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7658U -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7658U
CN216667658U CN202123373360.0U CN202123373360U CN216667658U CN 216667658 U CN216667658 U CN 216667658U CN 202123373360 U CN202123373360 U CN 202123373360U CN 216667658 U CN216667658 U CN 216667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nozzle
speed guide
air
sid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733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立立
任强
辛德富
果志明
陆叶
宫艳欣
邸艳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Mingnu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Mingnu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Mingnu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Mingnu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733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7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7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7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属于煤粉燃烧技术领域。解决了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的问题。它包括增压风机、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和喷口,燃烧器结构与炉膛连接,高速侧边风经过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进入所述炉膛内的燃烧器区域;所述高压风机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喷口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所述喷口上设置导向装置。它主要用于有效提高燃烧器区域炉内近壁氧化性气氛,从而解决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粉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火电厂实施了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形势下环保要求火电厂锅炉NOx的排放浓度≤50mg/Nm3,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火电厂纷纷对锅炉进行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工作。低氮燃烧技术是通过空气分级的燃烧方式来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的。当锅炉在低氮模式下运行时,因主燃区处于缺氧燃烧状态,还原性气体浓度升高,导致锅炉主燃区水冷壁高温腐蚀情况加剧,水冷壁减薄速率增加。
从安全角度来看,因水冷壁减薄速率的增加,加大了水冷壁爆管的风险,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严重的会导致锅炉非停事故的发生;从经济角度来看,因水冷壁减薄速率的增加,需定期检测水冷壁壁厚减薄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及时更换水冷壁,这也导致运维成本大幅增加。
目前,业界普遍使用解决方案:1)在燃烧器背火侧增加贴壁风,来提高炉内近壁的氧化性气氛,但因风源取自大风箱,风箱压力低导致贴壁风刚性差,无法有效覆盖整个水冷壁腐蚀区域,致使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2)采用墙式贴壁风,多点布置或是缝隙式贴壁风设计,管路布置复杂,系统阻力增加较多,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以解决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包括增压风机、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和喷口,燃烧器结构与炉膛连接,高速侧边风经过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进入所述炉膛内的燃烧器区域,高速导向侧边风为取自高压一次风或空预器出口的热二次风经过增压风机增压后的风;
所述增压风机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喷口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所述喷口上设置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使风吹向燃烧器区域水冷壁。
更进一步的,所述喷口包括一次风喷口、周界风喷口和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一次风喷口和周界风喷口为整体结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出口端导向角度范围为30°-90°。
更进一步的,燃烧器结构还包括大风箱,所述大风箱与喷口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穿过大风箱与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连接。
更进一步的,燃烧器结构还包括一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穿过大风箱与一次风喷口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上设有膨胀节。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还设有调节风门。
更进一步的,所述大风箱外壁上设有角部水冷壁,所述角部水冷壁位于喷口的外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与大风箱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可以根据需要设有一层或多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由隔板和喷口出口位置带角度的延长段构成。
更近一步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布置在一次风燃烧器的背火侧,使高速导向侧边风气流方向与炉内切圆旋转方向一致,使侧边风的刚性不会被削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在高速导向侧边风通过喷口后,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器区域炉内近壁氧化性气氛,从而解决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喷口布置形式与一次风布置形式结合,结构简单,在防止结渣及高温腐蚀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对喷口进行保护,防止其烧损;
3.高速导向侧边风在角部由喷口进行导向后直接沿水冷壁壁面进行扩散,进而不会对燃烧产生影响;
4.将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布置在一次风燃烧器的背火侧,高速导向侧边风气流方向与炉内切圆旋转方向一致,侧边风的刚性不会被削弱;
5.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风速通过调节风门进行调整,能够使近壁气氛达到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导向侧边风管的示意图;
图3为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切圆布置图。
1-一次风喷口,2-周界风喷口,3-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4-一次风管,5-角部水冷壁,6-大风箱,7-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8-调节风门,9-膨胀节,10-增压风机,11-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2-炉膛,13-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见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该结构与炉膛12连接,该结构包括增压风机10、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和喷口,增压风机10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连通,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喷口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上,喷口内设有导向装置,工作过程中,风源可以直接取自高压一次风或空预器出口的热二次风经过增压风机10增压后,将热二次风刚性提高到设计值,然后高速导向侧边风由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经过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进入到炉膛12内的燃烧器区域,在通过喷口的导向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燃烧器区域炉内近壁氧化性气氛,从而解决了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结构和高温腐蚀问题。
进一步,该结构还包括大风箱6和一次风管4,喷口由一次风喷口1、周界风喷口2和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组成,所述一次风喷口1、周界风喷口2和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为整体结构,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穿过大风箱6与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连通,一次风管4穿过大风箱6与一次风喷口1连通,该燃烧结构喷口布置形式与一次风布置形式结合,进而能够防止结渣及高温腐蚀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对喷口进行保护,防止其烧损,在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与大风箱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13,能够保证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口7上设有膨胀节9和调节风门8,调节风门8可实现远程操作,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风门8对侧边风风量进行调节,还可以调节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的风速,从而是近壁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设有膨胀节9,用于吸收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与炉膛12之间的膨胀量。
进一步的,所述大风箱6外壁上设有角部水冷壁5,能够起到定位喷口与大风箱6的作用。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风机(10)、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和喷口,燃烧器结构与炉膛(12)连接,高速侧边风经过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进入所述炉膛(12)内的燃烧器区域;
所述增压风机(10)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着喷口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母管(11),所述喷口上设置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使风吹向燃烧器区域水冷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包括一次风喷口(1)、周界风喷口(2)和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与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一次风喷口(1)和周界风喷口(2)为整体结构,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出口端导向角度范围为30°-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器结构还包括大风箱(6),所述大风箱(6)与喷口连通,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穿过大风箱(6)与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器结构还包括一次风管(4),所述一次风管(4)穿过大风箱(6)与一次风喷口(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上设有膨胀节(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还设有调节风门(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风箱(6)外壁上设有角部水冷壁(5),所述角部水冷壁(5)位于喷口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喷口(3)与大风箱(6)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导向侧边风支管(7)设有一层或多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由隔板和喷口出口位置带角度的延长段构成。
CN202123373360.0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Active CN216667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3360.0U CN216667658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3360.0U CN216667658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7658U true CN216667658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73360.0U Active CN216667658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7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6111A (zh) 一种用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及方法
CN106989411B (zh) 一种锅炉水冷壁气膜保护装置
JP2004190981A (ja) 燃焼装置ならびにウインドボックス
CN102705818B (zh) 一种锅炉燃烧器贴壁风布置方式
CN216667658U (zh) 一种带高速导向侧边风的燃烧器结构
CN210861063U (zh) 一种用于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墙式对冲锅炉贴壁风系统
WO2023202634A1 (zh) 一种改善煤粉锅炉燃烧特性、热力特性的烟气循环系统
WO2023202053A1 (zh) 煤粉深度低氧燃烧系统
CN104344399A (zh) 贴壁风喷口以及锅炉、锅炉系统
WO2023160032A1 (zh) 预防锅炉结渣和高温腐蚀的直流燃烧器一次风室及方法
CN113776047B (zh) 燃烧锅炉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装置及锅炉防腐蚀方法
CN206637650U (zh) 一种锅炉水冷壁气膜保护装置
CN114353064A (zh) 低氮焦炉煤气天然气两用燃烧器
JP2954656B2 (ja) 微粉炭バーナ
CN214370139U (zh) 一种适用于燃用低热值高挥发分煤的墙式切圆燃烧装置
CN217209445U (zh) 一种锅炉阵列式贴壁风系统
CN207080990U (zh) 一种锅炉贴壁风装置及电站锅炉系统
CN219588924U (zh) 一种w火焰燃烧锅炉
CN104676582A (zh) 一种防止对冲燃烧锅炉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方法
CN213207829U (zh) 一种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
CN213840894U (zh) 一种新型四角切圆燃烧器
CN220103116U (zh) 一种低NOx直流煤粉燃烧器
CN218119745U (zh) 锅炉喷氨混燃发电系统
CN216953022U (zh) 一种带有瓦斯气掺烧的煤粉燃烧系统
CN216079794U (zh) 新型低氮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