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8424U -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8424U
CN216648424U CN202122976222.5U CN202122976222U CN216648424U CN 216648424 U CN216648424 U CN 216648424U CN 202122976222 U CN202122976222 U CN 202122976222U CN 216648424 U CN216648424 U CN 216648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cooling
water inle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62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江南
杜俊丰
金佺良
梁策
於洪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62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8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8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8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该电池水冷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多个流道单元,板体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用于接合电芯模组的冷却区域,多个流道单元并联设置,每个流道单元的进水口位于冷却区域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在实际冷却时,通过中间区域进水,能够首先对发热量大的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平衡,避免出现中间热,边缘冷的情况,提升了冷却效果。同时多个流道单元并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模组均能够受到相对独立的冷却流道的冷却作用,从而避免温差较大造成的放电深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升电芯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方形电池包冷却系统多采用串联结构,进出水口在电池包两端,一个水冷板(水冷管)需要负责多个模组的冷却,同一冷却管依次从多个模组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从而导致冷却液进口处的电芯温度较低,而出口处的电芯温度较高,造成电池包内不同电芯间的温差明显,导致电芯放电深度不一致,电芯寿命急剧衰减。
此外,现有的水冷系统,针对单个模组,其通常是从边缘开始进行热交换,而模组通常中间区域的温度更高,从边缘开始无疑中造成了热交换效率低下,且模组内部温度难以保持平衡,冷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其能够保证电芯温度一致,同时热交换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水冷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多个流道单元,所述板体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用于接合电芯模组的冷却区域,多个所述流道单元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域内,所述进水流道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流道同时与多个所述流道单元的出水口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流道单元并联设置,其中,每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冷却区域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所述冷却区域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对所述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流道单元包括进水管、分流管、第一曲管、第二曲管和汇流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管的中部连接,且所述进水管沿所述冷却区域的中间区域设置,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连接,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分设在所述进水管的两侧,所述汇流管同时与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连接,并与所述出水流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流道单元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进水管、第一曲管、连接管和第二曲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管连接,所述第二曲管与所述出水流道连接,且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两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曲管包括多个第一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直管段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曲管包括多个第二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直管段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所述进水管同时与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相平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流道包括进流接口和进流管,所述进流接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边缘,并朝外凸出,所述进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流接口连接,另一端同时与多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流道包括出流接口和出流管,所述出流接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边缘,并朝外凸出,所述出流接口与所述出流管的中部连接,所述出流管同时与多个所述流道单元的出水口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流接口和所述进流接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同一侧边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冷却区域的两端,所述进流管和所述出流管分别与所述流道单元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流管由所述板体的一侧边缘朝向另一侧边缘延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冷却区域靠近所述出流接口的一端,所述进流管和所述出流管均连接于所述流道单元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板体包括底板、成型板和顶板,所述成型板上镂空形成有与所述进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和所述多个流道单元对应的镂空图案,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分别盖设在所述成型板的两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水冷系统,包括输送管路、回流管路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水冷板,所述输送管路与所述板体上的所述进水流道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水流道输送冷却液,所述回流管路与所述板体上的所述出水流道连接,用于回收经过换热后的所述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将进水流道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的进水口连接,将出水流道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的出水口连接,实现了多个流道单元并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模组均能够受到相对独立的冷却流道的冷却作用,从而保证电池包内不同电芯模组之间的温度相近,避免温差较大造成的放电深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升电芯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流道单元的进水口均位于冷却区域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冷却区域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在实际冷却时,通过中间区域进水,能够首先对发热量大的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平衡,避免出现中间热,边缘冷的情况,提升了冷却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温度一致,提升了电芯寿命,同时热交换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电池水冷板;110-板体;111-底板;113-成型板;115-顶板;130-进水流道;131-进流接口;133-进流管;150-出水流道;151-出流接口;153-出流管;160-冷却区域;170-流道单元;171-进水管;173-分流管;175-第一曲管;1751-第一直管段;177-第二曲管;1771-第二直管段;178-连接管;179-汇流管;180-进水口;19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水冷板100,其采用并联设置的冷却流道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温度一致,提升了电芯寿命,同时由电芯模组的中部进水进行冷却,热交换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100,包括板体110,板体110上设置有进水流道130、出水流道150和多个流道单元170,板体110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用于接合电芯模组的冷却区域160,多个流道单元17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冷却区域160内,进水流道13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出水流道15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以使多个流道单元170并联设置,其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位于冷却区域160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冷却区域160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对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10的一侧表面具有两个冷却区域160,两个冷却区域160分别与两个电芯模组相接触,从而实现对电芯模组的冷却。同时,流道单元170也为两个,两个流道单元170对应设置在两个冷却区域160,从而对电芯模组提供了冷源。其中,每个冷却区域160均呈矩形,并与电芯模组的接合处的形状相适配,电芯模组贴合在冷却区域160中,以保证冷却效果。当然,此处针对冷却区域160和流道单元170的数量,仅仅是举例说明,并不起到任何限定作用,此处冷却区域160和流道单元170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13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将出水流道15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实现了多个流道单元170并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模组均能够受到相对独立的冷却流道的冷却作用,从而保证电池包内不同电芯模组之间的温度相近,避免温差较大造成的放电深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升电芯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均位于冷却区域160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冷却区域160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在实际冷却时,通过中间区域进水,能够首先对发热量大的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平衡,避免出现中间热,边缘冷的情况,提升了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10包括底板111、成型板113和顶板115,成型板113上镂空形成有与进水流道130、出水流道150和多个流道单元170对应的镂空图案,且底板111和顶板115分别盖设在成型板113的两侧。具体地,其中底板111、成型板113和顶板115均可以大致呈矩形,并且三者的形状相同,材质也相同,例如均是铝合金材料。在实际制作时,可以首先对成型板113上镂空形成冷却流道的图案,然后将底板111、成型板113和顶板115焊接在一起,便于进水流道130、出水流道150和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包括进水管171、分流管173、第一曲管175、第二曲管177和汇流管179,进水管171的一端与进水流道130连接,另一端与分流管173的中部连接,且进水管171沿冷却区域160的中间区域设置,分流管17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连接,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分设在进水管171的两侧,汇流管179同时与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连接,并与出水流道1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71沿冷却区域160的中线设置,从而能够对电芯模组的中间区域进行冷却,分流管173与进水管171垂直设置,并向着进水管171的两侧延伸,使得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能够分布在进水管171的两侧,从而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两侧以及边缘位置进行冷却,汇流管179用于将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汇流后与出水流道150连接。具体地,汇流管179上具有出水口190,两个出水口190均与出水流道1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管175包括多个第一直管段1751,多个第一直管段175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第二曲管177包括多个第二直管段1771,多个第二直管段177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进水管171同时与第一直管段1751和第二直管段1771相平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1751为两个,第二直管段1771也为两个,两个第一直管段1751通过一U形管段首尾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直管段1751与分流管173的一端连接,另一个第一直管段1751与汇流管179连接;两个第二直管段1771也通过一U形管段首尾连接,其中一个第二直管段1771与分流管173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第二直管段1771与汇流管179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单个流道单元170中进水管171位于电芯模组中部,而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位于电芯模组两侧。进水从电芯模组中间位置流经电芯模组后,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分别从左右两侧流经两侧的电芯电芯模组,后分别从两侧流至汇流管179处汇流。而每个电芯模组模组靠近中间位置温度高,边缘部分温度低,从进水口180流入进水管171内的低温冷却液可以有效的将电芯模组温度最高中间位置的热量带走,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电芯模组边缘部分温度较低,又可以利用流经中间位置带有热量的冷却液为边缘升温,使电芯模组内部温度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130包括进流接口131和进流管133,进流接口131设置在板体110的边缘,并朝外凸出,进流管133的一端与进流接口131连接,另一端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出水流道150包括出流接口151和出流管153,出流接口151设置在板体110的边缘,并朝外凸出,出流接口151与出流管153的中部连接,出流管153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出流接口151和进流接口131设置在板体110的同一侧边缘。具体地,板体11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两个承载部,进流接口131和出流接口151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部上,并与外部的输送管路和回流管路连接,从而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出流接口151和进流接口131也可以设置在板体110的不同侧边缘,比如设置在相对的两侧边缘或相邻的两侧边缘,其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和出水口190分别位于对应的冷却区域160的两端,进流管133和出流管153分别与流道单元170的两端连接,进流管133由板体110的一侧边缘朝向另一侧边缘延伸。具体地,进流管133的一端与进流接口131连接,另一端沿着板体110的冷却区域160的侧边向着与进流接口131相对的另一侧边缘延伸,并在折弯后与两个进流管133连接。其中,进流管133靠近进水管171的一端采用分流设计,从而能够实现同时连接两个进水管171的结构。并且,由于汇流管179的出水口190靠近出流接头,此处出流管153也采用汇流结构,同时与两个出水口19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进水口180和出水口190相对设置在冷却区域160的两端,故第一曲管175需要包括偶数个的第一直管段1751,第二曲管177需要包括偶数个的第二直管段1771,结合进水管171,使得每个流道单元170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奇数个直管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板100和电池水冷系统,将进水流道13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将出水流道15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实现了多个流道单元170并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模组均能够受到相对独立的冷却流道的冷却作用,从而保证电池包内不同电芯模组之间的温度相近,避免温差较大造成的放电深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升电芯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均位于冷却区域160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冷却区域160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在实际冷却时,通过中间区域进水,能够首先对发热量大的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平衡,避免出现中间热,边缘冷的情况,提升了冷却效果。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水冷板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流道单元17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进水管171、第一曲管175、连接管178和第二曲管177,进水管171的一端与进水流道13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曲管175连接,连接管178的一端与第一曲管17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曲管177连接,第二曲管177与出水流道150连接,且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设置在进水管171的两侧。具体地,连接管178呈U形,并间隔设置于进水管171远离出水口190的一端,同时连接管178跨过进水管171,将进水管171两侧的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71沿冷却区域160的中线设置,从而能够对电芯模组的中间区域进行冷却,进水管171与第一曲管175通过一U形管连接,第一曲管175与第二曲管177通过连接管178连接,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分布在进水管171的两侧,从而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两侧以及边缘位置进行冷却,第二曲管177的出水端直接与出水流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管175包括多个第一直管段1751,多个第一直管段175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第二曲管177包括多个第二直管段1771,多个第二直管段177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进水管171同时与第一直管段1751和第二直管段1771相平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1751为两个,第二直管段1771也为两个,两个第一直管段1751通过一U形管段首尾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直管段1751与进水管171连接,另一个第一直管段1751与连接管178的一端连接;两个第二直管段1771也通过一U形管段首尾连接,其中一个第二直管段1771与连接管178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第二直管段1771与出水流道15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单个流道单元170中进水管171位于电芯模组中部,而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位于电芯模组两侧。进水从电芯模组中间位置流经电芯模组后,经由第一曲管175流入连接管178,再流入第二曲管177,最后由第二曲管177流入出水流道150。而每个电芯模组模组靠近中间位置温度高,边缘部分温度低,从进水口180流入进水管171内的低温冷却液可以有效的将电芯模组温度最高中间位置的热量带走,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电芯模组边缘部分温度较低,又可以利用流经中间位置带有热量的冷却液为边缘升温,使电芯模组内部温度平衡。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水冷板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流道单元17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进水管171、第一曲管175、连接管178和第二曲管177,进水管171的一端与进水流道13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曲管175连接,连接管178的一端与第一曲管17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曲管177连接,第二曲管177与出水流道150连接,且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设置在进水管171的两侧。具体地,连接管178呈U形,并间隔设置于进水管171远离出水口190的一端,同时连接管178跨过进水管171,将进水管171两侧的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71沿冷却区域160的中线设置,从而能够对电芯模组的中间区域进行冷却,进水管171与第一曲管175通过一U形管连接,第一曲管175与第二曲管177通过连接管178连接,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分布在进水管171的两侧,从而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两侧以及边缘位置进行冷却,第二曲管177的出水端直接与出水流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管175包括多个第一直管段1751,多个第一直管段175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第二曲管177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直管段1771,进水管171同时与第一直管段1751和第二直管段1771相平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1751为两个,第二直管段1771也为一个,两个第一直管段1751通过一U形管段首尾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直管段1751与进水管171连接,另一个第一直管段1751与连接管178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管段1771的一端与连接管178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出水流道15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单个流道单元170中进水管171位于电芯模组中部位置,而第一曲管175和第二曲管177分别位于电芯模组两侧。进水从电芯模组中间位置流经电芯模组后,经由第一曲管175流入连接管178,再流入第二曲管177,最后由第二曲管177流入出水流道150。而每个电芯模组模组靠近中间位置温度高,边缘部分温度低,从进水口180流入进水管171内的低温冷却液可以有效的将电芯模组温度最高中间位置的热量带走,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电芯模组边缘部分温度较低,又可以利用流经中间位置带有热量的冷却液为边缘升温,使电芯模组内部温度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130包括进流接口131和进流管133,进流接口131设置在板体110的边缘,并朝外凸出,进流管133的一端与进流接口131连接,另一端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出水流道150包括出流接口151和出流管153,出流接口151设置在板体110的边缘,并朝外凸出,出流接口151与出流管153的中部连接,出流管153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优选地,出流接口151和进流接口131设置在板体110的同一侧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和出水口190均位于对应的冷却区域160靠近出流接口151的一端,进流管133和出流管153均连接于流道单元170的一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流道单元170的进水侧与出水侧位于同一侧,从而使得同一冷却区域160内同时存在进水管171、两个第一直管段1751和一个第二直管段1771,从而使得其存在4个直管段。为了保证进水口180和出水口190处于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1751需保证为偶数个,第二直管段1771需保证为奇数个,结合进水管171,始终保证冷却区域160内的直管段的个数为偶数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出流管153需要绕设于冷却区域160,并在避免与其他管路干涉的情况下到达每个冷却区域160靠近出流接口151或进流接口131的一端,从而保证顺利的出流效果。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水冷系统,包括输送管路、回流管路和电池水冷板100,其中,电池水冷板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水冷系统包括输送管路、回流管路和电池水冷板100,电池水冷板100包括板体110,板体110上设置有进水流道130、出水流道150和多个流道单元170,板体110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用于接合电芯模组的冷却区域160,多个流道单元17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冷却区域160内,进水流道13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出水流道15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以使多个流道单元170并联设置,其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位于冷却区域160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冷却区域160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对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输送管路与板体110上的进水流道130连接,用于向进水流道130输送冷却液,回流管路与板体110上的出水流道150连接,用于回收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液。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水冷系统,将进水流道13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连接,将出水流道150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170的出水口190连接,实现了多个流道单元170并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各个电芯模组均能够受到相对独立的冷却流道的冷却作用,从而保证电池包内不同电芯模组之间的温度相近,避免温差较大造成的放电深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升电芯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流道单元170的进水口180均位于冷却区域160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冷却区域160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实现对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在实际冷却时,通过中间区域进水,能够首先对发热量大的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平衡,避免出现中间热,边缘冷的情况,提升了冷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多个流道单元,所述板体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用于接合电芯模组的冷却区域,多个所述流道单元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域内,所述进水流道同时与多个流道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流道同时与多个所述流道单元的出水口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流道单元并联设置,其中,每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冷却区域的一端边缘的中部,并沿所述冷却区域的中间区域进水,以对所述电芯模组的中部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道单元包括进水管、分流管、第一曲管、第二曲管和汇流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管的中部连接,且所述进水管沿所述冷却区域的中间区域设置,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连接,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分设在所述进水管的两侧,所述汇流管同时与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连接,并与所述出水流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道单元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进水管、第一曲管、连接管和第二曲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管连接,所述第二曲管与所述出水流道连接,且所述第一曲管和所述第二曲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管包括多个第一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直管段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曲管包括多个第二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直管段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所述进水管同时与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包括进流接口和进流管,所述进流接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边缘,并朝外凸出,所述进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流接口连接,另一端同时与多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流道包括出流接口和出流管,所述出流接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边缘,并朝外凸出,所述出流接口与所述出流管的中部连接,所述出流管同时与多个所述流道单元的出水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接口和所述进流接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同一侧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冷却区域的两端,所述进流管和所述出流管分别与所述流道单元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流管由所述板体的一侧边缘朝向另一侧边缘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道单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冷却区域靠近所述出流接口的一端,所述进流管和所述出流管均连接于所述流道单元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底板、成型板和顶板,所述成型板上镂空形成有与所述进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和所述多个流道单元对应的镂空图案,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分别盖设在所述成型板的两侧。
10.一种电池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路、回流管路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水冷板,所述输送管路与所述板体上的所述进水流道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水流道输送冷却液,所述回流管路与所述板体上的所述出水流道连接,用于回收经过换热后的所述冷却液。
CN202122976222.5U 2021-11-30 2021-11-30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Active CN216648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222.5U CN2166484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222.5U CN2166484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8424U true CN216648424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6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6222.5U Active CN2166484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84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2670A (zh) * 2022-06-24 2022-09-13 湖北超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7039260A (zh) * 2023-09-04 2023-11-10 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散热的水冷板流道结构及其方法
WO202402245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2670A (zh) * 2022-06-24 2022-09-13 湖北超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整车热管理系统
WO202402245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CN117039260A (zh) * 2023-09-04 2023-11-10 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散热的水冷板流道结构及其方法
CN117039260B (zh) * 2023-09-04 2024-04-30 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散热的水冷板流道结构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48424U (zh) 电池水冷板和电池水冷系统
US728757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3066342B (zh) 电池冷却板以及冷却系统
CN104641196B (zh) 热交换器
CN207967246U (zh) 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
CN107039706A (zh) 动力电池液冷板
CN2108059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液冷电池包
CN204651433U (zh) 一种口琴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
CN213483829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216648468U (zh) 电池包冷却组件和电池包
CN109326847A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115939603A (zh) 电池包
CN207441918U (zh) 换热机构和电池包
CN212209704U (zh) 冷却板组件及车辆
CN209929442U (zh) 电池包热交换系统用均温板及其与热交换系统的连接结构
CN220021264U (zh) 一种液冷板
US20200300503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9181309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7335484U (zh) 一种换热结构及空冷器
CN209298221U (zh) 一种液冷系统、动力电池和车辆
CN208873849U (zh) 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06450121U (zh)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和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CN207763554U (zh) 一种介质流道蜂窝状排布的聚热板
CN219106310U (zh) 电池包
CN218783100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