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7678U -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7678U
CN216627678U CN202122294551.1U CN202122294551U CN216627678U CN 216627678 U CN216627678 U CN 216627678U CN 202122294551 U CN202122294551 U CN 202122294551U CN 216627678 U CN216627678 U CN 216627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charging
piece
fpc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45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洪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ui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45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7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7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7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带组件及电子设备。表带组件包括: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沿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表带本体,所述充电件的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部,以电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所述充电件的第二端嵌入所述表带本体的一端,所述表带本体的所述一端用于外接充电器,以为所述设备主体供电。本实施例的表带组件用于固定连接设备主体,使用该表带组件为设备主体充电无需插拔表带组件和设备主体,通过充电件的第二端与充电器连接即可实现充电器为设备主体充电,从而可以避免每次充电插拔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提高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智能设备中的智能手表或智能腕带,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较轻的优点,并且其可以穿戴在身上,深受用户的喜爱。
智能手表或智能腕带的充电方式主要包括充电底座充电和表耳插入USB充电器两种方式,其中,充电底座充电的方式需要设计与智能设备主体相适配的充电底座装置,即需要配备一个专用的充电座;表耳充电的方式无需配备专用的充电座,但是表耳充电的方式需要将表带与智能设备主体分离,再将表耳插入UBS充电插头,该种充电方式每次充电需要插拔表带,可能会造成表带与智能设备主体连接结构造成影响,降低表带与智能设备主体连接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充电方式影响电子设备连接可靠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表带组件,所述表带组件包括:
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用于连接设备主体;以及
充电件,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沿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表带本体,所述充电件的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部,以电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所述充电件的第二端嵌入所述表带本体的一端,所述表带本体的所述一端用于外接充电器,以为所述设备主体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带组件,充电件沿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表带本体,充电件的第一端伸出至表带本体的外表面,并且与设备主体电连接,充电件的第二端由表带本体的内部延伸至表带本体的表面,充电件的第二端与充电器电连接,充电器内的电能通过充电件的第二端进入充电件内,然后电能通过充电件的第一端进入设备主体内,从而达到为设备主体充电的目的。本实施例的表带组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设备主体,使用该表带组件为设备主体充电无需插拔表带组件和设备主体,通过充电件用于电连接充电器的另一端与充电器连接即可实现充电器为设备主体充电,从而可以避免每次充电插拔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防止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过早磨损疲劳,提高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带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件包括FPC和充电弹片,部分所述FPC沿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表带本体,所述FPC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部,以电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所述FPC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弹片,所述充电弹片由所述表带主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充电弹片用于连接所述充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弹片由所述表带主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带本体远离所述充电弹片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由所述表带本体朝向垂直于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FPC伸出至所述限位部的外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PC的所述第一端设有充电连接部,所述充电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的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弹片包括弹片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弹片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FPC和所述接触部,所述弹片连接部位于所述表带本体的内部且所述弹片连接部由所述FPC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折弯,所述接触部的外侧端面平行于所述表带本体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表带,所述设备主体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表带,所述表带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表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表带组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设备主体,使用该表带组件为设备主体充电无需插拔表带组件和设备主体,通过充电件用于电连接充电器的另一端与充电器连接即可实现充电器为设备主体充电,从而可以避免每次充电插拔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防止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过早磨损疲劳,提高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设备壳体和设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充电PIN,所述设备壳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充电PIN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充电件靠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充电PIN连接,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用于连接所述表带本体的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表带组件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表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和显示屏,所述上壳、下壳和所述显示屏共同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充电PIN与所述下壳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充电PIN由所述下壳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表带组件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表带组件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表带组件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设备主体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表带组件;
10:表带本体、11:限位部、12:卡槽、13:卡扣;
20:充电件、21:FPC、211:充电连接部、2111:连接孔、22:充电弹片、221:弹片连接部、222:接触部;
200:设备主体、201:充电PIN、202:设备壳体、2021:上壳、2022:下壳、2023:显示屏、2024:安装槽、203:容纳空间、204:密封件、205:主板;
3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第二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第二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响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表带组件100,表带组件100包括:表带本体10和充电件20,具体地,表带本体10用于连接设备主体200,充电件20沿表带本体10的长度方向穿设于表带本体10,充电件20的第一端伸出至表带本体10的外部,以电连接设备主体200,充电件20的第二端嵌入表带本体10一端,表带本体10的所述一端用于电连接充电器,以为设备主体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带组件100,充电件20沿表带本体10的长度方向穿设于表带本体10,充电件20的第一端伸出至表带本体10的外表面,并且与设备主体200电连接,充电件20的第二端由表带本体10的内部延伸至表带本体10的表面,充电件20的第二端与充电器电连接,充电器内的电能通过充电件20的第二端进入充电件20内,然后电能通过充电件20的第一端进入设备主体200内,从而达到为设备主体200充电的目的。本实施例的表带组件100的一端用于固定连接设备主体200,使用该表带组件100为设备主体200充电无需插拔表带组件100和设备主体200,通过充电件10用于电连接充电器的另一端与充电器连接即可实现充电器为设备主体100充电,从而可以避免每次充电插拔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防止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过早磨损疲劳,提高表带组件与设备壳体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至图4所示,充电件20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21和充电弹片22,部分FPC21沿表带本体10的长度方向穿设于表带本体10,即FPC21的第一端伸出至表带本体10的外部,并且FPC21的第一一端伸入至设置主体200的内部与设备主体200电连接,FPC21的第二端靠位于表带部分10的内部并且与充电弹片22连接,充电弹片22位于表带本体10远离设备主体10的一端并且充电弹片22位于表带本体10的外表面,充电弹片22用于电连接充电器。表带本体10设有充电弹片22的一端插入到充电器内与充电器电连接,充电插头通过充电弹片22将电能传递到FPC21内,再通过FPC21将电能传递到充电PIN201,最后通过充电PIN201将电能传递到主板等需要充电的部件。
充电弹片22包括弹片连接部221和接触部222,弹片连接部221位于表带本体10的内部,弹片连接部2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FPC21和接触部222,弹片连接部221连接FPC21第二端由表带本体10的内部朝向表带本体10的外表面折弯,接触部222的外侧端面平行于表带本体10的外表面,以便于充电器的充电PIN或充电弹片与接触部222接触。接触部222的外侧端面呈内嵌于表带本体10的外表面的形式,与接触部222接触的充电弹片或者充电PIN可以是具有弹性的结构,保证充电PIN或充电弹片能够与接触部222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表带本体10远离充电弹片2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由表带本体10朝向垂直于表带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用于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200的内部,FPC21伸出至限位部11的外部。具体地,设置主体200包括设备壳体202和充电PIN201,设备壳体202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203,限位部11设置在容纳空间203内,并且限位部11限制表带本体10从设备壳体202的容纳空间203脱出,另外,FPC21的第一端伸出至限位部11的外部并且收容在容纳空间203内部。
如图5所示,设备壳体202包括上壳2021、下壳2022和显示屏2023,上壳2021与下壳2022可拆卸连接,显示屏2023设置在上壳2021的顶部,上壳2021与下壳2022之间形成容纳部分表带本体10的安装槽2024,上壳2021、下壳2022和显示屏2023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203,安装槽2024与容纳空间203连通。部分表带本体10穿设于安装槽2024并且限位部11伸入到容纳空间203内,限位部11沿容纳空间203的内壁分别向上壳2021和下壳2022延伸。限位部11垂直于表带本体10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安装槽2024垂直于表带本体10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以防止限位部11从安装槽2024脱出于设备壳体202。
充电PIN201的一端连接于下壳2022,充电PIN201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纳空间203内。为了保证充电PIN201与下壳2022连接的可靠性,充电PIN201与下壳2022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充电PIN201以嵌件的形式置于模具中,将注塑原料注入模具内,从而形成嵌入有充电PIN201的上壳2022。
为了防止表带本体10的限位部11在容纳空间203内移动,同时防止表带本体10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表带本体10的限位部11固定连接于容纳空间203的内壁。具体地,限位部11与容纳空间203的内壁可以通过双面胶、胶水等具有黏贴性能的物质进行粘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只要是能够将限位部11固定在容纳空间203的内部即可。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避免外部尘土或者雨水通过安装槽14进入到设备壳体11的容纳空间13内,限位部11与上壳2021粘贴的一侧、限位部11与上壳2022粘贴的一侧均设有密封件204(如图6所示),具体地,沿表带本体10的长度方向在限位部11与上壳2021之间、限位部11与上壳2022之间均设置密封条。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且密封件挤压在安装槽的内壁与表带本体10之间。
FPC21的第一端设有充电连接部211,充电连接部211通过连接孔2111与设于下壳2022且容纳于容纳空间203的充电PIN201连接,具体地,安装孔211套设于充电PIN201,再通过热熔的方法将FPC21与充电PIN201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FPC21与充电PIN201也可以其他固定连接方式(焊接等)或者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只要是能够实现FPC21与充电PIN201的电连接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表带本体10上设有卡槽12或者卡扣13。通过卡槽12或槽口13与另一表带实现可拆卸的连接,以便于用于使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充电件20的表带本体10上设有多个卡槽12,多个卡槽12沿表带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本实施例中的FPC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FPC21沿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沿表带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卡槽12均匀设置在两个FPC21之间。另一表带本体10设有与卡槽12配合的卡扣13,另一表带本体10也可以设置充电件20,以保证一个充电件20损坏时,另一充电件20仍然可以为设备主体200进行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FPC21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一个FPC可以设置在多个卡槽12的一侧,一个FPC21同时连接两个充电弹片22。
为了减小表带本体10的注塑成型难度,同时,简化表带本体10的结构,充电件20与表带本体10设置为一体注塑成型,即充电件20以嵌件的形式置于模具内,将注塑原料注入模具内,形成嵌入有充电件20的表带本体1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200和表带组件100,设备主体200的至少一侧设有表带组件100,表带组件100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表带组件100。
设备主体200还包括主板205,主板205收容于容纳空间203内,主板205的下方连接于主板充电弹片,主板205通过主板充电弹片与充电PIN22接触,充电时,外部电能通过FPC21、充电PIN201、主板充电弹片对主板205进行充电。
表带本体10的数量为两条,两条表带本体10分别连接设备壳体11的两端,至少一个表带本体10通过充电件20与设备主体200内部的充电PIN201电连接。具体地,可以设置一个表带本体10与充电件20一体注塑成型,另一个表带本体10仅用于与设备主体200连接;也可以设置两组一体注塑成型的充电组件100,两组充电组件100分别连接两组充电PIN201,当一组充电件20发生损坏时,可以使用另外一组充电件20进行充电。为了减小注塑难度,避免过多的充电PIN201占用空间有限的容纳空间13,本实施例仅设置一个表带本体10与充电件20注塑成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组件包括:
表带本体,所述表带本体用于连接设备主体;以及
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沿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表带本体,所述充电件的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部,以电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所述充电件的第二端嵌入所述表带本体的一端,所述表带本体的所述一端用于外接充电器,以为所述设备主体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件包括FPC和充电弹片,所述FPC沿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表带本体,所述FPC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部,以电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所述FPC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弹片,所述充电弹片用于电连接所述充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弹片由所述表带主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表带本体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本体远离所述充电弹片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由所述表带本体朝向垂直于所述表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FPC伸出至所述限位部的外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FPC的所述第一端设有充电连接部,所述充电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的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弹片包括弹片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弹片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FPC和所述接触部,所述弹片连接部位于所述表带本体的内部且所述弹片连接部由所述FPC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折弯,所述接触部的外侧端面平行于所述表带本体的外表面。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表带组件,所述设备主体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表带组件,所述表带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设备壳体和设于所述设备壳体的充电PIN,所述设备壳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充电PIN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充电件靠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充电PIN连接,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用于连接表带本体的限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表带组件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表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和显示屏,所述上壳、下壳和所述显示屏共同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充电PIN与所述下壳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充电PIN由所述下壳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CN202122294551.1U 2021-09-22 2021-09-22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627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4551.1U CN216627678U (zh) 2021-09-22 2021-09-22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4551.1U CN216627678U (zh) 2021-09-22 2021-09-22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7678U true CN216627678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2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4551.1U Active CN216627678U (zh) 2021-09-22 2021-09-22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7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5328B1 (ko) 전기 커넥터가 제공된 손목시계
KR100953597B1 (ko) 가요성 케이스를 가진 휴대기
KR100692671B1 (ko) Ic 카드
US9393634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210096514A1 (en) Watch case back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 power source
CN205510594U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结合顶端及保护壳
CN112653826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627678U (zh)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US9900413B2 (en)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637927B (zh) 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3809428B (zh) 用于以改善的接触固定纽扣电池的装置
CN215601058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1543745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0182570U (zh) 一种pos机的非接触式天线及pos机
KR101626044B1 (ko) 자가 충전 기능을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케이스
US20160226180A1 (en) Improvements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their manufacture
CN208770807U (zh) 智能固定器及安装有该智能固定器的智能滑雪板
CN206547999U (zh) 一种附带u盘和数据线功能的智能手环
CN218830303U (zh) 一种平板线圈上置马达及电子设备
CN219163735U (zh) 一种具有连接器的薄片介质
CN216145699U (zh) 锂离子电池的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882032U (zh) 腕戴设备
CN210895031U (zh) 可穿戴设备
CN220603703U (zh) 用于动物项圈的定位主机和动物项圈
CN212543395U (zh) 一种背夹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8

Address after: 18/F, Building 2, Shandong Pr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Minghui International), No. 39 Shi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35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ui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Room 308, Beizhai Street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