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0385U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20385U CN216520385U CN202122171681.6U CN202122171681U CN216520385U CN 216520385 U CN216520385 U CN 216520385U CN 202122171681 U CN202122171681 U CN 202122171681U CN 216520385 U CN216520385 U CN 216520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piece
- supporting
- mobile terminal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支撑件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滑动件;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及远离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底座,支撑件相对底座发生转动后,第二端能朝向底座旋转,底座能对支撑件形成支撑;滑动件之与支撑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或/和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滑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件之与滑动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或/和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卡扣伸入第二滑槽内以与支撑件形成扣接,或/和,第二卡扣伸入第一滑槽内以与滑动件形成扣接;滑动件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式设置以切换位置。其安装方式简单、方便,并且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了人们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多,用户的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长时间的手握移动终端会带来不便以及身体不适,因此,出现了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支架,例如桌面支架。现有技术的桌面支架的升降调节高度部分的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复杂,并且安装不便,增加了成本。
另外,有些相对较为简单的升降调节结构,却存在定位可靠性不理想的问题,容易出现翘板的问题,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通过将滑动件与支撑件形成扣接滑动配合,其安装方式简单、方便,并且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支撑件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滑动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底座发生转动后,所述第二端能朝向所述底座旋转,所述底座能对所述支撑件形成支撑;所述滑动件之与所述支撑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或/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滑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件之与所述滑动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或/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扣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以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扣接,或/和,所述第二卡扣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以与所述滑动件形成扣接;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式设置,以切换所述滑动件于所述支撑件上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三端及远离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所述滑动件朝向自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端逐渐靠近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一卡扣布置于所述第三端区域,所述第二卡扣布置于所述第二端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凸设有弹性凸部;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滑槽延伸方向布设的两个以上的凹位,拉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弹性凸部受限于所述凹位,以锁定所述滑动件当前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滑动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锁定块位于所述导槽的前侧,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滑动件凸设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穿过所述导槽连接于所述锁定块;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导槽的左侧、右侧的导轨壁,所述锁定块位于左侧、右侧的所述导轨壁之间;所述凹位设置于所述导轨壁的内壁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凸设有弹性凸部;所述滑动件设置有沿所述支撑件长度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轨道,所述弹性凸部凭借自身弹性复位力抵靠于所述高度调节轨道的内壁面,拉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时,所述弹性凸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轨道的内壁面产生滑动摩擦,达成无级调节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位,所述铰接位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端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出远离所述铰接位的加长支撑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有壳体和滑动式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抽拉座,所述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抽拉座;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动件随同所述支撑件转动至与所述抽拉座呈直线设置时,所述滑动件、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抽拉座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能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第二状态下,所述抽拉座随同所述滑动件和/或所述支撑件往外抽拉,所述滑动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抽拉座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拉座设置有能抵压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的弹性抵压部,所述弹性抵压部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抵压的弹性复位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抵压部为由所述抽拉座的底部凸出的第一弹性臂;或者,所述弹性抵压部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抽拉座内的第一弹簧和由所述第一弹簧往外顶的第一弹簧压件,所述第一弹簧压件顶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终端支架还设置有防止所述抽拉座脱离所述壳体的止挡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抽拉座上的第一限位凸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当所述抽拉座从所述壳体内被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受限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端;或者,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第二限位凸块、设置于所述抽拉座上的第三限位凸块,当所述抽拉座从所述壳体内被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三限位凸块受限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的内端;或者,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抽拉座上的弹性扣件,当所述抽拉座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弹性扣件凭借自身弹性复位力卡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其中,所述弹性扣件为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卡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或者,所述弹性扣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抽拉座内的第二弹簧和由所述第二弹簧往外顶的第二弹簧压件,所述第二弹簧压件卡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收纳方向侧设置有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面;
相应地,所述第二弹簧压件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收纳方向侧设置有第二导引斜面,所述第二弹簧压件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第二止挡面;所述抽拉座推入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二导引斜面沿所述第一导引斜面滑动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当所述抽拉座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二止挡面受限于所述第一止挡面,使得所述抽拉座被限制继续抽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凸设有导向凸条,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抽拉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抽拉口连通的缺口,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导向限位槽;抽拉时,在所述缺口处抽出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滑动件,所述导向凸条与所述导向限位槽配合滑动实现抽拉导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所述滑动件之与所述支撑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或/和第一滑槽,所述支撑件之与所述滑动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或/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卡扣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以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扣接,或者/和所述第二卡扣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以与所述滑动件形成扣接,以形成滑动件与支撑件之间的滑动扣接,其滑动配合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以及,通过将所述第一卡扣布置于所述滑动件的第三端区域,所述第二卡扣布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区域,滑动件与支撑件之间形成双重扣接,其滑动配合方式可靠,并且在底座对支撑件形成支撑后,确保滑动件在支撑件上不管是滑动到最低高度还是任意高度使用状态下,所述滑动件不易翘起,改善翘板的问题。并且,支撑件、滑动件以及抽拉座均能滑动收纳于壳体内,方便携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组装立体结构示图(收纳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截面结构示图(收纳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组装立体结构示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组装立体结构示图(抽出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截面结构示图(抽出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分解结构示图;
图8 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另一分解结构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局部组装立体结构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立体剖视图(抽出状态);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第一高度使用状态;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第二高度使用状态;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第三高度使用状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截面结构示图(收纳状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立体剖视图(未示壳体);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截面结构示图(收纳状态);
图18是图17中E处局部放大示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组装立体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底座10、壳体11、抽拉座12、第一限位槽111、台阶1111、导向凸条112、抽拉口113、缺口1131、第二限位凸块114、第二限位槽115、第一弹性臂121、第一限位凸块122、第三限位凸块123、第一弹簧124、第一弹簧压件125、安装孔126、弹簧安装轴127、弹簧定位孔128、第二弹簧129、第二弹簧压件130、支撑件20、第二卡扣21、第二滑槽22、锁定块201、铰接位23、加长支撑部24、防滑垫25、导向限位槽26、高度调节轨道27、连接块28、弹性凸部2011、滑动件30、第一卡扣31、第一滑槽32、凹位33、导槽34、导轨壁35、托脚301、扭簧3011、角度限位凸部3012、盖板302、软胶层3021、角度限位凹槽303、第一导引斜面1151、第一止挡面1152、第二导引斜面1301、第二止挡面1302、第一端A、第二端B、第三端C、第四端D。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具体结构。
具体地,如图7至图14所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10、支撑件20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滑动件30;支撑件20包括有第一端A及远离第一端A相对设置的第二端B,支撑件20的第一端A可转动式连接于底座10;支撑件2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后,支撑件20的第二端B能朝向底座10旋转,底座10能对支撑件20形成支撑,滑动件30能滑动地连接于支撑件20上,利用滑动件30支撑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调节滑动件30在支撑件20上的位置,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高度。
具体地,所述滑动件30之与支撑件20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卡扣31或/和第一滑槽32,第一滑槽32沿滑动件30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件20之与滑动件30相对侧设置有第二卡扣21或/和第二滑槽22,第二滑槽22沿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卡扣31伸入第二滑槽22内以与支撑件20形成扣接,或/和第二卡扣21伸入第一滑槽32内以与滑动件30形成扣接;滑动件30沿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滑动式设置,以切换滑动件30于支撑件20上的位置。滑动件30包括第三端C及远离所述第三端C相对设置的第四端D,滑动件30朝向自支撑件20的第一端A沿第二端B的方向滑动时,滑动件30的第三端C相逐渐靠近支撑件20的第二端B。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31和第一滑动槽32,在支撑件20上设置有第二卡扣21和第二滑槽22,滑动件30与支撑件20之间形成双重扣合,滑动件30沿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滑动时两者配合定位精准、可靠,其安装方式简单、方便,两者对压扣合即可。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卡扣31布置于滑动件30的第三端C区域,滑动件30之位于第一卡扣31上方区域可用于设置第一滑槽32,第二卡扣21布置于支撑件20的上端区域,支撑件20之位于第二卡扣21下方区域可用于设置第二滑槽22,结构布置紧凑合理,底座10对支撑件20形成支撑后,确保滑动件30在支撑件20上不管是滑动到最低高度还是任意高度使用状态下,滑动件30均不易翘起,保证滑动件30支撑移动终端的稳定性。
所述滑动件30的前侧为移动终端放置区域。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0背对支撑件20的一端具有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且能转动的托脚301。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放置区域的具体定位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托脚301承托方式,还可采取其它定位方式,例如:将滑动件30设计为具有磁吸功能,在滑动件30的前侧将移动终端吸附定位,或者,将滑动件30设计为具有左夹臂、右夹臂的夹持件,左夹臂、右夹臂将移动终端夹设定位于滑动件30的前侧,等等。
所述支撑件20连接有锁定块201,锁定块201的左侧和/或右侧凸设有弹性凸部2011;滑动件30设置有沿第一滑槽32延伸方向布设的两个以上的凹位33,拉动滑动件30沿支撑件20长度方向滑动,使得弹性凸部2011受限于相应凹位33,以锁定滑动件30当前位置;弹性凸部2011具有朝向凹位33的弹性复位力,优选地,弹性凸部2011受限于凹位33内后,弹性凸部2011利用自身弹性复位力抵压于凹位33的内壁面,进而起到增加阻力达到提高滑动件30承重能力之目的。通过弹性凸部2011与不同凹位33的适配,可依需限制使用高度,如图12至图14所示,其显示了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三种不同使用高度状态,在实际设计制作时,也可设计两个高度档位或者四个以上的高度档位。
如图10和图11所示,滑动件30上设置有沿滑动件30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34,锁定块201位于导槽34的前侧,支撑件20具有朝向滑动件30凸设的连接块28,连接块28穿过导槽34连接于锁定块201;滑动件30上设置有分别位于导槽34的左侧、右侧的导轨壁35,凹位33设置于左侧、右侧的导轨壁35的相对侧,弹性凸部2011分别凸设于锁定块201的左侧、右侧,锁定块201位于左侧、右侧的导轨壁35之间,弹性凸部2011伸入与之同侧的凹位33。滑动件30的前侧组装有盖板302,以将滑动件30的内部结构以及锁定块201进行遮盖,还可在盖板302的前侧覆设软胶层3021或装饰层。
如图13所示,支撑件20的第一端A设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位23,支撑件20通过铰接位23可转动式连接于底座10,例如,在支撑件20上设置第一铰接孔,在底座10上设置第二铰接孔,再通过铰接轴穿过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以形成支撑件20与底座10的相互铰接。此处,铰接位23指第一铰接孔,铰接位23也可指设置于支撑件20上的凸轴,利用凸轴穿过底座10上的第二铰接孔亦可形成支撑件20与底座10的相互铰接。支撑件20的第一端A沿支撑件20的长度方向延伸出远离铰接位23的加长支撑部24,以加长支撑部24的下端为参照,铰接位23是偏心设置的,如此,在使用时支撑在放置平台上,由于加长支撑部24能供平台支撑,放置移动终端后不会因为重力而轻易往前倾倒,提高使用稳定、可靠性。进一步地,在加长支撑部24的下端设置有防滑垫25,例如硅胶垫,通常在壳体的下端也会设置防滑垫25,有效增加整个移动终端支架与放置平台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动。
如图5至图7所示,底座10包括有壳体11和滑动式装设于壳体11内的抽拉座12,支撑件20的第一端A可转动式连接于抽拉座12。第一状态下,如图1和图2所示,滑动件30随同支撑件20转动至与抽拉座12呈直线设置时,滑动件30上的托脚301能转动收纳于滑动件30内,滑动件30、支撑件20及抽拉座12能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能收纳于壳体11内。
第二状态下,如图12至图14所示,抽拉座12随同滑动件30和/或支撑件20往外抽拉,滑动件30、支撑件20位于壳体11外部,支撑件20与抽拉座12呈夹角设置。
如图2、图4和图9所示,抽拉座12设置有能抵压壳体11的内底部的弹性抵压部,弹性抵压部具有朝向壳体11的内壁抵压的弹性复位力。本实施例中,弹性抵压部为由抽拉座12的底部凸出的第一弹性臂121,第一弹性臂121抵靠于壳体11的内壁;如此,第一状态下,抽拉座12的弹性抵压部能紧压住壳体11的内壁增加阻力,使抽拉座12、支撑件20及滑动件30整体不会轻易因为重力或外力作用滑出,第二状态下,抽拉座12的弹性抵压部能紧压住壳体11的内壁,能减少抽拉座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减少或防止晃动问题。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还设置有防止抽拉座12脱离壳体11的止挡结构。本实施例中,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抽拉座12上的第一限位凸块122、设置于壳体11上且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111,第一限位凸块122伸入第一限位槽111内,当抽拉座12从壳体11内被抽出至预设位置,第一限位凸块122受限于第一限位槽111的内端;此处,第一限位凸块122通过螺丝锁固于抽拉座12上,第一限位凸块122的前端延伸有上止挡部1221,相应地,第一限位槽111的内端上侧设置有台阶1111,上止挡部1221适配于台阶1111上,使得抽拉座12与壳体11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更好的相互定位关系。第一限位凸块122沿第一限位槽111滑行,在抽出过程中也有导向作用。
如图1和图7所示,壳体11的内壁面凸设有导向凸条112,壳体11的前端设置有抽拉口113,壳体11的左侧、右侧设置有与抽拉口113连通的缺口1131,左侧、右侧的缺口1131与抽拉口113连通形成U形口;支撑件20上设置有导向限位槽26;抽拉时,在缺口1131处抽出支撑件20和滑动件30,导向凸条112与导向限位槽26配合滑动实现抽拉导向。利用两侧缺口1131作为操作避让位,可以使支架主体部分完全收纳于壳体11内,对支架主体部分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产品整体一致性更好。
如图8所示,托脚301铰接于滑动件30的下端,在托脚301与滑动件30之间装设有扭簧3011,扭簧3011具有簧体和连接于簧体的两个扭臂,其一扭臂作用于托脚301,另一扭臂作用于滑动件30;根据扭簧3011选择及装设方式的不同,扭簧3011有两种不同的初始状态:第一种,扭簧3011在初始状态下使托脚301收折于滑动件30上,需放置移动终端时,需手动掰开托脚301再将移动终端放置于托脚301上;第二种,扭簧3011在初始状态下使托脚301相对于滑动件30打开呈夹角状,收纳入壳体11的过程中,托脚301受壳体11挤压而收折于滑动件30上(或者手动将托脚301收折亦可),而抽出支撑件20及滑动件30时,托脚301在扭簧3011作用下自动弹起打开呈夹角状,后续直接放置移动终端即可。为了对托脚301的使用角度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于托脚301的后端设置有角度限位凸部3012,相应地,于滑动件30的下端设置有角度限位凹槽303,当托脚301相对于滑动件30打开呈夹角状,角度限位凸部3012卡入角度限位凹槽303内,托脚301难以继续转动扩大打开夹角。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15和图1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1、止挡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二中,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壳体11的内壁的第二限位凸块114、设置于抽拉座12上的第三限位凸块123,当抽拉座12抽出至预设位置,第三限位凸块123受限于第二限位凸块114的内端;通常,第二限位凸块114分别设置于壳体11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相应地,第三限位凸块123设置于抽拉座12的左侧外壁、右侧外壁。
2、弹性抵压部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二中,弹性抵压部包括有安装抽拉座12内的第一弹簧124和由第一弹簧124往外顶的第一弹簧压件125,第一弹簧124压件顶于壳体11的内底部。优选地,抽拉座1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126,安装孔126内具有弹簧安装轴127,第一弹簧124套设于弹簧安装轴127上,第一弹簧124压件位于安装孔126内,第一弹簧124压件上设置有弹簧定位孔128,第一弹簧124的下端伸入弹簧定位孔128内,利用第一弹簧124压件的底部对壳体11的内底面形成弹性抵压作用。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17和图1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止挡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三中,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壳体11的内壁的第二限位槽115、设置于抽拉座12上的弹性扣件,当抽拉座12抽出至预设位置,弹性扣件凭借自身弹性复位力卡扣于第二限位槽115内;其中,弹性扣件包括有第二弹簧129和由第二弹簧129往外顶的第二弹簧压件130,第二弹簧压件130卡扣于第二限位槽115内。并且,在收纳状态时,第二弹簧压件130能抵顶在壳体11内,起到阻力作用, 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易滑出,而在抽出至预设位置(也指极限状态),第二弹簧压件130伸入第二限位槽115内会有“嘀”声,说明抽出到位,增强体验感,并且在抽拉座12抽出到位时,抽拉座12与壳体11可进一步通过第二弹簧压件130相互抵靠,减少间隙,防止相互产生晃动。具体如图18所示,第二限位槽115的内壁之朝向抽拉座12的收纳方向侧设置有第一导引斜面1151,第二限位槽115的内壁之朝向抽拉座12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面1152; 相应地,第二弹簧压件130之朝向抽拉座12的收纳方向侧设置有第二导引斜面1301,第二弹簧压件130之朝向抽拉座12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第二止挡面1302;抽拉座12推入壳体11内时,第二导引斜面1301沿第一导引斜面1151滑动脱离第二限位槽115;当抽拉座12抽出至预设位置,第二止挡面1302受限于第一止挡面1152,使得抽拉座12被限制继续抽出。
当然,弹性扣件也可为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于抽拉座12上的第二弹性臂,该第二弹性臂凸设于抽拉座12的上端,直接利用第二弹性臂变形卡扣于第二限位槽115内。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1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滑动件30于支撑件20上的相对高度调节结构不同。本实施例四中,支撑件20连接有锁定块201,锁定块201的左侧和/或右侧凸设有弹性凸部2011;支撑件20设置有沿支撑件20长度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轨道27,锁定块201位于高度调节轨道27内,锁定块201的弹性凸部2011凭借自身弹性复位力抵靠于高度调节轨道27的内壁面,拉动滑动件30沿支撑件20长度方向滑动时,弹性凸部2011与高度调节轨道27的内壁面产生滑动摩擦。当停止拉动滑动件30时,并且在底座10对支撑件20形成支撑以及滑动件30对移动终端进行支撑的情形下,滑动件30能相对支撑件20固定,以达成无级调节高度,高度调节灵活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滑动件30之与支撑件20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卡扣31或/和第一滑槽32,支撑件20之与滑动件30相对侧设置有第二卡扣21或/和第二滑槽22,第一卡扣31伸入第二滑槽22内以与支撑件20形成扣接,或者/和第二卡扣21伸入第一滑槽32内以与滑动件30形成扣接,以形成滑动件30与支撑件20之间的滑动扣接,其滑动配合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以及,通过将第一卡扣31布置于滑动件30的第三端C区域,第二卡扣21布置于支撑件20的第二端B区域,滑动件30与支撑件20之间形成双重扣接,其滑动配合方式可靠,并且在底座10对支撑件20形成支撑后,确保滑动件30在支撑件20上不管是滑动到最低高度还是任意高度使用状态下,滑动件30不易翘起,改善翘板的问题。并且,支撑件20、滑动件30以及抽拉座12均能滑动收纳于壳体11内,方便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件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滑动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底座发生转动后,所述第二端能朝向所述底座旋转,所述底座能对所述支撑件形成支撑;所述滑动件之与所述支撑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或/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滑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件之与所述滑动件相对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或/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扣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以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扣接,或/和,所述第二卡扣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以与所述滑动件形成扣接;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式设置,以切换所述滑动件于所述支撑件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三端及远离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所述滑动件朝向自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端逐渐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卡扣布置于所述第三端区域,所述第二卡扣布置于所述第二端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凸设有弹性凸部;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滑槽延伸方向布设的两个以上的凹位,拉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弹性凸部受限于所述凹位,以锁定所述滑动件当前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滑动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锁定块位于所述导槽的前侧,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滑动件凸设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穿过所述导槽连接于所述锁定块;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导槽的左侧、右侧的导轨壁,所述锁定块位于左侧、右侧的所述导轨壁之间;所述凹位设置于所述导轨壁的内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凸设有弹性凸部;所述滑动件设置有沿所述支撑件长度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轨道,所述弹性凸部凭借自身弹性复位力抵靠于所述高度调节轨道的内壁面,拉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时,所述弹性凸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轨道的内壁面产生滑动摩擦,达成无级调节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位,所述铰接位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端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出远离所述铰接位的加长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有壳体和滑动式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抽拉座,所述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抽拉座;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动件随同所述支撑件转动至与所述抽拉座呈直线设置时,所述滑动件、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抽拉座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能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第二状态下,所述抽拉座随同所述滑动件和/或所述支撑件往外抽拉,所述滑动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抽拉座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座设置有能抵压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的弹性抵压部,所述弹性抵压部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抵压的弹性复位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压部为由所述抽拉座的底部凸出的第一弹性臂;或者,所述弹性抵压部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抽拉座内的第一弹簧和由所述第一弹簧往外顶的第一弹簧压件,所述第一弹簧压件顶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支架还设置有防止所述抽拉座脱离所述壳体的止挡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抽拉座上的第一限位凸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当所述抽拉座从所述壳体内被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受限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端;或者,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第二限位凸块、设置于所述抽拉座上的第三限位凸块,当所述抽拉座从所述壳体内被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三限位凸块受限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的内端;或者,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抽拉座上的弹性扣件,当所述抽拉座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弹性扣件凭借自身弹性复位力卡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其中,所述弹性扣件为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卡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或者,所述弹性扣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抽拉座内的第二弹簧和由所述第二弹簧往外顶的第二弹簧压件,所述第二弹簧压件卡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收纳方向侧设置有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第一止挡面;相应地,所述第二弹簧压件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收纳方向侧设置有第二导引斜面,所述第二弹簧压件之朝向所述抽拉座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第二止挡面;所述抽拉座推入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二导引斜面沿所述第一导引斜面滑动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当所述抽拉座抽出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二止挡面受限于所述第一止挡面,使得所述抽拉座被限制继续抽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凸设有导向凸条,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抽拉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抽拉口连通的缺口,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导向限位槽;抽拉时,在所述缺口处抽出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滑动件,所述导向凸条与所述导向限位槽配合滑动实现抽拉导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71681.6U CN216520385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71681.6U CN216520385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20385U true CN216520385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515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71681.6U Active CN216520385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20385U (zh)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22171681.6U patent/CN2165203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43432B2 (en) | Support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6905099B2 (en) | Monitor | |
US6356053B1 (en) | Charging mechanism for cordless telephone and other electrical devices | |
US6402111B1 (en) | CPU mounting unit | |
US5818690A (en) | Lap top computer system with front elevating feet | |
JP4338643B2 (ja) | モデム等の電子装置のための取付けアセンブリ | |
CN216520385U (zh) |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 |
CN215173599U (zh) | 电子设备支架 | |
CN212036562U (zh) | 多功能显示器增高架 | |
KR100538869B1 (ko) | 휴대폰 케이스용 홀더 | |
CN217408290U (zh) | 一种午睡枕 | |
CN216692740U (zh) |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 |
CN217917808U (zh) | 一种手机支架以及汽车 | |
CN219718293U (zh) | 一种带弹簧装置的手机支架及带支架功能手机壳 | |
CN216490634U (zh) | 可调整支架支撑状态的保护壳 | |
CN220399860U (zh) | 一种多角度支撑功能平板电脑保护套 | |
CN218599183U (zh) | 用于电子设备的旋转支架 | |
KR100974131B1 (ko) | 통신용 단말기 본체의 각도 조절장치 | |
CN220024439U (zh) | 一种桌板调节装置及桌板 | |
CN219655624U (zh) | 增高架 | |
CN221865236U (zh) | 一种背部支撑装置以及座椅 | |
EP3974698A1 (en) | Electronic product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fast buckling and picking | |
CN215076317U (zh) | 可折叠收纳式桌面支架 | |
CN221227596U (zh) | 保护壳 | |
JP3894032B2 (ja) | 携帯電話機用充電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