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4506U -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4506U
CN216584506U CN202122883184.9U CN202122883184U CN216584506U CN 216584506 U CN216584506 U CN 216584506U CN 202122883184 U CN202122883184 U CN 202122883184U CN 216584506 U CN216584506 U CN 216584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rry
desulfurization
liquid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31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良云
尚继荣
张建东
岳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Xinghao Yongsheng Salt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Xinghao Yongsheng Salt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Xinghao Yongsheng Salt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Xinghao Yongsheng Salt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31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4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4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4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脱硫废水储罐、脱硫配浆池、脱硫塔、事故浆液箱、一级固液分离单元、沉降单元、二级固液分离单元;上述脱硫废水储罐、脱硫配浆池和脱硫塔依次连接;脱硫废水储罐还与事故浆液箱连接;上述脱硫配浆池用于使脱硫废水与电石泥配浆生成第一浆液,脱硫塔用于使第一浆液与脱硫塔内的烟气反应得到饱和浆液;事故浆液箱用于向脱硫废水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氧化,并将生成的第二浆液进行一级絮凝沉降。通过将脱硫废水进行化学沉淀、絮凝沉淀以及多次固液分离处理,能有效降低脱硫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实现脱硫废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将电石泥进行固废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保障了生产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石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石生产中,由于燃煤中富含多种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在电石炉内高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一部分随炉渣排出炉膛,一部分随烟气进入吸收塔,被电石泥浆液吸收溶于浆液中。由于此类重金属元素在浆液循环使用中不断富集,容易造成脱硫浆液出料困难。为了维持脱硫系统中氯离子和其它元素的平衡,需要定期从脱硫吸收塔排除废水,来保证浆液和石膏品质,确保环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化工排放的脱硫废水经乙炔站输送至水泥厂使用时,因其中富集较多固体悬浮物、过饱和亚硫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及微量重金属等,尤其是废水中富含硫元素,容易导致水泥厂中生产的水泥熟料质量差,水泥窑结皮严重,系统运行不平稳,造成对水泥原料电石渣的消耗,熟料的销售和固废处置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已严重影响到水泥厂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由于脱硫废水中富集较多固体悬浮物、过饱和亚硫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及微量重金属等,直接外排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极为严重,直接送至水泥厂使用也会影响水泥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用以解决脱硫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高的问题,实现了脱硫废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将电石泥进行固废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保障了生产稳定运行。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脱硫废水储罐、脱硫配浆池、脱硫塔、事故浆液箱、一级固液分离单元、沉降单元、二级固液分离单元。
脱硫废水储罐的第一排液口、脱硫配浆池和脱硫塔依次通过管道连接,脱硫废水储的第二排液口与事故浆液箱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脱硫塔的排液口和事故浆液箱的下排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固液分离单元的入料口连接;一级固液分离单元的液相出口与事故浆液箱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沉降单元的入料口与事故浆液箱的上排口通过管道接连;沉降单元的下排口与二级固液分离单元的入料口连接。
二级固液分离单元的液相出口与事故浆液箱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脱硫废水储罐用于储存化工来的脱硫废水,脱硫配浆池用于使脱硫废水与电石泥配浆生成第一浆液,脱硫塔用于使第一浆液与脱硫塔内的烟气反应得到饱和浆液。
事故浆液箱用于向脱硫废水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第二浆液,并将第二浆液进行一级絮凝沉降。
可选的,脱硫塔还连接有第一氧化风机,用于向脱硫塔中通入空气,对第一浆液与烟气反应所得反应产物进行氧化,得到饱和浆液。
可选的,事故浆液箱还连接有第二氧化风机,用于向事故浆液箱中通入空气,使得脱硫废水发生氧化。
可选的,一级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一级旋流器和真空皮带机,脱硫塔的排液口和事故浆液箱的下排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旋流器的入料口连接;一级旋流器的溢流口与事故浆液箱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旋流器的底流口与真空皮带机的进料口连接;
真空皮带机的液相出口与事故浆液箱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真空皮带机的固相出口将得到的固体直接外排。
另一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事故浆液箱与真空皮带机之间设置有滤液水池,滤液水池的进料口与真空皮带机的液相出口连接,滤液水池的出料口与事故浆液箱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可选的,沉降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淀池,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底部的下排口通过切换阀与同一底泥输送管道连接,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用于对事故浆液箱的上排口排出的低密度清液进行絮凝沉降。
可选的,第二沉降池上部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与第三沉淀池通过管路连接,第三沉淀池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沉降池上部溢流口溢流出的第二上清液,并将第二上清液输送至乙炔站或清水池回用。
可选的,二级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二级旋流器和真空皮带机,二级旋流器的入料口与底泥输送管道连接,二级旋流器的底流口与真空皮带机的进料口连接。
另一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滤液水池的进料口与二级固液分离单元的液相出口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将一部分脱硫废水经过脱硫配浆池和脱硫塔进行配浆、氧化,使得脱硫废水与电石泥进行反应,再与脱硫塔中的烟气反应生成饱和浆液,再经进一步脱水处理制成固体石膏,使得电石泥再次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将剩余脱硫废水在事故浆液箱内进行氧化和絮凝沉降,再经过多次固液分离和絮凝沉降处理,解决了脱硫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高的问题,实现了脱硫废水的循环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也保障了生产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脱硫废水储罐;
2:脱硫配浆池;
3:脱硫塔;
31:第一氧化风机;
4:事故浆液箱;
41:第二氧化风机;
5:一级固液分离单元;
51:一级旋流器;
52:真空皮带机;
6:沉降单元;
61:第一沉降池;
62:第二沉降池;
63:第三沉淀池;
7:二级固液分离单元;
71:二级旋流器;
8:滤液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脱硫废水储罐1、脱硫配浆池2、脱硫塔3、事故浆液箱4、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沉降单元6、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
脱硫废水储罐1的第一排液口、脱硫配浆池2和脱硫塔3依次通过管道连接;脱硫废水储罐1的第二排液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脱硫塔3的排液口和事故浆液箱4的下排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的入料口连接;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的液相出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沉降单元6的入料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上排口通过管道接连;沉降单元6的下排口与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入料口连接。
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液相出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脱硫废水储罐1用于储存化工来的脱硫废水,脱硫配浆池2用于使脱硫废水与电石泥配浆生成第一浆液,脱硫塔3用于使第一浆液与脱硫塔3内的烟气反应得到饱和浆液。
事故浆液箱4用于向脱硫废水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第二浆液,并将第二浆液进行一级絮凝沉降。
具体地,将脱硫废水储罐1中的总脱硫废水原料量的25-40wt%的脱硫废水从脱硫废水储罐1的第一排液口输至脱硫配浆池2,使脱硫废水与脱硫配浆池2中的电石泥配浆生成第一浆液,其中,脱硫废水与电石泥的重量比为3-8:1。电石泥中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脱硫废水中的亚硫酸根、硫酸根与电石泥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亚硫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钙还与脱硫废水中的微量重金属离子如Zn2+、Cu2+等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同时,Ca2+还与脱硫废水中的F-反应生成难溶的CaF2,达到除氟的作用。将生成的第一浆液输至脱硫塔3内,电石泥中的氢氧化钙进一步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形成饱和浆液,既能净化烟气,又能提高电石泥的利用率,其中,烟气中SO2的含量为1500-4000mg/m3
脱硫废水储罐1的第二排液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将脱硫废水储罐1中剩余的脱硫废水输至事故浆液箱4,向事故浆液箱4中通入压缩空气对脱硫废水进行氧化,生成第二浆液,使得脱硫废水中的亚硫酸盐在氧气氧化下生成硫酸盐难溶物,便于除去脱硫废水中的亚硫酸根。再将第二浆液进行一级絮凝沉降,向第二浆液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搅拌絮凝,使得第二浆液中的难溶物硫酸盐和悬浮物的微粒集聚变大,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搅拌能够使絮凝剂与第二浆液混合更加均匀。搅拌20-30min后进行自然沉降1-1.5小时,使得固液分离更加明显,得到第一上清液和第一固形物。絮凝剂的用量以第二浆液:絮凝剂=1m3:0.15-0.2kg的比例计。
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由于聚丙烯酰胺分子长而细,并有许多化学活性基团,有利于和第二浆液中的沉淀微粒产生连接而形成较大的絮凝物,加快其沉降速率。
将生成的饱和浆液通过脱硫塔3的排液口输至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以及将一级絮凝沉降所得的第一固形物通过事故浆液箱4的下排口输至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液相水从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的液相出口经过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回流至事故浆液箱4。
将一级絮凝沉降得到的第一上清液从事故浆液箱4的上排口通过管道由沉降单元6的入料口输至沉降单元6进行絮凝沉降,得到第二上清液和第二固形物,第二上清液回收至乙炔站或淡水池循环使用。
第二固形物从沉降单元6的下排口通过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入料口输至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液相水通过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液相出口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输至事故浆液箱4进行循环净化。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系统,达到了对脱硫废水净化处理的目的,通过设置脱硫配浆池和脱硫塔,将一部分脱硫废水与电石泥进行脱硫配浆,再与烟气反应生成饱和浆液,使得电石泥再次利用。同时将剩余脱硫废水通过事故浆液箱进行氧化和絮凝沉降,再经多次固液分离和絮凝沉降的后处理,将脱硫废水进行净化后循环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脱硫废水只经过简单自然沉降后进行再次利用,解决了脱硫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高的问题,实现了脱硫废水循环利用,同时使得固废电石泥再次得到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保障了生产稳定运行。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选的,脱硫塔3还连接有第一氧化风机31,用于向脱硫塔3中通入空气,对第一浆液与烟气反应所得反应产物进行氧化,得到饱和浆液。
具体地,通过第一氧化风机31以80-90m3/min的流量向脱硫塔3内通入空气,对脱硫塔3内生成的亚硫酸盐进行氧化,使得亚硫酸盐生成更易除去的硫酸盐难溶物,进一步提高净化处理效果。
可选的,事故浆液箱4还连接有第二氧化风机41,用于向事故浆液箱4中通入空气,使得脱硫废水发生氧化。
具体地,通过第二氧化风机41以7-9m3/min的流量向事故浆液箱4中通入空气,使得脱硫废水中的亚硫酸盐在氧气氧化下生成硫酸盐难溶物,便于除去脱硫废水中的亚硫酸根。
可选的,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包括一级旋流器51和真空皮带机52,脱硫塔3的排液口和事故浆液箱4的下排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旋流器51的入料口连接,一级旋流器51的溢流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旋流器51的底流口与真空皮带机52的进料口连接。
真空皮带机52的液相出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真空皮带机52的固相出口将得到的固体直接外排。
具体地,饱和浆液与一级絮凝沉降步骤得到的第一固形物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难溶性硫酸盐、重金属氢氧化物、难溶的CaF2、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及氯离子等。一级旋流器51用于固液分离,将饱和浆液从脱硫塔3的排液口通过管道从一级旋流器51入料口输至一级旋流器51,以及将一级絮凝沉降所得的第一固形物通过事故浆液箱4的下排口输至一级旋流器51,并对饱和浆液和第一固形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溢流水中还含有少量难溶物和悬浮物,需要进一步处理,将上述溢流水通过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回流至事故浆液箱4,经过再次净化处理后回用,所得泥浆从一级旋流器51的底流口输至真空皮带机52。
真空皮带机52用于将一级旋流器51分离所得泥浆进行过滤增稠,得到液相水和固体,所得固体作为固体石膏直接外排,液相水通过真空皮带机52的液相出口输至事故浆液箱4,实现了脱硫废水的初步除杂处理。
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另一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事故浆液箱4与真空皮带机52之间设置有滤液水池8,滤液水池8的进料口与真空皮带机52的液相出口连接,滤液水池8的出料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具体地,事故浆液箱4与真空皮带机52之间设置有滤液水池8,滤液水池8用于接收存储来自真空皮带机52过滤得到的液相水,并将液相水输至事故浆液箱4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以便使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和盐等杂质更有效地去除。当固液分离单元中真空皮带机过滤得到的液相水较多或流量波动较大时,滤液水池可作为缓冲罐缓解事故浆液箱的压力,同时由于滤液水池向事故浆液箱输液的流量是可控的,能够进一步保证事故浆液箱中一级絮凝沉降的稳定进行,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和净化效率。
可选的,沉降单元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降池61、第二沉降池62和第三沉淀池63,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底部的下排口通过切换阀与同一底泥输送管道连接,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用于对事故浆液箱4的上排口排出的低密度清液进行絮凝沉降。
具体地,沉降单元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降池61、第二沉降池62和第三沉淀池63,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将事故浆液箱4的上排口排出的低密度清液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使得低密度清液中的难溶物和悬浮物聚合成较大的絮凝物便于除杂,底部得到第二固形物。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底部的下排口通过切换阀与同一底泥输送管道连接,将沉淀得到的第二固形物通过一根底泥输送管道输出,进行再次絮凝沉降处理,使得杂质以固体形式排出,提高净化处理效果。
其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向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中废水投加的絮凝剂的用量均为0.05-0.1kg/m3
可选的,第二沉降池62上部设置有溢流口621,溢流口621与第三沉淀池63通过管路连接,第三沉淀池63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沉降池62上部溢流口621溢流出的第二上清液,并将第二上清液输送至乙炔站或清水池回用。
具体地,经过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絮凝沉降后得到第二上清液,肉眼可见无明显固形物,第二上清液通过设置在第二沉降池62上部的溢流口621溢流至第三沉淀池63,第三沉淀池63将第二上清液存储并输送至乙炔站或清水池回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可选的,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包括二级旋流器71和真空皮带机52,二级旋流器71的入料口与底泥输送管道连接,二级旋流器71的底流口与真空皮带机52的进料口连接。
具体地,经过第一沉降池61和第二沉降池62絮凝沉降后得到第二固形物通过一根底泥输送管道输出至二级旋流器71,二级旋流器71对第二固形物进行固液分离,所得固体输至真空皮带机52,通过真空皮带机52进行过滤增稠,得到的固体作为固体石膏外排。
另一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滤液水池8的进料口与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液相出口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经过二级旋流器71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水先送入滤液水池8,滤液水池8对液相水进行存储,并将液相水输至事故浆液箱4进行多次净化处理,提高了脱硫废水中杂质的去除效率。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举例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脱硫废水处理的系统,在具体工作时的运行流程如下:
配浆与脱硫:将储存在脱硫废水储罐中的总脱硫废水原料量的30wt%的脱硫废水从脱硫废水储罐的第一排液口输至脱硫配浆池,使脱硫废水与脱硫配浆池中的电石泥配浆生成第一浆液,其中,脱硫废水与电石泥的重量比为4:1。将生成的第一浆液输至脱硫塔内,电石泥中的氢氧化钙进一步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并通过第一氧化风机以87m3/min的流量向脱硫塔内通入空气,对脱硫塔内生成的亚硫酸盐进行氧化,形成饱和浆液。
事故浆液箱中氧化与一级絮凝沉降:将脱硫废水储罐中剩余的脱硫废水输至事故浆液箱,向事故浆液箱中通过第二氧化风机以8m3/min的流量向事故浆液箱中通入空气,对脱硫废水进行氧化,生成第二浆液。向故浆液箱中的第二浆液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投加的絮凝剂的用量为0.15kg/m3,20分钟后停止搅拌,沉淀1小时,得到第一上清液和第一固形物。
一级固液分离单元:将脱硫塔内的饱和浆液与故浆液箱中的第一固形物输至一级旋流器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溢流水和泥浆,溢流水回流至事故浆液箱,泥浆从一级旋流器的底流口输至真空皮带机进行过滤增稠,得到液相水和固体,所得固体作为固体石膏直接外排,液相水通过真空皮带机的液相出口输至事故浆液箱。
沉降单元:将事故浆液箱的上排口排出的低密度清液输至依次连接的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向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中分别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底部的下排口通过切换阀与同一底泥输送管道连接,将絮凝沉降得到的第二固形物通过一根底泥输送管道输出至二级旋流器。第二上清液通过第二沉降池上部的溢流口溢流至第三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将第二上清液存储并输送至乙炔站或清水池回用。向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中废水投加的絮凝剂的用量均为0.07kg/m3
二级固液分离单元:二级旋流器对第二固形物进行固液分离,所得固体输至真空皮带机,通过真空皮带机进行过滤增稠,得到的固体作为固体石膏外排,液体输至事故浆液箱进行再次净化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脱硫废水处理的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事故浆液箱4与真空皮带机52之间设置有滤液水池8,滤液水池8的进料口与真空皮带机52的液相出口连接,滤液水池8的出料口与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同时滤液水池8的进料口还与二级旋流器71的溢流口连接。
具体工作时的运行流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一级固液分离单元中,将真空皮带机处理得到的液相水通过真空皮带机的液相出口输至滤液水池,然后再通过滤液水池输至事故浆液箱进行再次净化处理。
二级固液分离单元中,将二级旋流器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水通过二级旋流器的溢流口输至滤液水池,然后再通过滤液水池输至事故浆液箱进行再次净化处理。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中脱硫废水处理的系统,在具体工作时的运行流程如下:
将脱硫废水直接输至依次连接的两级沉淀池进行自然沉降后,将上清液回收再利用,将下层沉淀物外排。
实验例1
对处理前后的脱硫废水取样检测,根据《DL/T997-2006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指标》中的方法检测处理前后的脱硫废水中悬浮物及各离子浓度(mg/L)。每个实施例设有3个平行实验,并取平均值,得到如表一所示结果。
表一
悬浮物 SO<sub>4</sub><sup>2-</sup> Cl<sup>-</sup> F<sup>-</sup> Cu<sup>2+</sup> Zn<sup>2+</sup>
实施例1 422 2530 15200 48 0.82 8.0
实施例2 348 2250 11200 43 0.70 6.5
对比例1 2030 3100 22000 52 1.30 21.5
处理前 10060 4300 30000 150 1500 1800
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将一部分脱硫废水经过脱硫配浆池和脱硫塔进行配浆、氧化,使得脱硫废水与电石泥进行反应,再与脱硫塔中的烟气反应生成饱和浆液,再经进一步脱水处理制成固体石膏,使得电石泥再次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将剩余脱硫废水在事故浆液箱内进行氧化和絮凝沉降,再经过多次固液分离和絮凝沉降处理。
由表一可知,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于处理前和对比例1中简单的自然沉降处理,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有了明显降低,且肉眼可见无明显固形物,同时SO4 2-、Cl-、F-及重金属离子浓度都明显降低,解决了脱硫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高的问题,同时,将处理后的废水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保障了生产稳定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废水储罐(1)、脱硫配浆池(2)、脱硫塔(3)、事故浆液箱(4)、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沉降单元(6)、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
所述脱硫废水储罐(1)的第一排液口、所述脱硫配浆池(2)和所述脱硫塔(3)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脱硫废水储罐(1)的第二排液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脱硫塔(3)的排液口和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下排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的入料口连接;所述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的液相出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沉降单元(6)的入料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上排口通过管道接连;所述沉降单元(6)的下排口与所述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入料口连接;
所述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液相出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脱硫废水储罐(1)用于储存化工来的脱硫废水,所述脱硫配浆池(2)用于使所述脱硫废水与电石泥配浆生成第一浆液,所述脱硫塔(3)用于使所述第一浆液与脱硫塔内的烟气反应得到饱和浆液;
所述事故浆液箱(4)用于向所述脱硫废水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第二浆液,并将所述第二浆液进行一级絮凝沉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3)还连接有第一氧化风机(31),用于向所述脱硫塔(3)中通入空气,对所述第一浆液与烟气反应所得反应产物进行氧化,得到所述饱和浆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浆液箱(4)还连接有第二氧化风机(41),用于向所述事故浆液箱(4)中通入空气,使得所述脱硫废水发生氧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固液分离单元(5)包括一级旋流器(51)和真空皮带机(52),所述脱硫塔(3)的排液口和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下排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旋流器(51)的入料口连接;所述一级旋流器(51)的溢流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一级旋流器(51)的底流口与所述真空皮带机(52)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真空皮带机(52)的液相出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真空皮带机(52)的固相出口将得到的固体直接外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浆液箱(4)与所述真空皮带机(52)之间设置有滤液水池(8),所述滤液水池(8)的进料口与所述真空皮带机(52)的液相出口连接,所述滤液水池(8)的出料口与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单元(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降池(61)、第二沉降池(62)和第三沉淀池(63),所述第一沉降池(61)和所述第二沉降池(62)底部的下排口通过切换阀与同一底泥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沉降池(61)和所述第二沉降池(62)用于对所述事故浆液箱(4)的上排口排出的低密度清液进行絮凝沉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降池(62)上部设置有溢流口(621),所述溢流口(621)与所述第三沉淀池(63)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63)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沉降池(62)上部溢流口(621)溢流出的第二上清液,并将所述第二上清液输送至乙炔站或清水池回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包括二级旋流器(71)和真空皮带机(52),所述二级旋流器(71)的入料口与所述底泥输送管道连接,所述二级旋流器(71)的底流口与所述真空皮带机(52)的进料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水池(8)的进料口与所述二级固液分离单元(7)的液相出口连接。
CN202122883184.9U 2021-11-23 2021-11-23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6584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3184.9U CN216584506U (zh) 2021-11-23 2021-11-23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3184.9U CN216584506U (zh) 2021-11-23 2021-11-23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4506U true CN216584506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3184.9U Active CN216584506U (zh) 2021-11-23 2021-11-23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4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7128A (zh) 一种飞灰水洗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5000713B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597897U (zh) 一种飞灰水洗处理系统
CN107473466B (zh) 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5084589B (zh) 湿式镁法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3268443A (en)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 liquors with flocculating agent recovery
CN106517605A (zh) 一种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工艺及设备
CN106938866A (zh) 一种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和方法
CN111777135A (zh) 一种石灰石脱硫系统浆液脱盐系统及脱盐方法
CN106458669B (zh) 澄清废水的方法
CN105347592A (zh) 一种脱硫废水的资源化零排放处理工艺
CN112897730B (zh) 一种对高砷高氟污酸处理回用系统及处理回用方法
CN216584506U (zh)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US4539119A (en)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 and contaminated waters with improved recovery of aluminum and iron flocculating agents
CN111977846A (zh) 一种多级芬顿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的方法
CN110642382A (zh) 一种厌氧+好氧复合生物处理脱盐方法
CN209143930U (zh) 一种燃煤电站脱硫废水脱氯处理装置
CN106430713A (zh) 一种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CN114314893A (zh) 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16890431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氟化物去除组合装置
CN115626742A (zh) 利用转炉烟气洗涤循环水排污水处理活性炭制酸废水的方法
CN112062378B (zh) 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和方法
RU2361823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полигонов твердых бытовых отходов
JPH04305300A (ja) 排水処理装置
CN111635054A (zh) 低镁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