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1588U -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1588U
CN205241588U CN201520739762.3U CN201520739762U CN205241588U CN 205241588 U CN205241588 U CN 205241588U CN 201520739762 U CN201520739762 U CN 201520739762U CN 205241588 U CN205241588 U CN 205241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ber
engine compartment
polyester fibres
regenerated polyester
aluminium 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97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
丁荣华
昌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AN ASIAN MICROV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IAN AUTOMOTIVE GARNISHR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IAN AUTOMOTIVE GARNISHR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IAN AUTOMOTIVE GARNISHR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397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1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1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1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包括: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和铝箔层,所述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包括至少3层纤维层,纤维层密度沿薄片厚度方向递减,分别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在紧密层的表面设有铝箔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既能循环再利用其聚酯纤维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还可以降低汽车室内的噪音,提高汽车驾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舱室隔音降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背景技术
我国是汽车制造和消费的大国,我国的汽车报废标准多次修改,2013年5月由商务部颁发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对各种机动车的报废标准和年限做了相关的界定。总体来看,汽车报废的年限为10-15年,这与国外的情况也基本相似。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每年报废汽车占汽车保有量处于5-7%的水平,我们按3%-5%、2014年1.54亿汽车保有量保守估算,我们预计当前每年的汽车报废量为462—770万辆。报废汽车拆解后可得到大量再生资源,报废汽车的内饰件如:PE、PET等聚酯纤维棉吸音隔音等制品难以短期内降解,为避免环境污染,利用汽车报废后回收的聚酯纤维制品再利用;聚酯纤维制品在自然界短期内难以降解,随意丢弃会影响生态环境,如焚烧这些橡塑材料,会污染大气环境。
现有技术有利用比如玻璃棉、岩棉、海绵、聚苯乙烯珍珠岩等材料制备,隔音制品,但他们虽然能解决我们空间的隔音问题,却在我们生活中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玻璃棉、岩棉,它会引起皮肤瘙痒,呼吸道过敏。海绵等是易燃产品,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
目前汽车内大量使用沥青阻尼减振垫板,隔音效果差,造成汽车内有异味,有的车型味道难闻。长久后头晕不舒适,影响汽车行车驾驶安全。目前卡车司机室为了减振降噪,采用了机械弹簧和空气弹簧减振技术,汽车的平顺性有所改善,但汽车室的噪声和减振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循环再利用其聚酯纤维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又可以降低汽车室内的噪音,提高汽车驾车的舒适性的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包括: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和铝箔层,所述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包括至少3层纤维层,纤维层密度沿薄片厚度方向递减,分别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在紧密层的表面设有铝箔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铝箔层表面设有氢氧化铝阻燃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既能循环再利用其聚酯纤维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还可以降低汽车室内的噪音,提高汽车驾车的舒适性,该覆铝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对人无害,符合汽车内饰件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汽车开车的舒适性,隔离降低因发动机发出的异响噪声,降低司机开车的心情烦操带来的行车事故发生,提高安全行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包括: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1和铝箔层2。
所述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包括至少3层纤维层,纤维层密度沿薄片厚度方向递减,分别为紧密层3、半紧密层4和蓬松层5,在紧密层3的表面设有铝箔层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应用在汽车、电动机、卡车、舰船等发动机舱室强噪音设备隔音降噪方面。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形状结构、片材厚度和面积不限。
实施例1中: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再生聚酯纤维薄片;
2)在再生聚酯纤维薄片的紧密层3表面覆铝箔;
3)温度加热到100℃,然后层压铝箔表面,使得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和铝箔牢固粘接,即制得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所述铝箔表面涂布有氢氧化铝阻燃剂,铝箔具有耐高温的特性,符合汽车内饰件的燃烧特性要求。
其中,再生聚酯纤维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1)回收报废的聚酯纤维制品,清洗并脱水,其中报废的聚酯纤维制品是利用报废汽车的内饰件如:PE、PET等聚酯纤维棉吸音隔音等制品。
2)采用开松工艺将聚酯纤维制品处理成短纤维状,并进行烘干杀菌,烘干杀菌的温度为70℃。
3)将重量百分比为5%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熔粉和重量百分比为5%氢氧化铝阻燃粉剂按照比例混合,并均匀喷在短纤维上;PE热熔粉把纤维粒粘接成一体,氢氧化铝粉末起到阻燃的作用。
4)进行铺网,控制铺网后热压的压强和温度大小,使网层在厚度方向形成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密度递减的结构,即制得再生聚酯纤维薄片。
实施例2中: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再生聚酯纤维薄片;
2)在再生聚酯纤维薄片的紧密层3表面覆铝箔;
3)温度加热到120℃,然后层压铝箔表面,使得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和铝箔牢固粘接,即制得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所述铝箔表面涂布有氢氧化铝阻燃剂,铝箔具有耐高温的特性,符合汽车内饰件的燃烧特性要求。
其中,再生聚酯纤维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1)回收报废的聚酯纤维制品,清洗并脱水,其中报废的聚酯纤维制品是利用报废汽车的内饰件如:PE、PET等聚酯纤维棉吸音隔音等制品。
2)采用开松工艺将聚酯纤维制品处理成短纤维状,并进行烘干杀菌,烘干杀菌的温度为85℃。
3)将重量百分比为6.5%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熔粉和重量百分比为7%氢氧化铝阻燃粉剂按照比例混合,并均匀喷在短纤维上;PE热熔粉把纤维粒粘接成一体,氢氧化铝粉末起到阻燃的作用。
4)进行铺网,控制铺网后热压的压强和温度大小,使网层在厚度方向形成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密度递减的结构,即制得再生聚酯纤维薄片
实施例3中: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再生聚酯纤维薄片;
2)在再生聚酯纤维薄片的紧密层3表面覆铝箔;
3)温度加热到130℃,然后层压铝箔表面,使得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和铝箔牢固粘接,即制得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所述铝箔表面涂布有氢氧化铝阻燃剂,铝箔具有耐高温的特性,符合汽车内饰件的燃烧特性要求。
其中,再生聚酯纤维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1)回收报废的聚酯纤维制品,清洗并脱水,其中报废的聚酯纤维制品是利用报废汽车的内饰件如:PE、PET等聚酯纤维棉吸音隔音等制品。
2)采用开松工艺将聚酯纤维制品处理成短纤维状,并进行烘干杀菌,烘干杀菌的温度为100℃。
3)将重量百分比为8%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熔粉和重量百分比为8%氢氧化铝阻燃粉剂按照比例混合,并均匀喷在短纤维上;PE热熔粉把纤维粒粘接成一体,氢氧化铝粉末起到阻燃的作用。
4)进行铺网,控制铺网后热压的压强和温度大小,使网层在厚度方向形成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密度递减的结构,即制得再生聚酯纤维薄片。
实施例中的PE、PET等聚酯纤维棉吸音隔音等制品都是难以短期内降解的物品,为避免环境污染,利用汽车报废后回收的聚酯纤维制品,将其清洗脱水后开松,经高温烘干杀菌后,与PE热熔粉和氢氧化铝的阻燃剂比例搅拌混合均匀铺网,通过控制铺网后热压的压强和温度大小,形成网层在厚度方向密度由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密度递减的立体构成的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此片材层间粘接叫牢固,不易分层,且具有符合汽车内饰件阻燃特性的要求,此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对低频、中频和高频率等噪声具有优秀的吸音隔音效果,此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薄片一面与铝箔层加热复合,经过上述工艺过程便生产出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该技术领域是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由于其重量轻、阻尼弹性好、阻燃,吸音隔音性能效果好,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具有阻尼吸振好,环保无异味可以大量使用在汽车发动机舱室和卡车司机室中,起到隔音减振和降低成本的作用。
吸音主要是要解决声音的反射而产生的嘈杂感,吸音材料可以衰减入射音源的反射能量,从而达到对原有声源的衰减效果。隔音主要解决声音的透射而使主体在空间内感觉吵闹感,隔音棉材料可以衰减入射音源的透射能量,从而达到主体空间的安静状态。覆铝的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吸声机理是密度较大的紧密层和铝箔层可以反射回外部环境大部分噪声能量,小部分噪声能量进入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引起材料空隙中的空气分子振动与聚酯纤维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得覆铝的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可以删减部分噪声能量。
氢氧化铝的阻燃机理:掺有Al(OH)3的高聚物,当温度升至250~300℃时,Al(OH)3便大量吸热并释放出水汽,使高聚物温升速度减慢、降解减缓。同时Al(OH)3受热分解释放出的水汽,冲稀了可燃性气体,减慢燃烧速度。另外,氢氧化铝失水、吸热降温,使高聚物不能充分燃烧,在表面形成炭化保护膜,既阻挡氧气的进入,也阻挡了可燃性气体的逸出。该炭化过程避免了烟灰的形成,因此氢氧化铝阻燃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功能,也具有良好的抑烟功能。氢氧化铝阻燃剂应用:氢氧化铝阻燃剂,广泛用于乳胶制品、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玻璃增强的聚脂树和PVC制品中。此阻燃剂为无机化合物,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既能循环再利用其聚酯纤维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还可以降低汽车室内的噪音,提高汽车驾车的舒适性,该覆铝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对人无害,符合汽车内饰件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汽车开车的舒适性,隔离降低因发动机发出的异响噪声,降低司机开车的心情烦操带来的行车事故发生,提高安全行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覆铝的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吸声机理是密度较大的紧密层和铝箔层可以反射回外部环境大部分噪声能量,小部分噪声能量进入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引起材料空隙中的空气分子振动与聚酯纤维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得覆铝的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可以删减部分噪声能量。同时发动机舱室和其它噪音被大幅度的吸音隔音消除,大幅降低了司机室的噪音分贝值。具有了阻尼减振的效果,降低了汽车行进或汽车室振动传入的噪声。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环保,无异味产生、替代消除沥青阻尼片发出的异味影响,降低汽车开车的心情烦操带来的行车事故发生,提高安全行车的目的。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阻燃,铝箔层和聚酯纤维表面均有氢氧化铝阻燃剂,此种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覆铝再生聚酯纤维压制片材,符合汽车内饰件的燃烧特性。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成型性好、耐热性强,还具有无毒、无味、回弹性好,并且非常容易加工,可以任意裁切,与多种材料表面粘接,作为新一代高效吸音隔音、环保的材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适合适合用于汽车、电动机、卡车、舰船等发动机舱室强噪音设备隔音降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和铝箔层,所述再生聚酯纤维薄片层包括至少3层纤维层,纤维层密度沿薄片厚度方向递减,分别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蓬松层,在紧密层的表面设有铝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表面设有氢氧化铝阻燃剂层。
CN201520739762.3U 2015-09-23 2015-09-23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Active CN205241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9762.3U CN205241588U (zh) 2015-09-23 2015-09-23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9762.3U CN205241588U (zh) 2015-09-23 2015-09-23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1588U true CN205241588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9762.3U Active CN205241588U (zh) 2015-09-23 2015-09-23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15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619A (zh) * 2020-10-27 2021-03-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冲压线降噪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619A (zh) * 2020-10-27 2021-03-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冲压线降噪方法
CN112562619B (zh) * 2020-10-27 2024-03-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冲压线降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2865A (zh) 大幅度降低噪音的汽车轻量化用的聚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8285B (zh) 一种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再生橡塑泡棉混合压制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5375B (zh) 一种隔热隔音的再生橡塑泡棉混合压制覆铝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75442B1 (ko) 엔진 커버용 흡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235571B (zh) 汽车内隔音的无纺布包覆再生泡棉混合片材的脚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5332B (zh) 汽车内饰面料复合再生泡棉压制的顶棚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1150B (zh) 汽车的吸音阻尼减振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52852A (zh) 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41588U (zh)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CN204998073U (zh) 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
CN204998072U (zh) 具有大幅降噪功能的汽车用再生聚酯纤维覆膜片材
CN205024145U (zh) 一种汽车内阻尼减振隔音的再生橡塑泡棉混合压制片材
JP2002287767A (ja) 車両用吸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490150C1 (ru)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ая слоистая акустическ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обивки кузова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5024139U (zh) 再生聚酯纤维层压薄片
CN105255121A (zh) 再生聚酯纤维层压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2851A (zh) 具有大幅降噪功能的汽车用再生聚酯纤维覆膜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3132A (zh) 高吸声的汽车后备箱盖用无纺布内衬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22103U (zh) 汽车内饰面料复合再生泡棉压制的顶棚片材
CN105237962A (zh) 发动机舱室耐高温的再生聚酯纤维层压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4998083U (zh) 大幅度降低噪音的汽车轻量化用的聚酯无纺布
CN204998391U (zh) 汽车内隔音的无纺布包覆再生泡棉混合片材的脚垫
CN206357730U (zh) 汽车落水槽隔音隔热垫
CN205130552U (zh) 一种三层结构的汽车轻量化用的聚酯无纺布
CN204998051U (zh) 带有粘接阻尼层的汽车轻量化用聚酯无纺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4

Address after: 213165 28-8 Liban Road, Bangshang Village,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PAN ASIAN MICROV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Liban Road 28-8,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Asian Automotive Garnishry (Changzhou)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3000 No.8 Qiancao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PAN ASIAN MICROV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165, No. 28-8, Sakamoto Road, Sakamoto village,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PAN ASIAN MICROVENT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