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02852U - 穿戴式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02852U
CN216602852U CN202122230029.7U CN202122230029U CN216602852U CN 216602852 U CN216602852 U CN 216602852U CN 202122230029 U CN202122230029 U CN 202122230029U CN 216602852 U CN216602852 U CN 216602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astic
button
monitoring
monito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00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昆才
石柏川
王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00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02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02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02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包括:监测主机和底座;所述监测主机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生理参数监测模块和供电模块,设于所述外壳面朝所述底座的一侧上的第一电接触器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一卡扣和第一扣合部;所述底座包括底壳,位于所述底壳且与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接触器件,以及设于所述底壳的第二卡扣和第二扣合部;其中,所述第二卡扣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接触,从而使所述主机与所述底座之间建立电连接。

Description

穿戴式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式监测设备具有易携带、可无线通信等特点,其可以相对方便地穿戴在患者身上,以获取、存储和传输患者的参数,由此满足对患者日常的移动监测需求。
但是基于穿戴的需求,该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电池容量并不会太大,再加上穿戴式监测设备还需要传输患者的参数,功耗也相对较大,由此使得穿戴式监测设备需要相对频繁地充电或者更换电池。而充电或者更换电池时需要将穿戴式监测设备从患者身上取下,再将监测主机拆出,增加了医护人员操作的困难程度,也给患者造成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穿戴式监测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其被构造为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待测病人并监测所述病人的一个或多个生理参数,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包括:监测主机和底座;
所述监测主机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生理参数监测模块和供电模块,设于所述外壳面朝所述底座的一侧上的第一电接触器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一卡扣和第一扣合部;
所述底座包括底壳,位于所述底壳且与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接触器件,以及设于所述底壳的第二卡扣和第二扣合部;其中,所述第二卡扣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接触,从而使所述主机与所述底座之间建立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底壳上;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位于所述底壳外,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性件抵持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按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相对所述底壳外露,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
或者,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相对所述外壳外露,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并且远离所述第一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出机构位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凸起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抵持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底壳;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底壳移动并使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凸起部、弹性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底壳上,并且与所述底壳包围形成安装腔,所述弹性部和所述凸起部依次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弹性部抵持所述凸起部,并使所述凸起部相对所述安装部收缩或者伸出;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安装腔内收缩并使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安装腔外伸出,并使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凹槽;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压簧、弹性泡棉或者气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弹性储能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储能元件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和弹性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弹性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延伸;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端朝向所述底壳移动,所述弹片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片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出机构包括气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底座不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外壳为所述底座的底壳的一部分;或者,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且与所述监测主机、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为导电弹针,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为导电触点,所述导电弹针还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或者,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为导电触点,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为导电弹针,所述导电弹针还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用于供用户穿戴所述监测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组件为腕带、夹子、挂绳或者背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扣和扣合部,使得监测主机与底座之间可以方便地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医护人员更换监测主机,而不需要取下整个穿戴式监测设备,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设置弹出机构,在监测主机与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弹出机构可以使监测主机和底座分离,以便于医护人员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医疗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单病人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移动医疗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多病人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监测主机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监测主机的爆炸图。
图8是图4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10是图8中的底座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穿戴式监测设备一般具有可穿戴、体积小等特点,其可以适用于对亚重症患者进行移动监护的场景中。基于此,在患者运动康复的过程中,该穿戴式监测设备可以提供生理参数监测,以便于实现辅助诊断、异常预警等功能。
应当理解,一般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可以包括监测主机和参数传感器,其中,参数传感器可以通过插头之类的连接器与监测主机的插孔插接,以配合实现生理参数监测的功能,而参数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患者的待测部位相连,用于从该待测部位监测患者的相应生理参数,并将测得的生理参数信号传递给监测主机。例如:监测主机可以配合血氧传感器/血氧探头监测患者的血氧参数;或者,监测主机可以配合心电传感器/心电电极片监测患者的心电参数等。
但是,基于该插孔和该插头的配合关系,在监测主机的插孔以及插孔周围区域也形成较难被清洁的污垢区域。随着监测时长的增加,该污垢区域容易积灰积液。基于此,在积灰积液的污垢区域内,病菌也容易滋生,由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应当理解,伴随着患者的日常活动、病情发作以及康复护理等因素的影响下,监测主机的污垢区域更容易滋生各种类型的病菌,由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在患者之间日常交流的过程中,佩戴在一患者身上的监测主机可能沾染上另一患者咳嗽时喷出的病菌;或者,在患者日常运动、吃饭等过程中,监测主机容易沾上空气中的灰尘或者悬浮液等,从而利于病菌滋生。
此外,一般的穿戴式监测设备为了满足可穿戴、实时监护等需求,通常设备内置了可充电或者可更换的电池。当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电量较低时,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充电或者更换电池等操作。但是一般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的穿戴式监测设备是穿戴在患者身上时(即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电池的电量逐渐下降),医护人员并不能直接对监测设备进行相关操作。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先将整个穿戴式监测设备从患者身上取下再进行相关操作,此取下的过程会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同时也增大了医护人员工作的复杂度。
因此,当一般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电量较低时,医护人员需要将穿戴式监测设备整个从患者身上取下,然后进行充电或者更换电池等操作。或者,当需要对一般的穿戴式监测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时,在将穿戴式监测设备整个取下之后,医护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清洁;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存在清洁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基于以上的问题,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包括穿戴式监测设备12。每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均可移除地固定在患者身上,以获取对应类型的生理参数。其中,穿戴式监测设备12可以包括可拆卸的多个部件,例如包括实现穿戴的部件、处理数据的部件等,电池可以是设置在处理数据的部件中。基于此,当穿戴式监测设备12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时,可以取下处理数据的部件,并进行相关操作。而穿戴的部件仍可以穿戴在患者身上,以降低对患者的困扰,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此外,在对穿戴式监测设备12进行清洁消毒的方面,由于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多个部件均具有相对平坦、简洁的表面,因此各部件均没有容易积灰积液的污垢区域,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并降低医护人员工作的复杂度。
穿戴式监测设备12用于从用户身上获取与参数传感器的类型相对应的生理参数。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还包括床边监护仪16和中央站14中的至少一者。床边监护仪16与穿戴式监测设备12无线通信连接。其中,床边监护仪16用于接收穿戴式监测设备12传输的生理参数。中央站14与床边监护仪16、穿戴式监测设备12无线通信连接。其中,中央站14用于与床边监护仪16互相通信,以传输生理参数;或者,中央站14用于接收穿戴式监测设备12传输的生理参数。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适用于单病人使用场景和多病人使用场景。具体地,请参看图1和图2,图2所示为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的所涉及的单病人使用场景的示意图。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包括穿戴式监测设备12、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中央站14及床边监护仪16。其中,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结构不同于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的结构。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为医疗行业存在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与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可以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或有线通信连接。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与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可以共用一个主机设备进行监测工作;或者,还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主机设备进行监测工作。
穿戴式监测设备12和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中的任意一个设备作为主监测设备。所述主监测设备与床边监护仪16和中央站14中的至少一者无线通信连接。该主监测设备可以作为人体局域网中的HUB(多端口转发器),并且可以对外传输生理参数等数据。应当理解,穿戴式监测设备12和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均可以从患者身上获取对应生理参数,以及将该些生理参数及时地传输至主监测设备。而根据该些生理参数,主监测设备可以将其传输至中央站或者床边监护仪,以便于中央站或者床边监护仪根据该些生理参数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医护人员,供其采取对应措施;或者,主监测设备自行在本地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生理参数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中央站或床边监护仪,以供医护人员采取对应措施。
举例来说,在单病人使用场景下,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佩戴一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和一个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在穿戴式监测设备12作为所述主监测设备时,所述主监测设备用于接收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获取到的生理参数,并且用于向床边监护仪16和中央站14中的至少一者传输穿戴式监测设备12和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获取到的生理参数。在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作为所述主监测设备时,所述主监测设备用于接收穿戴式监测设备12获取到的生理参数,并且用于向床边监护仪16和中央站14中的至少一者传输穿戴式监测设备12和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获取到的生理参数。可以理解地,在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应用于单病人使用场景时,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可以包括多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和多个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可选地,多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之间可以无线通信连接。多个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与其中一个或多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之间可以无线通信连接。
请参看图3,图3所示为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的所涉及的多病人使用场景的示意图。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包括多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至少一个中央站14及至少一个床边监护仪16。多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可以与至少一个中央站14及至少一个床边监护仪16建立通信连接。举例来说,在多病人使用场景下,一个用户佩戴一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且每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采集到的生理参数可以传输至相应的床边监护仪16及相应的中央站14,以供医护人员采取对应措施。
此外,在该移动医疗监测系统10中,多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也可以彼此独立地分别传输生理参数等数据至中央站或者床边监护仪,而不需要通过一主监测设备一并传输。应当理解,针对生理参数,上述的两种传输方式可以灵活转换和实现,对此不加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监测设备12监测的生理参数的类型可以包括血氧、心电、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对此不加限制。
如图1所示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数量示例为两个,两个穿戴式监测设备12无线通信连接;其中,右边的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为血氧监测设备,左边的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为心电监测设备。应当理解,该血氧监测设备可以戴在患者的手腕上,以监测患者的血氧参数。该心电监测设备可以通过夹子等方式固定在患者的衣服上,或者可以直接与患者的皮肤贴设,以监测患者的心电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将血氧监测设备作为主监测设备,该血氧监测设备可以将获取的血氧参数以及心电监测设备获取的心电参数传输至中央站14或者床边监护仪16。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血氧监测设备可以将获取的血氧参数传输至中央站14或者床边监护仪16。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将获取的心电参数传输至中央站14或者床边监护仪16。
应当理解,床边监护仪16和中央站14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以及收发控制指令,以便于实现远程医疗监测。
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包括WMTS(Wireless Medical TelemetryServices,无线医疗遥测服务)、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蓝牙、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对此不加限制。
请同步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12,其包括监测主机100、底座200和连接器300。监测主机100可以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在实现监测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在需要时取下监测主机100并进行充电、更换电池、清洁消毒等操作。底座200可以配合穿戴组件430,以可移除地固定在患者身上。应当理解,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时,连接器300对应夹设在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之间,并与监测主机100电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取患者的生理参数,穿戴式监测设备12还可以包括参数线缆410和参数传感器420,参数线缆410电连接在连接器300和参数传感器420之间。参数传感器420可以配合参数线缆410、连接器300和监测主机100,以获取患者的生理参数。应当理解,参数线缆410与连接器30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对此不加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组件430可以与底座200连接,以供用户穿戴穿戴式监测设备12。基于此,为了实现穿戴,穿戴组件430可以与底座200固定连接、不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或者转动连接等。其中,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一体成型、粘胶粘接等,对此不加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穿戴组件430,可以将穿戴式监测设备12穿戴至患者的手臂、腕部、腿上、脚踝、衣服上等方便测量的位置。对应的,穿戴组件430的类型可以为腕带、夹子、挂绳或者背带等,对此不加限制。如图5所示,穿戴组件430包括一对腕带,该一对腕带连接在基座的两侧,以便于穿戴至患者的手腕。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组件430还设有贯通的线缆开口(未标示),该线缆开口可以供参数线缆410穿设。基于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参数线缆410,以降低参数线缆410被拉扯或者受力变形等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请一并参考图4、图6和图7,一些实施例中,监测主机100包括外壳110、安装于外壳110的显示屏101、以及设于外壳110的第一扣合部120和导电触点130。外壳110可以包围形成监测主机100的内部空间。监测主机100还包括置于该内部空间的第一电路板260。其中,第一电路板260可以配合参数传感器420等来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1为触摸显示屏,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处理器响应用户在显示屏101上输入的滑动触摸操作而切换显示屏101上的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监测设备12包括机械切换按键,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处理器响应机械切换按键的按压而控制切换显示屏101上的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1具有锁屏模式和解锁模式,在显示屏101处于锁屏模式时,显示第一内容界面;在显示屏101处于解锁模式时,显示第二内容界面;其中,第一内容界面显示的信息不同于第二内容界面显示的信息。如此,基于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显示屏101在解锁模式和锁屏模式下显示不同的内容界面,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查看需求。此外,第一电路板260还可以配合实现无线传输生理参数等功能。
而为了实现第一电路板260与相关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导电触点1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电触点130的第一端置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并且与第一电路板260电连接;导电触点130的第二端则朝向外壳110的外部空间伸出。应当理解,导电触点130的第二端可以与连接器300电接触,以实现监测主机100与连接器300之间的电连接。外壳110具有形成有导电触点的表面1101。导电触点130包括相对外壳110外露的导电接触面131。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触点130的导电接触面131与外壳110的形成有导电触点130的表面1101共面,从而监测主机100的外壳110的整体外壁相对平滑,进一步降低监测主机100积灰积液以及滋生病菌的可能,且能够降低清洁消毒的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0的形成有导电触点130的表面1101共面高出导电触点130的导电接触面131,即导电触点130相对外壳110向内凹陷设置,从而降低相邻的导电接触的静电作用,且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避免导电触点130发生偏移而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在其他一些可变形实施例中,外壳110的形成有导电触点130的表面1101共面还可以低于导电触点130的导电接触面131,即导电触点130相对外壳110向外凸出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监测主机100内还可以集成有生理参数监测模块和供电模块270等,以支持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正常工作。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测主机100还包括,但不局限于存储模块及输入/输出设备。可选地,输入/输出设备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无线传输模块、USB等。监测主机100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建立与中央站14、床边监护仪16及第三方穿戴式监测设备13等的通信连接,以实现对参数传感器420采集到的生理参数进行无线传输。可选地,参数传感器420采集到的生理参数还可以通过USB或传输线缆从监测主机100内导出。其中,供电模块270可以包括电源分配电路和上述的电池,电源分配电路可以对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成各功能模块所需要的工作电压。
请参考图8,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00包括底壳210、以及设于底壳210的第二扣合部220和连接器收容部210b。其中,底座200的第二扣合部220在位置上与监测主机100的第一扣合部120相对应,由此可以实现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器收容部210b则可以用于收容连接器300;即,当所述监测主机100和所述底座200可拆卸连接,连接器300收容于连接器收容部210b中。
请同步参考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300包括壳体310、以及设于壳体310内的第二电路板320和导电弹针(Pogo Pin)330。导电弹针330可以设于第二电路板320上,且对应导电触点130。壳体310具有对应导电弹针330的通孔310a。导电弹针330至少部分穿过壳体310的通孔310a,穿过通孔310a的部分导电弹针330则对应位于壳体310外,以便于与导电触点130电接触。应当理解,导电弹针330的数量和导电触点130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在外力作用下,导电弹针330可以相对壳体310收缩;而当外力作用消失后,导电弹针330则可以相对壳体310伸出。
基于此,在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可拆卸连接的过程中,监测主机100的导电触点130可以接触并且向导电弹针330施加作用力。相对的,导电弹针330收缩并且可以抵持导电触点130,以此实现连接器300与监测主机100之间的电连接。而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导电弹针330和导电触点130不再电接触,连接器300与监测主机100之间同步解除电连接的关系。由此,医护人员可以取下监测主机100,以进行充电、更换电池或者清洁消毒等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力作用可以包括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可拆卸连接过程中,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或者,技术人员对导电弹针330进行性能测试过程中,对导电弹针330施加的压力等,对此不加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触点130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导电胶等方式与第一电路板260电连接;类似的,导电弹针330也可以通过焊接、导电胶等方式与第二电路板320电连接,对此不加限制。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导电弹针和导电触点的位置可以对调,即,在监测主机100上设置导电弹针,在连接器300上设置导电触点。应当理解,此同样可以实现监测主机100与连接器300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充电、更换电池或者清洁消毒等操作,对此不加赘述。
应当理解,与一般的穿戴式监测设备不同,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中,根据实现的功能的不同,而将实现该功能的模块作为相对独立的部件。即如上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12包括了可拆卸的多个部件(100,200,300),每个部件均的表面均相对平滑,以降低积灰积液和病菌滋生的可能。通过该多个部件的配合,可以确保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监测功能的正常实现,同时可以利于医护人员工作的进行,并降低对患者的困扰。
请再同步参考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00的底壳210可以包括底壁212和侧壁214;侧壁214位于底壁212周围,并且与底壁212包围形成容纳腔210a。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容纳腔210a可以对应容纳监测主机100的至少一部分,侧壁214可以保护和辅助固定监测主机100。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300与底座200固定连接,连接器300的壳体310为底座200的底壳210的一部分。即,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300可以理解为底座200的一部分,例如,连接器300的壳体可以和底座200的底壳210一体成型,还可以通过粘胶、超声焊等方式固定在底座200的底壳210上。导电触点130可以作为第一电接触器件,导电弹针230可以作为第二电接触器件,第一电接触器件可以与第二电接触器件电接触,从而在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之间建立电连接的关系。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中相对独立的部件较少,以便于实现监测主机100、连接器300和参数传感器420之间的电连接。
请参考图11,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3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例如:连接器300与底座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过盈配合等方式实现连接;或者,通过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的配合而将连接器300夹持在二者之间。应当理解,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器300与底座200相对独立。基于此,在需要时,医护人员可以对穿戴式监测设备12中相对独立的各部件(100,200,300)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例如:保留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主机和底座200,并更换穿戴式监测设备12的连接器300、参数线缆410和参数传感器420,以此可以改变穿戴式监测设备12所监测的生理参数的类型。
请再同步参考图6、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之间具有可拆卸连接的关系,对此,监测主机100的外壳110还包括第一卡扣140,底座200的底壳210还包括对应第一卡扣140的第二卡扣240,以提高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效果。其中,第一卡扣140可以是公扣,第二卡扣240可以是母扣;或者,第一卡扣140可以是母扣,第二卡扣240可以是公扣。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40位于外壳110的一侧;第一扣合部120位于外壳110的另一侧,并且远离第一卡扣140。对应第一卡扣140和第一扣合部120,第二卡扣240位于底壳210的一侧;第二扣合部220位于底壳210的另一侧,并且远离第二卡扣240。由此,可以从多方位实现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提高二者(100,200)连接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20可以包括由外壳110形成的限位槽。第二扣合部220可以包括按钮222和弹性件224,按钮222和弹性件224均位于底壳210上。如图6和图9所示例的,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二扣合部220的数量均为两个,以提高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连接的稳定性,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二扣合部22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请同步参考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按钮222具有相对的按压端2221、抵持端2223和限位端2225。按压端2221相对底壳210外露,以便于被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按压。具体地,按压端2221可以伸出底壳210外;或者,可以内缩于底壳210内。可选地,按压端2221的按压面与底壳210的外表面相接且平齐,不仅可以避免因不规则的外壁产生碰撞和误按压按钮222的风险,且方便医护人员清洁底座200。抵持端2223可以抵持弹性件224,以配合实现按钮222的相对运动。限位端2225则可以与限位槽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底座200与监测主机1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应当理解,当相对独立的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需要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时,医护人员可以先将第一卡扣140置入第二卡扣240,以初步固定监测主机100对应第一卡扣140的一侧。之后,以底座200的第二卡扣240为转轴,医护人员可以使监测主机100以朝向底座200的方向相对转动,并直至限位槽与限位端2225配合。由此,可以实现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同步实现导电触点130和导电弹针330之间的电连接。
请同步参考图9和图10,当医护人员按压按钮222的按压端2221时,其施加的外力F可以使按钮222朝向弹性件224的方向滑动。抵持端2223可以对应挤压并使弹性件224产生弹性形变,以存储弹性势能。限位端2225则可以与限位槽解除配合,并使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的关系。
当外力F消失,弹性形变的弹性件224会释放存储的弹性势能,并使按钮222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由此可以推动按钮222的按压端2221复位。
请同步参考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在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后取出监测主机100,穿戴式监测设备12还可以包括设于底座200上的弹出机构230。弹出机构230可以在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后,藉由弹性势能释放等方式弹出监测主机100。其中,弹出机构2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对此不加限制。
请再同步参考图9和图10,一些实施例中,弹出机构230位于底壳210上。弹出机构230可以包括凸起部232和弹性部234,弹性部234抵持凸起部232和底壳210。应当理解,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由于受到监测主机100的作用力,凸起部232可以朝向底壳210的方向移动并使弹性部234产生弹性形变。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弹性部234存在回复自然状态的趋势,对应使凸起部232朝向远离底壳210的方向移动,并使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分离,以便于医护人员取出监测主机100。
一些实施例中,弹出机构230还可以包括按钮盖板252,按钮盖板252与底壳210的底壁212间隔设置,并且可以通过超声焊等方式与底壳210的侧壁214或者与下文将提及的限位板254等固定连接。按钮222、弹性件224和弹出机构230均可以设置于底壁212和按钮盖板252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按钮盖板252设有第一开口252a,第一开口252a可以供按钮222的限位端2225穿设,以便于与监测主机100的限位槽连接。按钮盖板252还设有第二开口252b,第二开口252b可以供弹出机构230的凸起部232穿设,以便于凸起部232抵持监测主机100。基于按钮盖板252,可以将第二扣合部220和弹出机构230整合到一起,以减小二者在整体上占据底座200的体积,同时也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底座200进行清洁消毒等操作。
请同步参考图9和图10,一些实施例中,底壳210还可以包括限位板254,限位板254设于底壁212上。限位板254开设有滑动槽220a。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254可以与底壁212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限位板254、底壁212和侧壁214可以共同包围形成滑动槽220a。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板254和底壁212可以共同包围形成滑动槽;或者,限位板254和侧壁214可以共同包围形成滑动槽;或者,限位板254上设有的滑动槽220a与底壁212和侧壁214隔离设置。按钮222和弹性件224均设置于滑动槽220a内,弹性件224抵持限位板254和按钮222。应当理解,限位板254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二扣合部220的数量、以及第二扣合部220与弹出机构230的相对位置关系等而有所不同,对此不加限制。
如图10所示例的,第二扣合部220的数量为两个,弹出机构230位于两个第二扣合部220之间。限位板254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并夹设在两个第二扣合部220和弹出机构230之间,以确保各自功能的正常实现。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弹出机构230位于其他位置时,限位板254的数量则可以为一个。
应当理解,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藉由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二扣合部220的扣合作用,凸起部232可以相对安装部收缩,以使弹性部234产生弹性形变。而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由于没有第一扣合部120和扣合部的限制,弹性部234存在回复自然状态的趋势,弹性力作用于凸起部232并促使凸起部232弹出监测主机100。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234可以包括压簧、弹性泡棉、气囊等,对此不加限制。
应当理解,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凸起部232朝向安装腔内收缩并使弹性部234产生弹性形变。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弹性部234用于使凸起部232朝向安装腔外伸出,并使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弹针330的伸缩方向与弹出机构230的运动方向相同,由此可以配合弹出监测主机100。应当理解,伸缩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般是指垂直于底壁212的表面的方向。
请参考图12,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监测设备12可以不包括弹出机构230,而为了实现弹出监测主机100的目的,导电弹针33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力。在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后,导电弹针330可以将监测主机100从底座200上弹出以实现分离,由此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取下监测主机100。此外,该导电弹针330也可以提高与监测主机100的导电触点13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弹出机构230可以包括弹性储能元件或者气囊等。其中,弹性储能元件可以包括弹片。
请参考图12,一些实施例中,弹出机构230为弹片。弹出机构230具有相对的固定端236和弹性端238;固定端236固定在底壳210上,弹性端238朝向远离底壳210的方向延伸,并且相对底壳210凸起。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弹性端238朝向底壳210移动,弹片产生弹性形变。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解除可拆卸连接,弹性端238可以朝向远离底壳210的方向移动,并使监测主机100和底座200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0还可以包括对应凸起部232的凹槽(图未示)。当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凹槽可以容纳凸起部232。基于此,在监测主机100被弹出后,通过凸起部232和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一卡扣140和第二卡扣240的配合,可以限定监测主机100与底座200的相对位置,以降低监测主机100意外脱落的可能。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弹出机构包括凸起部、弹性部和安装部;安装部安装于底壳上,并且与底壳包围形成安装腔。弹性部和凸起部依次安装在安装腔内,弹性部抵持凸起部和底壳。基于此,弹出机构可以位于底壳的底壁的任意位置上,而不需要靠近第二扣合部设置。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220可以包括限位槽。第一扣合部120可以包括按钮222和弹性件224等结构,并且均位于外壳110上。基于此,同样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对此不加赘述。
请参考图14,一些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的参数线缆410和参数传感器420,穿戴式监测设备12还可以包括光收发组件440,光收发组件440位于底座200之远离容纳腔210a的一侧。其中,光收发组件440可以与连接器300电连接,并用于在用户穿戴穿戴式监测设备12后,获取用户的生理参数。应当理解,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在底座200开设导电路径,以保证连接器300和光收发组件440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电连接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光收发组件440可以包括光发射器件和光接收器件,光发射器件可以对患者的皮肤照射不同波长的光线,该些光线经人体组织反射后被光接收器件接收,以此可以进行血氧、脉率、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的测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其被构造为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待测病人并监测所述病人的一个或多个生理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包括:监测主机和底座;
所述监测主机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生理参数监测模块和供电模块,设于所述外壳面朝所述底座的一侧上的第一电接触器件,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一卡扣和第一扣合部;
所述底座包括底壳,位于所述底壳且与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接触器件,以及设于所述底壳的第二卡扣和第二扣合部;其中,所述第二卡扣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扣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接触,从而使所述主机与所述底座之间建立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限位槽;
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底壳上;
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位于所述底壳外,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
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性件抵持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按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外壳上;
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相对所述底壳外露,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
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或者,
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外壳上;
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相对所述外壳外露,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
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并且远离所述第一卡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位于所述底壳上;
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凸起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抵持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底壳;
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底壳移动并使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
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分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凸起部、弹性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底壳上,并且与所述底壳包围形成安装腔,所述弹性部和所述凸起部依次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弹性部抵持所述凸起部,并使所述凸起部相对所述安装部收缩或者伸出;
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安装腔内收缩并使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
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安装腔外伸出,并使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分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凹槽;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凸起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压簧、弹性泡棉或者气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弹性储能元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储能元件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和弹性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弹性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延伸;
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端朝向所述底壳移动,所述弹片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片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包括气囊。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底座不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外壳为所述底座的底壳的一部分;或者,
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且与所述监测主机、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为导电弹针,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为导电触点,所述导电弹针还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或者,
所述第一电接触器件为导电触点,所述第二电接触器件为导电弹针,所述导电弹针还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用于供用户穿戴所述监测设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为腕带、夹子、挂绳或者背带。
CN202122230029.7U 2021-09-13 2021-09-13 穿戴式监测设备 Active CN216602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0029.7U CN216602852U (zh) 2021-09-13 2021-09-13 穿戴式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0029.7U CN216602852U (zh) 2021-09-13 2021-09-13 穿戴式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02852U true CN216602852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0029.7U Active CN216602852U (zh) 2021-09-13 2021-09-13 穿戴式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02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9105B2 (en) Modular wrist-worn processor for patient monitoring
CN212346544U (zh) 可穿戴感测设备
JP5124602B2 (ja) 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KR20210084490A (ko) 이중 통신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센서 데이터의 송신을 위한 시스템
US11771319B2 (en) Interface for two-part wearable patient monitoring device
EP2667772A1 (en) Exchangeable electrode and ecg cable snap connector
US9675267B2 (en) Device for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EP2850604A2 (en) Configurable,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CN216876363U (zh) 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
RU2687874C2 (ru)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 мультимедий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ам, медицинским и спортив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ам
CN216602852U (zh) 穿戴式监测设备
CN115804592A (zh) 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
JP2014161680A (ja) 生体情報モニタおよびそのキャリア
WO2020133428A1 (zh)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
WO2024045199A1 (zh) 移动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用于采集和传输佩戴者的生理参数数据的方法
WO2019148959A1 (zh) 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系统
CN116530939A (zh) 一种便携穿戴式监护仪移动终端监测系统
CN219206916U (zh) 一种多功能健康检测仪、检测系统和医疗设备
US20240090783A1 (en) Heart Rate Monitor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4208336U (zh) 一种可穿戴式多功能血压计
US20230352953A1 (en)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
EP4176803A1 (en) Portable ecg device
WO2020087459A1 (zh) 监护仪
CZ2013808A3 (cs) Elektronické zařízení
CZ2012680A3 (cs) Přídavné zařízení k multimediálním zařízen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