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5749U -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5749U
CN216595749U CN202123452213.2U CN202123452213U CN216595749U CN 216595749 U CN216595749 U CN 216595749U CN 202123452213 U CN202123452213 U CN 202123452213U CN 216595749 U CN216595749 U CN 216595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ables
head
pres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22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博文
游立锦
陈武汉
魏一振
张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ua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22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5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5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5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束线结构包括:束线件和多条线缆,线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头戴设备和控制模块相连接,束线件连接于多条线缆之间,线缆能够穿过束线件,且束线件具有限制线缆之间的间距的限位机构,束线件能够沿线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位于束线件与控制模块之间的线缆收束,束线件、线缆和头戴设备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头戴设备佩戴后有相当多的线缆暴露在外部,不好收纳整理,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头戴式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生活中,头戴式设备集成了更多的电子元器件,而这些电子元器件需要大量的线缆连接,同时由于续航、算力等要求,越来越多的头戴式设备采用分体式结构,头戴部分与其余部分通过线缆绕经脑后连接在一起。由于要适配不同人的头围、头型,头戴式设备一般需要预留足够长度的线缆,导致佩戴后有相当多的线缆暴露在外部,不好收纳整理,而且线缆形状不固定,游离浮动在外部会导致使用非常不便。
此外,现有的头戴式设备,尤其是AR、VR、MR、XR眼镜,由于眼部位置需要设置大量的电子、光学元器件,因此重量较大,导致整个设备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容易向前部倾斜,长期佩戴对耳朵、鼻梁压迫严重,会令佩戴者十分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头戴设备佩戴后有相当多的线缆暴露在外部,不好收纳整理,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束线结构,包括:束线件和多条线缆,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头戴设备和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束线件连接于多条所述线缆之间,所述线缆能够穿过所述束线件,且所述束线件具有限制所述线缆之间的间距的限位机构,所述束线件能够沿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位于所述束线件与控制模块之间的所述线缆收束,所述束线件、所述线缆和头戴设备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
更进一步地,所述束线件包括线缆扣,所述线缆扣包括扣座、压板和弹性件,所述扣座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所述线缆穿接的穿孔,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扣座,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扣座的底壁之间;
自然状态下,所述线缆能够被压紧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扣座之间;施力状态下,所述压板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压板运动至最下方时,所述线缆能够沿所述穿孔自由移动,且此时所述线缆位于所述弹性件弹力方向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座设置为开口柱体,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块、连接块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分别位于所述压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之间,所述第一压块的截面与所述扣座顶部的开口相适配,所述第二压块的底部与所述扣座的底壁之间连接有所述弹性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块的侧壁连接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卡块,所述卡块能够伸入所述穿孔,以将所述第二压块限位于所述扣座内。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根所述线缆之间设置有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包括其中一根所述线缆上设置的卡条和另一根所述线缆上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条能够扣合于所述卡槽,以将位于头戴设备远端的相邻两根所述线缆连接成一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座的一侧设置有压合部,所述压合部自所述扣座的外壁向外延伸,相邻的两根所述线缆均穿过所述压合部,且所述压合部能够对所述线缆施力,以将所述卡条和所述卡槽压紧扣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合部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线缆的宽度之和,且不小于所述线缆扣合连接后的总宽度。
或者,束线件也可以包括拉链,所述拉链包括拉头、拉柄和链条,所述链条沿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线缆,相邻的两根所述线缆穿过一个所述拉头,所述拉头内设置有锁合件,所述拉柄连接于所述拉头的外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合件包括锁扣,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拉头内部,且通过弹簧与所述拉头相连,所述锁扣设置有锁止斜面,所述锁扣能够卡设于所述链条的链齿间,或者,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链条的链齿相分离。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头戴设备,包括第一方面述及的束线结构,佩戴者头部两侧至少各有一根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束线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束线结构,包括:束线件和多条线缆,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头戴设备和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束线件连接于多条所述线缆之间,所述线缆能够穿过所述束线件,且所述束线件具有限制所述线缆之间的间距的限位机构,所述束线件能够沿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位于所述束线件与控制模块之间的所述线缆收束,所述束线件、所述线缆和头戴设备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
束线件能够将头戴设备两侧分出的线缆合束到一起,且能够沿线缆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在固定位置通过限位机构将线缆收紧,使得线缆收纳更加方便,线缆收纳后更加整洁,便于头戴设备的使用。而且,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头围,调整束线件在线缆上的位置,使线缆起到调节头带的作用。线缆在固定位置收紧后,束线件、线缆和头戴设备之间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能够起到束缚使用者头部的作用,束线结构能够对头戴设备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头戴设备的前部重量过大,重心偏移而向前下方倾斜甚至脱落,使得佩戴舒适感更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扣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穿设于线缆扣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块卡设于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扣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卡设于链条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与链条相分离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扣、线缆与头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线缆与头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标:
100-线缆扣;110-扣座;111-穿孔;112-压合部;120-压板;121-第一压块;122-连接块;123-第二压块;1231-卡块;130-弹性件;200-线缆;300-拉链;310-拉头;320-拉柄;330-链条;340-锁扣;341-锁止斜面;350-弹簧;400-扣合结构;410-卡条;42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扣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穿设于线缆扣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块卡设于穿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扣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卡设于链条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与链条相分离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扣、线缆与头戴设备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线缆与头戴设备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束线结构,包括:束线件和多条线缆200,线缆200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头戴设备和控制模块相连接,束线件连接于多条线缆200之间,线缆200能够穿过束线件,且束线件具有限制线缆200之间的间距的限位机构,束线件能够沿线缆2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位于束线件与控制模块之间的线缆200收束,束线件、线缆200和头戴设备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头戴设备可为眼镜、头盔或帽子等形态,可有显示功能或音频输入输出、拍摄等功能。由于双目或双耳的使用需求,需要分别为双目或双耳设置相关的电子/光学元器件,因此头戴设备两侧均需要引出线缆200。束线件能够将头戴设备两侧分出的线缆200合束到一起,且能够沿线缆200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在固定位置通过限位机构将线缆200收紧,使得线缆200收纳更加方便,线缆200收纳后更加整洁,便于头戴设备的使用。而且,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头围,调整束线件在线缆200上的位置,使线缆200起到调节头带的作用。线缆200在固定位置收紧后,束线件、线缆200和头戴设备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能够起到束缚使用者头部的作用,束线结构能够对头戴设备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头戴设备的前部重量过大,重心偏移而向前下方倾斜甚至脱落,使得佩戴舒适感更好。
具体使用时,头戴设备与控制模块之间的线缆200并不一定只有两根/两束,也不一定都通过束线件连接,头戴设备与控制模块之间可以有多根线缆200,只有其中部分线缆200通过束线件连接也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一根线缆”可以是被单一的绝缘层/套隔开的导线,也可以是多个均具有绝缘层的导线通过拧结、捆扎、套扣、粘合等方式被连接为一体后或一体成型后的线缆。
本实施例以两条线缆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中,请参见图1,束线件可以设置为线缆扣100,线缆扣100包括扣座110、压板120和弹性件130,扣座110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线缆200穿接的穿孔111,压板120安装于扣座110,弹性件130连接于压板120与扣座110的底壁之间。其中,弹性件130可以选用弹簧等具有弹性的元件。
请参见图2,线缆200自扣座110一侧的穿孔111进入扣座110内,再从扣座110另一侧的穿孔111穿出,线缆扣100能够起到对线缆200的收束作用。自然状态下,如图3所示,线缆200(图中未示出)能够压紧于压板120与扣座110之间。施力状态下,如图2所示,压板120压缩弹性件130,当压板120运动至最下方时,线缆200能够沿穿孔111自由移动,且线缆200位于弹性件130弹力方向的一侧。调整完毕不再施力时,弹性件130回弹,压板120向外移动,线缆200能够再次压紧于压板120与扣座110之间,线缆200不能沿着穿孔111随意移动,完成了对线缆200的卡设,即完成了自锁。
每个穿孔111内可包含一根或多根线缆200,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以一根线缆为例。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扣座110设置为开口柱体,穿孔111沿周向开设于扣座110的侧壁,压板120包括第一压块121、连接块122和第二压块123,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3分别位于压板120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块122连接于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3之间,第一压块121的截面与扣座110顶部的开口相适配,第二压块123的底部与扣座110的底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30。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3均为扁平的圆饼结构,且第一压块12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压块123的截面面积,连接块122为细长的柱体结构。自然状态下,即不对弹性件130施加外力(比如手指按压的外力),仅依靠弹性件130自身弹力情况下,第一压块121被顶出扣座110,第二压块123的顶面与扣座110的顶部距离最小;此时第一压块121被顶出扣座110,也方便后续需要调节扣座110的位置时,外部手指等方便对其进行施力,以方便将第二压块123与扣座110顶部之间的距离调大,留出足够的空间能够允许线缆200移动。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3,为了避免压板120从扣座110内脱离,第二压块123的侧壁连接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卡块1231,卡块1231能够伸入穿孔111,以将第二压块123限位于扣座110;此时穿孔111能够对卡块1231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地对第二压块123以及压板120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中,请参见图4,两根线缆200之间设置有扣合结构400,扣合结构400包括其中一根线缆200上设置的卡条410和另一根线缆200上设置的卡槽420,卡条410能够扣合于卡槽420,以将位于头戴设备远端的相邻两根线缆200连接成整体。卡条410沿长度方向连接于线缆200,具体可以设置为O型向外凸出,卡槽420同样沿长度方向连接于线缆200,可以对应设置为C型内凹,且具有一定弹性,如图4所示。线缆扣100卡紧在某一位置固定时,两根线缆200没有处在线缆扣100和头戴设备之间的部分,这部分的卡条410与卡槽420相互配合,两侧的线缆200可以扣合连接为一体,使得线缆200整体性更好,更加整洁,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为了在拉动线缆扣100时,两部分线缆200能够直接扣合在一起,扣座110的一侧设置有压合部112,请参见图5,压合部112自扣座110的外壁向外延伸,扣座110沿着线缆20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压合部112就能够对线缆200施力,以将卡条410和卡槽420压紧连接。压合部112可以将位于扣座110两侧的线缆200向内压迫,使得其中一根线缆200的卡条410与另一根线缆200的卡槽420扣合连接,更好的完成对线缆200的束紧。
需要说明的是,压合部112的开口宽度小于线缆200的宽度之和,且不小于线缆200扣合连接后的总宽度。将压合部112开口宽度设置为小于线缆200的宽度之和的目的在于,使得压合部112能够对两侧的线缆200施力以向中间收拢扣合;将压合部112开口宽度设置为不小于线缆200扣合连接后的总宽度的目的在于,为线缆200束紧形成整体后预留足够的宽度空间,降低压合部112对扣合后的线缆200的压力,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此处的“宽度”指的是该部件在与卡槽420和卡条410扣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
卡槽卡条与压合部112的配合能够使得线缆扣100滑动的同时,将两根线缆200没有处在线缆扣100和头戴设备之间的部分合并成一体,而且由于线缆扣100的存在,滑动到某个位置后能够实现自锁的状态,能够使线缆200起到佩戴头带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束线件也可以设置为拉链300,且拉链300带有自锁结构。请参见图6,拉链300包括拉头310、拉柄320和链条330,链条330沿线缆200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线缆200,相邻的两根线缆200穿过一个拉头310,拉头310内设置有锁合件,拉柄320连接于拉头310的外部。通过拉柄320带动拉头310的滑动,即可使两根线缆200张开或者闭合,并且可以控制线缆200闭合时的位置。由于拉链300带自锁功能,因此拉链300拉到某一位置后,能够将佩戴者头部勒紧箍住,起到头带的作用。
进一步的,锁合件包括锁扣340,锁扣340设置于拉头310内部,且通过弹簧350与拉头310相连,锁扣340设置有锁止斜面341,锁扣340能够卡设于链条330的链齿间,或者,在外力作用下与链条330的链齿相分离。具体的,可以通过上下移动拉柄320使得锁扣340与链条330上的链齿相分离,拉头310即可沿着链条330自由滑动,如图8所示。停止拉动拉柄320后,锁扣340在弹簧350的弹力作用下,卡设在链条330的链齿之间,拉头310不能沿着链条330自由移动,即处在被限位的状态,拉链300完成了自锁,如图7所示。
采用自锁拉链的结构设计,既能够让两根线缆200没有处在拉头310和头戴设备之间的部分合并,又能够起到自锁的效果,而且拉链300非常常用,取材方便,成本低。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头戴设备,请参见图9和图10,分体式头戴设备分别从两侧各引出一根线缆200至其他设备(颈挂设备、手持移动终端等均可),两根线缆200均从束线件里穿过,可以通过线缆扣100对线缆200进行收束,也可以通过拉链300对线缆200进行收束。
具体使用时,头戴设备与控制模块之间的线缆200并不一定只有两根/两束,也不一定都通过束线件连接,头戴设备与控制模块(或其他设备)之间可以有多根线缆200,只有其中部分线缆200通过束线件连接也可。但佩戴者头部每侧均至少需要有一根线缆200,总体上至少需要两根线缆200才能与头戴设备、束线件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佩戴区域。
束线件能够将分体式头戴设备两侧分出的线缆200合束到一起,且能够沿线缆200的长度方向移动,在固定位置将线缆200收紧,使得线缆200收纳更加方便,线缆200收纳后更加整洁,便于分体式头戴设备的使用。而且,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头围,调整束线件在线缆200上的位置,使线缆200起到调节头带的作用。线缆200在固定位置收紧后,束线件、线缆200和分体式头戴设备之间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能够起到束缚使用者头部的作用,束线结构能够对分体式头戴设备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分体式头戴设备的前部重量过大,重心偏移而向前下方倾斜甚至脱落,使得佩戴舒适感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线件和多条线缆,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头戴设备和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束线件连接于多条所述线缆之间,所述线缆能够穿过所述束线件,且所述束线件具有限制所述线缆之间的间距的限位机构,所述束线件能够沿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位于所述束线件与控制模块之间的所述线缆收束,所述束线件、所述线缆和头戴设备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环状的佩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线件包括线缆扣,所述线缆扣包括扣座、压板和弹性件,所述扣座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所述线缆穿接的穿孔,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扣座,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扣座的底壁之间;
自然状态下,所述线缆能够被压紧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扣座之间;
施力状态下,所述压板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压板运动至最下方时,所述线缆能够沿所述穿孔自由移动,且此时所述线缆位于所述弹性件弹力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座设置为开口柱体,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块、连接块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分别位于所述压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之间,所述第一压块的截面与所述扣座顶部的开口相适配,所述第二压块的底部与所述扣座的底壁之间连接有所述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块的侧壁连接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卡块,所述卡块能够伸入所述穿孔,以将所述第二压块限位于所述扣座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根所述线缆之间设置有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包括其中一根所述线缆上设置的卡条和另一根所述线缆上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条能够扣合于所述卡槽,以将位于头戴设备远端的相邻两根所述线缆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座的一侧设置有压合部,所述压合部自所述扣座的外壁向外延伸,相邻的两根所述线缆均穿过所述压合部,且所述压合部能够对所述线缆施力,以将所述卡条和所述卡槽压紧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合部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线缆的宽度之和,且不小于所述线缆扣合连接后的总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线件包括拉链,所述拉链包括拉头、拉柄和链条,所述链条沿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线缆,相邻的两根所述线缆穿过一个所述拉头,所述拉头内设置有锁合件,所述拉柄连接于所述拉头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合件包括锁扣,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拉头内部,且通过弹簧与所述拉头相连,所述锁扣设置有锁止斜面,所述锁扣能够卡设于所述链条的链齿间,或者,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链条的链齿相分离。
10.一种分体式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束线结构,佩戴者头部两侧至少各有一根所述线缆通过所述束线结构连接。
CN202123452213.2U 2021-12-30 2021-12-30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Active CN216595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2213.2U CN216595749U (zh) 2021-12-30 2021-12-30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2213.2U CN216595749U (zh) 2021-12-30 2021-12-30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5749U true CN21659574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2213.2U Active CN216595749U (zh) 2021-12-30 2021-12-30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5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8549B (zh) 具有改进的固定装置的便携式电力照明灯
US10104928B2 (en) Headwear accessory mounting clip and system
US11363861B2 (en) Watchbands with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US20170202292A1 (en) Headwear accessory mounting clip
US5459910A (en) Helmet strap buckle assembly
CN101415469A (zh) 呼吸保护装置的带具
US7089603B2 (en) Adjustable headband
CN216595749U (zh) 束线结构及分体式头戴设备
CA3065536A1 (en) Adjustable bungee fastener
CN114787689B (zh) 用于空间计算头戴装置或其他可穿戴设备的可延伸束带系统
CN110664060A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穿戴设备
CN111929901B (zh) 一种双层绑带式头戴设备
CN106502331B (zh) 一种紧固带松紧调节装置和一种头戴设备
CN212519395U (zh) 一种头戴设备和头戴结构
CN111466661A (zh) 松紧调节装置、上衣及裤子
CN219556398U (zh) 一种面罩
JP2019093133A (ja) バックル
CN215423045U (zh) 一种伸缩卡扣
CN202738852U (zh) 拉绳式护腰带
CN218650594U (zh) 带子固定扣
CN217784119U (zh) 一种便捷式高透明绳扣
CN220109210U (zh) 一种可调节的皮带
CN213819904U (zh) 一种便用防寒服
CN219871957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16748289U (zh) 一种稳定型vr虚拟现实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