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8649U -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8649U
CN216648649U CN202122904483.6U CN202122904483U CN216648649U CN 216648649 U CN216648649 U CN 216648649U CN 202122904483 U CN202122904483 U CN 202122904483U CN 216648649 U CN216648649 U CN 216648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contact arms
double
contac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44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洪平
邹浩然
徐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Bizconn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29044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8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8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8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电流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绝缘壳体的封闭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绝缘壳体的内腔连通,还包括两个双层端子结构,所述两个双层端子结构分别设置到所述内腔的上侧、下侧并呈相对设置,所述双层端子结构包括沿靠近所述内腔的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沿第一端子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沿第二端子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交错设置且互不接触。本实用新型可承载较高的电流,能够实现高电流的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连接器,其端子通常为单层结构,该种单层结构的端子承载的电流较小,不能实现高电流的传输,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电流连接器,可承载较高的电流,能够实现高电流的传输,极大的满足了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绝缘壳体的封闭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绝缘壳体的内腔连通,还包括两个双层端子结构,所述两个双层端子结构分别设置到所述内腔的上侧、下侧并呈相对设置,所述双层端子结构包括沿靠近所述内腔的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沿第一端子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沿第二端子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交错设置且互不接触,所述两个双层端子结构的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上侧、下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内腔的中心的一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接触部;每个双层端子结构中,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一一对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具有一个接触点,该接触点为第一接触点,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具有二个接触点,该二个接触点分别为第二接触点、第三接触点,所述第二接触点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三接触点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封闭端,所述第一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之间;其中,设置到内腔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第二接触点、第一接触点、第三接触点到内腔的上侧内壁的距离依次减小,设置到内腔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第二接触点、第一接触点、第三接触点到内腔的下侧内壁的距离依次减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内腔的中心的一面具有铆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内腔的中心的一面具有铆孔,所述铆点与铆孔铆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侧、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二凸块,所述内腔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分别形成有两个卡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与对应的卡槽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第一凸块的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两个槽位,两个槽位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槽位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侧内壁形成有定位件,其中,设置到内腔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定位件朝内腔的上侧内壁倾斜并抵靠到内腔的上侧内壁的对应的凸台,设置到内腔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定位件朝内腔的下侧内壁倾斜并抵靠到内腔的下侧内壁的对应的凸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层端子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开口端的一端并与第一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内腔的外部并容置于绝缘壳体的开口端的对应的容置槽;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开口端的一端并与第二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内腔的外部并贴合到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远离对应的容置槽的底部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双层端子结构,每个双层端子结构均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该种结构能够增加与电源汇流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承载较高的电流,能够实现高电流的传输,极大的满足了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电流连接器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高电流连接器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高电流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高电流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述高电流连接器的双层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电流连接器,包括呈梯形状的绝缘壳体10和两个双层端子结构30。
绝缘壳体10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设有供电源汇流条插入的插槽12,插槽12与绝缘壳体10的内腔14(见图2和图4)连通。两个双层端子结构30分别设置到内腔14的上侧、下侧并呈相对设置。
双层端子结构30包括沿靠近内腔14的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32和第二端子34。第一端子32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第一连接部324和第一安装部326。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分别连接到第一连接部324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的一端,第一安装部326连接到第一连接部324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开口端的一端并与第一连接部324呈垂直设置,第一安装部326位于内腔14的外部并容置于绝缘壳体10的开口端的对应的容置槽16(见图2和图4)内。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沿第一端子32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第二端子34包括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第二连接部344和第二安装部346。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分别连接到第二连接部344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的一端,第二安装部346连接到第二连接部344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开口端的一端并与第二连接部344呈垂直设置,第二安装部346位于内腔14的外部并贴合到第一安装部326的远离对应的容置槽16的底部的一面。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沿第二端子34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第二连接部344贴合到第一连接部324的靠近内腔14的中心的一面。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交错设置且互不接触。两个双层端子结构30的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第二弹性接触臂342分别位于插槽12的上侧、下侧,以在电源汇流条插入到插槽12内时能够与电源汇流条配合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双层端子结构30,每个双层端子结构30均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该种结构能够增加与电源汇流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承载较高的电流,能够实现高电流的传输,极大的满足了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接触臂322包括第一本体3222和第一接触部3224,第一本体3222的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接部324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接触部3224。第二弹性接触臂342包括第二本体3422和第二接触部3424,第二本体3422的一端连接到第二连接部342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接触部3424。设置到内腔14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30,其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本体3222靠近内腔14的上侧内壁、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本体3422靠近内腔14的中心,即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本体3222位于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本体3422的上方。设置到内腔14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30,其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本体3222靠近内腔14的下侧内壁、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本体3422靠近内腔14的中心,即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本体3222位于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本体3422的下方。每个双层端子结构30中,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接触部3224一一对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接触部3424之间。
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接触部3224、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接触部3424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点,以实现与电源汇流条接触。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接触部3224具有一个接触点,该接触点为第一接触点3224a。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接触部3424具有两个接触点,该二个接触点分别为第二接触点3424a、第三接触点3424b,第二接触点3424a靠近绝缘壳体10的开口端,第三接触点3424b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第一接触点3224a位于第二接触点3424a和第三接触点3424b之间。其中,设置到内腔14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30,其第二接触点3424a、第一接触点3224a、第三接触点3424b到内腔14的上侧内壁的距离依次减小,设置到内腔14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30,其第二接触点3424a、第一接触点3224a、第三接触点3424b到内腔14的下侧内壁的距离依次减小。第二接触点3424a、第一接触点3224a、第三接触点3424b采用高中低排列的方式,一方面可防止因插拔电源回流条时引起的电火花而损坏第二接触点3424a,延长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电源汇流条与第二接触点3424a、第一接触点3224a、第三接触点3424b是依次接触的,可减少插拔力,便于电源汇流条的插拔。
可以理解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接触部3224、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接触部3424所具有的接触点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的第一接触部3224具有朝内腔14的中心弯曲的第一弯曲部,该第一弯曲部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接触点3224a。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的第二接触部3424具有朝内腔14的中心弯曲的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该第二弯曲部形成有上述的第二接触点3424a,该第三弯曲部形成有上述的第三接触点3424b,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通过凹部3连接,第一弯曲部与凹部对应并凸出于凹部。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344的远离内腔14的中心的一面具有铆点3442,第一连接部324的靠近内腔14的中心的一面具有铆孔,铆点3442与铆孔铆合,以实现将第一端子32和第二端子34固定在一起。铆点3442和铆孔的数量为一个、一个以上等,铆点3442和铆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每个双层端子结构30中,其第一端子32的第一连接部324的左侧、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凸块3244,第二端子34的第二连接部344的左侧、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二凸块3444,内腔14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分别形成有与两个第一凸块3244、第二凸块3444对应的两个卡槽142,第一凸块3244和第二凸块3444分别与对应的卡槽142相配合,以对双层端子结构30进行定位,可防止双层端子结构30朝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的方向移动。
两个第一凸块3244的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两个槽位3246,两个槽位3246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部324。槽位3246的靠近绝缘壳体10的封闭端的一侧内壁形成有定位件3248,其中,设置到内腔14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30,其定位件3248朝内腔14的上侧内壁倾斜并抵靠到内腔14的上侧内壁的对应的凸台144,设置到内腔14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30,其定位件3248朝内腔14的下侧内壁倾斜并抵靠到内腔14的下侧内壁的对应的凸台144,通过该种结构可进一步对双层端子结构30进行定位,可防止双层端子结构30朝靠近绝缘壳体10的开口端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双层端子结构30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便于制造,成本低,另一方面可降低阻抗,有利于高电流的传输。具体的,双层端子结构30在实际制造时,先将一金属板从中心对折并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两个子板,然后通过冲压等方式在两个子板的一端成型出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322、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342,最后在两个子板的另一端通过弯折等方式成型出第一安装部326、第二安装部346,即制造完成。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腔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设有隔板18,隔板18位于两个双层端子结构30的第二连接部344之间,以对两个双层端子结构30的第二连接部344进行隔开。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电流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绝缘壳体的封闭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绝缘壳体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双层端子结构,所述两个双层端子结构分别设置到所述内腔的上侧、下侧并呈相对设置,所述双层端子结构包括沿靠近所述内腔的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沿第一端子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沿第二端子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和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交错设置且互不接触,所述两个双层端子结构的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上侧、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内腔的中心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接触部;每个双层端子结构中,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一一对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接触臂的第一接触部具有一个接触点,该接触点为第一接触点,所述多个第二弹性接触臂的第二接触部具有二个接触点,该二个接触点分别为第二接触点、第三接触点,所述第二接触点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三接触点靠近所述绝缘壳体的封闭端,所述第一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之间;其中,设置到内腔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第二接触点、第一接触点、第三接触点到内腔的上侧内壁的距离依次减小,设置到内腔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第二接触点、第一接触点、第三接触点到内腔的下侧内壁的距离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内腔的中心的一面具有铆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内腔的中心的一面具有铆孔,所述铆点与铆孔铆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侧、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二凸块,所述内腔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分别形成有两个卡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与对应的卡槽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凸块的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两个槽位,两个槽位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槽位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封闭端的一侧内壁形成有定位件,其中,设置到内腔上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定位件朝内腔的上侧内壁倾斜并抵靠到内腔的上侧内壁的对应的凸台,设置到内腔下侧的双层端子结构,其定位件朝内腔的下侧内壁倾斜并抵靠到内腔的下侧内壁的对应的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端子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开口端的一端并与第一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内腔的外部并容置于绝缘壳体的开口端的对应的容置槽;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绝缘壳体的开口端的一端并与第二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内腔的外部并贴合到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远离对应的容置槽的底部的一面。
CN202122904483.6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Active CN216648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4483.6U CN21664864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4483.6U CN21664864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8649U true CN216648649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4483.6U Active CN216648649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8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4674B (zh) 导电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CN112072358A (zh) 一种多重接触大电流弹性端子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US65689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CN216648649U (zh) 一种高电流连接器
US2023038761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CN218770187U (zh) 弹片防撞防脱落的双头孔插座连接器
CN110233375B (zh) 一种矩形冲制组合插孔端子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212934516U (zh) 一种操作便捷型插入式断路器
CN210245791U (zh) 一种排插
CN217983784U (zh) 一种卡连接器
CN217507728U (zh) 一种片式双层结构端子及其连接器
CN221057766U (zh) 一种连接器接地结构及换电连接器
CN220934429U (zh) 一种高频同轴开关连接器
CN210897740U (zh) 一种具有端子固定结构的连接器
CN218242487U (zh) 一种适配供电轨道的外挂可移动插座
CN219843171U (zh) 一种端子插接结构及电器件
CN216818801U (zh) 一种多功能浮动电连接器
CN115207664B (zh) 一种方便正反插拔的小型化继电器连接插座
CN109510014A (zh)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CN216563752U (zh) Micro 5P防水母连接器
CN213878494U (zh) 电连接器
CN219892458U (zh) 大电流端子
CN213660768U (zh) 电连接器组、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CN22110252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