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1976U -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1976U
CN216591976U CN202123269114.0U CN202123269114U CN216591976U CN 216591976 U CN216591976 U CN 216591976U CN 202123269114 U CN202123269114 U CN 202123269114U CN 216591976 U CN216591976 U CN 216591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dehumidification
compresso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691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亮
吴东华
雷朋飞
宗毅
刘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691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1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1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1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除湿系统,属于除湿设备技术领域。该空调除湿系统包括: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以及室内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依次连接以形成除湿回路。该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室内第一换热器在系统中起到二次过冷以及加热除湿后的空气的作用,可以实现恒温除湿,无需在室内机设置加热器;整个系统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占地空间小。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系统往往带有制冷、制热和除湿功能。现有的空调系统的除湿功能往往通过降温除湿的方式实现。降温除湿是通过空调调节器将室内空气降低至露点温度以下,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凝结水析出,从而降低空气中的绝对含水量,实现除湿过程。
由于人体舒适度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双重要求,在采用降温的方式进行除湿之后还需要对空气进行再加热,以使空气温度达到人体舒适温度。这种再加热的方式,还需要在空调系统中接入用于对空气进行再加热的其他升温能源或循环系统,整个空调系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除湿系统,系统简单可靠,能够实现恒温除湿,节能环保。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包括:
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
室内机,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以及室内第二换热器;
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依次连接以形成除湿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依次连接以形成制热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流通口,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三流通口与第四流通口,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五流通口与第六流通口;
所述空调除湿系统包括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流通口通过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三流通口连接,所述第四流通口通过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五流通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所述第一流通口、所述第六流通口连接;所述四通阀至少具有除湿导通状态以及制热导通状态两种状态;
当所述四通阀处于所述除湿导通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第六流通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当所述四通阀处于所述制热导通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六流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单向阀与第三支路,所述第五流通口通过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二流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三支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通行方向为由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向所述室外换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通行方向为由所述室外换热器向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截止阀与第二截止阀;
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并联;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依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依次连接;
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第二节流阀。
作为优选,还包括送风装置;
所述空调除湿系统具有除湿工作状态,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在所述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将空气由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吹向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或将空气由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吹向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室内第一换热器在系统中起到二次过冷以及加热除湿后的空气的作用,可以实现恒温除湿,无需在室内机设置加热器;整个系统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占地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室外机;11、压缩机;12、室外换热器;13、第二节流元件;14、四通阀;15、第二单向阀;16、第一截止阀;17、第二截止阀;20、室内机;21、室内第一换热器;22、室内第二换热器;23、第一节流元件;25、第一单向阀;31、第一支路;32、第二支路;33、第三支路;34、第四支路;35、第五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除湿系统,该除湿系统兼具除湿和制热功能,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通过室内第一换热器21作为二次冷凝器,进行二次过冷。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除湿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该空调除湿系统包括室外机10以及室内机20,室内机20用于安装于目标空间的外部,室内机20用于安装于目标空间的内部。当空调除湿系统用于对某一建筑物内部进行除湿时,室外机10安装于建筑物外,室内机20安装于建筑物内。
室外机10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室内机20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21、室内第二换热器22以及第一节流元件23。通过在室内机20设置两个换热器,可以采用一个换热器作为二次过冷的冷凝器,采用另一个换热器作为对目标空间进行降温除湿的蒸发器。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1的出口、室外换热器12、室内第一换热器21、第一节流元件23、室内第二换热器22、压缩机11的回气口之间依次连接以形成除湿回路。空调除湿系统具有除湿工作状态,当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冷媒在除湿回路内循环,室外换热器12作为冷凝器,室内第一换热器21也作为冷凝器,室内第二换热器22作为蒸发器。
其中,第一节流元件23的开度可调,第一节流元件23用于调节冷媒流量。
其中,压缩机11用于将冷媒从低压区抽入压缩机11内,在压缩机11内将冷媒压缩,件压缩后的冷媒送到高压区冷却凝结;压缩机11的出口用于送出压缩后的冷媒,压缩机11的回气口用于供抵压区的冷媒流入。
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冷媒经压缩机11做功后排出高温高蒸气,经过室外换热器12进行冷凝后,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21进行二次过冷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冷媒,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23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22,冷媒在室内第二换热器22中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接着冷媒流回压缩机11内。当冷媒经过室内第二换热器22,也即蒸发器时,冷媒由液态蒸发为气态的过程中吸收目标空间内的热量,降低蒸发器处的空气温度,析出过饱和温度水分,达到除湿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冷媒在室内第一换热器21处液化并向外部环境放热,冷媒在室内第二换热器22处蒸发并向外部环境吸热起到降温除湿的作用,而室内第一换热器21可以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其中,可以通过调节压机的频率、第一节流元件23的开度,以将室内温度以及湿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达到恒温除湿、恒温恒湿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冷媒在整个除湿回路的循环过程中,室内第一换热器21在系统中起到二次过冷和加热除湿后空气的作用。如此,巧妙利用二次过冷的热量对室内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了恒温除湿的功能,节能环保,提高系统能力能效。本实施例的空调恒温除湿系统,不需要在降温除湿系统中接入其他能源或循环系统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安装灵活。另外,二次过冷具有减少冷媒在管道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有利于节流元件更加稳定的工作等优点。该空调除湿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新风或排风装置搭配使用,以用于在目标空间内进行温度、湿度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该空调除湿系统上增加制热功能,以扩大该系统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13,压缩机11的出口、室内第二换热器22、第二节流元件13、室外换热器12、压缩机11的回气口依次连接以形成制热回路。
空调除湿系统具有制热工作状态,当空调除湿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冷媒在制热回路内循环,室内第二换热器22作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12作为蒸发器。当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冷媒经过压缩机11做功后排出高温高压蒸汽,在室内第二换热器22中冷凝放热,以对目标空间内的回风空气进行加热,接着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12蒸发吸热,最后回到压缩机11。
该空调除湿系统具有恒温除湿以及制热的功能,可应用于游泳馆、洗浴中心或其他具有除湿制热需求的场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2包括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流通口,室内第一换热器21包括第三流通口与第四流通口,室内第二换热器22包括第五流通口与第六流通口;
空调除湿系统包括第一支路31以及第二支路32;第二流通口通过第一支路31与第三流通口连接,第四流通口通过第二支路32与第五流通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为了灵活地将空调除湿系统在除湿工作模式与制热工作模式中调节,并且,使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四通阀14,四通阀14的四个阀口分别与压缩机11的回气口、压缩机11的出口、第一流通口、第六流通口连接;四通阀14至少具有除湿导通状态以及制热导通状态两种状态;
当四通阀14处于除湿导通状态时,压缩机11的出口与第一流通口连通,也即压缩机11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2连通,第六流通口与压缩机11的回气口连通,也即压缩机11的回气口与室内第二换热器22连通。
当四通阀14处于制热导通状态时,压缩机11的出口与第六流通口连通,也即,压缩机11的出口与室内第二换热器22连通;第一流通口与压缩机11的回气口连通,也即压缩机11的回气口与室外换热器12连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系统配置为,压缩机11的出口分别通过两条支路与室外换热器12、室内第二换热器22连接,压缩机11的回气口分别通过两条支路与室外换热器12、室内第二换热器22连接,再分别在这些支路上配置电磁阀,以根据系统的工作状态调节各个阀门的打开或关闭。
但是,通过设置四通阀14,能够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便于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空调除湿系统兼具除湿功能以及制热功能的基础上,为了避免除湿功能与制热功能相互干涉,为了保证在除湿工作状态时,冷媒在除湿回路中流动,在制热工作状态时,冷媒在制热回路中流动,在系统内配置第一单向阀25以及第二单向阀15。
第一单向阀25通过如下方式配置:
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三支路33,第五流通口通过第三支路33与第二流通口连接,第一单向阀25设于第三支路33;第一单向阀25的通行方向为由室内第二换热器22向室外换热器12。
第一单向阀25用于在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阻止冷媒直接由室外换热器12流向室内第二换热器22,保证冷媒需要经由室内第一换热器21、第一单向阀25才流至室内第二换热器22。
本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元件13设于第一单向阀25与室外换热器12之间。
第二单向阀15通过如下方式配置:
第二单向阀15设于第一支路31;第二单向阀15的通行方向为由室外换热器12向室内第一换热器21。
第二单向阀15与节流阀并联;第二单向阀15用于在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阻止冷媒从第一支路31流入室外换热器12,保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13才能进入室外换热器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元件23为节流阀,第二节流元件13为节流阀。节流阀主要用于控制流量,节流前后冷媒温度变化很小或温度不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室内机20包括第一截止阀16与第二截止阀17;
第二单向阀15与第二节流元件13并联;室外换热器12、第二单向阀15、第一截止阀16、室内第一换热器21依次连接;室外换热器12、第二节流元件13、第一截止阀16、室内第一换热器21依次连接;
室内第二换热器22通过第二截止阀17与压缩机11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截止阀的设置,方便进行检修、加压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截止阀16与第二截止阀17设于室外机10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第四支路34、第五支路35;第二节流元件13设于第四支路34,第一支路31与第四支路34并联;第一支路31、第二支路32远离室外换热器12的一端同时与第五支路35连接;第一截止阀16设于第五支路35;第三支路33的一端与第五支路3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路3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压缩机11、四通阀14、室外换热器12、室内第一换热器21、室内第二换热器22。第一节流元件23、第二节流元件13、第一截止阀16、第二截止阀17电连接,以控制这些装置或元件的开关或功率或开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用于将空气由室内第二换热器22处向室内第一换热器21处。可通过控制室内送风装置的送风效率,配合恒温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中,空调除湿系统具有除湿工作状态以及制热工作状态。
当系统处于恒除湿工作状态时,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1、四通阀14、室外换热器12、第二单向阀15、第一截止阀16、室内第一换热器21、第一节流元件23、室内第二换热器22、第二截止阀17、四通阀14、压缩机11。
当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1、四通阀14、第二截止阀17、室内第二换热器22、第一单向阀25、第一截止阀16、第二节流元件13、室外换热器12、四通阀14、压缩机11。
当系统处于恒除湿工作状态时,冷媒经压缩机11做功后排出高温高压蒸气,经过室外换热器12冷凝冷凝后,第二节流阀关闭,冷媒流经第二单向阀15、第一截止阀16,在室内第一换热器21中进行二次过冷,经过第一节流阀,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22中蒸发成低温低压气态冷媒,降低回风温度,析出过饱和温度水分,达到除湿效果。蒸发后冷媒经过第二截止阀17、四通阀14回到压缩机11。
当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一节流阀关闭。冷媒经过压缩机11做工后排除高温高压蒸气,经过四通阀14,第二截止阀17,在室内第二换热器22中对目标空间内回风空气进行加热,冷媒冷凝后经过第一单向阀25,第二节流阀,在室外换热器12中蒸发吸收热量,最后经过四通阀14回到压缩机11。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10),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
室内机(20),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21)、第一节流元件(23)以及室内第二换热器(22);
其中,所述压缩机(11)的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12)、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所述第一节流元件(23)、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所述压缩机(11)的回气口依次连接以形成除湿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13);所述压缩机(11)的出口、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3)、所述室外换热器(12)、所述压缩机(11)的回气口依次连接以形成制热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2)包括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流通口,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包括第三流通口与第四流通口,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包括第五流通口与第六流通口;
所述空调除湿系统包括第一支路(31)以及第二支路(32);所述第二流通口通过所述第一支路(31)与所述第三流通口连接,所述第四流通口通过所述第二支路(32)与所述第五流通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除湿系统还包括四通阀(14),所述四通阀(14)的四个阀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1)的回气口、所述压缩机(11)的出口、所述第一流通口、所述第六流通口连接;所述四通阀(14)至少具有除湿导通状态以及制热导通状态两种状态;
当所述四通阀(14)处于所述除湿导通状态时,所述压缩机(1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第六流通口与所述压缩机(11)的回气口连通;当所述四通阀(14)处于所述制热导通状态时,所述压缩机(11)的出口与所述第六流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口与所述压缩机(11)的回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5)与第三支路(33),所述第五流通口通过所述第三支路(33)与所述第二流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25)设于所述第三支路(33);所述第一单向阀(25)的通行方向为由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向所述室外换热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3)设于所述第一单向阀(25)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5);所述第二单向阀(15)设于所述第一支路(31);所述第二单向阀(15)的通行方向为由所述室外换热器(12)向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20)包括第一截止阀(16)与第二截止阀(17);
所述第二单向阀(15)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3)并联;所述室外换热器(12)、所述第二单向阀(15)、所述第一截止阀(16)、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依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12)、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3)、所述第一截止阀(16)、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依次连接;
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通过所述第二截止阀(17)与所述压缩机(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23)为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3)为第二节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装置;
所述空调除湿系统具有除湿工作状态,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在所述空调除湿系统处于除湿工作状态时,将空气由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吹向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或将空气由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21)吹向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22)。
CN202123269114.0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Active CN216591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9114.0U CN2165919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9114.0U CN2165919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1976U true CN216591976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69114.0U Active CN2165919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1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5330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209744650U (zh) 一种新风-毛细管网空气联合调节系统
CN216281972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09827304B (zh) 一种新风-毛细管网空气联合调节系统及其冬、夏季新风温度调节方法
CN111397008A (zh) 一种节能型出风温度可调的除湿工艺系统
CN210832213U (zh) 空调器
CN112577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1010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591976U (zh) 一种空调除湿系统
CN213514499U (zh)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CN11279765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44564U (zh) 空调器
CN212457540U (zh) 热泵机组组件和热泵机组
KR20100096552A (ko) 공기조화기
CN209944565U (zh) 空调器
CN112710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32606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3U (zh) 空调器
WO2021047158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66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67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82297A (zh) 热泵机组组件及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
CN219640385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083260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