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0996U -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0996U
CN216530996U CN202122737694.5U CN202122737694U CN216530996U CN 216530996 U CN216530996 U CN 216530996U CN 202122737694 U CN202122737694 U CN 202122737694U CN 216530996 U CN216530996 U CN 216530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fixing structure
interface
interface termin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76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亮
彭城
姚亚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is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Leadsh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is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Leads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is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Leadsh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is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376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0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0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0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和驱动器,电机和驱动器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结构,驱动器设置有第一接口用于与电机电连接;其中,驱动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电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电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驱动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固定结构,电机通过支架与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即驱动器和电机可通过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或者驱动器和电机通过支架实现可拆卸式连接,这样驱动器可安装到电机上使用,或者不安装到电机上,实现单独使用,该方案提高了驱动器的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通用型数字步进驱动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中的产品,例如应用于电子、医疗、3C、三轴平台等多种自动化控制行业。传统的驱动器是固定安装在电柜内或一体式设置在电机上,即驱动器只能在固定场景使用,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以提高驱动器的使用灵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和驱动器,电机和驱动器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结构,驱动器设置有第一接口用于与电机电连接;其中,驱动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电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电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驱动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固定结构,电机通过支架与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电机的后端盖上或电机的本体上或电机的后盖上。
进一步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固定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五固定结构,电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固定结构,其中,支架上的第五固定结构与电机的第六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与驱动器的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驱动器的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二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三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四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五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六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进一步地,驱动器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形成闭合空间的底座;其中,底座和/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裸露口用于裸露第一接口。
进一步地,驱动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口,第二接口通过裸露口裸露,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包括I/O接口端子、电机绕组接口端子、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电源接口端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壳体和/或底座上形成至少一个裸露口包括: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壳体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槽形成第一裸露口,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设置在壳体的侧面或顶面;和/或,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槽,壳体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槽形成第二裸露口,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槽设置在底座的底面或侧面;和/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槽,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伸入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未被第一安装板遮挡的部分形成第三裸露口,至少一个第三安装槽设置在壳体的侧面或顶面;和/或,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槽,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伸入第四安装槽,第四安装槽未被第二安装板遮挡的部分形成第四裸露口,至少一个第四安装槽设置在底座的底面或侧面。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裸露口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至少两个裸露口为以下至少一种中的至少两个:至少一个第一裸露口、至少一个第二裸露口、至少一个第三裸露口、至少一个第四裸露口。
进一步地,电源接口端子、电机绕组接口端子、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和I/O接口端子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电源接口端子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位于壳体或底座的同一侧;电源接口端子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分别位于壳体或底座的相邻的两侧;电源接口端子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分别位于壳体或底座的相对的两侧;I/O接口端子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分别位于壳体或底座的相邻的两侧;I/O接口端子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分别位于壳体或底座的相对的两侧;电源接口端子和I/O接口端子位于壳体或底座的同一侧;编码器接口端子和通讯接口端子位于壳体或底座的同一侧或相邻的两侧或相对的两侧;电源接口端子或电机绕组接口端子或I/O接口端子或编码器接口端子或通讯接口端子分别平行和/或垂直于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驱动器还具有拨码开关、显示单元和调试端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拨码开关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和/或,显示单元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和/或,调试端子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电机包括第三接口,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位置相对设置,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均平行于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或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均垂直于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或第三接口的开口方向可调节设置;或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可调节设置。
进一步地,支架为单独成型的结构,或支架和电机的后端盖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驱动器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形成闭合空间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三固定结构,其中,底座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电机连接,或底座通过第三固定结构和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和驱动器,驱动器和电机通过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或者驱动器和电机通过支架、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这样驱动器可安装到电机上使用,或者驱动器不安装到电机上,实现单独使用,因此,该方案提高了驱动器的使用灵活性。而且,通过驱动器的第一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和电机的对应接口电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另一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爆炸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驱动器;10、底座;20、壳体;30、驱动控制板;40、裸露口;51、I/O接口端子;52、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3、电源接口端子;61、拨码开关;62、显示单元;
200、电机;201、后端盖;202、本体;203、电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200和驱动器100,电机200和驱动器100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结构,驱动器100设置有第一接口用于与电机200电连接;其中,驱动器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电机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电机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驱动器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固定结构,电机200通过支架与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
在本方案中,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200和驱动器100,驱动器100和电机200通过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或者驱动器100和电机200通过支架、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这样驱动器100可安装到电机200上使用,或者驱动器100不安装到电机200上,实现单独使用,因此,该方案提高了驱动器100的使用灵活性。而且,通过驱动器100的第一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和电机200的对应接口电连接。
其中,第二固定结构可以设置在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或电机200的本体202上,或电机200的后盖上。即驱动器100可以安装在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或电机200的本体202上,或电机200的后盖上。
在驱动器100通过支架和电机200连接的情况下,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固定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五固定结构,电机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固定结构,其中,支架上的第五固定结构与电机200的第六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与驱动器100的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驱动器100的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即支架与电机200通过第五固定结构和第六固定结构的配合实现连接,支架与驱动器100通过第四固定结构和第三固定结构的配合实现连接。上述结构设置,使得驱动器100、支架和电机200能够实现可靠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二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三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四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扣;第五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第六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凸台配合连接,和/或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固定孔配合连接,和/或所述滑槽和所述滑板配合连接,和/或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配合连接,和/或两个所述固定柱插接,和/或两个所述固定柱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两个所述固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本方案中的各固定结构具体可选用以上任意一种或多种适配结构,或者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连接结构。
例如,在驱动器100和电机200直接连接的情况下,驱动器100包括底座10和壳体20,第一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固定孔和/或设置在壳体20上的固定孔,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的固定孔,螺钉等紧固件穿入底座10上的固定孔和/或壳体20上的固定孔,并且紧固件穿入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的固定孔,从而实现电机200和驱动器100的可拆卸连接。需要拆卸驱动器100时,拧下螺钉等紧固件即可,操作方便。而且,相互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可以设置为多组,以提高连接可靠性。例如,第一固定结构设置为四个,第二固定结构对应设置为四个。
例如,在驱动器100通过支架和电机200连接的情况下,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可以为卡槽,驱动器100的第三固定结构对应为卡扣,支架和驱动器100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操作方便;支架上的第五固定结构可以为固定孔,电机200的第六固定结构对应为固定柱,固定柱穿入固定孔内实现紧配合连接。本方案中的不同固定结构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多种组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00包括壳体20和与壳体20形成闭合空间的底座10;其中,底座10和/或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裸露口40用于裸露第一接口。壳体20和底座10之间的闭合空间用于放置驱动控制板30、第一接口等元器件。通过裸露口40可显露出第一接口,便于第一接口和电机200等结构实现电连接。其中,裸露口40的设置位置、数量以及形状、尺寸可根据接口的情况及生产工艺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驱动器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口,第二接口通过裸露口40裸露,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包括I/O接口端子51、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电源接口端子53中的至少一种。这样驱动器100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接口,提高了驱动器的性能和通用性。其中,I/O接口端子51具有脉冲、方向、使能、报警等功能,通讯接口端子可支持EtherCat、RS485、RS232、EIP、以太网等通信协议方式。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具体类型,除I/O接口端子51、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和电源接口端子53之外,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类型的端子。
其中,I/O接口端子51、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和电源接口端子53可以根据需要分布在底座10和/或壳体20的不同位置,以充分利用电机驱动器的空间,并实现方便操作。
例如,驱动器包括I/O接口端子51、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和电源接口端子53分布在壳体20的相对的侧面或相邻的侧面或者同一个侧面,或者分布在壳体20顶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I/O接口端子51和电源接口端子53设置在壳体20的同一侧,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设置在壳体20与电源接口端子53相对的一侧。
或者,编码器接口端子和通讯接口端子分布在壳体20的相对的侧面或相邻的侧面或者同一个侧面,或者分布在壳体20顶面,或分布在底座10的侧面或底面。在实际使用时,以上端子的数量、类型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具体地,壳体20和/或底座10上形成至少一个裸露口40包括: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壳体20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槽形成第一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设置在壳体20的侧面或顶面;和/或,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槽,壳体20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槽形成第二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槽设置在底座10的底面或侧面;和/或,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槽,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伸入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未被第一安装板遮挡的部分形成第三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三安装槽设置在壳体20的侧面或顶面;和/或,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槽,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伸入第四安装槽,第四安装槽未被第二安装板遮挡的部分形成第四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四安装槽设置在底座10的底面或侧面。
其中,至少两个裸露口40设置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至少两个裸露口40为以下至少一种中的至少两个:至少一个第一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二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三裸露口40、至少一个第四裸露口40。
例如,一个第一裸露口40和一个第二裸露口40设置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或者,两个第一裸露口40设置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安装槽分布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第二安装槽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二安装槽分布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第三安装槽和第一安装板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三安装槽分布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多个第一安装板分布在底座1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第四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板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四安装槽分布在底座1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多个第二安装板分布在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安装槽,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安装板,两个第一安装板分别伸入两个第三安装槽内,从而形成了两个第三裸露口40。每个第三裸露口40中可以裸露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子。例如,一个第三裸露口40裸露出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另一个第三裸露口40裸露出I/O接口端子51和电源接口端子53,I/O接口端子51和电源接口端子53可以设置为单独的两个端子,或者设置为一体式端子。
当然,裸露口40的设置不限于以上形式,也可以是其他相似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为准。
在本方案中,电源接口端子53、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和I/O接口端子51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电源接口端子53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同一侧;电源接口端子53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相邻的两侧;电源接口端子53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相对的两侧;I/O接口端子51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相邻的两侧;I/O接口端子51和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相对的两侧;电源接口端子53和I/O接口端子51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同一侧;编码器接口端子和通讯接口端子位于壳体20或底座10的同一侧或相邻的两侧或相对的两侧;电源接口端子53或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或I/O接口端子51或编码器接口端子或通讯接口端子分别平行和/或垂直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
即本方案中电源接口端子53、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和I/O接口端子51的相对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这样充分利用了驱动器100的空间,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驱动器100还具有拨码开关61、显示单元62和调试端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拨码开关61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和/或,显示单元62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和/或,调试端子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当然,拨码开关61、调试端子和显示单元62的朝向也可设置为其他的朝向,以方便操作和观察为准。
其中,拨码开关61、显示单元62和调试端子也通过至少一个裸露口40裸露,即设置在底座10和/或壳体20上的一个裸露口40裸露出拨码开关61、显示单元62和调试端子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的侧面设置有一个裸露口40,拨码开关61和显示单元62安装在一起,并通过壳体20侧面的同一个裸露口40裸露,底座10的底面设置有一个裸露口40,调试端子通过底座10底面的裸露口40裸露。
其中,电机200包括第三接口,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位置相对设置,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均平行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或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均垂直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或第三接口的开口方向可调节设置;或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可调节设置。通过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的配合,可实现电机200和驱动器100的电连接。
而且,驱动器100的第一接口和电机200的第三接口可采用插拔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不仅操作方便,并且还可以节省接线。将第一接口或第三接口设置为开口方向可调,便于进行装配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器100的底座10和电机200的后端盖201可拆卸连接,第一接口为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的朝向平行于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第三接口为电机绕组接口,电机绕组接口的朝向也平行于电机轴203,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和电机绕组接口采用插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这样驱动器100和电机200连接和拆卸操作方便,便于驱动器100和电机200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或者拆下驱动器100单独使用驱动器10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架为单独成型的结构,支架单独加工成型后再和电机200连接。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架和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简化结构,减少装配步骤。
在本方案中,驱动器100可以设置为包括壳体20和与壳体20形成闭合空间的底座10,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三固定结构,其中,底座10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直接和电机200固定连接;或者,在有支架的情况下,底座10通过第三固定结构和支架连接,从而实现和电机200的连接。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无支架,驱动器100的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或电机200的本体202上或电机200的后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对应连接。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有支架,驱动器100的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固定结构,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固定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五固定结构,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或电机200的本体202上或电机200的后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固定结构;其中,支架上的第五固定结构与电机200的第六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并且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与底座10的第三固定结构可拆卸连接,这样实现了电机200、支架和驱动器100的连接,并且驱动器可以拆卸下来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在本实施例中,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200和驱动器100,驱动器100和电机200通过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或者驱动器100和电机200通过支架、固定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这样驱动器100可安装到电机200上使用,或者驱动器100不安装到电机200上,实现单独使用,因此,该方案提高了驱动器100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灵活性。自动化设备可以为电子、医疗、3C、三轴平台等多种自动化控制行业中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200)和驱动器(100),所述电机(200)和所述驱动器(100)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结构,所述驱动器(100)设置有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电机(200)电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器(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电机(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所述电机(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
所述驱动器(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电机(200)通过支架与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上或所述电机(200)的本体(202)上或所述电机(200)的后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固定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五固定结构,所述电机(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固定结构,
其中,所述支架上的第五固定结构与所述电机(200)的第六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
所述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与所述驱动器(100)的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或,所述支架上的第四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驱动器(100)的第三固定结构固定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三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四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五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六固定结构为安装槽、凸台、固定柱、固定孔、滑槽、滑板、卡槽和卡扣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00)包括壳体(20)和与所述壳体(20)形成闭合空间的底座(10);其中,所述底座(10)和/或所述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裸露口(40)用于裸露所述第一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裸露口(40)裸露,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包括I/O接口端子(51)、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编码器接口端子、通讯接口端子、电源接口端子(53)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壳体(20)和/或所述底座(10)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裸露口(40)包括:
所述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所述壳体(20)与所述底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形成第一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侧面或顶面;
和/或,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槽,所述壳体(20)与所述底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第二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底面或侧面;
和/或,所述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槽,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伸入所述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未被所述第一安装板遮挡的部分形成第三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侧面或顶面;
和/或,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槽,所述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伸入所述第四安装槽,所述第四安装槽未被所述第二安装板遮挡的部分形成第四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底面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裸露口(40)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同一侧或相邻侧或相对侧,至少两个所述裸露口(40)为以下至少一种中的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裸露口(40)、至少一个所述第四裸露口(4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端子(53)、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所述编码器接口端子、所述通讯接口端子和所述I/O接口端子(51)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电源接口端子(53)和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同一侧;
所述电源接口端子(53)和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相邻的两侧;
所述电源接口端子(53)和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I/O接口端子(51)和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相邻的两侧;
所述I/O接口端子(51)和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电源接口端子(53)和所述I/O接口端子(51)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同一侧;
所述编码器接口端子和所述通讯接口端子位于所述壳体(20)或所述底座(10)的同一侧或相邻的两侧或相对的两侧;
所述电源接口端子(53)或所述电机绕组接口端子(52)或所述I/O接口端子(51)或所述编码器接口端子或所述通讯接口端子分别平行和/或垂直于所述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00)还具有拨码开关(61)、显示单元(62)和调试端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所述拨码开关(61)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和/或,
所述显示单元(62)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和/或,
所述调试端子的朝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0)包括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电机(200)的电机轴(203)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三接口的开口方向可调节设置;或所述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可调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为单独成型的结构,或所述支架和所述电机(200)的后端盖(201)为一体成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100)包括壳体(20)和与所述壳体(20)形成闭合空间的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或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底座(1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电机(200)连接,或所述底座(10)通过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和所述支架连接。
13.一种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CN202122737694.5U 2021-11-09 2021-11-09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Active CN216530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7694.5U CN216530996U (zh) 2021-11-09 2021-11-09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7694.5U CN216530996U (zh) 2021-11-09 2021-11-09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0996U true CN216530996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7694.5U Active CN216530996U (zh) 2021-11-09 2021-11-09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0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90415A1 (en) Robot having a line distribution board
CA2499551A1 (en) Bathing unit controller
US5214621A (en) Universal circuit board housing with a hinged member
CN216530996U (zh)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
CN112394780A (zh) 服务器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CN216564835U (zh) 电机驱动器及自动化设备
CN215930037U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及空调器
CN215601169U (zh) 一体式伺服电机
CN211424330U (zh) 驱动电源壳体、驱动电源及灯具
CN208479503U (zh) 一种紧凑型混合步进一体式伺服电机的控制器
CN211702704U (zh) 新能源汽车用三相接线堵盖结构
CN211019437U (zh) 一种模块化工业控制器装置
CN208479404U (zh) 一种紧凑型混合步进一体式伺服电机
CN209283075U (zh) 一种功率模块结构及变频器
CN220798714U (zh) 便于拆装的模块化led显示装置
CN214850885U (zh) 一体化电机及具有其的自动化设备
CN107706571B (zh) 电机
CN217278488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用手控箱
CN219677087U (zh) 一种开关
CN216564972U (zh) 驱动器及具有其的驱动控制系统
CN220254273U (zh) 一种基于电缸的驱控一体式电机结构及电动滑台
JPH0432797Y2 (zh)
CN214380728U (zh) 电机驱动器及其自动化设备
CN219068090U (zh) 一种步进电机手持仪
CN212970266U (zh) 双轴电机驱动控制印刷电路板组件和双轴电机驱动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