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7738U -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7738U
CN216597738U CN202123270019.2U CN202123270019U CN216597738U CN 216597738 U CN216597738 U CN 216597738U CN 202123270019 U CN202123270019 U CN 202123270019U CN 216597738 U CN216597738 U CN 216597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ayer
battery
plate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00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志博
王君生
谈作伟
任志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00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7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7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7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隔热装置用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隔热装置包括:隔板,隔板设在其中一个电芯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在隔板的厚度方向上,隔板包括隔热层和分别位于隔热层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导热板,导热板位于隔板的朝向其中一个电芯的一侧且位于其中一个电芯的下方,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均与导热板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装置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相邻电芯发生热失控,便于对电芯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可靠性,且连接强度高。

Description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市场近几年飞速发展,对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在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电芯之间易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在单个电芯失控时易引起相邻电芯的热失控,最终导致整个电池模组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相邻电芯发生热失控,便于对电芯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可靠性,且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隔热装置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在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隔板包括隔热层和分别位于所述隔热层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隔板的朝向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下方,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均与所述导热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通过隔板设在其中一个电芯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且包括隔热层和位于隔热层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导热板位于该电芯的下方,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与导热板可以对电芯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便于对电芯进行散热。在与隔板相邻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隔热层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的远离热失控电芯的一侧的电芯发生热失控,且通过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与导热板对与隔板相邻的电芯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能够进一步抑制隔板的远离热失控电芯的一侧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同时,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均与导热板连接,使得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可以将电芯侧面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上,使得电芯的热量传递更高效,更便于电芯散热,且确保了隔板与导热板的连接可靠,提高了隔热装置的连接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隔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所述导热板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平齐或所述导热板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超出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隔板的设有所述第一导热层的一侧,所述导热板包括在所述导热板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第三导热层和第四导热层,所述第三导热层位于所述第四导热层的上方,所述第三导热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连接,所述第二导热层与所述第四导热层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mm-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020W/(m·k)。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200W/(m·k)。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排布;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隔热装置,所述隔板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隔板的朝向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下方;用于与所述电芯换热的冷板,所述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的底部,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冷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装置为多个,每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均设有所述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模组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位于所述导热板和所述冷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隔热装置100;电池模组200;电芯300;
隔板10;隔热层11;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
导热板20;第三导热层21;第四导热层22;
冷板30;导热胶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
参照图1与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用于电池模组200,电池模组200包括多个电芯300,多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隔热装置100可以包括隔板10。
具体而言,隔板10设在其中一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例如图1所示的左侧),在隔板1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隔板10可以包括隔热层11、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分别位于隔热层11厚度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两侧,由此,隔热层11能对隔板10两侧的相邻两个电芯300进行隔热,且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可以对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
在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隔热层11可以横向阻断热量传递到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且堆积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层12或第二导热层13吸收并迅速导出,进一步抑制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确保了电池模组200的安全可靠性高。同时,在电池模组200正常工作时,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可以通过第一导热层12或第二导热层13将热量吸收并导出,实现了电芯300的散热,有利于提高电芯300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图1-图4所示,隔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导热板20,导热板20位于隔板10的朝向该电芯300的一侧(例如图1所示的右侧),且导热板20位于该电芯300的下方,通过导热板20可以将该电芯300的热量导出,便于实现电芯300的散热,确保电池模组200的使用安全性,且导热板20能够对电芯300进行支撑、定位,确保电芯300安装可靠。同时,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均与导热板20连接,使得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可以将电芯300侧面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20上,且电芯300底部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导热板20,使得电芯300的热量传递更高效,更便于电芯300散热。且隔板10与导热板20连接可靠,提高了隔热装置100的连接强度,使隔热装置100具有较好的抗撕裂强度。
在电池模组200包括冷板30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冷板30设于电芯300的底部,导热板20位于电芯300和冷板30之间,电芯300上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导热板20上,隔板10的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将电芯300侧面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20上,导热板20上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到冷板30上,实现了电芯300热量的导出,使得电芯300的散热效果更高效,且在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能够抑制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同时,通过导热板20较大的面积与电芯300、冷板30接触,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有利于提高电芯300的使用寿命,确保电池模组2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0、导热板20与电芯300均通过粘接连接,确保隔热装置100与电芯300连接可靠,便于对隔热装置100与电芯300进行连接,使得电池模组200装配更高效,且生产成本低。此外,通过电芯300与隔板10、导热板20粘接连接,能够使电芯300的热量更好的传递到隔板10与导热板20上,传导效果更高效。例如,隔板10与电芯300通过粘贴双面胶实现连接,导热板20与电芯300通过粘贴双面胶实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左”和“右”等方位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关系,而并非对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位的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通过隔板10设在其中一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且包括隔热层11和位于隔热层11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导热板20位于该电芯300的下方,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与导热板20可以对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便于对电芯300进行散热。在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隔热层11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且通过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与导热板20对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能够进一步抑制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同时,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均与导热板20连接,使得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可以将电芯300侧面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20上,使得电芯300的热量传递更高效,更便于电芯300散热,且确保了隔板10与导热板20的连接可靠,提高了隔热装置100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热板20的远离隔板10的一端(例如图2所示的右端)与该电芯300的远离隔板10的一侧(例如图2所示的右侧)平齐,或者导热板20的远离隔板10的一端超出该电芯300的远离隔板10的一侧,使得导热板20的面积更大,更便于电芯300上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20上,电芯300散热更高效,且能够确保对电芯300的底部支撑可靠,使得电芯300安装后不易发生倾斜,导热板20对电芯300支撑稳固,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200的耐振动、耐冲击性,在运输与转运过程中更安全,同时,导热板20能够对电芯300起到较好的绝缘防护效果,保证电芯300的使用安全性。
在电池模组200包括冷板30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导热板20与电芯300、冷板30接触面积更大,使电芯300与冷板30热交换更高效,提高了电芯300的散热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导热板20位于隔板10的设有第一导热层12的一侧(例如图2所示的右侧),使导热板20位于第一导热层12的一侧的电芯300的下方,便于对电芯300进行支撑,且对电芯300的热量进行传导,确保电池模组200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如图2-图4所示,导热板20包括第三导热层21和第四导热层22,在导热板2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第三导热层21和第四导热层22层叠设置,第三导热层21位于第四导热层22的上方,第三导热层21与第一导热层12连接,第二导热层13与第四导热层22连接,通过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可以将电芯300侧面的热量传递至第三导热层21和第四导热层22上,使得电芯300的热量传递更高效,且能够使导热板20的结构强度高,确保了导热板20与隔板10的连接强度高,避免隔热装置100发生变形,隔热装置100具有较好的抗撕裂强度,便于转运与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2与第三导热层21可以为一体件,第二导热层13与第四导热层22可以为一体件,使得隔热装置100的结构强度高,第一导热层12与第三导热层21、第二导热层13与第四导热层22连接性能好,热量传递更高效,生产效率高。例如,第三导热层21与第四导热层22可以通过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弯折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板20与隔板10可以通过PET膜进行封装,形成一体件,使隔热装置100的结构强度高,满足硬度要求,避免隔板10发生变形,便于隔热装置100进行装配,且隔热装置100具有较好的抗撕裂性能,便于转运与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隔热层11的厚度为0mm-3mm,即隔热层11的厚度为L1,且L1满足:0mm<L1≤3mm,在确保隔热层11能够满足隔热效果的情况下,隔热层11的厚度较小,减少电池模组200的占用空间,有利于降低隔热装置100的生产成本。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隔热层11的厚度可以为1mm、1.5mm、2mm、2.5mm、3mm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11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020W/(m·k),隔热层11的导热系数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隔热层11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在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相邻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确保电池模组200的使用安全性。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隔热层11的导热系数可以为0.020W/(m·k)、0.018W/(m·k)、0.013W/(m·k)、0.010W/(m·k)、0.005W/(m·k)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11的材料可以为气凝胶垫件、泡棉件、陶瓷纸件等,能够满足隔热层11的导热系数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例如,隔热层11的材料可以为气凝胶垫件,气凝胶垫件具有较好的压缩弹性,可以实现电池模组200的可压缩性,便于电池模组200进行制备,且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满足阻燃等级V0,满足新能源行业材料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热层1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即第一导热层12的厚度为L2,且L2满足:L2≤0.5mm,在确保第一导热层12能够满足较好的导热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了第一导热层12的厚度,从而减少了隔热装置100的重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2的厚度可以为0.5mm、0.45mm、0.4mm、0.35mm、0.3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导热层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即第二导热层13的厚度为L3,且L3满足:L3≤0.5mm,在确保第二导热层13能够满足较好的导热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了第二导热层13的厚度,从而减少了隔热装置100的重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热层13的厚度可以为0.5mm、0.45mm、0.4mm、0.35mm、0.3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中的厚度可以均小于或等于0.5mm,能够满足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较好的导热效果,且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的厚度小,有利于减少隔热装置100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热层12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200W/(m·k);或者第二导热层13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200W/(m·k);再或者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的导热系数均大于或等于200W/(m·k),能够使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对热量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便于对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2的材料可以为石墨件、金属件等;或者第二导热层13的材料可以为石墨件、金属件等;再或者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的材料可以为石墨件、金属件等,能够实现对热量具有较好的吸收与传导性能,且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满足阻燃等级V0,满足新能源行业材料使用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包括多个电芯300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
具体地,多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排布,隔板10设在其中一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导热板20位于隔板10的朝向该电芯300的一侧,且导热板20位于该电芯300的下方使得隔热层11能够对隔板10两侧的相邻两个电芯300进行隔热,横向阻断热量传递到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阻止或减缓相邻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与导热板20可以对该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有效抑制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且便于对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的热量吸收并导出,提高了电池模组200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如图1与图2所示,电池模组200还包括冷板30,冷板30用于与电芯300换热,冷板30设于电芯300的底部,导热板20位于电芯300和冷板30之间,电芯300可以通过导热板20将热量传递到冷板30上,有效提高了电芯300与冷板30的换热效率,充分发挥了冷板30的冷却效应,使得电芯300的换热效果更好,电芯300的散热更高效,达到降低电池模组200温度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电芯300的使用寿命。
在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隔热层11可以横向阻断热量传递到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且堆积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层12或第二导热层13吸收并传递到导热板20,同时导热板20可以吸收电芯300热失控产生的热量并进一步传递到冷板30上,避免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受热发生损坏,确保电池模组200使用安全性。
例如,冷板30可以吸收电芯300在充放电循环中释放的热量;或者,在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隔热装置100将热量传递到冷板30,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通过隔板10设在其中一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且包括隔热层11和位于隔热层11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导热板20位于该电芯300的下方,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与导热板20可以对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便于对电芯300进行散热。在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隔热层11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且通过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与导热板20对与隔板10相邻的电芯300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能够进一步抑制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同时,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均与导热板20连接,使得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可以将电芯300侧面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20上,使得电芯300的热量传递更高效,更便于电芯300散热,且确保了隔板10与导热板20的连接可靠,提高了隔热装置100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隔热装置100可以为多个,每个电芯300沿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均设有隔板10,使得多个相邻的两个电芯300之间均具有隔板10,能够对隔板10两侧的相邻电芯300进行隔热,阻断隔板10两侧的相邻电芯300之间的热量传递,且每个电芯300的下方均具有导热板20,能够对电芯300的热量吸收并导出,有效抑制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且便于对电芯300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池模组200的安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热板20之间具有间隙,在其中一个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该电芯300热失控发出的热量能够避免通过导热板20的连接处传递到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导热板20上,有效避免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确保电池模组2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0包括金属端板与箱体,多个电芯300与多个隔热装置100交叉堆叠形成堆叠结构物料,金属端板可以位于堆叠结构物料的两端,通过金属端板可以与箱体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堆叠结构物料的固定,确保电芯300安装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0还包括绝缘片,绝缘片位于金属端板与堆叠结构物料之间,通过绝缘片能够有效对电芯300进行绝缘,确保电芯300的防护效果好,避免电芯300发生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300与多个隔热装置100交叉堆叠后,可以通过捆绑扎带将多个电芯300与多个隔热装置100进行紧固,确保多个电芯300与隔热装置100连接可靠,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电池模组200还包括导热胶31,导热胶31可以位于导热板20和冷板30之间,导热胶31能够保证导热板20的平面度,确保隔热装置100与冷板30安装稳固,通过导热胶31能够将导热板20上的热量均匀传递到冷板30上,具有较好的传导效率,确保电芯300的热量传递更高效,有利于提高电芯300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4所示,电池模组200包括五个电芯300、五个隔热装置100、导热胶31与冷板30,五个电芯300沿左右方向排布。
其中,隔热装置100包括隔板10与导热板20,在隔板10的左右方向上,隔板10可以包括隔热层11、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分别位于隔热层11的左右两侧,隔板10设在其中一个电芯300的左侧,导热板20通过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向右弯折形成,且导热板20位于该电芯300的下方。冷板30设于电芯300的底部,导热板20设于电芯300和冷板30之间,导热胶31设于导热板20与冷板30之间。隔热层11的厚度可以为1.8mm,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的厚度可以为0.1mm,即隔板10的厚度为2mm,导热板20的厚度为0.2mm,导热胶31的厚度为0.5mm,导热胶31的导热系数为1.5W/(m·k)。
由此,在电芯300充放电循环中释放热量时,隔热装置100可以将电芯300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导热板20与导热胶31传递到冷板30,实现了电芯300的换热。在其中一个电芯300发生热失控时,隔热装置100能够横向阻断热量传递到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且将热失控电芯3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导热板20与导热胶31传递到冷板30,有效阻止或减缓隔板10的远离热失控电芯300的一侧的电芯300发生热失控,且隔热装置100的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与隔热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所述隔热装置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在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隔板包括隔热层和分别位于所述隔热层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
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隔板的朝向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下方,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均与所述导热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平齐或所述导热板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超出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隔板的设有所述第一导热层的一侧,所述导热板包括在所述导热板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的第三导热层和第四导热层,所述第三导热层位于所述第四导热层的上方,所述第三导热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连接,所述第二导热层与所述第四导热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020W/(m·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200W/(m·k)。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排布;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装置,所述隔板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隔板的朝向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下方;
用于与所述电芯换热的冷板,所述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的底部,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冷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为多个,每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均设有所述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胶,所述导热胶位于所述导热板和所述冷板之间。
CN202123270019.2U 2021-12-23 2021-12-23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597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0019.2U CN216597738U (zh) 2021-12-23 2021-12-23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0019.2U CN216597738U (zh) 2021-12-23 2021-12-23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7738U true CN216597738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0019.2U Active CN216597738U (zh) 2021-12-23 2021-12-23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7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729A (zh) * 2023-02-01 2023-03-14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以及电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729A (zh) * 2023-02-01 2023-03-14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以及电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275B (zh) 具有缓冲部件的电芯组
CN111742442A (zh)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CN216597738U (zh) 隔热装置和电池模组
CN112103598A (zh) 可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
CN212587583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0926233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1017155U (zh) 电芯模块、电池包及车辆
CN21662439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6345051A (zh) 一种多面冷却电池模组
CN21470605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3845406U (zh) 锂电池电芯模组的安全防护结构
CN218731578U (zh) 电池组
JP7166901B2 (ja) 電池冷却装置
CN219066945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EP4362172A1 (en) Battery assembly
CN219801032U (zh) 电池装置
CN218975563U (zh) 电池包
CN220400865U (zh)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20400695U (zh) 热管理构件、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17788557U (zh) 电芯隔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8101483U (zh) 电池模组
CN216055043U (zh) 电池模组
JP2020035688A (ja) 二次電池パック
CN218849595U (zh) 电芯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20420773U (zh)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