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7686U -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7686U
CN216627686U CN202220265783.6U CN202220265783U CN216627686U CN 216627686 U CN216627686 U CN 216627686U CN 202220265783 U CN202220265783 U CN 202220265783U CN 216627686 U CN216627686 U CN 216627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rotective shell
belt
pin
shaped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657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2657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7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7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7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腕表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包括U型保护壳、针扣板和扣针;所述腕表包括有公带和母带;所述母带的一端通过生耳连接到针扣板的柄部侧,并伸入U型保护壳罩内;U型保护壳罩连接在针扣板的柄部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公带穿入的收纳孔;扣针设置于针扣板上并能够与公带针扣连接。本方案中的针扣结构具有用于保护表带母带端部的U型保护壳,能够罩于表带母带的端部,从而避免公带在反复插拔过程中对母带的表面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腕表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背景技术
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显示时间的工具。腕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作为标准。对大多数人而言,腕表只是用于看时间而已,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腕表也逐渐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绝大多数都市人群计时的饰品。
由于一些腕表的表带材质是选用塑料材质、硅胶材质或皮质材质,这些材料中部分适用于腕表表带制作的材料质地脚软,在针扣的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表带的磨损,特别是腕表的母带通过生耳与针扣的连接位置,在公带的反复连接过程中,容易造成磨损,因此,有必要对该部分进行保护,故此,设计一种能够都表带的母带的端部进行保护的结构,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腕表表带的母带与针扣的连接部分容易发生磨损进而影响腕表表带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包括U型保护壳、针扣板和扣针;所述腕表包括有公带和母带;所述母带的一端通过生耳连接到针扣板的柄部侧,并伸入U型保护壳罩内;U型保护壳罩连接在针扣板的柄部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公带穿入的收纳孔;扣针设置于针扣板上并能够与公带针扣连接。
作为上述针扣结构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U型保护壳上具有U型槽,该U型槽的槽口方向背向于扣针。
作为上述针扣结构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针扣板包括弧形板体,弧形板体呈弧形条状,扣针垂直连接在弧形板体的一端,弧形板体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连接耳,U型保护壳连接在两个连接耳之间,所述收纳孔形成于U型保护壳与弧形板体之间。
作为上述针扣结构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在连接耳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生耳的通孔。
作为上述针扣结构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在两个连接耳的相对内侧设置有盲孔;U型保护壳呈U槽状,在U型保护壳一个槽壁的两端设置有凸针,凸针能够嵌入到盲孔内。
作为上述针扣结构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U型保护壳的底壁超出凸针所在的槽壁,且该底壁与连接耳的侧边相抵。
作为上述针扣结构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U型保护壳的另一个槽壁超长于凸针所在的槽壁,且该另一个槽壁与连接耳的上沿相抵。
一种腕表表带:包括公带和母带;所述公带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针孔,所述公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生耳孔;所述母带的一端连接有上述的针扣结构,所述母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生耳孔。
作为上述腕表表带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母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嵌装孔,第二嵌装孔呈盲孔状并能够用于装入匹配形状的装饰体。
作为上述腕表表带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公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嵌装孔,第一嵌装孔呈盲孔状并能够用于装入匹配形状的装饰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的针扣结构,具有用于保护表带母带端部的U型保护壳,能够罩于表带母带的端部,从而避免公带在反复插拔过程中对母带的表面造成损伤;
2.本方案中针扣板具有弧形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配手腕内侧的曲线,从而提升针扣板贴合皮肤时的舒适性;针扣结构上形成有收纳孔,公带的端部能够插入到该收纳孔中,从而约束公带的自由端,从而方便于腕带的佩戴;
3.本方案中的腕表表带上可以设置若干嵌装孔,从而能够利用该嵌装孔嵌装一些装饰体,这些装饰体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塑料体,从而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是玉石、翡翠、黄花梨等珍稀石材或木材,从而提高装饰性,此外,装饰体还可以是磁体从而达到一定的理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方案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方案中针扣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方案中针扣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方案中针扣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方案中腕表表带中的公带的结构图;
图5是本方案中腕表表带中的母带的结构图。
图中:1-U型保护壳;11-U型槽;12-凸针;13-挡沿;2-针扣板;21-弧形板体;22-连接耳;23-盲孔;24-通孔;3-扣针;4-公带;41-第一嵌装孔;42-第一生耳孔;43-针孔;5-母带;51-第二嵌装孔;52-第二生耳孔;6-装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是全部,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解决的是腕表表带的母带5与针扣的连接部分容易在公带4连接过程中发生磨损,进而影响腕表表带使用寿命的问题。
腕表一般包括有公带4和母带5两个部分,公带4与母带5的连接一般是通过针扣结构实现的,腕表的母带5的一端一般通过生耳与针扣进行连接,然后将公带4连接到针扣结构处,而在公带4与母带5的反复连接过程中,容易母带5与针扣的连接处发生磨损,从而影响表带的使用寿命。故此,有必要对母带5的端部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的针扣结构包括U型保护壳1、针扣板2和扣针3等部分。
其中,所述母带5的一端通过生耳连接到针扣板2的柄部侧,并伸入U型保护壳1罩内;U型保护壳1罩连接在针扣板2的柄部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公带4穿入的收纳孔;扣针3设置于针扣板2上并能够与公带4针扣连接。由于U型保护壳1罩采用的U型结构,当公带4的自由端插入到收纳孔内时,公带4的表面不会与母带5直接发生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公带4与母带5的直接摩擦而产生的磨损,有效的提高公带4端部的寿命。
U型保护壳1通过罩设连接的方式保护母带5的端部,而能够实现该效果的结构应当属于本实施例的涉及范围,为了简化U型保护壳1的结构,该U型保护壳1可以为以下具体的结构,U型保护壳1上具有U型槽11,该U型槽11的槽口方向背向于扣针3。槽口方向反向于扣针3,从而方便于母带5的连接,同时,该结构的U型保护壳1结构简单,可以利用金属板材冲压直接形成,从而有利于该U型保护壳1的生产制造。
作为上述针扣板2的具体结构,该针扣板2包括有弧形板体21,弧形板体21呈弧形条状,该弧形条状的结构,能够更为适配手腕内侧的曲线,并提升针扣板2使用时的舒适性。扣针3垂直连接在弧形板体21的一端,从而能够与设置在公带4上的针孔43相连。
在弧形板体21另一端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连接耳22,两个连接耳22相互平行,并且在两个连接耳2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生耳的通孔24,从而使得母带5的一端能够通过一个生耳与针扣板2相连;两个连接耳22构成了针扣板2的柄部。
U型保护壳1连接在两个连接耳22之间,所述收纳孔形成于U型保护壳1与弧形板体21之间,使得公带4的自由端能够插入到该收纳孔,从而方便于对公带4的自由端的自由端进行收纳以及方便于表带的使用。
在两个连接耳22的相对内侧设置有盲孔23;U型保护壳1呈U槽状,在U型保护壳1一个槽壁的两端设置有凸针12,凸针12能够嵌入到盲孔23内。所述U型保护壳1的底壁超出凸针12所在的槽壁,且该底壁与连接耳22的侧边相抵,所述U型保护壳1的另一个槽壁超长于凸针12所在的槽壁,且该另一个槽壁与连接耳22的上沿相抵。通过凸针12能够使得U型保护壳1能够固定到两个连接耳22之间,实现U型保护壳1与针扣板2的连接。同时,利用U型保护壳1的一个槽壁和底壁与连接耳22的上沿和侧沿相抵的是设计,能够提高U型保护壳1位置的稳定性,避免U型保护壳1以凸针12为轴而发生转动。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腕表表带:包括公带4和母带5。
所述公带4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针孔43,所述公带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生耳孔42,第一生耳孔42中可以插入一个生耳,从而使得公带4可以通过该生耳连接到腕表表壳上的一侧。
所述母带5的一端连接有针扣结构,所述母带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生耳孔52,第二生耳孔52中可以插入另一个生耳,从而使得母带5可以通过该生耳连接到腕表表壳上的另一侧。
该针扣结构包括U型保护壳1、针扣板2和扣针3等结构;所述母带5的一端通过生耳连接到针扣板2的柄部侧,并伸入U型保护壳1罩内;U型保护壳1罩连接在针扣板2的柄部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公带4穿入的收纳孔;扣针3设置于针扣板2上并能够与公带4针扣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针扣结构可以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所述母带5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嵌装孔51,第二嵌装孔51呈盲孔23状并能够用于装入匹配形状的装饰体6。所述公带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嵌装孔41,第一嵌装孔41呈盲孔23状并能够用于装入匹配形状的装饰体6。第二嵌装孔51和第一嵌装孔41等嵌装孔呈盲孔23状,从而能够利用该嵌装孔嵌装一些装饰体6,这些装饰体6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塑料体,从而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是玉石、翡翠、黄花梨等珍稀石材或木材,从而提高装饰性,此外,装饰体6还可以是磁体从而达到一定的理疗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保护壳(1)、针扣板(2)和扣针(3);所述腕表包括有公带(4)和母带(5);所述母带(5)的一端通过生耳连接到针扣板(2)的柄部侧,并伸入U型保护壳(1)罩内;U型保护壳(1)罩连接在针扣板(2)的柄部侧,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公带(4)穿入的收纳孔;扣针(3)设置于针扣板(2)上并能够与公带(4)针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保护壳(1)上具有U型槽(11),该U型槽(11)的槽口方向背向于扣针(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扣板(2)包括弧形板体(21),弧形板体(21)呈弧形条状,扣针(3)垂直连接在弧形板体(21)的一端,弧形板体(21)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连接耳(22),U型保护壳(1)连接在两个连接耳(22)之间,所述收纳孔形成于U型保护壳(1)与弧形板体(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耳(2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生耳的通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连接耳(22)的相对内侧设置有盲孔(23);U型保护壳(1)呈U槽状,在U型保护壳(1)一个槽壁的两端设置有凸针(12),凸针(12)能够嵌入到盲孔(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保护壳(1)的底壁超出凸针(12)所在的槽壁,且该底壁与连接耳(22)的侧边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表表带的针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保护壳(1)的另一个槽壁超长于凸针(12)所在的槽壁,且该另一个槽壁与连接耳(22)的上沿相抵。
8.一种腕表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带(4)和母带(5);所述公带(4)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针孔(43),所述公带(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生耳孔(42);所述母带(5)的一端连接有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针扣结构,所述母带(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生耳孔(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表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带(5)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嵌装孔(51),第二嵌装孔(51)呈盲孔(23)状并能够用于装入匹配形状的装饰体(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表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带(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嵌装孔(41),第一嵌装孔(41)呈盲孔(23)状并能够用于装入匹配形状的装饰体(6)。
CN202220265783.6U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Active CN216627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5783.6U CN216627686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5783.6U CN216627686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7686U true CN216627686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65783.6U Active CN216627686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7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27686U (zh) 一种腕表表带及其针扣结构
CN210605382U (zh) 可拆卸饰品的手表
CN209750011U (zh) 一种改进的电话手表
CN110169627A (zh)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2808925U (zh) 一种带了表带的手表保护壳
CN214432320U (zh) 一种一体式防脱落防走失手环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CN212165117U (zh) 一种新型智能手表
CN207352367U (zh) 一种无缝隙镶嵌三维立体浮雕饰品表
CN106388149A (zh) 一种带有硬质金属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08316964U (zh) 一种无按键固定蓝牙耳机的手环
CN214854818U (zh) 一种可拆卸式滑动锁付表带
CN210611247U (zh) 一种盲戴腕带
CN214547747U (zh) 可佩带的防走失手环
CN215014099U (zh) 一种弹锁式组装智能设备的皮带扣
CN216796731U (zh) 一种可以便捷佩戴的智能手环
CN218978211U (zh) 一种儿童电子通讯手表
CN220477060U (zh) 一种新型可稳固固定手环主体装置
CN208318487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表表带
CN206260998U (zh) 一种带有硬质金属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14016322U (zh) 一种低功耗心率自动监测智能手环
CN212345605U (zh)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CN212014714U (zh) 一种智能手环的表带
CN216351800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092994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