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1971U - 热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1971U
CN216521971U CN202123271599.7U CN202123271599U CN216521971U CN 216521971 U CN216521971 U CN 216521971U CN 202123271599 U CN202123271599 U CN 202123271599U CN 216521971 U CN216521971 U CN 216521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auxiliary
supply pip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15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燕兵
陈世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IXIAN U C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avantas Poli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avantas Polic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avantas Poli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15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1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1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1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水系统,包括加热水箱;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辅助供水管,所述辅助供水管的两端沿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供水管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供水管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辅助供水管的两端之间;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辅助供水管上;其中,所述供水管的内径大于辅助供水管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功率大于第二水泵的功率。采用该结构的热水系统,可根据热水用量高低峰,分别启动第一水泵或第二水泵,能满足学生对热水的需求量,不仅具有节能的作用,从而节约了运行成本,同时,还能降低热水的热量损失。

Description

热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加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学生公寓中的热水用量会存在使用高低峰的时段,晚上为高峰时段,白天为低峰时段;在处于高低峰时,对热水的供应量要求不一样,现有的热水系统没有考虑学生公寓热水用水高低峰的差异,统一采用功率较大的水泵,采用大功率水泵,使得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系统,能降低运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水系统,包括:
加热水箱;
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
辅助供水管,所述辅助供水管的两端沿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供水管上;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供水管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辅助供水管的两端之间;
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辅助供水管上;
其中,所述供水管的内径大于辅助供水管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功率大于第二水泵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一辅助回水管,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的两端沿回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回水管上,且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回水管的内径;
其中,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且所述第一电磁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二辅助回水管,所述第二辅助回水管的两端沿第一辅助回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第一回水管上,并位于第二电磁阀的两端,所述第二辅助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闸阀。
可选地,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供水管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供水管的入口与辅助供水管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回水管上,并沿回水管轴向位于回水管道的入口与第一辅助回水管道的入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阀、第三闸阀,所述第二闸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出口与第一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三闸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电磁阀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入口之间;
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闸阀、第五闸阀,所述第四闸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二辅助回水管的出口与第二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五闸阀沿第一辅助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二电磁阀与第二辅助回水管的入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沿供水管轴向位于第一水泵与辅助供水管的出口之间;
所述辅助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沿辅助供水管轴向位于第二水泵与辅助供水管的出口之间;
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入口与第二过滤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热泵机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口连通热泵机组的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入口连通热泵机组的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水泵。
可选地,还包括辅助连接管,所述辅助连接管的两端沿第一连接管轴向依次连通于第一连接管上,且所述辅助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水泵的两端,所述辅助连接管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所述辅助连接管上设置有第四水泵,且所述第四水泵的功率小于第三水泵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热水系统还包括进水管和辅助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辅助进水管的两端沿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进水管上,并沿进水管轴向位于第三电磁阀的两端,所述辅助进水管上设置有第六闸阀。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七闸阀和第八闸阀,所述第七闸阀位于辅助进水管的出口与第三电磁阀之间,所述第八闸阀位于第三电磁阀与辅助进水管的入口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该结构的热水系统,可根据热水用量高低峰,分别启动第一水泵或第二水泵,能满足学生对热水的需求量,不仅具有节能的作用,从而节约了运行成本,同时,还能降低热水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各管道内的水流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水系统,包括加热水箱1、供水管2、回水管3、辅助供水管4、第一水泵 5和第二水泵6,供水管2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1,使得热水可从加热水箱1内流入供水管2;回水管3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1,使得热水可通过回水管3流回加热水箱1,该辅助供水管4的两端(辅助供水管的入口和出口端)沿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供水管2上,该第一水泵5安装于供水管2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辅助供水管4的两端之间,第二水泵6安装于辅助供水管4上,并且,该供水管2的内径大于辅助供水管4的内径,即热水在供水管2内的流通量大于在辅助供水管4的流通量,该第一水泵的功率大于第二水泵的功率,使得第一水泵比第二水泵能抽取更多的热水。
在使用时,供水管2的出口与回水管3的入口之间连接有用户管道7,该用户管道7上安装有多个连通用户管道7的花洒8或水龙头,当学生需要热水时,打开花洒或水龙头即可使用。在晚上时,由于热水需求量大,启动第一水泵5,在第一水泵5的作用下,加热水箱1内的热水依次流经供水管2、用户管道7,最后经回水管3回到加热水箱1内,此时,学生可通过开启花洒或水龙头8,取用热水;在白天时,热水用量小,启动第二水泵6,在第二水泵6的作用下,加热水箱1内的热水从供水管2的入口流入后,再流入辅助供水管4内,最后回到供水管2,并从供水管2的出口流出,再依次流过用户管道7、回水管 3后回到加热水箱1内。
采用该结构的热水系统,可根据热水用量高低峰,分别启动第一水泵或第二水泵,能满足学生对热水的需求量,不仅具有节能的作用,从而节约了运行成本,同时,还能降低热水的热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一辅助回水管9,第一辅助回水管9的两端沿回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回水管3上,且第一辅助回水管 9的内径小于回水管3的内径,回水管3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并且第一电磁阀10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9的两端之间,第一辅助回水管9 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1,相应的,该第二电磁阀11的流通量小于第一电磁阀 10的流通量。
在使用时,当处于用水高峰时,打开第一电磁阀10(此时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热水只从回水管3流过(不会从第一辅助回水管9流过),当处于低峰时,打开第二电磁阀11(此时,第一电磁阀10关闭),使热水进入回水管3的入口一端后,需流经第一辅助回水管9后,再流回到回水管的出口一端,并从回水管9的出口一端流回加热水箱1。即在高峰期时段内,运行第一水泵和回水管;在低峰时段内,运行第二水泵和第一辅助水管,从而降低单次循环水量,降低系统运行的能耗,从而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二辅助回水管12,第二辅助回水管12的两端(第二辅助回水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沿第一辅助回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第一辅助回水管上,并位于第二电磁阀11的两端,第二辅助回水管12上安装有第一闸阀13,当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出现损坏时,通过打开第一闸阀13,使得热水从第二辅助回水管12通过,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出现损坏后,该系统也能正常回水运行,从而提高了热水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14和第二过滤器15,第一过滤器14安装于供水管2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供水管2的入口与辅助供水管4的入口之间,第二过滤器15安装于回水管3上,并沿回水管轴向位于回水管3的入口与第一辅助回水管9的入口之间。
通过安装该第一过滤器14,可过滤加热水箱内杂质,避免加热水箱内的杂质进入第一水泵或第二水泵内,降低了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检修频率,提高了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工作的可靠性,节约成本;通过安装该第二过滤器15,可过滤供水管道、用户管道内的水垢,避免进入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内,降低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检修频率,提高了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工作的可靠性,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水管3上安装有第二闸阀16、第三闸阀 17,第二闸阀16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9的出口与第一电磁阀10 之间,第三闸阀17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电磁阀10与第一辅助回水管9的入口之间;通过安装该第二闸阀16和第三闸阀17,当需要检修或更换第一电磁阀时,可通过关闭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截断水流,从而便于对第一电磁阀的检修或更换。
第一辅助回水管9上安装有第四闸阀18、第五闸阀19,第四闸阀18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二辅助回水管12的出口与第二电磁阀11之间,第五闸阀19 沿第一辅助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二电磁阀11与第二辅助回水管12的入口之间。当需要检修或更换第二电磁阀时,可通过关闭第四闸阀和第五闸阀,截断水流,从而便于对第二电磁阀的检修或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水管2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20,第一单向阀20沿供水管轴向位于第一水泵5与辅助供水管4的出口之间,通过安装该第一单向阀20,使得热水只能从供水管2的入口流向供水管2的出口,不会倒流。
辅助供水管4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1沿辅助供水管轴向位于第二水泵6与辅助供水管4的出口之间,通过安装该第二单向阀21,使得热水只能从辅助供水管4的入口流向辅助供水管4的出口,不会倒流。
回水管3上安装有第三单向阀22,第三单向阀22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9的入口与第二过滤器15之间,通过安装该第三单向阀22,使得热水只能从回水管3的入口流向回水管9的出口,不会倒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系统还包括热泵机组23、第一连接管 24和第二连接管25,第一连接管24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1,第一连接管24的出口连通热泵机组23的入口,并且,在第一连接管24上安装有第三水泵26;第二连接管25的入口连通热泵机组23的出口,第二连接管25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1。
在使用时,启动第三水泵26和热泵机组23,使得加热水箱1内的水在第三水泵的作用下,从第一连接管24进入热泵机组23内被加热后,再通过第二连接管25回到加热水箱1内,该热泵机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热水系统还包括辅助连接管27,辅助连接管27的两端沿第一连接管轴向依次连通于第一连接管24上,并且辅助连接管2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水泵26的两端,辅助连接管27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即辅助连接管27的流通量小于第一连接管24的流通量,辅助连接管27上安装有第四水泵28,且第四水泵28的功率小于第三水泵的功率。
在使用时,当处于冬季时,热泵机组对进水量要求小,即启动第四水泵28,使得加热水箱内的水在第四水泵28的作用下,经辅助连接管27流通,从而进入热泵机组28内被加热;当处于夏季时,热泵机组对进水量要求大,即启动第三水泵26,使得加热水箱内的水在第三水泵的作用下,只从第一连接管24进入热泵机组23内被加热。
相较于只采用大功率的水泵提供动力,采用该结构设置,通过热泵机组对进水量的不同需求选用相应的水泵,即当处于冬季时,热泵机组对进水量要求小,此时,通过功率小的第四水泵提供动力供水,当处于夏季时,热泵机组对进水量要求大,此时,通过功率大的第三水泵提供动力供水;相较于只采用固定流量的水泵,采用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配合的形式,能起到节约能源,节约成本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运行效率高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系统还包括进水管29和辅助进水管 30,进水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进水管29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31;辅助进水管30的两端沿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进水管上,并沿进水管轴向位于第三电磁阀31的两端,辅助进水管30上安装有第六闸阀32。
在使用时,打开第三电磁阀31,冷水从第三电磁阀31通过后,进入加热水箱1内,当第三电磁阀31被封堵后,打开第六闸阀32,冷水第六闸阀通过进入加热水箱。采用该结构,提高了该热水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水管29上安装有第七闸阀33和第八闸阀34,第七闸阀33位于辅助进水管30的出口与第三电磁阀31之间,第八闸阀34位于第三电磁阀31与辅助进水管29的入口之间;通过设置该第一闸阀 33和第八闸阀34,当第三电磁阀31出现损坏或处于检修时,通过关闭第七闸阀和第八闸阀,从而截断水流,起到便于检修或更换第三电磁阀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供水管2上沿供水管轴向还依次安装有第九闸阀35、第十闸阀36、第十一闸阀37,第九闸阀35位于供水管2的入口与辅助供水管4 的入口之间,该第十闸阀36位于辅助供水管4的入口与第一水泵5之间,该第十一闸阀位于第一单向阀20与辅助供水管4的出口之间;通过安装该第九闸阀 35,便于对第一过滤器进行检修或更换。通过安装第十闸阀和第十一闸阀,便于对第一水泵5和第一单向阀20进行检修或更换。
在辅助供水管4上安装有第十二闸阀38和第十三闸阀39,该第十二闸阀 38位于辅助供水管4的入口与第二水泵6之间,该第十三闸阀39位于第二单向阀21与辅助供水管的出口之间;通过安装该第十二闸阀和第三闸阀,便于对第二水泵和第二单向阀的检修或跟换。
在回水管3上安装有第十四闸阀40,且该第十四闸阀40位于回水管3的入口与第二过滤器15之间,通过安装该第十四闸阀,便于对第二过滤器的检修或更换。
进水管29上从进水管29的出口端向进水管的入口端依次安装有第四单向阀41、第三过滤器42和第十五闸阀43,且该第四单向阀41、第三过滤器42 和第十五闸阀43位于辅助进水管30的入口端与进水管的入口端之间。
第一连接管24上从第一连接管的出口端向第一连接管的入口端还依次安装有第四过滤器44、第十六闸阀45、第十七闸阀46、第五单向阀47、第十八闸阀48、第五过滤器49、第十九闸阀50,该第四过滤器44、第十六闸阀45 位于第一连接管24的出口与辅助连接管27的出口之间,该第十七闸阀46、第五单向阀47位于辅助连接管27的出口与第三水泵26之间,该第十八闸阀48 位于第三水泵26与辅助连接管27的入口之间,该第五过滤器49、第十九闸阀 50位于辅助连接管的入口与第一连接管24的入口之间。
辅助连接管27上从辅助连接管的出口到入口依次安装有第二十闸阀51、第六单向阀52、第二十一闸阀53,且第二十闸阀51和第六单向阀52位于辅助连接管27的出口与第四水泵28之间,第二十一闸阀53位于第四水泵28与辅助连接管27的入口之间。
第二连接管25上安装有第二十二闸阀54。
具体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四过滤器和第五过滤器均为Y型过滤器,采用Y形过滤器,具有结构紧凑,便于清理,成本低廉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水箱;
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
辅助供水管,所述辅助供水管的两端沿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供水管上;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供水管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辅助供水管的两端之间;
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辅助供水管上;
其中,所述供水管的内径大于辅助供水管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水泵的功率大于第二水泵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回水管,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的两端沿回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回水管上,且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回水管的内径;
其中,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且所述第一电磁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辅助回水管,所述第二辅助回水管的两端沿第一辅助回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第一回水管上,并位于第二电磁阀的两端,所述第二辅助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闸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供水管上,并沿供水管轴向位于供水管的入口与辅助供水管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回水管上,并沿回水管轴向位于回水管道的入口与第一辅助回水管道的入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阀、第三闸阀,所述第二闸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出口与第一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三闸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电磁阀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入口之间;
所述第一辅助回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闸阀、第五闸阀,所述第四闸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二辅助回水管的出口与第二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五闸阀沿第一辅助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二电磁阀与第二辅助回水管的入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沿供水管轴向位于第一水泵与辅助供水管的出口之间;
所述辅助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沿辅助供水管轴向位于第二水泵与辅助供水管的出口之间;
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沿回水管轴向位于第一辅助回水管的入口与第二过滤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机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入口连通加热水箱,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口连通热泵机组的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入口连通热泵机组的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连接管,所述辅助连接管的两端沿第一连接管轴向依次连通于第一连接管上,且所述辅助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三水泵的两端,所述辅助连接管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所述辅助连接管上设置有第四水泵,且所述第四水泵的功率小于第三水泵的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和辅助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连通加热水箱,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辅助进水管的两端沿进水管轴向依次连通于进水管上,并沿进水管轴向位于第三电磁阀的两端,所述辅助进水管上设置有第六闸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七闸阀和第八闸阀,所述第七闸阀位于辅助进水管的出口与第三电磁阀之间,所述第八闸阀位于第三电磁阀与辅助进水管的入口之间。
CN202123271599.7U 2021-12-23 2021-12-23 热水系统 Active CN216521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1599.7U CN216521971U (zh) 2021-12-23 2021-12-23 热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1599.7U CN216521971U (zh) 2021-12-23 2021-12-23 热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1971U true CN216521971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1599.7U Active CN216521971U (zh) 2021-12-23 2021-12-23 热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1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2207U (zh) 一种具有调峰功能的高温集中供暖装置
CN201155880Y (zh) 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管增压冷水回收装置
CN101650051B (zh) 太阳能热水器管路连接和控制系统
CN205536060U (zh) 一种火电厂低温余热利用系统
CN104729178A (zh) 电厂海水直流冷却系统
CN216521971U (zh) 热水系统
CN203051264U (zh) 一种带有散热系统的液压调剖堵水泵油箱
CN2896080Y (zh) 新型热水供热循环装置
CN207230963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电磁锅炉
CN2879012Y (zh) 循环加热的储水、直热式电热水器
CN201488120U (zh) 太阳能热水器管路连接和控制系统
CN204574619U (zh) 一种带辅助加热设备的澡堂废水再利用系统
CN201246890Y (zh) 一种热水器
CN2466569Y (zh) 多层住宅及办公用双循环式抗冻太阳能热水装置
CN216521970U (zh) 热水供水系统
CN109631142B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燃气中央热水优化系统
CN209085055U (zh) 海水养殖专用型水源热泵恒温机组
CN209263110U (zh) 太阳能热泵组合加热装置
CN203098099U (zh) 一种发动机增压、散热和空气滤清系统
CN206469402U (zh) 一种基于地源热泵的空调及热水供应系统
CN218119883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
CN205783215U (zh) 高效能、低阻力节能换热机组
CN202153022U (zh) 暖气热水器
CN210315764U (zh) 一种利用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给泳池加温的换热系统
CN204555473U (zh) 电厂海水直流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0050 floor 14, building 2, Torch Building, No. 166, Keyuan 1st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HUIXIAN U 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50 floor 14, building 2, Torch Building, No. 166, Keyuan 1st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SAVANTAS POLIC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