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3391U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3391U
CN216563391U CN202122635176.2U CN202122635176U CN216563391U CN 216563391 U CN216563391 U CN 216563391U CN 202122635176 U CN202122635176 U CN 202122635176U CN 216563391 U CN216563391 U CN 216563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cell support
support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51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榜锋
黄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51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3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3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3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及安置于壳体内的电芯组件,壳体包括底壁及分别连接于底壁两端部的一对侧壁,底壁和一对侧壁围置形成收容电芯组件的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电芯组件包括安装电芯的第一电芯支架及连接于壳体内壁和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一支撑部,第一电芯支架经由第一支撑部与壳体间隔开并形成第一间隔,从而该第一电芯支架外侧至底壁和/或侧壁的内壁形成一间隔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电芯支架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使得电池包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第一电芯支架,大大提升了电池包的抗摔性能,有利于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手持类的电动工具要外接电池包进行供电,并通过电池包提供的能量来驱动电机并带动输出头部进行运行。现有的电池包通常由上盖、电芯组件、主壳体等部件构成,电芯收容于电芯组件内,多节电芯相互串并联连接,使得电池包的存储能量大且密度高,来有效地为手持式电动工具提供强大的续航能力。目前电池包由于装配误差的原因,电芯组件与上盖和主壳体安装固定时存在配合间隙,使得电池包在发生跌落时,电芯组件在腔室内会发生蹿动,并且当电池包撞击地面时主壳体将冲击力直接传导至电芯组件内的电芯,使得电芯受到直接冲击,进而导致电芯失效,甚至有发生爆炸的潜在威胁。
现有电池包中的跌落保护可参阅于2021年02月05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第201980043974.9号,其揭示了一种电池包的跌落保护,具体的,蓄电池组包括保护元件,保护元件由金属板材构成,保护元件与电芯相邻地紧密布置在蓄电池组的壳体的棱边的区域中;在蓄电池组掉落在棱边的情况下,保护元件包围蓄电池单体以增强保护。但是,由于该保护元件是安装在两端的接收凹部内,只能保护两端的电芯,而无法保护内部的其他电芯,另外,电池包跌落时产生的冲击仍然会直接传导至电芯,从而导致电芯的失效。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包,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安全性能高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及安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两端部的一对侧壁,所述底壁和一对所述侧壁围置形成收容所述电芯组件的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安装电芯的第一电芯支架及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经由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壳体间隔开并形成第一间隔,从而该第一电芯支架外侧至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的内壁形成一间隔距离。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底壁包括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部分及自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面朝向所述电芯组件凹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地面间隔开以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二电芯支架,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均沿着上下方向排布,一对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最底部的两个电芯具有中心连线,所述第二电芯支架最底部电芯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连线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自所述壳体内壁朝向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突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电芯支架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二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三电芯支架,所述第三电芯支架沿着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三电芯支架最底部电芯的中心不在所述中心连线上,且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和所述底壁间隔开以形成第三间隔。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柱形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经由所述柱形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壳体。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柱形部分包括贯穿的螺钉孔,所述电池包包括遮覆所述电芯组件的端盖,螺钉穿过所述端盖和所述螺钉孔以进行固定。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电芯支架最下侧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和底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隔,使得所述电池包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大大提升了所述电池包的抗摔性能,有利于延长所述电池包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和所述底壁也间隔开并形成第三间隔,使得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所述第三电芯支架,能提升所述电池包的抗摔性能;另外,将所述第一电芯支架、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内,以达到所述电池包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电芯支架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池包的抗摔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安装至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池包的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池包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圈N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池包100,该电池包100为连接至手持式电动工具200,并用于为手持式电动工具200提供能量;手持式电动工具200可构造为冲击扳手、电钻、电锤、角磨机等。该手持式电动工具200包括主体部201、连接于主体部201下侧的握持部202、安装于主体部201内的电机组件、由电机组件驱动的传动组件及由传动组件带动的工作头部203,握持部202包括安装在靠近主体部201侧的开关扳机204及设置于底部的结合部,结合部用于结合电池包100。实际使用时,操作者抓握握持部202,用手按压开关板机204,启动电机,并带动传动组件和工作头部203运转,以进行作业。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上述电池包100包括大致呈U形状的壳体1、安置于壳体1内的电芯组件2、设置于壳体1两侧的端盖101及设置于壳体1顶部的顶盖102,两侧的端盖101和顶盖102均通过螺钉固定至壳体1以完成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端盖101和顶盖102在侧部和顶部盖合围住壳体1,以遮覆电芯组件2,并与电芯组件2进行紧密配合,以阻止装配之后电芯组件2在电池包100内的晃动。
请参阅图3所示,上述电池包100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侧面的连接片104、电连接于连接片104的电路板103及固定于电路板上方的端子105,电芯组件2内的多个电芯通过连接片104互相电连接,以形成串并联结构,连接片104位于电芯组件2的端面和端盖101之间,连接片104由金属薄板构成,该金属薄板与电芯的电池极形状锁合的连接,且连接片104包括向内凹陷的形状锁合部及连接于电路板103的接触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形状锁合部与电芯的电池极之间通过电阻焊接或激光焊接等方法连接;电池包100具有多个连接片104,该连接片104可与两个或者六个电芯形状锁合的连接;电芯通过连接片与电路板103连接,电路板103包括电连接接触部的功率触点及连接端子的安装槽,电芯的能量经由连接片104和电路板103传递至端子105,当端子105与外部插片连接时,存储在电池包100内的电能可对外部设备进行供能。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上述呈U形状的壳体1包括支承于地面S的底壁11及分别连接于底壁11两端部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2,底壁11和一对侧壁12围置形成收容电芯组件2的安装空间3。
具体的,上述底壁11包括与地面S接触的第一部分111及自第一部分111的下端面朝向电芯组件2凹陷的第二部分112,使得第二部分112与地面S间隔开,以形成第二间隔5;而侧壁12则包括基本垂直于第一部分111的第一壁121及连接于第一部分111和第一壁121之间的第二壁122,该第二壁122为自第一壁121的下端部朝向第一部分111弯折而形成,第二壁122与第一部分111和第一壁121的连接部分为圆弧过度。通过将侧壁12的下端弯折连接至底壁11的第一部分111,使得侧壁12和底壁11的连接部分更为平滑,有利于减小倾斜坠落时,对电池包100造成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壁122和第一部分111之间的夹角为40度。
请参阅图5所示,上述电芯组件2包括邻近侧壁12的第一电芯支架21、位于第一电芯支架21之间的第二电芯支架22及位于第一电芯支架21和第二电芯支架22之间的第三电芯支架23,第一电芯支架21、第二电芯支架22和第三电芯支架23均沿着上下方向排布并且用于安装电芯,第一电芯支架21中电芯中心的连线、第二电芯支架22中电芯中心的连线和第三电芯支架23中电芯中心的连线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5所示,上述电芯组件2包括连接于壳体1内壁和第一电芯支架21之间的第一支撑部28及自壳体1的内壁朝向第二电芯支架22突伸的第二支撑部29,第二电芯支架22支承于第二支撑部29,而第一电芯支架21经由第一支撑部28与壳体1间隔开并形成第一间隔4,从而该第一电芯支架21外侧至底壁11和/或侧壁12的内壁形成一间隔距离。通过在第一电芯支架21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4,使得电池包100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第一电芯支架21,大大提升了电池包100的抗摔性能,有利于延长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电芯支架21最下侧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8分别连接壳体1的侧壁12和底壁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电芯支架21和第三电芯支架23均设置为两个,而第二电芯支架22设置为一个,一对第一电芯支架21的最底部的两个电芯具有中心连线A,第二电芯支架22最底部电芯的中心位于中心连线A上,而第三电芯支架23最底部电芯的中心则不是在中心连线A的上,且是位于中心连线A的上方,也即是第一电芯支架21、第二电芯支架22和第三电芯支架23为依次错位排布,以在安装空间3内合理地排放电芯支架,另外第三电芯支架23和底壁11也间隔开并形成第三间隔6,使得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第三电芯支架23,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包100的抗摔性能。
请参阅图5所示,由于上述底壁11的第二部分112与地面S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5,将第一电芯支架21、第二电芯支架22和第三电芯支架23在底壁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间隔5内,以达到电池包100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电芯支架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电池包100的抗摔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电芯支架22和第三电芯支架23在底壁11上的投影为全部位于第二间隔5内。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上述第一支撑部28包括连接于壳体1内壁和第一电芯支架21之间的柱形部分281和连接部分282,第一电芯支架21经由柱形部分281和连接部分28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壳体1。
请再结合图3和图5所示,上述柱形部分281包括贯穿的螺钉孔283,螺钉穿过端盖101和螺钉孔283以将端盖101固定至壳体1,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额外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第一支撑部28来设置螺钉孔283,有利于电池包100的小型化和紧凑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电芯支架21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4,使得电池包100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第一电芯支架21,大大提升了电池包100的抗摔性能,有利于延长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第三电芯支架23和底壁11也间隔开并形成第三间隔6,使得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第三电芯支架23,能提升电池包100的抗摔性能;另外,将第一电芯支架21、第二电芯支架22和第三电芯支架23在底壁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间隔5内,以达到电池包100坠落时的冲击无法直接传导至电芯支架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包100的抗摔性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及安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两端部的一对侧壁,所述底壁和一对所述侧壁围置形成收容所述电芯组件的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安装电芯的第一电芯支架及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经由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壳体间隔开并形成第一间隔,从而该第一电芯支架外侧至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的内壁形成一间隔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部分及自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面朝向所述电芯组件凹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地面间隔开以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二电芯支架,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均沿着上下方向排布,一对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最底部的两个电芯具有中心连线,所述第二电芯支架最底部电芯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连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自所述壳体内壁朝向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突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电芯支架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二电芯支架之间的第三电芯支架,所述第三电芯支架沿着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三电芯支架最底部电芯的中心不在所述中心连线上,且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和所述底壁间隔开以形成第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和所述第三电芯支架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一电芯支架之间的柱形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经由所述柱形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部分包括贯穿的螺钉孔,所述电池包包括遮覆所述电芯组件的端盖,螺钉穿过所述端盖和所述螺钉孔以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最下侧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和底壁。
CN202122635176.2U 2021-10-30 2021-10-30 电池包 Active CN216563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5176.2U CN216563391U (zh) 2021-10-30 2021-10-30 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5176.2U CN216563391U (zh) 2021-10-30 2021-10-30 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3391U true CN216563391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0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5176.2U Active CN216563391U (zh) 2021-10-30 2021-10-30 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3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66141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た電動工具
JP5083630B2 (ja) 電池パック、電動工具、充電器
CN108724115B (zh) 电气设备
CN216563391U (zh) 电池包
CN208763802U (zh) 锂电池启动的发动机
CN114069140A (zh) 电池包
CN115799737A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2531271B (zh) 一种电池包
CN213152332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113839138A (zh) 安装支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KR101488869B1 (ko) 배터리 장치
CN219717192U (zh) 集流盘、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17213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55357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63565U (zh) 一种一体化储能电源
CN21549689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电动车电池
CN215393088U (zh) 一种氩弧焊机的冷却防护装置
CN212876345U (zh) 一种组装便捷的电动车电池保护板
CN219286563U (zh) 一种电动轮椅电池盒抗震防摔装置
CN218160627U (zh) 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锂电池
CN211851996U (zh) 一种静音发电机组
CN220710534U (zh) 绝缘罩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017729U (zh) 防护机构
CN215184188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
CN217507510U (zh) 电池组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