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7705U - 上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7705U
CN216637705U CN202220054487.1U CN202220054487U CN216637705U CN 216637705 U CN216637705 U CN 216637705U CN 202220054487 U CN202220054487 U CN 202220054487U CN 216637705 U CN216637705 U CN 216637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in
storage
loading
unloading device
agv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44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壮
王岩兵
李震宇
吴明旭
王栋
王洪祥
王鹏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ea Shandong Luneng Taishan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ea Shandong Luneng Taishan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ea Shandong Luneng Taishan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ea Shandong Luneng Taishan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44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7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7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7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支架、提升组件及AGV小车,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存储仓,所述第一存储仓内具有若干存储区域,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二存储仓;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边缘,所述提升组件用于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存储仓抬升至所述第一存储仓;所述AGV小车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所述AGV小车用于将物料从所述提升组件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提升组件以及所述AGV小车相互配合,将物料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搬运效率,降低差错率。并且在搬运的过程中减少人力的投入,提升生产工序的安全水平。

Description

上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国内高压电缆输电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需求也持续增长。在现有技术中,高压电缆外护套工序材料上料采用叉车或行吊上料,需要自原材料仓库向挤塑机指定位置反复搬运,材料领料核算以人工录入进行MES系统核算,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差错率较高。并且工人搬运材料路线上有行人、地辊车等,搬运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部分零部件搬运不便,导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下料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存储仓,所述第一存储仓内具有若干存储区域,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二存储仓;
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边缘,所述提升组件用于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存储仓提升至所述第一存储仓;
AGV小车,所述AGV小车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所述AGV小车用于将物料从所述提升组件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
扫码组件,所述扫码组件设置在所述提升组件内,所述扫码组件用于识别物料的物料信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扫码组件电连接,与所述AGV小车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物料信息控制所述AGV小车将物料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倒料口,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取料信息,并根据所述取料信息控制所述AGV小车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拿取物料,并且将物料投入所述倒料口内。
可选地,所述存储区域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存储区域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存储区域之间具有移动路径,所述AGV小车沿所述移动路径往返于不同的所述存储区域之间。
可选地,所述AGV小车包括壳体及货叉,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滚轮,所述货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所述充电桩上具有充电口,所述AGV小车移动至所述充电桩上时与所述充电口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提升组件包括:
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架边缘的一侧,所述传送通道的顶部设有第一出口,所述传动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存储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存储仓连通;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内;
传送台,所述传送台与所述传送件连接,所述传送件驱动所述传送台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升降移动。
可选地,所述提升组件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底部。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楼梯,所述楼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楼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仓及所述第二存储仓对接。
可选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消防机构,所述消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和/或所述第二存储仓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提升组件以及所述AGV小车相互配合,将物料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搬运效率,降低差错率。并且在搬运的过程中减少人力的投入,提升生产工序的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料装置中A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料装置中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料装置中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支架 11 第一存储仓
12 第二存储仓 13 倒料口
14 楼梯 20 AGV小车
21 壳体 22 货叉
30 提升组件 31 传送件
32 传送台 33 传动通道
40 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上下料装置,请参照图1,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支架10、提升组件30及AGV小车,所述支架10的顶部设有第一存储仓11,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具若干存储区域,所述支架10的底部设有第二存储仓12;所述提升组件30设置在所述支架10的边缘,所述提升组件30用于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存储仓12抬升至所述第一存储仓11;所述AGV小车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所述AGV小车用于将物料从所述提升组件30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
所述支架10采用双层钢平台,第一层为所述第二存储仓12,第二层为所述第一存储仓11,其中第一存储仓11用于分类存放物料,所述第二存储仓12用于临时存放待入库的物料,也即待存入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的物料。一层净高3000mm,二层楼面高度3440mm,所述支架10由立柱、主梁、副梁、楼板、楼梯14、踢脚板、护栏、拉杆组成,平台承载能力2000kg/平方米,最大储存库量为230托标准物料。立柱采用直缝方形焊管,方便柱头与柱脚的可靠焊接,立柱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确保所述支架10整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主梁采用热轧H型钢,通过8.8级螺栓与立柱、次梁连接;次梁采用的热轧H型钢,通过8.8级螺栓与主梁连接。楼板采用轧制钢板,用卡扣与梁固定;护栏支柱采用50*50*2.0方管制作,固定在所述支架10的四周侧面,楼面悬空处设置H2000mm栏杆,护栏与所述支架1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便捷、可靠。所述楼梯14设置三部楼梯14,楼梯14为整体框架组装式,楼梯14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35~75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架10为物料的存放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为AGV小车提供行驶路线,平台具有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10二层的平台上设置有若干台所述AGV小车,为了能够规划分类存放物料,在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设置有若干独立的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放同一类或者同一种物料。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存储区域之间具有移动路径,所述AGV小车沿所述移动路径往返于不同的所述存储区域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若干所述存储区域呈矩阵分布,以是的所述移动路径能够连接到任何一个所述存储区域,便于所述AGV小车的搬运。
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WMS系统实现控制。WMS系统包括系统集成、物料管理、任务管理、工厂结构管理、信息看板管理、呼叫APP等几大部分。所述系统集成可完成对PLC控制系统(所述提升组件30)的集成,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对接;所述物料管理可完成物料的导入、调整;集成后的生产计划查看、调整(预留功能);所述任务管理可完成呼叫任务管理,优先级设置、紧急呼叫等;所述工厂结构可以完成所有涉及AGV搬运的工作站点管控,包括状态信息、执行反馈等;所述信息看板可完成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监控、控制干预、告警监控、任务监控以及异常时进行人工干预控制;所述呼叫APP可提供PAD端应用的界面,按客户要求配置物料呼叫、物料选择、退库呼叫、退空呼叫等呼叫出发功能,并提供货物配送完成情况的查看。
通过本实用新型入库时,预先将待入库物料临时存放于所述第二存储仓12内,一楼人工叉车将待入库物料放入所述提升组件30内,工人根据物料判断并在电脑端进行WMS系统录入,并对放入所述提升组件30内的物料进行贴码;录入完毕后,所述提升组件30上升,并带动物料至从所述第二存储仓12移动至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WMS系统自动通知调度所述AGV小车,规划好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的路径后,所述AGV小车移动至所述提升组件30位置出,并将所述提升组件30内的物料取出存放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中。
此外,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扫码组件、控制器,所述扫码组件设置在所述提升组件30内,所述扫码组件用于识别物料的物料信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扫码组件电连接,与所述AGV小车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物料信息控制所述AGV小车将物料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所述扫码组件可以是摄像头、RF射频器等,当工人将物料放入所述提升组件30并贴码之后,所述扫码组件可以自动进行扫码入库,所述AGV小车自动化规划好路径后,移动至二楼所述提升组件30位置等待,待所述AGV小车将物料放置指定所述存储区域后,返回执行下一任务或待命充电。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10上还可以设置若干所述充电桩40,所述充电桩40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所述充电桩40上具有充电口,所述AGV小车移动至所述充电桩40上时与所述充电口电连接,从而为所述AGV小车提供续航能力。
而当通过本实用新型出库时,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倒料口13,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取料信息,并根据所述取料信息控制所述AGV小车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拿取物料,并且将物料投入所述倒料口13内。人工通过WMS系统选择物料,所述AGV小车送料至所述倒料口13,所述倒料口13可通过管路连接外部结构,例如通过管路延伸至所述支架10的一楼,人工则能够直接从所述支架10的一楼进行取料。
此外,部分物料通过托盘盛放,当取料后将产生的空托盘放置于所述倒料口13一旁的空托区。由人工通过WMS系统发出要料指令后生成搬运任务,所述AGV小车执行任务,所述提升组件30出空托盘料,所述AGV小车工作后返回执行下一任务或待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提升组件30以及所述AGV小车相互配合,将物料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搬运效率,降低差错率。并且在搬运的过程中减少人力的投入,提升生产工序的安全水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基于RCS系统实现控制功能。RCS系统包括RCS管理子系统、RCS服务、AMS服务、监控客户端。RCS管理子系统完成任务配置、任务管理、告警管理、日志管理、异常管理;RCS服务可完成设备管理、充电管理、路径规划、世界模型维护、任务管理、通讯管理;AMS服务可完成告警信息接收、告警信息转发、告警信息存储;监控客户端可完成地图可视化展示、运行监控、控制干预、任务监控、显示实时告警内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RCS系统具备较为成熟的AGV小车故障应急解决方案,可通过远端拨入、电话协助、到场处理、备件提供等方式高效解决现场问题。物料入库指定下达WMS通知RCS系统对AGV进行调度,叉车AGV自动化规划好预留库位。并在二楼提升机输送线出料口进行等待。所有任务起点、终点点位皆由上层WMS系统指定,RCS只负责点到点的搬运任务,WMS需管理产线缓存位、发货区、缓存区等区域,判断是否存在空储位以及空储位的选取。
所述AGV小车包括动力系统,也即通过所述壳体21下的滚轮实现移动功能,还包括有货叉22、电池、充电装置等。电池为48V电压,充电装置具备根据电池电量自动充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GV小车可精确定位,定位可达到毫米级支持SLAM激光、红外、超声距离检测,行驶路线误差小。
具体的,所述提升组件30包括传送通道、传送件31及传送台32,所述传送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架10边缘的一侧,所述传送通道的顶部设有第一出口,所述传动通道33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存储仓11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存储仓12连通;所述传送件31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内;所述传送台32与所述传送件31连接,所述传送件31驱动所述传送台32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升降移动。
所述传送通道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中空结构,所述传送通道外用钢网封闭,在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以连接所述第一存储仓11和所述第二存储仓12。所述传送件31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内,例如所述传送通道的顶部位置,所述传送件31可以采用链条牵动所述传送台32上下往复运行方式,链条可以采用节距为25.4标准滚子链,所述提升机电器控制采用接触器控制,PLC总体控制等。此外,在传送重量较轻的物料时,所述传送件31也可以通过先行模组等设备实现传送功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通过手动或者叉车等设备将入库物料放置于所述传送台32上后,对物料进行贴码,工人根据物料判断并在电脑端进行录入WMS系统信息,录入完毕选择确认键,所述传送件31工作,将所述传送台32带动物料提升到所述支架10的二层平台,也即所述第一存储仓11内。
所述提升组件30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底部。为了防止所述提升组件30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过大,从而导致出现侧方等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传送通道的底部设置所述配重块,以降低整体结构的重心,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提升组件30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消防机构,所述消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11和/或所述第二存储仓12内。所述消防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防火喷头、消防栓等等设备,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消防机构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下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存储仓,所述第一存储仓内具有若干存储区域,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二存储仓;
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边缘,所述提升组件用于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存储仓提升至所述第一存储仓;
AGV小车,所述AGV小车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所述AGV小车用于将物料从所述提升组件搬运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
扫码组件,所述扫码组件设置在所述提升组件内,所述扫码组件用于识别物料的物料信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扫码组件电连接,与所述AGV小车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物料信息控制所述AGV小车将物料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倒料口,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取料信息,并根据所述取料信息控制所述AGV小车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区域拿取物料,并且将物料投入所述倒料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区域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存储区域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存储区域之间具有移动路径,所述AGV小车沿所述移动路径往返于不同的所述存储区域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GV小车包括壳体及货叉,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滚轮,所述货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内,所述充电桩上具有充电口,所述AGV小车移动至所述充电桩上时与所述充电口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
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架边缘的一侧,所述传送通道的顶部设有第一出口,所述传送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存储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存储仓连通;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内;
传送台,所述传送台与所述传送件连接,所述传送件驱动所述传送台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升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传送通道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楼梯,所述楼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楼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存储仓及所述第二存储仓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消防机构,所述消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存储仓和/或所述第二存储仓内。
CN202220054487.1U 2022-01-10 2022-01-10 上下料装置 Active CN216637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4487.1U CN216637705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上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4487.1U CN216637705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上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7705U true CN216637705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7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4487.1U Active CN216637705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上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7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5156B (zh) 一种无人仓库智能装卸货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16405A (zh) 一种穿梭板立库
CN110363478B (zh) 一种室外堆场数字化系统
KR20160123728A (ko) 셔틀랙 자동창고시스템의 운영방법
CN107705059B (zh) 一种基于激光云台指引的智能引导系统及方法
CN208008089U (zh) 一种适用于货柜的自动装柜装置
WO2021000339A1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堆场
WO2023097842A1 (zh) 站台输送系统、车门处输送系统及轨道交通联控输送系统
US20210097482A1 (en) Transport, storage and sequencing system for goods
CN216637705U (zh) 上下料装置
CN115689404A (zh) 施工现场无人物流运输集群控制系统
GB2444489A (en) Materials Handling System
US20050144194A1 (en) Object storage
CN108689178A (zh) 高层建筑施工用智能跟踪配送料系统及其方法
EP4249083A2 (en) Method, and associated system, of providing an operator access to a target storage position in an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CN116245437A (zh) 园区自动驾驶物流系统及运输方法
CN207631914U (zh) 一种集装箱堆场系统
CN115783573A (zh) 智能仓储整箱拣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67685B (zh) 用于转移卷轴的方法和设施
CN216234468U (zh) 物料存储系统
CN113172643A (zh) 实验室自动物流系统机器人
CN214778429U (zh) 一种高层工业厂房垂直交通及物流运输装置
CN113651136B (zh) 一种成品布卷自动装车系统及其应用
CN218705976U (zh) 一种烟草行业备件自动配送系统
JP4817227B2 (ja) 入出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