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4942B -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 Google Patents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4942B
CN109654942B CN201910058507.5A CN201910058507A CN109654942B CN 109654942 B CN109654942 B CN 109654942B CN 201910058507 A CN201910058507 A CN 201910058507A CN 109654942 B CN109654942 B CN 109654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wire
needle electrode
assembly
magazine
fly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8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4942A (zh
Inventor
王明超
彭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g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olg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g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olg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585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4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49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418 priority patent/WO202015156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4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4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9/00Feeding or loading of ammunition; Magazines; Guiding means for the extracting of cartridges
    • F41A9/61Magaz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该弹匣结构装配于高压电击防暴枪,包括:弹匣体、第一飞针电极、第二飞针电极、第一导电线、第二导电线、约束组件以及发射组件;第一导电线的一端与第一飞针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弹匣体上;第二导电线的一端与第二飞针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弹匣体上,固定于弹匣体上的第一导电线及第二导电线分别引出至弹匣体外以与电源装置连接;约束组件分别与第一导电线、第二导电线约束连接。由于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之间设置有约束组件,在第一飞针电极与第二飞针电极的发射过程中,能够保证第一飞针电极与第二飞针电极之间的落点距离在预设范围内,以能够处于电连接状态,以保证对目标体实施高压电击。

Description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压电击枪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弹匣结构,该弹匣结构装配于高压电击防暴枪,从而构成防暴枪套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防暴设备中,通过向目标体(例如暴力分子或危险动物)发射两飞针电极,两飞针电极与目标体形成电流回路,从而外部电源装置的高压电势能作用于目标体,以对其造成高压电击。
两飞针电极在发射距离较远时,两飞针电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且发射距离越远越难于控制两飞针电极的落点距离。两飞针电极的落点距离太大时,容易超出电连接范围,不能有效地实施高压电击,甚至不能同时击中目标,造成发射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弹匣结构,装配于高压电击防暴枪中,旨在于约束两个飞针电极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能够有效地对目标体实施高压电击。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弹匣结构,装配于高压电击防暴枪,包括:
弹匣体;
第一飞针电极、第二飞针电极,分别装配于所述弹匣体内;
第一导电线,收容于所述弹匣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针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匣体上;
第二导电线,收容于所述弹匣体内,所述第二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匣体上,其中,固定于所述弹匣体上的所述第一导电线及所述第二导电线分别用于与外部电源装置的正、负电极连接;
约束组件,所述约束组件包括两环体以及连接两所述环体的连接线,所述环体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导电线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直径大,其中,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环体,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分别穿过两所述环体,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上的环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以限位所述第一导电线上的环体沿所述第一导电线在预设长度内移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线上的环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以限位所述第二导电线上的环体沿所述第二导电线在预设长度内移动,所述约束组件用于约束所述第一飞针电极和所述第二飞针电极处于预设距离内;以及
发射组件,装配于所述弹匣体内,用于共同发射所述第一飞针电极和所述第二飞针电极。
可选地,所述弹匣体包括装配体以及具有开口的外壳,所述装配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装配体与所述外壳界定形成相对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
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为所述外壳的部分开口,所述第一导电线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二导电线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
可选地,自所述装配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开口的一端面凹设第一装配腔及第二装配腔,且自所述端面向所述外壳底部还凹设有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用于所述第一装配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用于所述第二装配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第一装配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飞针电极,所述第二装配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飞针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体,另一端经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一飞针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壁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电性连接。
可选地,自所述装配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开口的一端面还凹设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腔与所述第二装配腔之间,且自所述端面向所述外壳底部还凹设第三连接槽及第四连接槽;
所述第三连接槽用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第四连接槽用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连接线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经所述第三连接槽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线上的环体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四连接槽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的第二导电线上的环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配腔和所述第二装配腔呈预设角度设置,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飞针电极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之间以所述预设角度发射。
可选地,所述发射组件的发射动力为高压气体,所述发射组件装配于所述装配体上,位于两所述第一装配腔与所述第二装配腔之间。
可选地,所述弹匣体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扣合于所述外壳的开口,与所述外壳围合成相对封闭的内部安装空间。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防暴枪套件,包括:
防暴枪,其包括电源装置;以及
上述的弹匣结构,所述弹匣结构装配于所述防暴枪上,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及所述第二导电线电连接。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之间设置有所述约束组件,所述第一飞针电极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的发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约束所述第一飞针电极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处于预设距离,进而保证所述第一飞针电极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之间的落点距离处于预设范围内,以能够处于电连接状态,从而保证有效地实施高压电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暴枪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弹匣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部分弹匣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一种装配状态图;
图7是图1中的弹匣结构的一种发射状态图;
图8是图7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8,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暴枪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部分弹匣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部分弹匣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一种装配状态图;图7是图1中的弹匣结构的一种发射状态图;图8是图7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1,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暴枪套件,该防暴枪套件包括弹匣结构100及防暴枪200。所述弹匣结构100装配于所述防暴枪200,其中,所述防暴枪200为高压电击防暴枪,其枪口处设置有装弹匣位201,所述装弹匣位201用于将所述弹匣结构100装配于所述防暴枪200上。
请参阅图2,所述弹匣结构100包括弹匣体,所述弹匣体包括外壳11、装配体12及端盖13。所述外壳11大致呈筒罩状,具有开口。所述端盖13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扣合于所述外壳11的开口处,所述端盖13与所述外壳11围合为相对封闭的内部安装空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13还可以通过贴合连接的方式贴合于所述外壳11的开口处。可以理解地是,所述端盖13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脱离所述外壳11。
所述装配体12安装于所述外壳11内,所述装配体12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外壳11内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装配体12与所述外壳11界定形成两相对的第一收容腔111及第二收容腔112。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的开口为所述外壳11的部分开口,即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的开口共同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
请参阅图3至6,所述弹匣结构100还包括第一飞针电极21、第二飞针电极22、第一导电线31及第二导电线32。
如图4,自所述装配体12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的一端面凹设有第一装配腔121及第二装配腔12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装配腔121、所述第二装配腔122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的前端具有尖刺部,可扎入物体,尾端与导电线电性连接,其中,该导电线与尖刺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安装于所述第一装配腔121内,且具有尖刺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同理地,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的前端具有尖刺部,可扎入物体,尾端与导电线电性连接,其中,该导电线与尖刺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安装于所述第二装配腔122内,且具有尖刺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腔121与所述第二装配腔122呈一定角度设置,例如该角度介于3度至10度,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极电极22之间呈一定角度发射出去,以保证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之间有一个较宽的落点距离。
如图5、6,所述第一导电线3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内,所述第二导电线3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内。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线31盘绕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内,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的尾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的壁体,例如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的侧壁。同理地,所述第二导电线32盘绕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内,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的尾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的壁体,例如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分别与设置于所述外壳11侧边的两电极端子(图未示)电连接,两所述电极端子分别连接于外部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从而能够分别与电源装置的正、负极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暴枪200还包括电源装置(图未示),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能够分别与所述外壳11侧边的两个连接端子抵接,从而实现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匣结构100还包括发射组件50,所述发射组件50用于将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共同发射出去,其中,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的前端冲破所述端盖13即可向目标体发射,前端的尖刺部可刺入目标体。当目标体能够导电时,使得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之间处于电连接状态,电源装置、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目标体、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及所述第二导电线32形成电流回路。当目标体为暴力分子或危险动物时,具有高压电势能的电源装置会对暴力分子或危险动物造成高压电击伤害,使目标体暂时失去反抗能力,瘫倒在地,从而制服目标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组件50的发射动力为高压气体。所述发射组件50在所述防暴枪200的扳机触发下,产生高压气体,例如弹药在扳机触发下引燃,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发射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及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组件50的高压气体还可以由其他机构产生。如图6,所述装配体12的尾端设置有通气槽60,所述通气槽60用于连通所述发射组件50、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的尾端和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的尾端,当所述发射组件50产生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通过所述通气槽60,使得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共同发射出去。
请参阅图7、8,所述弹匣结构100还包括约束组件40,所述约束组件40将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约束连接,从而约束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之间的距离,进而约束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处于预设距离内。例如,当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在所述发射组件50的作用下共同向外发射,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可能偏离较远,导致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之间难以形成电连接状态,不能对目标体进行高压电击,从而导致发射失败。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约束组件40以约束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的距离,进而约束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发射成败,以能够将目标体制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约束组件40包括两环体41及连接两环体41的连接线42。其中,所述连接线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环体41,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分别穿过两所述环体41。进一步地,如图8,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线31的所述环体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43,两所述限位部43用于限位所述环体41沿所述第一导电线31在预设长度内移动。例如,所述限位部43为凸起的结点,通过两结点之间距离的设置,从而限制所述环体41的移动范围。同理地,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线32的所述环体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43,两所述限位部43用于限位所述环体41沿所述第二导电线32在预设长度内移动。
当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被发射出去后,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会由于自身的应力而产生旋转,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缠绕于一起,导致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的落点间距变小,甚至造成发射失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分别穿过两所述环体41,所述环体41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导电线31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导电线32的直径大,且比所述限位部43小,从而所述第一导电线31和所述第二导电线32分别在两所述环体41内旋转,避免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在发射过程中缠绕于一起。当然,通过有限长度的所述连接线42约束两所述环体41,进一步保证在发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之间处于预设距离内,以保证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处于预设距离内。
可以理解地是,当所述弹匣结构100处于未发射状态时,所述约束组件40收容于所述弹匣结构100内(如图6),当所述弹匣结构100处于发射状态时,所述约束组件40随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发射出去(如图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自所述装配体12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的一端面还凹设有容置腔123。当所述弹匣结构100处于未发射状态时,所述约束组件40的连接线42盘绕于所述容置腔123内,所述连接线42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环体41连接,两所述环体41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31及所述第二导电线32分别穿过两所述环体41。
进一步地,自所述装配体12朝向所述外壳11的开口的一端面还凹设有第一连接槽1241、第二连接槽1242、第三连接槽1243及第四连接槽1244。
所述第一连接槽1241用于所述第一装配腔121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之间的连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内的第一导电线31经所述第一连接槽1241与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槽1242用于所述第二装配腔122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之间的连通,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内的第二导电线32经所述第二连接槽1242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槽1243用于所述容置腔123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之间的连通,收容于所述容置腔123内的连接线42的一端经所述第三连接槽1243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上的环体41上。
所述第四连接槽1244用于所述容置腔123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之间的连通,收容于所述容置腔123内的连接线42的另一端经所述第四连接槽1244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线32上的环体41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及所述连接线42收容于所述外壳11内部的安装空间,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1241、所述第二连接槽1242、所述第三连接槽1243及所述第四连接槽1244进行排布,在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和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发射出去的时候,所述第一导电线31、所述第二导电线32及所述连接线42都能随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发射出去,空间布局合理紧凑。
综上,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弹匣结构1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优点:
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之间设置有所述约束组件40,在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的发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32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约束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处于预设距离,进而保证所述第一飞针电极21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22之间的落点距离能够处于电连接状态,以保证有效地实施高压电击。
上述实施例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例,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弹匣结构,装配于高压电击防暴枪,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匣体;
第一飞针电极、第二飞针电极,分别装配于所述弹匣体内;
第一导电线,收容于所述弹匣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针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匣体上;
第二导电线,收容于所述弹匣体内,所述第二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匣体上,其中,固定于所述弹匣体上的所述第一导电线及所述第二导电线分别用于与外部电源装置的正、负电极连接;
约束组件,所述约束组件包括两环体以及连接两所述环体的连接线,所述环体的孔径比所述第一导电线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直径大,其中,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环体,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分别穿过两所述环体,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上的环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以限位所述第一导电线上的环体沿所述第一导电线在预设长度内移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线上的环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以限位所述第二导电线上的环体沿所述第二导电线在预设长度内移动,所述约束组件用于约束所述第一飞针电极和所述第二飞针电极处于预设距离内;以及
发射组件,装配于所述弹匣体内,用于共同发射所述第一飞针电极和所述第二飞针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匣体包括装配体以及具有开口的外壳,所述装配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装配体与所述外壳界定形成相对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
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为所述外壳的部分开口,所述第一导电线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二导电线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装配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开口的一端面凹设第一装配腔及第二装配腔,且自所述端面向所述外壳底部还凹设有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用于所述第一装配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用于所述第二装配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第一装配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飞针电极,所述第二装配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飞针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体,另一端经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一飞针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壁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匣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装配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开口的一端面还凹设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腔与所述第二装配腔之间,且自所述端面向所述外壳底部还凹设第三连接槽及第四连接槽;
所述第三连接槽用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第四连接槽用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连接线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经所述第三连接槽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线上的环体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四连接槽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的第二导电线上的环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腔和所述第二装配腔呈预设角度设置,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飞针电极与所述第二飞针电极之间以所述预设角度发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组件的发射动力为高压气体,所述发射组件装配于所述装配体上,位于两所述第一装配腔与所述第二装配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匣体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扣合于所述外壳的开口,与所述外壳围合成相对封闭的内部安装空间。
8.一种防暴枪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暴枪,其包括电源装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弹匣结构,所述弹匣结构装配于所述防暴枪上,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及所述第二导电线电连接。
CN201910058507.5A 2019-01-22 2019-01-22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Active CN109654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8507.5A CN109654942B (zh) 2019-01-22 2019-01-22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PCT/CN2020/072418 WO2020151561A1 (zh) 2019-01-22 2020-01-16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8507.5A CN109654942B (zh) 2019-01-22 2019-01-22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4942A CN109654942A (zh) 2019-04-19
CN109654942B true CN109654942B (zh) 2024-05-10

Family

ID=6612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8507.5A Active CN109654942B (zh) 2019-01-22 2019-01-22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4942B (zh)
WO (1) WO2020151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4942B (zh) * 2019-01-22 2024-05-10 沃尔吉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CN111306990B (zh) * 2020-03-05 2022-04-29 观典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体多弹型5g智能防爆器
CN112066819B (zh) * 2020-09-17 2021-06-29 观典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自动切换的电击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8950Y (zh) * 2002-07-08 2003-07-02 张弘毅 电击装置
CN101532803A (zh) * 2009-02-02 2009-09-16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电击枪用附着式电击弹
CN205192328U (zh) * 2015-11-18 2016-04-27 苏力 一种安全电击枪
CN206291784U (zh) * 2016-11-10 2017-06-30 沃尔吉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远程电子武器及其弹匣、发射用功能单元
CN209961067U (zh) * 2019-01-22 2020-01-17 沃尔吉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6975A (ko) * 1996-11-20 1998-08-05 원백희 원거리 타격가능한 전기충격기
US7065915B2 (en) * 2002-07-25 2006-06-27 Hung-Yi Chang Electric shock gun
US7475508B1 (en) * 2004-12-01 2009-01-13 Walker Brian W Inflatable electrical shocking weapon
RU2462678C1 (ru) * 2011-03-22 2012-09-27 В & C Ворлд Ко. Лтд Картридж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электрошокового оружия и многозарядное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е электрошоковое оружие
CN205138318U (zh) * 2015-11-25 2016-04-06 江苏锐盾警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高压电击防暴枪
CN109654942B (zh) * 2019-01-22 2024-05-10 沃尔吉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8950Y (zh) * 2002-07-08 2003-07-02 张弘毅 电击装置
CN101532803A (zh) * 2009-02-02 2009-09-16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电击枪用附着式电击弹
CN205192328U (zh) * 2015-11-18 2016-04-27 苏力 一种安全电击枪
CN206291784U (zh) * 2016-11-10 2017-06-30 沃尔吉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远程电子武器及其弹匣、发射用功能单元
CN209961067U (zh) * 2019-01-22 2020-01-17 沃尔吉国际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1561A1 (zh) 2020-07-30
CN109654942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4942B (zh)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US20070283834A1 (en) Long range electrified projectile immobilization system
US7100514B2 (en) Piezoelectric incapacitation projectile
US9273942B1 (en) Disposable, miniature internal optical ignition source for ammunition application
RU240883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нитарного патрона дэшо (варианты)
CN210426267U (zh) 飞针电极、弹匣结构和防暴枪套件
US3577923A (en) Percussion-electric primer and radiation shield
CN209961067U (zh) 弹匣结构及防暴枪套件
US11280591B2 (en) Intelligent munition
CN108489334B (zh) 一种高速弹丸发射装置
CN101231151B (zh) 电击弹
KR100584928B1 (ko) 총기 모사시스템
CN101231150B (zh) 一种电击防暴弹
RU2421677C1 (ru) Боеприпас для гранатометной системы
CN216668430U (zh)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KR940000765B1 (ko) 신호척탄
CN214120945U (zh) 一种弹匣及电击防暴枪
CN114152150A (zh) 一种电子武器及其发射弹匣
CN116659301A (zh) 连续激发多约束弹结构及制暴器
CN216409938U (zh) 一种电子武器、弹匣及发射电极
CN219071917U (zh) 一种超声波感应消防弹
CN112113468B (zh) 一种x型束缚弹
CN101216275B (zh) 一种子弹发射的电击弹
CN213273962U (zh) 一种y型束缚弹
JP2003042695A (ja) スタンブレ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