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8430U -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8430U
CN216668430U CN202122922798.3U CN202122922798U CN216668430U CN 216668430 U CN216668430 U CN 216668430U CN 202122922798 U CN202122922798 U CN 202122922798U CN 216668430 U CN216668430 U CN 216668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azine
base
electronic weapon
high pressure
f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27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际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an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 Security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an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 Security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an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 Security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an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 Security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27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8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8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8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其中,该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包括外壳、基座和增压罩。外壳包括一对金属传导电极,基座设置于外壳内,并包括发射管腔、动力管腔、高压管腔。发射管腔用于容纳电接触组件,电接触组件包括一对接触电极和导线,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接触电极,导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传导电极分别对应连接电子武器的电路。动力管腔用于容纳击发组件,击发组件用于产生高压气体。高压管腔至少包括高压管道,用于接纳高压气体并将其传导至发射管腔,以发射接触电极。增压罩中空设置,并套设于基座的外壁,以增加基座所能够承受的压强。本实用新型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解决了难以通过增加发射动力提高电子武器射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武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背景技术
远程电子武器(也称电击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反恐防暴装置,它能够通过高压电流麻痹目标体(恐怖分子、罪犯等)而对目标体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目标造成器质性伤害或死亡,从而被警方或执法人员普遍使用。
电子武器一般包括主体和安装在主体上的发射弹匣,发射弹匣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其内部的基座,外壳上设置有一对传导电极与所述主体上的电路电性连接。基座内设置有发射管腔和动力管腔,发射管腔用于容纳接触电极,动力管腔用于容纳击发组件。基座内还设置有高压管腔,发射管腔和动力管腔之间通过高压管腔连通,高压管腔用以接纳击发组件产生的高压气体并将高压气体传导至发射管腔。
接触电极依次通过导线、弹匣外壳上的传导电极与主体上的高压电路电性连接。击发组件上设置有一对点火电极,通电后通过所述一对点火电极之间的一个放电间隙产生高压电弧触发击发组件,从而产生高压气体并将接触电极发射至一个远距离目标。
接触电极击中目标后,使得目标与电子武器的主体上的高压电路形成回路从而产生作用,达到控制目标体的目的。在电子武器未安装弹匣,或弹匣中的接触电极已被发射的空载情况下,电子武器也可以近距离直接抵住目标身体,此时高压电流通过目标身体直接形成回路,达到控制目的。
在现有的电子武器中,为了保证电极击发的顺利完成,并使电流通过目标形成回路而达到控制目的,弹匣上用于容纳接触电极和击发组件的基座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避免上述电极之间产生短路导致装置失效。
限于此,发射弹匣内的基座通常是由绝缘性能良好的工程塑料制成,但是受到绝缘材质本身的结构强度、注塑工艺等因素的制约,基座所能够承受的压强非常有限,特别是位于弹匣基座底部的高压管腔,在发射过程中需要承受来自击发组件所产生的瞬间高压气体的猛烈冲击,常常产生爆裂现象,以至于目前电子武器的射程仅仅局限于5米左右,发射弹匣在需要提高接触电极的射程时,不利于通过直接提高击发组件的驱动力来实现,进而难以提高电子武器的射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披露一种电子武器的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武器射程难以提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能够显著增加电子武器弹匣基座对高压冲击的耐受强度,因而可以通过提高击发组件的驱动力的方法来增加电子武器的射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能够有效保护弹匣基座结构的薄弱部位,避免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裂事故,增加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能够在增加弹匣基座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弹匣各部位电极之间发生短路,保证装置的有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包括外壳、基座和增压罩。所述外壳包括一对金属传导电极,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包括发射管腔、动力管腔、高压管腔。所述发射管腔用于容纳电接触组件,所述电接触组件包括一对接触电极和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所述接触电极,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传导电极分别对应连接电子武器的电路。所述动力管腔用于容纳击发组件,所述击发组件用于产生高压气体。所述高压管腔用于接纳所述高压气体并将其传导至所述发射管腔,以发射所述接触电极。所述增压罩中空设置,并套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壁,以增加所述基座所能够承受的压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罩套设于所述基座至少包括所述高压管腔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管腔由单独的密封高压气道或高压气道以及其两侧的密封塞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罩分别至所述一对传导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之和大于所述一对传导电极之间的最小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罩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武器,所述电子武器包括上述发射弹匣。
本实用新型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通过结构更加坚固的增压罩套设于弹匣的功能部件基座上,显著增加了基座对高压冲击的耐受强度,因而可以通过提高击发组件的驱动力的方法来增加电子武器的射程,解决了现有的电子武器射程难以提高的技术问题。增压罩同时有效保护了基座结构的薄弱部位,避免其在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裂事故,增加了使用安全性。此外,增压罩的设置在增加弹匣基座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了弹匣各部位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切实保证装置的有效性。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安全使用,解决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射程难以提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武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75642020000031
Figure BDA000337564202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图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武器100,该电子武器100包括主体101和安装在主体101上的发射弹匣10。所述主体101内设有高压电路以产生脉冲电流,电路的输出端与一对位于主体101上的主体电极102电性相连接;
所述发射弹匣10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主体101上,所述弹匣10包括外壳20和基座30,外壳20上设置有一对传导电极21通过主体电极102与所述主体101上的电路电性连接。基座30内设置有发射管腔31和动力管腔32,发射管腔31用于容纳电接触组件40,电接触组件40包括接触电极41和导线42;动力管腔32用于容纳击发组件50,击发组件50用以发射所述接触电极41。基座内还设置有高压管腔33,高压管腔33由高压气道34以及其两侧的密封塞70构成。高压管腔33与发射管腔31和动力管腔32相互连通,用以接纳击发组件50产生的高压气体并将高压气体传导至发射管腔31以发射所述接触电极41。
接触电极41的尾部连接导线42、导线42的另一端与弹匣外壳20上的传导电极21电性相连接,并通过主体电极102与主体101上的高压电路电性连接。击发组件50上设置有一对点火电极51,通电后通过所述点火电极51之间的一个放电间隙产生高压电弧触发击发组件50,从而产生高压气体以将接触电极41发射至一个远距离目标。接触电极41击中目标后,通过导线42与电子武器主体上的高压电路形成回路,将电流传导至目标身体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目标体的目的。
在电子武器100未安装弹匣10,或弹匣10中的接触电极41已被发射的空载情况下,电子武器100也可以近距离抵住目标身体,此时高压电流直接经主体电极102,或经主体电极102和传导电极21通过目标身体直接形成回路,达到控制目的。
请参照图3,进一步描述弹匣20和具有本实用新型特征的增压罩60的结构及功能特性。图中分别显示一对位于电击武器100主体101上的主体电极102,位于弹匣10上的一对传导电极21,以及一对点火电极51的具体结构位置及相互关联性。实用中,主体101的电路通过主体电极102将电流传导至击发组件50的点火电极51,点火电极51之间的一个放电间隙产生高压电弧触发击发组件50产生高压气体,将接触电极41发射至一个远距离目标;接触电极41击中目标后,电流通过主体电极102传导至传导电极21,再经导线42输送到目标从而发挥控制作用。期间,如果点火电极51之间发生短路,则不能激发击发组件50,续而不能发射接触电极41;如果传导电极21之间发生短路,则即使接触电极41击中目标,电流也不能通过导线42传导至目标而发挥制服作用;如果主体电极102之间发生短路,则既不能激发击发组件50,也没有电流通过传导电极21,同时也不能发挥近距离直接抵住目标身体通过主体电极102实施电击的作用,致使电击武器100和弹匣10的作用失效。
如上所述,主体100及弹匣10上的诸电极之间的通道上必须保持电性隔离,不允许有导电物质存在,否则会影响电极之间通过空气电离化产生电弧放电,导致短路。因此,电击武器的主体101,弹匣10,及其功能部件基座30必须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
基座30是弹匣10的重要功能部件,承载包括电接触组件40,击发组件50等关键的功能组件。如前所述,基座30必须使用绝缘材料,通常为工程塑料制作完成,以保证弹匣10作用的有效性。然而,受到绝缘材质本身的结构强度、注塑工艺等因素的制约,基座30本身所能够承受的压强非常有限,以至于目前电子武器的射程仅仅局限于5-7米左右。从结构上,基座30结构包括发射管腔31,动力管腔32,以及高压管腔33;其中动力管腔32部分除基座30本身结构壁厚之外,尚有击发组件50本身壁厚支撑,承受压强的能力相对较强;其次,发射管腔31主要用于容纳电接触组件40,其中接触电极41与发射管腔31的结合相对松散,由击发组件50产生的高压气体到达发射管腔31时即刻发射接触电极41,高压气体产生的压强对发射管腔31的影响也相对较弱;然而基座30中的高压管腔33位于基座30的底部,其底部及基底部35在发射过程中主要承受来自击发组件50所产生的瞬间高压气体的猛烈冲击,是基座30结构的最薄弱部分,使用中往往产生爆裂现象,是现有技术受到局限,难以通过提高击发组件50的动力,进而提高电子武器100射程的主要因素。
图3中,基座30的高压管腔33包括高压气道34及气道两侧的密封塞70。此结构是由于通用的模具技术在完成所述高压气道34的过程中,需要从气道两侧抽芯,因而形成气道两侧的通孔。密封塞70在此起到对所述高压管腔33的封闭作用。通常所述密封塞70通过粘接或其他技术如超声波焊接固定于通孔处,但此处的结构强度较基座10本体有所降低,且容易受外界如气温,跌落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消弱所述高压管腔33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本实用新型特征的增压罩60是一个底部封闭的中空体,所述增压罩60套设与基座30的外壁。增压罩60的设置目的是增加所述基座30对动力压强的承受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所述增压罩60本身对动力压强的承受能力必须大于基座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罩60采用金属材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图中的增压罩60为一个薄壁结构,套设于基座30包括基底部35的后端;进一步的,所述增压罩60套设于所述基座30至少包括所述高压管腔33的部分,特别的,所述增压罩60套设的基座30部分主要包括了结构薄弱的高压气道33及密封塞70,如此,所述增压罩60增加了基座30整体对动力压强的承受能力,显著提高了高压管腔33对来自击发组件50产生的瞬间高压气体的瞬间猛烈冲击的耐受能力,有效避免了基座30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爆裂现象,进而可以通过提高击发组件50的动力增加电子武器的射程。实验表明,采用具有增压罩结构基座30的弹匣10能够将接触电极41发射至距远距离目标15米以上的距离,较使用现有技术的弹匣射程提高近两倍。
如上述,电子武器100主体101及用于电子武器的弹匣10上设置的诸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绝缘状态,其中之一发生短路,均会导致武器100及弹匣10的失效,为达到此目的,武器的主体101,弹匣10,基座30均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的材质。然而,具有导电性能的增压罩60的引入破坏了这种原有的结构平衡。根据电流通过最短路径形成回路的特性,必须避免距离增压罩60路径最短的传导电极21与增压罩60之间产生短路,才能够同时保证增压罩60本身以及基座30,弹匣10,主体101,乃至整个电子武器100正常发挥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压罩60的设置分别至所述一对传导电极21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距离36,第二距离37的距离之和大于所述一对传导电极21之间的最小间距,如此,由于增压罩60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传导电极21正常发挥其传导电流及导电作用,避免了传导电极21之间与增压罩80形成短路,因而能够将主体电路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线42传递至远距离目标;又由于传导电极21与主体电极102密切电性相连接,因而也保证了主体电极102能够通过传导电极21将电流传导至点火电极51发挥作用,产生高压气体将接触电极41发射出弹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包括:
外壳,包括一对金属传导电极;
基座,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包括:
发射管腔,用于容纳电接触组件,所述电接触组件包括一对接触电极和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连接所述接触电极,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传导电极分别对应连接电子武器的电路;
动力管腔,用于容纳击发组件,所述击发组件用于产生高压气体;
高压管腔,用于接纳所述高压气体并将其传导至所述发射管腔,以发射所述接触电极;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中空的增压罩,所述增压罩套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壁,以增加所述基座所能够承受的压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罩套设于所述基座至少包括所述高压管腔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腔由单独的密封高压气道或高压气道以及其两侧的密封塞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罩分别至所述一对传导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之和大于所述一对传导电极之间的最小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武器的发射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罩为金属材质。
6.一种电子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武器包括如权利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射弹匣。
CN202122922798.3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Active CN216668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2798.3U CN216668430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2798.3U CN216668430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8430U true CN216668430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0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2798.3U Active CN216668430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8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5972A (en) Gun with electrically fired cartridge
US76408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weapons
US6802261B2 (en) Tetherless neuromuscular disrupter gun with liquid-based capacitor (spray discharge)
US9435619B1 (en) Propulsion assembly for a dart-based electrical discharge weapon
Dyvik et al. Recent activities in electrothermal chemical launcher technologies at BAE systems
CN109654942B (zh)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CN216668430U (zh)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CN109737808B (zh) 一种电击防暴枪
CN101216274A (zh) 一种电击弹
CN114152150A (zh)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CN111964534A (zh) 一种y型束缚弹
CN101231150B (zh) 一种电击防暴弹
CN209961067U (zh)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US9377261B2 (en) Repeatable plasma generator and a method therefor
CN101261101A (zh) 一种用枪发射的电击弹
CN116659301A (zh) 连续激发多约束弹结构及制暴器
CN210602978U (zh) 发射电极及远程电子武器
CN213273962U (zh) 一种y型束缚弹
CN112113468B (zh) 一种x型束缚弹
CN112066819B (zh) 一种脉冲自动切换的电击弹
CN214120945U (zh) 一种弹匣及电击防暴枪
CN116642366A (zh) 束缚弹击发机构及束缚式制暴器
CN101216275B (zh) 一种子弹发射的电击弹
JP2003042695A (ja) スタンブレット
CN215952339U (zh) 电击发声光引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