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0390U -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0390U
CN216520390U CN202122262953.3U CN202122262953U CN216520390U CN 216520390 U CN216520390 U CN 216520390U CN 202122262953 U CN202122262953 U CN 202122262953U CN 216520390 U CN216520390 U CN 216520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main body
support
foot
smar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29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n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n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n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n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29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0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0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0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该支架包括主体、两个前脚以及后脚,主体正面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前脚的侧槽,每个前脚一端置于对应一个侧槽中并且与侧槽形成旋转连接;主体的背面设置容纳槽,后脚与容纳槽形成旋转连接,后脚用于向主体后方旋转打开;支架完全折叠时,两个前脚均收纳于对应的侧槽内,后脚被收纳于容纳槽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上开设侧槽收纳两个前脚、开设背面容纳槽收纳后脚,在折叠之后占用空间得到有效减小,便携性更佳,使用方便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周边,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大屏智能设备。这些大屏智能设备在使用时经常需要使用支架将其托起,对于笔记本电脑可以增强散热,对于平板电脑则可以解放使用者双手并且可以调节观看屏幕的角度。市面上的电脑支架品种繁多,有不可折叠的占据较大空间的铝合金支架,也有带风扇的散热支架,也有可以折叠的支架。常见的可折叠支架在完全折叠之后依然占据较多空间,譬如折叠成厚度小的较大方形板,或者折叠成比较长的条形等等。有待开发一种折叠后占据空间更小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以减少折叠后所占用空间,提升使用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支架包括主体、两个前脚以及后脚,主体正面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前脚的侧槽,每个前脚一端置于对应一个侧槽中并且与侧槽形成旋转连接;主体的背面设置容纳槽,后脚与容纳槽形成旋转连接,后脚用于向主体后方旋转打开;支架完全折叠时,两个前脚均收纳于对应的侧槽内,后脚被收纳于容纳槽中。
进一步地,前脚设有可旋转打开的旋臂,旋臂用于托起智能设备边缘;前脚设有第一开孔,旋臂与第一开孔形成旋转连接;折叠时,旋臂被收纳于第一开孔中。
进一步地,在第一开孔内壁设有至少一块限位板,旋臂设有对应的凹位,旋臂被收纳于第一开孔中时,限位板置入凹位中并阻挡旋臂向主体后方旋转。
进一步地,前脚设有凸块,凸块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
进一步地,前脚设有可旋转打开的支承块,支承块设于旋臂与主体之间的位置上,支承块用于支撑智能设备的背面,前脚设有第二开孔,支承块与第二开孔形成旋转连接;折叠时,支承块被收纳于第二开孔中。
进一步地,第二开孔设有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平行于支承块旋转轴线,第一斜面用于限制支承块旋转打开最大角度,第二斜面用于在支承块被收纳于第二开孔中时阻挡支承块向主体后方旋转。
进一步地,后脚上设有一个可旋转的支撑臂,支撑臂一端与后脚旋转连接,另一端用于插入于容纳槽底面的条形定位槽;容纳槽的条形定位槽设置至少两个并且条形定位槽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后脚上设有第三开孔,支撑臂一端与第三开孔旋转连接;折叠时,支撑臂被收纳于第三开孔中。
进一步地,后脚与一块安装板形成旋转连接,安装板固定在容纳槽内的一端。
进一步地,后脚的旋转轴套有扭簧,扭簧的回复力用于推动后脚旋转回到容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主体上开设侧槽收纳两个前脚、开设背面容纳槽收纳后脚,在折叠之后整个产品的三个维度都得到缩小,因此占用空间得到有效减小,便携性更佳,使用方便性得到提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装配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前脚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主体与后脚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后脚收纳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完全折叠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他示例支架装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是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如图1所示,支架包括主体10、两个前脚20以及后脚30。主体10正面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因此主体10正面贴上一个硅胶垫12,避免刮伤智能设备。两个前脚20用于向两侧旋转打开,后脚30用于向主体10 后方旋转打开,两个前脚20和后脚30用于同时与放置平面(常为桌面) 接触并且撑起主体10和智能设备。
如图1所示,在主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前脚20的侧槽11。每个前脚20一端置于对应一个侧槽11中并且与侧槽11形成旋转连接。在对支架进行折叠时,两个前脚20沿着方向A、方向B旋转至完全收纳入对应的侧槽11内。
如图2所示,每个前脚20均设有可旋转打开的旋臂21。旋臂21用于托起智能设备边缘,因此旋臂21上设置硅胶垫211以避免刮伤智能设备。前脚20设有第一开孔22,旋臂21与第一开孔22形成旋转连接。折叠时,旋臂21会被收纳于第一开孔22中。此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开孔22内壁设有2块限位板221,而旋臂21则设有对应的凹位212。当旋臂21被收纳于第一开孔22中时,限位板221置入凹位212中并阻挡旋臂21向主体10后方旋转。
如图2所示,在每个前脚20还设有可旋转打开的支承块23。支承块23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的下部,因此前脚23的端面可以设置胶垫 231以避免刮伤智能设备。支承块23设于旋臂21与主体10(图1)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支承块23可以避免智能设备的边缘过于靠近旋臂21 与前脚20的连接处,避免智能设备与前脚20本体产生接触,保证智能设备背面与主体10正面是完全贴合的,也即避免了智能设备背面与主体 10正面产生锐角,有利于保持智能设备放在支架上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2所示,前脚20设有第二开孔24,支承块23与第二开孔24形成旋转连接。在折叠时,支承块23会旋转收纳于第二开孔24中。第二开孔24设有相对的第一斜面241和第二斜面242,第一斜面241和第二斜面242分别平行于支承块23旋转轴线。第一斜面241用于限制支承块23旋转打开最大角度,而第二斜面242则用于在支承块23被收纳于第二开孔24中时阻挡支承块23向主体10后方旋转。
如图3所示,主体10的背面设置容纳槽13。后脚30与容纳槽13 形成旋转连接。容纳槽13用于收纳后脚30。具体地,后脚30与一块安装板14形成旋转连接,而安装板14通过螺钉固定在容纳槽13内的下端。后脚30的旋转轴上套有扭簧15,扭簧15的回复力用于推动后脚30旋转回到容纳槽13中同时让后脚30保持在容纳槽13中、不会轻易从容纳槽13中旋出。
此外,如图3所示,后脚30上设有一个可旋转的支撑臂31。支撑臂31 一端与后脚30旋转连接,另一端用于插入于容纳槽13底面的条形定位槽 131。容纳槽13的条形定位槽131设置有7个并且条形定位槽131之间相互平行。通过支撑臂31插入不同位置的条形定位槽131便可以改变并固定后脚30的打开角度,实现调节支架高度的功能。如图3所示,在后脚30上设有第三开孔301,支撑臂31一端与第三开孔301旋转连接。在需要折叠时,支撑臂31便被收纳于第三开孔301中,后脚30受到扭簧15的回复力作用而向容纳槽13旋转、最终置入在容纳槽13中。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条形定位槽只要多于2个便可以实现调节功能。
在将支撑臂31收回第三开孔301中,再将后脚30收回到容纳槽13中,得到如图4所示状态。在图4中,还将支承块23收回到第二开孔24中,将旋臂21收回到第一开孔22中。最后再将两个前脚20分别收回到侧槽11中,得到如图5所示状态。在图5中,在两个前脚20的末端均设有凸点25,凸点25用于在图5的完全折叠状态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拨动凸点25将两个前脚20分别向两侧旋出。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也是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支架与第一实施例支架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前脚20的边缘设有长条形的凸块26。凸块26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凸块26的表面设置胶垫261以避免刮伤智能设备表面。凸块 26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的支承块作用是相同的。此外,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主体10正面两侧分别设有对应凸块26的让位槽16,前脚20 收入侧槽11中时,凸块26便可以置于让位槽16中。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主体、两个前脚以及后脚,所述主体正面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前脚的侧槽,每个所述前脚一端置于对应一个侧槽中并且与侧槽形成旋转连接;所述主体的背面设置容纳槽,所述后脚与容纳槽形成旋转连接,所述后脚用于向主体后方旋转打开;所述支架完全折叠时,两个所述前脚均收纳于对应的侧槽内,所述后脚被收纳于容纳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设有可旋转打开的旋臂,所述旋臂用于托起智能设备边缘;所述前脚设有第一开孔,所述旋臂与第一开孔形成旋转连接;折叠时,所述旋臂被收纳于第一开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孔内壁设有至少一块限位板,所述旋臂设有对应的凹位,所述旋臂被收纳于第一开孔中时,所述限位板置入凹位中并阻挡旋臂向主体后方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用于支撑智能设备背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设有可旋转打开的支承块,所述支承块设于旋臂与主体之间的位置上,所述支承块用于支撑智能设备的背面,所述前脚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支承块与第二开孔形成旋转连接;折叠时,所述支承块被收纳于第二开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设有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平行于支承块旋转轴线,所述第一斜面用于限制所述支承块旋转打开最大角度,所述第二斜面用于在所述支承块被收纳于第二开孔中时阻挡支承块向主体后方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上设有一个可旋转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后脚旋转连接,另一端用于插入于容纳槽底面的条形定位槽;所述容纳槽的条形定位槽设置至少两个并且条形定位槽之间相互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上设有第三开孔,所述支撑臂一端与第三开孔旋转连接;折叠时,所述支撑臂被收纳于第三开孔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与一块安装板形成旋转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的旋转轴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回复力用于推动后脚旋转回到容纳槽中。
CN202122262953.3U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Active CN216520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2953.3U CN216520390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2953.3U CN216520390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0390U true CN216520390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2953.3U Active CN216520390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0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0997B1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djustable monitor
TWM262639U (en) Adjusta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lat panel computer
WO2012136076A1 (zh) 平板电脑支撑架
CN213545767U (zh) 一种支撑脚及多屏显示装置
US11013317B2 (en) Folding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64343A (zh) 一种支架
CN216520390U (zh) 一种智能设备折叠支架
CN213399372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1450075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TWI682121B (zh) 可調式承載架
CN208901017U (zh) 一种多支架可调角度的保护套
CN216201685U (zh) 一种增高架
CN217482439U (zh) 用于放置笔记本的可折叠支架
CN217402206U (zh) 一种支架
CN215382199U (zh) 一种电脑支架
CN215764384U (zh) 可旋转便携式笔记本支架
CN215950988U (zh) 一种折叠支架结构
CN216431094U (zh) 一种笔记本收纳支架
CN215111386U (zh) 一种可折叠的平板支撑架
CN219515628U (zh) 一种读写架
CN215950940U (zh) 一种桥型支架结构
CN212900798U (zh) 桌面折叠支架
CN214580200U (zh) 支架
CN216019774U (zh) 升降可调式音乐治疗型阅读支架
CN216443340U (zh) 一种可立式放置的文件夹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