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4119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4119U
CN216534119U CN202122904493.XU CN202122904493U CN216534119U CN 216534119 U CN216534119 U CN 216534119U CN 202122904493 U CN202122904493 U CN 202122904493U CN 216534119 U CN216534119 U CN 216534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electrode
ear
wearable device
circuit board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44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44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4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4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4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上电极和上电极固定件,设备主体包括绝缘上壳、下壳和电路板,绝缘上壳包括面板和侧壁,下壳连接于侧壁,并与绝缘上壳围合形成容纳腔,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内;上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上电极片和第二上电极片,第一上电极片固定于面板,第二上电极片固定于侧壁;上电极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生物信息;上电极固定件为绝缘件,上电极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连接于第二上电极片,第二固定片固定于下壳背离面板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将上电极固定于绝缘上壳,用户测量时手指同时接触到上电极和绝缘上壳也不会发生测不准或者检测不出的问题,方便操作。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随着用户对产品功能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集成了心率检测、体脂检测等生物信息监测功能。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体脂检测功能的手表,其在表壳上设置上电极和下电极,用户佩戴手表时,下电极与用户腕部接触,当用户用手指接触上电极时将检测回路导通,即可进行体脂检测。然而,该表壳为金属壳体,当用户手指触摸上电极时容易触碰到金属表壳,导致测量值不准确或者检测不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上电极和上电极固定件,设备主体包括绝缘上壳、下壳和电路板,绝缘上壳包括面板和围设于面板周缘的侧壁,下壳连接于侧壁,并与绝缘上壳围合形成容纳腔,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内;上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上电极片和第二上电极片,第一上电极片固定于面板,第二上电极片固定于侧壁;上电极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生物信息;上电极固定件为绝缘件,上电极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连接于第二上电极片,第二固定片固定于下壳背离面板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绝缘上壳包括面板和围设于面板周缘的侧壁,上电极包括第一上电极片和第二上电极片,第一上电极片固定于绝缘上壳的面板,第二上电极片固定于绝缘上壳的侧壁,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接触上电极以进行相应的生物信息检测,由于绝缘上壳为绝缘件,用户测量时手指同时接触到上电极和绝缘上壳也不会发生测不准或者检测不出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操作;同时,通过上电极固定件可以稳固地将上电极固定在设备主体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可穿戴设备在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可穿戴设备在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绝缘上壳、上电极和上电极固定件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可穿戴设备在C-C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可穿戴设备100可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物信息,例如心电数据、体脂等。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本申请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
可穿戴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10、上电极120和上电极固定件130,设备主体110包括绝缘上壳111、下壳112和电路板113,绝缘上壳111可以采用塑胶等绝缘材质制成,绝缘上壳111包括面板1111和围设于面板1111周缘的侧壁1112,下壳112连接于侧壁1112,并与绝缘上壳111围合形成容纳腔140,电路板113设置于容纳腔140内。
上电极120为金属等导电材质制成的导电结构,上电极1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上电极片121和第二上电极片122,第一上电极片121固定于面板1111,第二上电极片122固定于侧壁1112,且上电极120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物信息。上电极固定件130为塑胶等绝缘材质制成的绝缘件,上电极固定件1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片131和第二固定片132,第一固定片131连接于第二上电极片122,第二固定片132固定于下壳112背离面板1111的一侧。当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0时,下壳112可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下壳112背离面板1111的一侧即为下壳112朝向人体皮肤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0,用户可通过手指接触上电极120以进行相应的生物信息检测,由于绝缘上壳111为绝缘结构,用户测量时手指接触到绝缘上壳111也不会发生测不准或者检测不出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操作;同时,通过上电极固定件130和上电极120的配合,可以稳固地将上电极120固定在设备主体110上,提高可穿戴设备100的结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面板1111大致为圆环状,侧壁1112可与面板1111相互垂直。第一上电极片121和第二上电极片122大致均为沿面板1111的周向延伸一定长度的弧形片状结构,为了适配绝缘上壳111的结构,第一上电极片121和第二上电极片122同样相互垂直。第一上电极片121和第二上电极片122连接处的棱角可以加工成平面或者圆弧面,可以起到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割手、美观等作用。
面板1111可以设有显示窗口,设备主体110还可以包括覆盖于显示窗口的透明盖板114以及设置于容纳腔140内的显示屏(图中未示出),显示屏可为触摸显示屏,显示屏设置于透明盖板114和电路板113之间,并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用于通过透明盖板114向外显示信息。
下壳112可以包括底壁1121和围设于底壁1121周缘的凸缘1122,凸缘1122与侧壁1112相抵接,底壁1121与面板1111相对设置。底壁1121可以包括中心部1123和围设于中心部1123周缘的周边部1124,中心部1123大致为沿远离面板1111方向凸出的圆台状结构,周边部1124可以为圆环形的板状结构,周边部1124连接于凸缘1122且可与凸缘1122相互垂直,第二固定片132叠置于周边部1124背离面板1111的一侧。第一固定片131和第二固定片132大致均为弧形片状结构,且为了适配下壳112的结构,第一固定片131和第二固定片132壳相互垂直。
电路板113可以固定在周边部1124的内壁上,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支撑泡棉115,支撑泡棉115叠置于电路板113朝向透明盖板114的一侧,用于支撑显示屏等内部结构。在实际的组装过程中,可先将支撑泡棉115组装到电路板113上,再将电路板113固定在周边部1124的内壁上。
中心部1123可以设有检测窗口,设备主体110还可以包括覆盖于检测窗口的透光镜片116以及设于容纳腔140内的光学心率传感器(未示出),光学心率传感器用于通过透光镜片116检测用户心率。由于透光镜片116设于中心部1123,当用户将可穿戴设备100佩戴在手腕上时,透光镜片116连续正对用户手腕,光学心率传感器可连续检测用户心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131夹固于第二上电极片122和侧壁1112之间,以避免第一固定片131遮挡第二上电极片122,从而增大上电极120的可触摸面积,方便用户操作。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片131也可以叠置于第二上电极片122的外表面,用户可通过触摸第一上电极片121和第二上电极片122露出于第一固定片131的部分进行生物信息检测。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1111设有第一安装槽1113,第一安装槽1113可以为沿面板1111的周向延伸一定距离的弧形结构,侧壁1112设有第二安装槽1114,第二安装槽1114沿面板1111的厚度方向贯穿侧壁1112,并与第一安装槽1113相互连通,第一上电极片121嵌设于第一安装槽1113,并与面板1111的外表面相互平齐,第一固定片131和第二上电极片122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114,第二上电极片122、第一固定片131与侧壁1112的外表面相互平齐。由此,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100的外观一致性;同时,第一上电极片121和第一安装槽1113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一固定片131和第二安装槽1114之间的配合也增加了第一上电极片121、第一固定片131与绝缘上壳111之间的结合面积,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131远离第二固定片132的一侧夹固于第二上电极片122和侧壁1112之间,第一固定片131连接于第二固定片132的一侧与侧壁1112的外表面相互平齐。第一上电极片121在嵌入第一安装槽1113,以及第一固定片131在嵌入第二安装槽1114后,可通过点胶工艺或不干胶等粘接第一上电极片121与第一安装槽1113的槽壁,以及第一固定片131与第二安装槽1114的槽壁,从而增加上电极120、上电极固定件130与绝缘上壳11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电极120和上电极固定件130为嵌件注塑成型件,即上电极120和上电极固定件130通过嵌件注塑工艺成型,可以牢固地将金属材质的上电极120和塑胶材质的上电极固定件130结合在一起,且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重量。具体地,可将上电极120预先固定在模具中适当的位置,然后再注入塑胶以在上电极120上成型出上电极固定件130,最后整个成型件通过点胶工艺与绝缘上壳111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10还包括上电极导电件117,上电极导电件117设于容纳腔140内,且上电极导电件117的一端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另一端贯穿侧壁1112和第一固定片131后与第二上电极片122电性连接,从而建立电路板113和上电极120的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电极导电件117可以包括上电极压紧片1171和上电极紧固件1172,上电极压紧片1171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113,另一端叠置于侧壁1112;上电极紧固件1172穿设于上电极压紧片1171、侧壁1112、第一固定片131并与第二上电极片122接触,从而通过上电极紧固件1172和上电极压紧片1171导通电路板113和上电极120,且上电极紧固件1172还能够起到紧固上电极压紧片1171、侧壁1112和第一固定片131的作用,增加上电极固定件130与绝缘上壳111的连接牢固度。
本实施例中,上电极紧固件1172可以为锁紧螺丝。上电极压紧片117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插设于电路板113的开孔内,并通过点胶工艺与电路板113固定,第二端部叠置于侧壁1112。
请参阅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下电极150,下电极150为金属等材质制成的导电结构,下电极150设置于第二固定片132背离绝缘上壳111的一侧,也即下电极150叠置于第二固定片132背离周边部1124的一侧,下电极150与电路板113电连接,下电极150和上电极120在均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导通,以进行生物信息检测。
以体脂检测为例,上电极120和下电极150均为两个,两个上电极120分别设置于绝缘上壳111的相对两侧,两个下电极150分别设置于下壳112的相对两侧。当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0时,两个下电极150与用户腕部的皮肤接触,当用户用手指分别接触两个上电极120时,人体作为导体将上电极120和下电极150导通形成回路,即可进行体脂检测,具体各电极配合以实现体脂检测的原理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电极120和下电极150可以各为一个,通过一个上电极120和一个下电极150能感应到心脏跳动时产生的微量电流,通过电流的变化可计算出心率。
本实施例中,下电极150与电路板113通过弹簧针(pogopin)连接。具体地,弹簧针的一端与电路板113焊接,弹簧针的另一端贯穿下壳112和第二固定片132后与下电极150接触,实现下电极150与电路板113的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112的周边部1124设有第二固定片安装槽1125,第二固定片安装槽1125沿下壳112的周向延伸一定距离,且可与第一安装槽1113沿设备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固定片安装槽1125的形状与第二固定片132的形状适配,第二固定片132嵌设于第二固定片安装槽1125,且可通过点胶工艺与第二固定片安装槽1125的槽壁粘接,从而增加上电极固定件130和下壳112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片132背离绝缘上壳111的一侧可以设有下电极安装槽1321,下电极150嵌设于下电极安装槽1321,由于上电极固定件130为绝缘件,因此下电极150可通过第二固定片132的阻隔作用实现与下壳112的相互绝缘,下壳112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通过塑胶等绝缘材质制成或者通过金属等导电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下电极150朝向第二固定片132的表面可以设置有下电极台阶结构,下电极安装槽1321的槽底面设置有第二固定片台阶结构,下电极台阶结构和第二固定片台阶结构相互契合,从而增加了下电极150和第二固定片132的结合面积,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请参阅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带体160、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分别连接于侧壁1112的相对两侧,上电极120位于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之间,且上电极120朝向第一表耳组件170的一端紧邻第一表耳组件170设置,上电极120朝向第二表耳组件180的一端紧邻第二表耳组件180的设置,以在与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保持绝缘的前提下,尽量增大上电极120的面积;带体160连接于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之间,用于将可穿戴设备100佩戴至用户手腕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大致均为长条状结构,且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的长度大于绝缘上壳111的直径,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凸出于设备主体110外,以形成带体160的装配空间。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可分别通过锁紧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绝缘上壳111,且紧固件可以为多个,多个紧固件可沿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以提高第一表耳组件170、第二表耳组件180与绝缘上壳111连接的牢固度。
带体160通过表带固定螺母161和表带固定螺丝162的配合连接于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之间。具体的,表带固定螺母161可以固定于第一表耳组件170,表带固定螺丝16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表耳组件180,另一端贯穿第二表耳组件180、带体160和第一表耳组件170后连接于表带固定螺母161,从而将带体160固定在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之间。
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两段带体160,两段带体160各有一端连接于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之间,两段带体160远离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的一端可以相互扣合,以将可穿戴设备100佩戴至用户手腕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带体160也可以为一整段式的结构,带体1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带体160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调整自身的长度,以方便用户佩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至少部分为金属件且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用于作为可穿戴设备100的天线以收发信号。例如,第一表耳组件170为金属件,第一表耳组件170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或者第一表耳组件17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均为金属件,则第二表耳组件180和第二表耳组件180均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耳组件170可以包括第一外表耳171和第一内表耳172,第一内表耳172固定于侧壁1112,第一内表耳172设有开口与侧壁1112相背的第一表耳安装槽1721,第一外表耳171嵌设于第一表耳安装槽1721内,第一内表耳172为金属件,第一内表耳172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以作为可穿戴设备100的天线,且由于第一内表耳172为金属件,结构强度好,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绝缘上壳111,而第一外表耳171可采用塑胶等绝缘材质制成。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表耳171也可以为金属件,第一内表耳172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或者第一外表耳171和第一内表耳172均为金属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表耳171可以包括弧形中间段1711、第一带体连接段1712和第二带体连接段1713,弧形中间段1711的弧度与侧壁1112的弧度相适配,并与侧壁1112相互贴合;弧形中间段1711以及第一内表耳172的对应位置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与螺丝等紧固件配合的通孔,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外表耳171和第一内表耳172固定在绝缘上壳1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按键,弧形中间段1711还可以开设有按键孔,按键可以安装于该按键孔内,也就是说可以将按键安装在第一外表耳171上。
第一带体连接段1712和第二带体连接段1713分别连接于弧形中间段1711的两端,并凸出于绝缘上壳111外,用于与带体160相互连接。第一内表耳172的外形轮廓与第一外表耳171大体相同,当第一外表耳171在第一表耳安装槽1721内安装到位后,第一外表耳171背离绝缘上壳111的表面与第一内表耳172背离绝缘上壳111的表面相互平齐,以提高外观一致性。第一内表耳172的内侧面与绝缘上壳111的侧壁1112相互贴合,第一内表耳172的内侧面可以通过镭雕形成导电位,电路板113可通过穿设于绝缘上壳111的弹片与第一内表耳172的导电位接触,实现电路板113与第一内表耳172的导通。
第二表耳组件180同样可以包括第二外表耳181和第二内表耳182,第二内表耳182固定于侧壁1112,第二内表耳182设有开口与侧壁1112相背的第二表耳安装槽,第二外表耳181嵌设于第二表耳安装槽内,第二内表耳182为金属件,第二内表耳182与电路板113电性连接。
其中,第二外表耳181可与第一外表耳171互为镜像对称,第二内表耳182与第一内表耳172互为镜像对称,关于第二外表耳181和第二内表耳18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外表耳171和第一内表耳172,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包括绝缘上壳、下壳和电路板,所述绝缘上壳包括面板和围设于所述面板周缘的侧壁,所述下壳连接于所述侧壁,并与所述绝缘上壳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上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上电极片和第二上电极片,所述第一上电极片固定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二上电极片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上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生物信息;以及
上电极固定件,所述上电极固定件为绝缘件,所述上电极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连接于所述第二上电极片,所述第二固定片固定于所述下壳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夹固于所述第二上电极片和所述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侧壁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上电极片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与所述面板的外表面相互平齐;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上电极片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上电极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相互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下电极,所述下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背离所述绝缘上壳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下电极和所述上电极在均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导通以进行生物信息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上电极导电件,所述上电极导电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上电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固定片后与所述第二上电极片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导电件包括上电极压紧片和上电极紧固件,所述上电极压紧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另一端叠置于所述侧壁;所述上电极紧固件穿设于所述上电极压紧片、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固定片并与所述第二上电极片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带体、第一表耳组件和第二表耳组件,所述第一表耳组件和所述第二表耳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的相对两侧,所述上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耳组件和所述第二表耳组件之间,所述带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表耳组件和所述第二表耳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组件和所述第二表耳组件至少部分为金属件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用于作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组件包括第一外表耳和第一内表耳,所述第一内表耳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内表耳设有开口与所述侧壁相背的第一表耳安装槽,所述第一外表耳嵌设于所述第一表耳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内表耳为金属件,所述第一内表耳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上电极固定件为嵌件注塑成型件。
CN202122904493.XU 2021-11-19 2021-11-19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6534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4493.XU CN216534119U (zh) 2021-11-19 2021-11-19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4493.XU CN216534119U (zh) 2021-11-19 2021-11-19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4119U true CN216534119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4493.XU Active CN216534119U (zh) 2021-11-19 2021-11-19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4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59811C (en) Wearable device
US685497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eans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side a case of said device
CN211294932U (zh) 弹性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WO2021135613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US2014012871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35482B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US5778880A (en) Heart beat transmitter
US20230157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147889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6534119U (zh) 可穿戴设备
EP4183338A1 (en) Body fluid analyte detection apparatus
CN210156587U (zh) 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N218215081U (zh) 按键部件和终端设备
CN212694262U (zh) 可穿戴设备
JPH07209331A (ja) 計器類の端子構造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JPH06245913A (ja) 心拍計
CN210404106U (zh) 穿戴设备
JP3223931B2 (ja) 人体接触用電極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2229439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5736928A (zh) 穿戴设备
CN218647325U (zh) 手表
CN209826724U (zh) 带体组件及测量体脂的穿戴设备
CN216907072U (zh) 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