使得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变大,但仍保持为部分重叠,也就是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仍未完全覆盖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此时的重叠区域以斜线填充,具有第二重叠面积,第二重叠面积大于第一重叠面积。因此,电涡流传感器5的输出信号表征所述金属导体4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变化,就可以用来反映从两个罗拉2、3之间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的粗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的实施例一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安装简单,调试简化。这是由于活动罗拉3、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构成一个检测模组,该检测模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和拆卸。这使得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的初始位置是统一的,无需进行初始位置的调试,从而简化了安装和调试。
其二,有利于模块化设计和安装。本申请将活动罗拉3、金属导体4和电涡流传感器5 构成一个检测模组,从而能方便地进行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安装。传统的各部件独立安装,每个部件都会引入安装误差,导致整体误差偏大。为了减少这些误差,安装后必然需要调试。本申请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安装,减少了整体的安装误差,从而可省略安装后的调试过程。
其三,金属导体4的移动方向和电涡流传感器5的交变磁场方向大致垂直,因此可使整个装置的体积减小、紧凑。
请参阅图11,这是本申请提供的测量细长纺织材料粗细的装置的实施例二。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都是主动驱动,其中活动罗拉3经由同步带轮7驱动,理论上保持固定罗拉2和活动罗拉3的同步转动。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二中,去掉了活动罗拉3的驱动机构,使活动罗拉3仅作为被动转动。实施例二不仅具有实施例一的各项优点,还额外具有如下优点:结构进一步简化;减轻活动罗拉3的摆动惯量,提高测量精度;活动罗拉3作为从动轮,可减少运动中对细长纺织材料的撕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螺线管,用于产生一交变磁场,所述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在所述螺线管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和
金属导体,其与所述螺线管隔开,所述金属导体在所述螺线管的交变磁场中以基本垂直于所述螺线管的轴向移动;
所述螺线管的轴线与一平面垂直,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随着所述金属导体的移动而改变;所述螺线管产生的输出信号表征所述金属导体的位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位移的装置,其特征是,运动的金属导体与静止的螺线管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位移的装置,其特征是,α角为螺线管中心线与金属导体的交点到螺线管前端边缘的连线和螺线管中心线的夹角,α角介于0°~90°之间,不包括端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位移的装置,其特征是,β角为金属导体的边缘到螺线管前端面的中心点的连线与螺线管中心线的夹角,β角介于-90°~90°之间,不包括端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位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导体与螺线管之间的距离是0.6mm,且α角大致为84°,同时β角介于-75°~-80°之间。
6.一种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纺织测量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测量位移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纺织测量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机构和一个活动罗拉,细长纺织材料从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固定机构、所述测量位移的装置均固定在所述纺织测量装置上;所述活动罗拉可转动或可位移地固定在所述纺织测量装置上,所述金属导体固定在所述活动罗拉上;所述测量位移的装置检测自身的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的变化,来表征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的粗细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机构为固定罗拉、导纱器、绕线柱、导线柱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导体和螺线管均设置在活动罗拉的同一侧,三者构成一个检测组;该检测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和拆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罗拉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底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机构和所述活动罗拉基本上是圆柱体,两者的默认位置是两个相切或呈一定间距的圆,所述细长纺织材料从这两者之间通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罗拉的侧面连接着加压弹簧;加压弹簧提供弹性力,驱使活动罗拉恢复为与固定机构呈默认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当有细长纺织材料通过时,固定机构保持不动,活动罗拉被通过的细长纺织材料挤出而向外产生转动或位移,因而带动金属导体向外产生位移,这使得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当细长纺织材料通过所述活动罗拉和固定机构之间时,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产生部分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当无物体通过时,所述金属导体沿所述螺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螺线管沿其轴向在所述平面的投影产生部分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细长纺织材料是棉条、纱线、人造棉的任一种或多种;或者是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或人造纤维的任一种或多种。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罗拉为主动驱动,或者仅作为被动转动。
CN202122319084.3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Active CN216668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9084.3U CN216668567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9084.3U CN216668567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8567U true CN216668567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9084.3U Active CN216668567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8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671C (zh) 激光外径检测仪
CN107150261B (zh) 轴类零件轮廓测量仪及其应用
CN109827538B (zh) 一种棒材平直度检测装置及其平直度检测方法
CN208117408U (zh) 刀架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检测装置
CN106643466A (zh) 一种桥式圆柱度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CN216668567U (zh)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纺织测量装置
CN106052624A (zh) 一种用于垂直度和同心度检测的高精度测量机构
CN113776417A (zh) 一种测量位移的装置及方法、纺织测量装置
CN201311349Y (zh) 一种新型齿轮齿距误差检测装置
CN208635727U (zh) 一种辊筒几何量检测试验装置
CN110217647B (zh) 用于翼锭横动机构的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测量装置
CN205909812U (zh) 一种用于垂直度和同心度检测的高精度测量机构
CN219907982U (zh) 一种玻纤捻线机纱线计长装置
KR101462345B1 (ko) 런 아웃 테이블 롤러의 수평정열 진단장치 및 진단방법
CN1425088A (zh) 用于控制由纺织机、特别是圆型针织机生产的织物的重量的设备和方法
CN106006222A (zh) 一种纱线计长装置
CN206573084U (zh) 一种用于跳动检测的传感机构
CN108917552A (zh) 工件表面轮廓在位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12205934U (zh) 一种料筒的内孔检测装置
CN208952824U (zh) 一种轴类零部件多功能检测装置
JPH10500772A (ja) 糸測定装置およびこの糸測定装置用の繊維機械における糸ガイド装置
CN218156073U (zh) 钢帘线在线计米器装置
CN207484095U (zh) 浮动张力辊
CN218270548U (zh) 一种数控车床的直线度和垂直度检测装置
US5379497A (en)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settings on a textile fabric shear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6

Address after: Uster

Patentee after: USTER TECHNOLOGIES AG

Address before: 215122 building B, No. 538, Fengting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Uster Technology (Chin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