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6844U - 一种混液射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液射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6844U
CN216586844U CN202122523392.8U CN202122523392U CN216586844U CN 216586844 U CN216586844 U CN 216586844U CN 202122523392 U CN202122523392 U CN 202122523392U CN 216586844 U CN216586844 U CN 216586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ube
liquid outlet
pip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233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ezuo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ezuo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ezuo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ezuo Intelligent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233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6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6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6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液射流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出液管及弹性件;第一输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侧壁连接;弹性件的一端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的内壁抵接;弹性件的一端还与出液管的输入端卡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侧壁与第二输液管的内壁抵接;弹性件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一端与第一输液管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液管;在第二输液管内有第二液体输液的情况下,第二输液管与出液管连通;在第一输液管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弹性件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本申请具有能够防止第二液体对进水管内的第一液体造成污染,且便于下一次混液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混液射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流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液射流器。
背景技术
马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马桶内通常都会设置有射流器,用于对马桶进行冲水清洁。
在马桶的清洁方面,通常会采用在冲水的过程中加入清洁液的方式来加强对马桶的清洁,因此,通常需要混液射流器输出加有清洁液的自来水,但是现有的混液射流器,在将清洁液与自来水混合的过程中,清洁液极易进入进水管内,从而对进水管内的自来水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液射流器,具有能够防止第二液体对进水管内的第一液体造成污染,且便于下一次混液的功能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液射流器,包括:用于输入第一液体的第一输液管、用于输入第二液体的第二输液管、用于输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混合后的混液的出液管、及弹性件;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侧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还与出液管的输入端卡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侧壁与第二输液管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第一输液管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液管;在所述第二输液管内有第二液体输液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出液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输液管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卡接环和封堵部;所述通孔开设在封堵部上;所述卡接环一端与封堵部的一端一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的输入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卡接环的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的内壁抵接;所述封堵部的另一端外侧壁与出液管的内壁抵接;在所述第一输液管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封堵部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通孔朝向第一输液管的端口直径大于其朝向出液管的端口直径。
可选的,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罩设在出液管外;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输出端还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外管后与出液管的侧壁连接;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出液管的外壁形成用于容纳喷嘴输入端的空腔;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可选的,所述外管上轴向设置有若干凸条。
可选的,所述出液管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网格过滤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外螺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防止第二输液管内的第二液体依次经过通孔和第一输液管后进入进水管内,防止了第二液体对进水管内的第一液体造成污染,也就是防止了第二液体对第一液体的污染,且在一次混液输出完成后,弹性件由于其自身的弹力以及弹性件的一端与出液管的输入端的卡接,弹性件的另一端能够自动恢复至未伸长前的长度,此时,第二输液管与出液管连通,便于下一次第二液体的流出,从而便于下一次的混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输液管;2、第二输液管;3、出液管;31、网格过滤板;4、弹性件;41、卡接环;42、封堵部;5、通孔;6、外管;61、凸条;7、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液射流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用于输入第一液体的第一输液管1、用于输入第二液体的第二输液管2、用于输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混合后的混液的出液管3、及弹性件4;在本申请中弹性件4采用硅胶制成;所述第一输液管1的输出端与出液管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与出液管3的侧壁连接;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1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还与出液管3的输入端卡接,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侧壁与第二输液管2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4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一端与第一输液管1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液管3;在所述第二输液管2内有第二液体输液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液管2与出液管3连通;在所述第一输液管1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
本申请主要用于马桶,第一输液管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进水管,第一液体即为自来水,第二输液管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装有清洁液的容器,第二液体即为清洁液,在需要冲水的情况下,由于此时尚未冲水(也就是在所述第一输液管1内没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弹性件4的另一端尚未封堵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控制容器内的清洁液经过第二输液管2后流入出液管3内,在完成清洁液的输出后就控制进水管进水,自来水经过第一输液管1后进入出液管3内,并与输出管内的清洁液混合形成混液,混液从出液管3的输出端输出,在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输液管1和通孔5后进入出液管3的过程中,由于自来水的压力加上弹性件4的弹力、以及弹性件4的一端与出液管3输入端的卡接,使得弹性件4的另一端朝向出液管3伸长,从而实现对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的封堵,能够防止第二输液管2内的清洁液依次经过通孔5和第一输液管1后进入进水管内,从而防止了第二液体的逆流;在完成冲水后,也就是在一次混液输出完成后,弹性件4由于其自身的弹力以及弹性件4的一端与出液管3的输入端的卡接,弹性件4的另一端能够自动恢复至未伸长前的长度,此时,第二输液管2与出液管3连通,便于下一次清洁液的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3所述,所述弹性件4包括:卡接环41和封堵部42;所述通孔5开设在封堵部42上;所述卡接环41一端与封堵部42的一端一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3的输入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卡接环41的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1的内壁抵接;所述封堵部42的另一端外侧壁与出液管3的内壁抵接;在所述第一输液管1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封堵部42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
通过卡接环41的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1的内壁抵接、卡接环41的另一端与出液管3的输入端端面的抵接,实现了卡接环41与出液管3的输入端的卡接,使得卡接环41难以进入出液管3内,保证了在有自来水进入出液管3的情况下,封堵部42的另一端能够伸长以封堵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5朝向第一输液管1的端口直径大于其朝向出液管3的端口直径。在自来水经过封堵件进入出液管3的过程中,由于通孔5朝向第一输液管1的端口直径大于其朝向出液管3的端口直径,使得自来水在流出通孔5时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从而更加保证了封堵部42的另一端伸长的长度足以封堵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管6;所述外管6罩设在出液管3外;所述第一输液管1的输出端还与外管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2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外管6后与出液管3的侧壁连接;所述外管6的内壁和出液管3的外壁形成用于容纳喷嘴输入端的空腔7;所述外管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通过外管6和出液管3形成的空腔7,便于喷嘴的输入端进入,喷嘴的输出端上通常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外管6内壁上的内螺纹,便于外管6和喷嘴的连接,混液从出液管3的输出端输出后就进入喷嘴内,然后从喷嘴的输出端输出,实现对马桶的清洁;另外,外管6的设置还加强了对出液管3的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6上轴向设置有若干凸条61。通过若干凸条61的设置,增大了外管6外侧壁的摩擦力,从而便于将喷嘴的输出端拧入或拧出,便于喷嘴和外管6之间的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3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网格过滤板31。通过网格过滤板31的设置,能够防止异物跟随混液一起流入马桶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液管1的输入端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的设置,便于第一输液管1和进水管的接头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混液射流器,能够防止第二输液管2内的清洁液依次经过通孔5和第一输液管1后进入进水管内,防止了清洁液对进水管内的自来水造成污染,也就是防止了第二液体对第一液体的污染,且在一次混液输出完成后,弹性件4由于其自身的弹力以及弹性件4的一端与出液管3的输入端的卡接,弹性件4的另一端能够自动恢复至未伸长前的长度,此时,第二输液管2与出液管3连通,便于下一次第二液体的流出,从而便于下一次的混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入第一液体的第一输液管、用于输入第二液体的第二输液管、用于输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混合后的混液的出液管、及弹性件;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与出液管的侧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还与出液管的输入端卡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侧壁与第二输液管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第一输液管连通,另一端连通出液管;在所述第二输液管内有第二液体输液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出液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输液管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卡接环和封堵部;所述通孔开设在封堵部上;所述卡接环一端与封堵部的一端一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的输入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卡接环的外侧壁与第一输液管的内壁抵接;所述封堵部的另一端外侧壁与出液管的内壁抵接;在所述第一输液管内有第一液体流入的情况下,所述封堵部的另一端外侧壁封堵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朝向第一输液管的端口直径大于其朝向出液管的端口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罩设在出液管外;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输出端还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外管后与出液管的侧壁连接;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出液管的外壁形成用于容纳喷嘴输入端的空腔;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轴向设置有若干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网格过滤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液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外螺纹。
CN202122523392.8U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混液射流器 Active CN216586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3392.8U CN216586844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混液射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3392.8U CN216586844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混液射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6844U true CN216586844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23392.8U Active CN216586844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混液射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6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86844U (zh) 一种混液射流器
CN203269685U (zh) 一种正反冲洗式净水器装置
CN204092386U (zh) 一种清洁器
CN106268342A (zh) 一种纳滤膜清洗方法
CN102908696A (zh) 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
CN208212247U (zh) 一种带有双腔胃管的洗胃装置
CN205949429U (zh) 一种柱塞泵低压腔检测接头
CN205007346U (zh) 血液净化设备透析液除气系统
CN212955830U (zh) 一种带双向密封空气阻断器的负吸式自动投放装置
CN210584360U (zh) 一种防堵塞废气处理装置
CN211141549U (zh) 一种净水机的自清洗系统
CN209259721U (zh) 一种清洗机清洗液的循环处理装置
CN212376727U (zh) 一种尿素供给系统
CN219231557U (zh) 保留助剂稀释水循环利用设备
CN210251484U (zh) 带滤网快装结构的射流器
CN217735718U (zh) 一种输送泵清洗设备
CN219099400U (zh) 一种纺丝上油过滤装置
CN217055555U (zh) 一种应用于水泵的防黏装置
CN205287857U (zh) 一种自冲式净水器
CN105624716B (zh) 一种自助式多功能循环水路清洗机
CN204474432U (zh) 净水机
CN211174065U (zh) 一种新型阀组间过滤器
CN212517450U (zh) 一种防飞溅真空注液针
CN218454005U (zh) 一种防止加药药剂倒灌的超滤系统
CN218128831U (zh) 一种冲牙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