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7528U - 一种医用保温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保温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7528U
CN216637528U CN202220140703.4U CN202220140703U CN216637528U CN 216637528 U CN216637528 U CN 216637528U CN 202220140703 U CN202220140703 U CN 202220140703U CN 216637528 U CN216637528 U CN 216637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ld source
air path
cavit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07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zai Bio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zai Bio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zai Bio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zai Bio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07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7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7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7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保温箱,包括箱体和与所述箱体适配的箱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上端开口,箱盖的下侧面的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的上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箱盖封堵所述置物腔上端的开口,冷流循环组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底部,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与箱盖之间设置一个冷流循环组件,通过冷流循环组件将箱体底部的抽出,然后从箱盖排出,使得箱体底部的冷空气可以循环至箱体上部,从而使得整个箱体内的温度平均,避免出现箱体上下部分温度不均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保温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保温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部分药品、药剂或者样本在进行运输时,需要保持在低温状态,一般根据实际要求分为冷冻(-18摄氏度)、冷藏(2-8摄氏度)、阴凉(0-20摄氏度)等不同标准,对于需要保持冷藏或者阴凉状态的物品,一般采用冰盒或者冰排作为冷源,同时,因为冷空气比热空气重,在部分体积较大的保温箱中,可能存在上部温度高于底部温度的情况,会出现保存在上部的物体温度过高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冷空气比热空气重导致保温下上下温度不一致,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保温箱,解决了保温箱内温度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保温箱,包括:
箱体,其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上端开口,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下冷源腔;
与所述箱体适配的箱盖,其下侧面的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的上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箱盖封堵所述置物腔上端的开口,所述箱盖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上冷源腔;
冷流循环组件,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底部,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
具体地,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下冷源腔,所述箱体还包括:
下内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内;
下外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冷源腔内;
下导热杆,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置物腔与所述下冷源腔之间的侧壁内,且所述下导热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内导热板和所述下外导热板连接;
所述箱盖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上冷源腔,所述箱盖还包括:
上内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
上外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冷源腔内;
上导热杆,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与所述上冷源腔之间,且所述上导热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内导热板和所述上外导热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冷源腔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下冷源腔的上端与外部连通;
所述箱盖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下冷源腔的橡胶密封块;
所述箱盖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上冷源腔内部连通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封板。
具体地,所述冷流循环组件包括:
风路,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路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底部;
圆形风孔,其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且所述风路的出风口与所述圆形风孔连通;
风机,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圆形风孔内,且气流方向朝向所述置物腔;
电源,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内,且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上外导热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风孔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风路包括:
进风风路,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包括:
第一风路,其具有下端和上端,所述第一风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板内,且位于所述下冷源腔的外侧;
第二风路,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板内;
第三风路,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风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板内,且位于所述下冷源的内侧,所述第三风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置物腔连通,所述第三风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风路与所述第一风路的下端连通;
出风风路,其设置在所述箱盖内,包括:
第四风路,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四风路设置在所述箱盖内,且位于所述上冷源腔的下侧,所述第四风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风路的上端连通;
第五风路,其连通所述圆形风孔与所述第四风路的第二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风路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三风路均与所述第二风路连通;
所述圆形风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五风路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圆形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五风路均与所述第四风路连通;
所述第四风路和所述第五风路均与所述上导热杆错位设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箱体的侧板的外侧设置有除湿腔,所述除湿腔内设置有除湿剂,所述第一风路穿过所述除湿腔。
具体地,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均为隔热材质;
所述合页设置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的后侧,所述箱盖的前侧和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扣。
进一步,所述医用保温箱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其检测端设置在所述置物腔内,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上侧面,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与箱盖之间设置一个冷流循环组件,通过冷流循环组件将箱体底部的抽出,然后从箱盖排出,使得箱体底部的冷空气可以循环至箱体上部,从而使得整个箱体内的温度平均,避免出现箱体上下部分温度不均的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箱体的主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箱体的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箱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箱盖,3-下冷源腔,4-上冷源腔,5-风路,6-圆形风孔,7-风机,8-电源;
11-置物腔,31-下内导热板,32-下外导热板,33-下导热杆,34-橡胶密封块,41-上内导热板,42-上外导热板,43-上导热杆,51-第一风路,52- 第二风路,53-第三风路,54-第四风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保温箱,包括箱体1和与所述箱体1适配的箱盖2
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腔11,所述置物腔11的上端开口,在进行使用时,从置物腔11的开口将需要进行冷藏或阴凉的药品、药剂或者样本放入置物腔11内,可以通过在箱体1内部放置冷源,实现对置物腔 11的降温。
箱盖2的下侧面的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1的上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箱盖 2封堵所述置物腔11上端的开口;设置可以翻转的箱盖2,使得在需要放置物品时将箱盖2打开,在放置后将置物腔11封堵,实现密封。
冷流循环组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11的底部,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盖2的下侧面。
为了避免冷空气下沉从而导致置物腔11下方的温度较低,通过冷流循环组件将置物腔11下方的空气抽出,然后冷空气在冷流循环组件内移动至位于箱盖2的出风口,从上至下的将冷空气吹出,实现循环,从而避免了置物腔11内部空气上热下冷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一的一种优化,实施例一中冷源一般为冰盒或者冰排,其在制冷的过程中,会使置物腔11内的湿度增加,从而可能影响位于置物腔11内物体,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下冷源腔3,所述箱盖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上冷源腔4,通过将冷源放置在上冷源腔4和下冷源腔3内,实现冷源与置物腔11的分离,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冷源融化而导致置物腔11内的湿度增加。
同时因为将冷源腔和置物腔11独立,为了实现热传递,需要设置传热组件。
所述箱体1的传热组件包括下内导热板31、下外导热板32和下导热杆 33。
下内导热板31固定设置在所述置物腔11的内,下外导热板32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冷源腔3内,下导热杆33固定设置在所述置物腔11与所述下冷源腔3之间的侧壁内,且所述下导热杆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内导热板31 和所述下外导热板32连接;
通过将冷源放置在下冷源腔3内,使得下冷源腔3的温度降低,甚至可以直接将冷源与下外导热板32接触,通过下导热杆33实现下外导热板32 和下内导热板31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降低下内导热板31的温度,最终实现置物腔11温度的降低。
所述箱盖2的传热组件包括上内导热板41、下外导热板32和上导热杆 43。
上内导热板41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2的下侧面,上外导热板42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冷源腔4内,上导热杆43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2的下侧面与所述上冷源腔4之间,且所述上导热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内导热板41和所述上外导热板42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只通过设置下冷源腔3也能实现对置物腔11的降温,但是为了增强其制冷效率,可以在箱盖2内设置一个冷源,该冷源的制冷的冷空气团位于置物箱的上部,可以进一步的减小置物腔11内上下的温度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二的一种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冷源腔3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下冷源腔3的上端与外部连通,即如图1所示,下冷源腔 3的开口位于箱体1的上端面,可以方便的放置冷源至下冷源腔3内。
所述箱盖2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下冷源腔3的橡胶密封块34,将橡胶密封块34设置在箱盖2的下侧面,可以在关闭箱盖2的同时,实现对下冷源腔3的密封,减少操作步骤,不需要单独对下冷源腔3进行密封。
所述箱盖2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上冷源腔4内部连通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封板,上冷源腔4的放置口设置在箱盖2的侧面,需要设置单独的封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结构加以说明,本实施例中冷流循环组件包括风路5、圆形风孔6、风机7和电源8。
风路5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路5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11 的底部,圆形风孔6设置在所述箱盖2的下侧面,且所述风路5的出风口与所述圆形风孔6连通;
风路5的作用是将置物腔11底部与封盖的下侧面连通,便于进行冷空气的循环流动。
风机7固定设置在所述圆形风孔6内,且气流方向朝向所述置物腔11,圆形风孔6是用于放置风机7,如果风机7的尺寸够小,可以将圆形风孔6 的尺寸适应性的减小,通过风机7对风路5施加负压,使得风路5内的空气排出至置物腔11上部内,置物腔11下部的空气又进入风路5,最终实现空气循环。
电源8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2内,且与所述风机7电连接,其用于对风机7供电,一般为蓄电池。
所述上外导热板42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风孔6对应的通孔,避免遮挡风机7的排风口。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对风路5的结构加以说明,所述风路5包括进风风路5和出风风路5。
进风风路5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出风风路5设置在所述箱盖2内。
为了便于描述,将进风风路5设定为包括第一风路51、第二风路52和第三风路53,在实际中,可以直接通过在箱体1的侧板或者底板开设长通孔来实现目的。
第一风路51具有下端和上端,所述第一风路51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侧板内,且位于所述下冷源腔3的外侧,即如图3所示,第一风路51与下导热杆33沿所述下冷源腔3对称设置,不影响下导热杆33的安装。
第二风路5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板内。
第三风路5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风路53设置在所述箱体1 的侧板内,且位于所述下冷源的内侧,所述第三风路53的第一端与所述置物腔11连通,所述第三风路5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风路52与所述第一风路 51的下端连通;
第二风路52的主要作用是总线作用,即当所述第三风路5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三风路53均与所述第二风路52连通,最终实现与第一风路51连通,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多个第三风路53实现在置物腔11底部设置多个进风口,使循环更加彻底,避免出现温度死区。
为了便于描述,将出风风路5设定为包括第四风路54和第五风路。
第四风路5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四风路54设置在所述箱盖2 内,且位于所述上冷源腔4的下侧,所述第四风路5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风路51的上端连通;如图4所示,第四风路54作为与第一风路51连接的主路,且第四风路54与第一风路51的连接处为软管结构,避免在箱盖2的转动过程中影响连接密封性。
第五风路连通所述圆形风孔6与所述第四风路54的第二端。
所述圆形风孔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五风路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圆形风孔6的数量,所述第五风路均与所述第四风路54连通;
通过设置多个圆形风孔6可以安装多个风机7,从而可以实现多个出风口同时出风,增加循环效率。
另外,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所述第四风路54和所述第五风路均与所述上导热杆43错位设置,避免出现密封性不足的情况。
实施例六
实施例二、三、四、五中虽然将冷源与置物腔11分隔,但是在开关箱盖 2的过程中,仍然会进入空气,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降温后出现凝结水,因此在所述箱体1的侧板的外侧设置有除湿腔,所述除湿腔内设置有除湿剂,所述第一风路51穿过所述除湿腔,在穿过除湿腔的过程中,实现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该除湿腔设置有可开启的门板,便于更换除湿剂。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对箱体1和箱盖2进行补充说明,所述箱体1和所述箱盖2 均为隔热材质,可以避免置物腔11内部与外部出现热传递。
所述合页设置在所述箱体1和所述箱盖2的后侧,所述箱盖2的前侧和所述箱体1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扣,便于箱体1和箱盖2的开合。
另外,所述医用保温箱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其检测端设置在所述置物腔11内,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箱盖2的上侧面,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源8电连接。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显示置物腔1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保证保温箱的有效运行,并可以通过显示模块对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上端开口;
与所述箱体适配的箱盖,其下侧面的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的上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箱盖封堵所述置物腔上端的开口;
冷流循环组件,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底部,所述冷流循环组件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下冷源腔,所述箱体还包括:
下内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内;
下外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冷源腔内;
下导热杆,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置物腔与所述下冷源腔之间的侧壁内,且所述下导热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内导热板和所述下外导热板连接;
所述箱盖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冷源的上冷源腔,所述箱盖还包括:
上内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
上外导热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冷源腔内;
上导热杆,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与所述上冷源腔之间,且所述上导热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内导热板和所述上外导热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冷源腔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下冷源腔的上端与外部连通;
所述箱盖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下冷源腔的橡胶密封块;
所述箱盖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上冷源腔内部连通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封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循环组件包括:
风路,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路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置物腔的底部;
圆形风孔,其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下侧面,且所述风路的出风口与所述圆形风孔连通;
风机,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圆形风孔内,且气流方向朝向所述置物腔;
电源,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内,且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导热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形风孔对应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包括:
进风风路,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包括:
第一风路,其具有下端和上端,所述第一风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板内,且位于所述下冷源腔的外侧;
第二风路,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板内;
第三风路,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风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板内,且位于所述下冷源的内侧,所述第三风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置物腔连通,所述第三风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风路与所述第一风路的下端连通;
出风风路,其设置在所述箱盖内,包括:
第四风路,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四风路设置在所述箱盖内,且位于所述上冷源腔的下侧,所述第四风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风路的上端连通;
第五风路,其连通所述圆形风孔与所述第四风路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路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三风路均与所述第二风路连通;
所述圆形风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五风路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圆形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五风路均与所述第四风路连通;
所述第四风路和所述第五风路均与所述上导热杆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板的外侧设置有除湿腔,所述除湿腔内设置有除湿剂,所述第一风路穿过所述除湿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均为隔热材质;
所述合页设置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的后侧,所述箱盖的前侧和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固定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保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其检测端设置在所述置物腔内,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箱盖的上侧面,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CN202220140703.4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医用保温箱 Active CN216637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0703.4U CN216637528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医用保温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0703.4U CN216637528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医用保温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7528U true CN216637528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0703.4U Active CN216637528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医用保温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7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5590B2 (en) Refrigerator
CN207922650U (zh) 侧面送回风式冷柜
CN216637528U (zh) 一种医用保温箱
CN107062747A (zh)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JP2004293991A (ja) 冷蔵庫
CN107120894A (zh) 变容积冷冻冷藏风冷式制冷设备
CN109269185B (zh) 一种节能型医用样品冷藏装置
WO2019019156A1 (zh) 冰箱
CN207035649U (zh) 一种风冷冰箱风道系统及冰箱
WO2018205516A1 (zh) 一种风道组件
CN109357468A (zh)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
CN108507257A (zh) 风冷式制冷设备
CN210242146U (zh) 一种冰箱
CN209230127U (zh)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
CN110345697B (zh) 一种冰箱
CN207471882U (zh) 制冷容积可调式制冷设备
CN220382219U (zh) 一种大功率储能系统集装箱控温门
CN210469613U (zh) 一种带有温度检测功能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箱
CN212512000U (zh) 一种生物酶制剂的储藏装置
CN220017800U (zh) 一种卧式冷柜
CN219393496U (zh) 冷链物流车载电池
CN211580349U (zh) 一种智能冷库用电控箱
CN107120892A (zh) 变容积风冷式制冷设备
CN107120896A (zh) 蒸发器顶置式制冷设备
CN214288354U (zh) 一种医用采样管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