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0265U - 一种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0265U
CN216660265U CN202122120708.9U CN202122120708U CN216660265U CN 216660265 U CN216660265 U CN 216660265U CN 202122120708 U CN202122120708 U CN 202122120708U CN 216660265 U CN216660265 U CN 216660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fuselage
frame
mounting plate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07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祥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07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0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0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0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机头舱,机头舱包括外壳以及安装架,外壳与机身相连接,安装架位于外壳内且用于承载重物,安装架与机身固定连接,安装架能够将重物的重量传递给机身,实现安装架承受重物的重量的同时,还能取消掉机头舱内的曲面零件,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飞行器的机头舱是气动外形的关键部分,通常设计成曲面外形,机头舱的内部设有隔框和纵向筋条,隔框和纵向筋条的外部覆盖蒙皮。为充分利用机头舱内空间,不少飞行器将航电设备(导航、控制设备、机载计算机、数传、天线、电池等)安装在机头舱,航电设备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机头舱内部的隔框和纵向筋条上,隔框和纵向筋条需要承受航电设备的重量,但是机头舱的隔框和纵向筋条均为曲面零件,加工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发明一种飞行器,解决飞行器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飞行器,实现安装架承受重物的重量的同时,还能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的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机头舱,所述机头舱包括:
外壳,与所述机身相连接;以及
安装架,用于承载重物,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身包括:
机身蒙皮;以及
机身框架,设置在所述机身蒙皮内且支撑所述机身蒙皮,所述安装架以及所述外壳分别与所述机身框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
安装板,与所述机身框架固定连接;
两个侧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安装板围成容纳空间;以及
至少两个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安装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减重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
上舱盖,与所述机身框架铰接;以及
下蒙皮,与所述机身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上舱盖与所述下蒙皮扣合时共同构成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的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舱盖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纤维层、第一支撑层和第二纤维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蒙皮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纤维层、第二支撑层以及第四纤维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为蜂窝结构层或泡沫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舱盖由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蒙皮由耐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机头舱,机头舱包括外壳以及安装架,外壳与机身相连接,安装架位于外壳内且用于承载重物,安装架与机身固定连接,安装架能够将重物的重量传递给机身,实现安装架承受重物的重量的同时,还能取消掉机头舱内的曲面零件,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头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机头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舱盖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蒙皮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0-飞行器;1-机身;11-机身框架;2-机头舱;21-外壳;211-上舱盖; 2111-第一纤维层;2112-第一支撑层;2113-第二纤维层;212-下蒙皮;2121-第三纤维层;2122-第二支撑层;2123-第四纤维层;22-安装架;221-安装板; 2211-第一减重孔;222-侧板;2221-第二减重孔;223-隔板;224-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结构分而非全结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结构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100,该飞行器100包括相连接的机身1以及机头舱2,机头舱2可用于承载旅客、装载货物或放置各种飞行器 100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例如电源模块、光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或摄像模块等。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机头舱2包括外壳21,外壳21包括上舱盖211 以及下蒙皮212,上舱盖211与机身1铰接,下蒙皮212与机身1固定连接,上舱盖211能相对下蒙皮212打开或者关闭,上舱盖211与下蒙皮212扣合形成容纳功能模块的安装空间,当上舱盖211打开时,操作者可以向安装空间内取放功能模块,还能够对功能模块进行维修。此外,上舱盖211与下蒙皮212 还可以通过锁定件锁定,避免飞行器100在飞行的过程中,上舱盖211与下蒙皮212之间形成缝隙而导致的功能模块的飞出,一方面能够保证飞行器100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还能避免功能模块对地面造成的人员伤亡。
此外,机身1上设置有机翼,本实施例的飞行器100根据机翼类型可以是固定翼飞行器、旋翼飞行器或复合型飞行器等,该飞行器100根据应用类别可以是无人机、飞艇、直升机、飞机等。
如图2所示,该机头舱2还包括安装架22,安装架22用于承载重物且位于外壳21内,安装架22与机身1固定连接,安装架22能够将重物的重量传递给机身1,实现安装架22承受重物的重量的同时,还能取消掉机头舱2内的曲面零件,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100的成本。
作为优选方案,机身1包括机身蒙皮以及机身框架11,机身框架11设置在机身蒙皮内且支撑机身蒙皮,安装架22以及外壳21分别与机身框架11相连接,安装架22将重物的载荷传递给机身框架11,从而使得上舱盖211以及下蒙皮212不再承受重物传递的载荷,能够避免上舱盖211以及下蒙皮212发生变形,保证上舱盖211以及下蒙皮212较好的流线型,实现飞行器100在空中的平稳飞行。
结合图3对安装架2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安装架22包括安装板221、两个侧板222以及至少两个隔板223,安装板221与机身框架11固定连接,两个侧板222设置在安装板221的两侧,且与安装板221围成容纳空间 224,至少两个隔板223设置在容纳空间224中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隔板 223分别与安装板221以及两个侧板222固定连接,每个隔板223上均能够承载重物,实现对有限安装空间的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中能够放置更多的重物。此外,安装架22的各部分由钣材和型材通过焊接、铆接或者栓接而成,安装架22的制造成本低。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安装板221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2211,侧板 222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2221,能够有效降低机头舱2的重量,从而能够实现机头舱2内放置更多重物的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上舱盖211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纤维层2111、第一支撑层2112和第二纤维层2113,既能够保证上舱盖211的气动外形,又能够使上舱盖211提供一定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气动载荷。其中,第一纤维层2111和第二纤维层2113的材料为树脂与玻璃纤维混合物,第一纤维层2111和第二纤维层2113具有一定可视性,便于操作人员对上舱盖 211内部情况的观看。当然,上舱盖211还可以由透明塑料等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下蒙皮212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纤维层2121、第二支撑层2122以及第四纤维层2123,既能够保证下蒙皮212 的气动外形,又能够使下蒙皮212提供一定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气动载荷。其中,第三纤维层2121和第四纤维层2123的材料为树脂与碳纤维混合物,能有效增强第三纤维层2121和第四纤维层2123的耐磨性,能有效降低飞行器100着陆或者起飞时与地面摩擦而造成的磨损,有效提高飞行器100的使用寿命。当然,下蒙皮212还可以由橡胶等耐磨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支撑层2112和第二支撑层2122可以为蜂窝结构层或泡沫层,能够为上舱盖211和下蒙皮212提供一定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还能够有效降低外壳21的重量,能够实现外壳21内承装更多的重物。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1)以及机头舱(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舱(2)包括:
外壳(21),与所述机身(1)相连接;以及
安装架(22),用于承载重物,所述安装架(22)位于所述外壳(21)内且与所述机身(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包括:
机身蒙皮;以及
机身框架(11),设置在所述机身蒙皮内且支撑所述机身蒙皮,所述安装架(22)以及所述外壳(21)分别与所述机身框架(1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2)包括:
安装板(221),与所述机身框架(11)固定连接;
两个侧板(22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21)的两侧,且与所述安装板(221)围成容纳空间(224);以及
至少两个隔板(22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24)中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223)分别与所述安装板(221)以及两个所述侧板(2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21)以及所述侧板(222)上开设有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包括:
上舱盖(211),与所述机身框架(11)铰接;以及
下蒙皮(212),与所述机身框架(11)固定连接,所述上舱盖(211)与所述下蒙皮(212)扣合时共同构成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22)的安装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盖(211)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纤维层(2111)、第一支撑层(2112)和第二纤维层(2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蒙皮(212)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纤维层(2121)、第二支撑层(2122)以及第四纤维层(2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12)和所述第二支撑层(2122)为蜂窝结构层或泡沫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盖(211)由透明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蒙皮(212)由耐磨材料制成。
CN202122120708.9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飞行器 Active CN216660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0708.9U CN216660265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0708.9U CN216660265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0265U true CN216660265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0708.9U Active CN216660265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0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7013B2 (en) Rotorcraft fuselag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a load-bearing middle floor interposed between a cabin space and an equipment space
WO2008102278A9 (en) Multi deck aircraft
CN109398705A (zh) 一种货运飞机
US11117674B2 (en) Aircraft with an airframe and at least one electrically powered thrust producing unit
CN216660265U (zh) 一种飞行器
CN210011885U (zh) 一种固定翼物流无人机
CN210027900U (zh) 一种多旋翼载人飞行器的电池仓及包含该电池仓的载人飞行器
AU2006100241A4 (en) An aircraft buoyancy augmentation device
CN215043622U (zh) 一种飞行器机身及采用其的飞行器
CN210364346U (zh) 一种飞行器的机舱结构、飞行器及飞行汽车
CN115214904A (zh) 一种eVTOL飞机飞行试验台架
CN212501085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载荷快速更换装置
CN212448021U (zh) 一种抛投型无人机机身
CN110155312B (zh) 一种多旋翼载人飞行器的电池仓及包含该电池仓的载人飞行器
CN113148188A (zh) 一种双动力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10329519B (zh) 一种飞行器的机舱结构、飞行器及飞行汽车
CN217945495U (zh) 一种eVTOL电机臂结构
US20200023933A1 (en) Pressure bulkhead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US11728540B2 (en) Double sided battery mounting apparatus
CN218368317U (zh) 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CN219277792U (zh) 一种无人机上用的组合吊舱
CN219428384U (zh) 一种适用于太阳能无人机的吊舱装置及太阳能无人机
CN218662419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动力的一体化无人机机身
CN214356728U (zh) 一种复合材料吊舱结构
CN220786158U (zh) 无人直升机机身骨架及机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