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5605U -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5605U
CN212345605U CN202021081806.5U CN202021081806U CN212345605U CN 212345605 U CN212345605 U CN 212345605U CN 202021081806 U CN202021081806 U CN 202021081806U CN 212345605 U CN212345605 U CN 212345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liding groove
sliding
band
wea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18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华营
田怀清
乔本昌
王冠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18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5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5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5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包括带体和主体,在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带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主体和所述带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平行于带体横截面的方向相对滑动以连接,在所述主体和带体之间还设置有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滑动到位时对主体和带体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所述第二连接部抵靠在第一连接部上。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的腕带设备的主体和带体之间连接结构复杂且长期佩戴容易掉落松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佩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的腕带设备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也不断增多,如智能手环或者手表等,用户在使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时经常需要更换带体,现有市场上可穿戴的腕带设备的主体和带体之间主要通过较为复杂卡扣结构进行连接,不仅增加成本占据空间,且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在长期佩戴后容易因卡扣松动导致脱落。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的腕带设备的主体和带体之间连接结构复杂且长期佩戴容易掉落松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主体和带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即使长期佩戴也不会因为松动而掉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包括带体和主体,在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带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主体和所述带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平行于带体横截面的方向相对滑动以连接,在所述主体和带体之间还设置有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滑动到位时对主体和带体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所述第二连接部抵靠在第一连接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或带体上的弹性凸起部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带体或主体上的凹陷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第一侧面,所述带体包括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凸起部为从所述带体上形成的凸起,其与带体上的第二侧面平滑过渡连接,或者,所述弹性凸起部为从所述主体上形成的凸起,其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面平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滑动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所述带体的底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从所述第一滑槽底部滑动插装到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槽顶壁对应抵靠在第一滑动凸起的顶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二滑动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至少贯穿所述带体的其中一侧壁设置,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所述第二滑动槽的顶壁抵靠在第二滑动凸起的顶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三滑动凸起,所述第三滑动槽贯穿所述主体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三滑动凸起从所述第三滑槽顶部滑动插装到所述第三滑动槽内且通过其底壁抵靠在第三滑动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四滑动凸起,所述第四滑动槽至少贯穿所述主体的其中一侧壁设置,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第四滑动凸起的底壁对应的抵靠在第四滑动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槽为梯形槽,第一滑动凸起为与其形状适配的梯形凸起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带体通过二次注塑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分别在主体和带体上对应的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连接时,可通过将主体和带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沿平行于带体横截面方向相对滑动以连接主体和带体,并同时通过在带体和主体之间的定位结构,将带体和主体定位,整个主体和带体的连接结构在连接时,仅仅通过将两个滑动部相对滑动安装即可,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中佩戴到用户手腕上时,第二连接部抵靠在第一连接部上,用户手腕作用给第一连接部的作用力为向上作用力,带体作用给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为向下作用力,只要用户处于佩戴状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则会一直受到用户手腕和带体的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可确保即使长期佩戴也不会松动掉落。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的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的腕带设备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或带着智能显示功能的手环、或者普通功能的佩戴在腕部的手表或者手环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包括带体200和主体100,当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为智能手表时,其对应的主体100为表体,当其为具有显示功能的手环时,其对应的主体100为手环主体。
在设置时,带体200可设置有两条,分别连接在主体100的两侧,
为实现带体200与主体100的连接,本实施例对应的在所述主体10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0,在所述带体20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滑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210,所述主体100和所述带体2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配合进行连接,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时沿平行于带体200横截面的方向滑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沿平行于带体200横截面方向滑动连接可确保在沿带体200长度方向拉伸带体200时,不会出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之间出现滑动脱落的情况发生。
在所述主体100和带体200之间还设置有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到位时对主体100和带体200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为实现对主体100和带体200之间的定位固定,本实施例中设置定位结构,用于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连接到位时实现对主体100和带体200的完全定位和固定。
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所述第二连接部210抵靠在第一连接部110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受到的手腕作用力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0受到的带体200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当用户将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手腕上时,会将位于主体100两端的带体200下拉后通过锁扣锁紧固定,此时,主体100位于用户手腕上,会受到手腕给主体100的向上的作用力,由于第一连接部110设置在主体100上,第一连接部110对应的也受到用户手腕的向上的作用力,而带体200由于佩戴时需要下拉后锁紧在用户手腕上,带体200则受到向下的作用拉力,第二连接部210设置在带体200上,其对应的也受到向下的作用拉力,第二连接部210抵靠在第一连接部110上,用户在佩戴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到手腕上时,由于用户手腕和带体200的2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作用,使得第二连接部210和第一连接部110之间牢固抵接。并且,只要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在佩戴状态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则会始终受到用户手腕和带体200的作用力作用,使得第二连接部210始终抵靠压紧在第一连接部110上,进而确保了即使用户长期佩戴也不会发生松动脱落。
此外,由于第二连接部210为抵靠在第一连接部110上,在使用时,越拉紧带体200,则会使得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上受到的作用力越大,两者的配合连接越紧密,不会产生因为带体200被拉紧而导致带体200和主体100之间脱离的情况产生。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在连接时,只需要将主体100和带体200上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相对滑动,然后通过定位结构300进行定位即可实现连接,连接配合结构简单,连接方式方便快捷。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100或带体200上的弹性凸起部310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带体200或主体100上的凹陷部320。
所述主体100包括有第一侧面120,所述带体200包括有与所述第一侧面120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220,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20和第二侧面220上。优选的,所述弹性凸起部310为从所述带体200上形成的凸起,其与带体200上的第二侧面220平滑过渡连接,即凸起设置在第二侧面220上且与第二侧面220平滑过渡连接;
或者,所述弹性凸起部310为从所述主体100上形成的凸起,其与所述主体100的第一侧面120平滑过渡连接,即凸起设在第一侧面120上且对应的和第一侧面120平滑过渡连接。
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以在带体200的第二侧面220上设有弹性凸起部310,在主体100的第一侧面120上设有凹陷部320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连接配合时,弹性凸起部310会与第一侧面120接触配合,由于弹性凸起部310具有弹性,受压后会产生压缩形变,随着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位置的变化,弹性凸起部310位置改变,当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连接到位后,弹性凸起部310也对应地移动到凹陷部320的位置处,此时,弹性凸起部310恢复形变卡入到凹陷部320内,以实现对带体200和主体100的卡紧定位,凹陷部320优选为凹陷槽。
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00上的第一滑动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为设在所述带体200上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所述带体200的底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从所述第一滑槽底部滑动插装到所述第一滑动槽内,第一滑动槽的顶壁抵靠在第一滑动凸起的顶壁上。
此时,在装配时,将第一滑动凸起从带体200的下方滑动插入,插入到位后,第一滑动槽的顶壁抵靠在第一滑动凸起的顶壁上,下拉表带时,会施加作用力到带体200,带体200通过第一滑动槽顶壁抵压在第一滑动凸起上,同时用户手腕又施加作用力到主体100以及第一滑动凸起给其向上作用力,通过用户手腕作用力和带体200作用力两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使得第一滑动槽和第一滑动凸起牢固的抵接配合,不会产生松动。
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00上的第二滑动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为设在所述带体200上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贯穿至少所述带体200的其中一侧壁设置,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第二滑动槽顶壁对应的抵靠在第二滑动凸起的顶壁上。即,第二滑动槽为贯穿带体200的侧壁开设,其具体开设时,可贯穿带体200的左侧壁或者贯穿表体的右侧壁,或者同时贯穿表体的两侧壁开设,此时,在装配时,将第二滑动凸起从带体200的侧面滑动插入,第二滑动凸起位于第二滑动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第二滑动槽的顶壁抵靠在第二滑动凸起的顶壁上。
在佩戴到用户手腕上时,带体200施加给第二滑动槽向下作用力,用户手腕施加给第二滑动凸起向上作用力,通过两个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作用,使得第二滑动槽和第二滑动凸起抵靠更加牢固,防止松动。
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00上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为设在所述带体200上的第三滑动凸起,所述第三滑动槽贯穿所述主体100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三滑动凸起从所述第三滑槽顶部滑动插装到所述第三滑动槽内且通过其底壁抵靠在第三滑动槽的底壁上。即此时,在带体200上设第三滑动凸起,在装配时,带体200通过第三滑动凸起从顶部滑动插装到第三滑动槽内。
同样的,第三滑动凸起通过底壁抵靠第三滑动槽的底壁,第三滑动凸起和第三滑动槽同样受到带体200和用户手腕方向相反的2个作用力作用,使得两者配合牢固。
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00上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为设在所述带体200上的第四滑动凸起,所述第四滑动槽贯穿所述主体100的其中一侧壁设置,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第四滑动凸起的底壁对应的抵靠在第四滑动槽的底壁上。即此时,第二滑动槽沿主体100侧壁开设,其可贯穿主体100其中一个侧壁或同时贯穿两个侧壁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第四滑动凸起沿主体100侧面滑动插入,第四滑动凸起位于第四滑动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
沿带体200的长度方向,第一滑动槽的开口从靠近第一滑动凸起侧到远离第一滑动凸起侧逐渐变大,所述第二滑动凸起的形状与第一滑动槽形状适配,优选的,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滑动槽为梯形槽,第一滑动凸起为与其形状适配的梯形凸起块。这样可确保通过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凸起实现对主体100和带体200的连接。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带体200通过二次注塑成型。
在成型时,可先通过模具成型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可选用材质较硬的塑性材料成型,然后再将第一滑动槽和带体200放置到模具中二次注塑成型,保证带体200佩戴舒适度以及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的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包括带体和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带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主体和所述带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平行于带体横截面的方向相对滑动以连接,在所述主体和带体之间还设置有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滑动到位时对主体和带体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所述第二连接部抵靠在第一连接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或带体上的弹性凸起部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带体或主体上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有第一侧面,所述带体包括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部为从所述带体上形成的凸起,其与带体上的第二侧面平滑过渡连接,或者,所述弹性凸起部为从所述主体上形成的凸起,其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面平滑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滑动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所述带体的底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从所述第一滑槽底部滑动插装到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槽顶壁对应抵靠在第一滑动凸起的顶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二滑动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至少贯穿所述带体的其中一侧壁设置,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所述第二滑动槽的顶壁抵靠在第二滑动凸起的顶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三滑动凸起,所述第三滑动槽贯穿所述主体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三滑动凸起从所述第三滑动槽顶部滑动插装到所述第三滑动槽内且通过其底壁抵靠在第三滑动槽的底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四滑动凸起,所述第四滑动槽至少贯穿所述主体的其中一侧壁设置,在可穿戴的腕带设备佩戴到位时,第四滑动凸起的底壁对应的抵靠在第四滑动槽的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为梯形槽,第一滑动凸起为与其形状适配的梯形凸起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带体通过二次注塑成型。
CN202021081806.5U 2020-06-12 2020-06-12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Active CN212345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1806.5U CN21234560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1806.5U CN21234560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5605U true CN212345605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1806.5U Active CN21234560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5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7038B (zh) 一种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智能手表
CN211298656U (zh) 一种伸缩式可调节表带
CN205006114U (zh) 一种方便穿戴的智能手环
CN211092178U (zh) 腕戴设备
CN212345605U (zh) 可穿戴的腕带设备
CN105193022A (zh) 一种便于穿戴及便于信号输送的智能手环
CN210353497U (zh) 一种方便佩戴的手表
CN211187221U (zh) 一种心率信号接收器
CN210642840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11154114U (zh) 一种腕带产品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CN204499686U (zh) 智能手环
CN210672333U (zh) 手镯手表腕带大小尺寸伸缩调节结构
CN212574380U (zh) 一种腕带式电子产品
CN113273776A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CN212233402U (zh) 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0870157U (zh) 一种电子手环腕带
CN213785748U (zh) 电子设备、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7137025U (zh) 表带
CN216983870U (zh) 一种带有柔软舒适硅胶表带的智能手表
CN211154121U (zh) 可穿戴设备固定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7471386U (zh) 一种表带卡扣结构
CN218898634U (zh) 一种智能手环腕带
CN215014129U (zh) 一种手表的表带
CN218483916U (zh) 具有移动通信通能的便携智能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