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79613U - 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79613U CN216579613U CN202123036934.5U CN202123036934U CN216579613U CN 216579613 U CN216579613 U CN 216579613U CN 202123036934 U CN202123036934 U CN 202123036934U CN 216579613 U CN216579613 U CN 2165796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ound
- soundproof cotton
- sound absorption
-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底部设置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的内部设置有吸音通孔,所述吸音通孔的孔径为3‑8mm,所述吸音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底部设置有隔音层,本实用新型通耐磨层、保温层、吸音层、隔音层,是隔音棉具有耐磨、保温、隔音的效果,且吸音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这种材料的吸音隔音效果非常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背景技术
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及汽车轻量化设计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车内噪声对于乘客的舒适性有着直接的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失甚至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结构的运转,在驾驶室内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影响驾驶和乘坐。汽车隔音棉,可以将发动机、变速箱产生的中高频噪声振动能转换为隔音棉内部纤维的动能并导成热能而消失,达到吸音降噪的功能。现有市场上出现的车用吸音隔热材料大多为玻璃纤维棉、岩棉等材料,这种材料的吸音隔音效率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达到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底部设置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的内部设置有吸音通孔,所述吸音通孔的孔径为3-8mm,所述吸音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底部设置有隔音层。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2cm,通过设置的耐磨层使用聚乙烯为材料,具有无臭、无毒、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损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5-2.5cm,通过设置的保温层使用酚醛泡沫为材料,具有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无烟、无毒、无滴落,使用温度范围广,低温环境下不收缩、不脆化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厚度为0.5-1mm,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层的材料为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优选的,所述吸音层的厚度为1-3cm,通过设置的吸音层为聚氨酯泡沫,具有防震抗压,固化后不开裂,不腐化,不脱落,高效绝缘,隔音,固化后防水防潮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厚度为0.6-1mm。
优选的,所述隔音层的厚度为2-3cm,通过设置的隔音层的材料为隔音皮革,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耐磨层、保温层、吸音层、隔音层,是隔音棉具有耐磨、保温、隔音的效果,且吸音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这种材料的吸音隔音效果非常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连接层,连接层的材料为无纺布,使隔音棉具有防潮、阻燃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耐磨层;2、第一连接层;3、保温层;4、吸音层;5、第二连接层;6、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包括耐磨层1,耐磨层1的厚度为1-2cm,通过设置的耐磨层1使用聚乙烯为材料,具有无臭、无毒、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损的效果,耐磨层1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2,保温层2的厚度为1.5-2.5cm,通过设置的保温层2使用酚醛泡沫为材料,具有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无烟、无毒、无滴落,使用温度范围广,低温环境下不收缩、不脆化的效果,保温层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层3,第一连接层3的厚度为0.5-1mm,第一连接层3的底部设置有吸音层4,吸音层4的厚度为1-3cm,吸音层4的内部设置有吸音通孔,吸音通孔的孔径为3-8mm,通过设置的吸音层为聚氨酯泡沫,具有防震抗压,固化后不开裂,不腐化,不脱落,高效绝缘,隔音,固化后防水防潮的效果,吸音层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层5,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层2和第二连接层5,且两个连接层的材料为无纺布,使隔音棉具有防潮、阻燃等优点,第二连接层5的厚度为0.6-1mm,第二连接层5的底部设置有隔音层6,隔音层6的厚度为2-3cm,通过设置的隔音层的材料为隔音皮革,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耐磨层1使用聚乙烯为材料,具有无臭、无毒、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损的效果,通过设置的保温层3使用酚醛泡沫为材料,具有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无烟、无毒、无滴落,使用温度范围广,低温环境下不收缩、不脆化的效果,通过设置的吸音层4为聚氨酯泡沫,具有防震抗压,固化后不开裂,不腐化,不脱落,高效绝缘,隔音,固化后防水防潮的效果,通过设置的隔音层6的材料为隔音皮革,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层2和第二连接层5,且两个连接层的材料为无纺布,使隔音棉具有防潮、阻燃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7)
1.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包括耐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的底部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层(3),所述第一连接层(3)的底部设置有吸音层(4),所述吸音层(4)的内部设置有吸音通孔,所述吸音通孔的孔径为3-8mm,所述吸音层(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层(5),所述第二连接层(5)的底部设置有隔音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的厚度为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的厚度为1.5-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层(3)的厚度为0.5-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4)的厚度为1-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层(5)的厚度为0.6-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6)的厚度为2-3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36934.5U CN216579613U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36934.5U CN216579613U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79613U true CN216579613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5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36934.5U Active CN216579613U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79613U (zh) |
-
2021
- 2021-12-02 CN CN202123036934.5U patent/CN2165796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16199U (zh) | 一种新型轻量化三明治结构复合板材 | |
CN105255375B (zh) | 一种隔热隔音的再生橡塑泡棉混合压制覆铝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35571B (zh) | 汽车内隔音的无纺布包覆再生泡棉混合片材的脚垫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6579613U (zh) | 一种车用复合隔音棉 | |
CN105235332B (zh) | 汽车内饰面料复合再生泡棉压制的顶棚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52852A (zh) | 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1219022Y (zh) | 消音棉 | |
CN209672327U (zh) |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燃烧器的防火隔音罩 | |
CN216378037U (zh) | 一种pvc阻燃双组分隔音棉 | |
CN206429037U (zh) | 一种篷布和帐篷 | |
CN204998073U (zh) | 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 |
CN213329657U (zh) | 一种复合轻质静音型阻燃彩钢板 | |
CN201752942U (zh) | 汽车隔热降噪装置 | |
KR101978697B1 (ko) | 공명음 저감 타이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4998072U (zh) | 具有大幅降噪功能的汽车用再生聚酯纤维覆膜片材 | |
CN210940813U (zh) | 一种空调消音棉 | |
CN216783362U (zh) | 一种房车车箱体材料拼接结构 | |
CN205241588U (zh) |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 |
CN204623355U (zh) | 一种具有消音隔热的汽车发动机隔热垫 | |
CN208429039U (zh) | 一种隔音棉及具备隔音棉的发动机上护板 | |
CN204998391U (zh) | 汽车内隔音的无纺布包覆再生泡棉混合片材的脚垫 | |
CN217021680U (zh) | 一种车用隔音棉 | |
CN219028789U (zh) | 一种直立吸音棉 | |
CN211106100U (zh) | 一种复合吸音隔音材料 | |
CN221896045U (zh) | 一种复合轻质静音型阻燃彩钢夹芯净化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