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3129U -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3129U
CN216513129U CN202122748836.8U CN202122748836U CN216513129U CN 216513129 U CN216513129 U CN 216513129U CN 202122748836 U CN202122748836 U CN 202122748836U CN 216513129 U CN216513129 U CN 216513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membrane shell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88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Thermal Power Plant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North China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Thermal Power Plant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North China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Thermal Power Plant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North China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Thermal Power Plant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North China Pow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3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3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属于浓水回收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第一水泵、膜壳、过滤芯、出水管及回流管;所述膜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过滤芯安装于所述膜壳内,所述过滤芯外侧间隔环绕有提高原水进入所述膜壳后流动性的隔板,所述隔板与膜壳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回流管连通于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隔板与膜壳之间留有的间隙,形成原水进入膜壳内的循环空间;在隔板的作用下,对原水形成分隔,并在第一水泵提供的压力下推动原水有序穿过过滤芯,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浓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工艺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脱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大约占总进水量25%的浓水排放。浓水的占比较多,会造成资源的严重,降低浓水的排放则是对反渗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组件主要是通过膜壳和过滤芯来完成,而过滤芯则是直接设置于膜壳内,待需要过滤的原水进入膜壳内通过外部压力实现对原水的过滤,此时原水内含有的盐分、细微杂质及有机物等物质处于一个无序状态,从而降低了对原水的过滤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对原水进行过滤时,其内部含有的盐分、细微杂质及有机物等物质处于一个无序状态,从而降低了对原水过滤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包括进水管、第一水泵、膜壳、过滤芯、出水管及回流管;所述膜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过滤芯安装于所述膜壳内,所述过滤芯外侧间隔环绕有提高原水进入所述膜壳后流动性的隔板,所述隔板与膜壳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回流管连通于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隔板与膜壳之间留有的间隙,形成原水进入膜壳内的循环空间;在隔板的作用下,对原水形成分隔,并在第一水泵提供的压力下推动原水有序穿过过滤芯,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隔板与过滤芯之间留有间隙。提高过滤芯与原水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膜壳内部设有与进水口相对的挡板,所述挡板朝向进水口的一面整体呈凸起的锥形面;所述挡板设置于进水口与过滤芯之间,且该挡板与所述隔板相连接。通过挡板对进入膜壳内的原水进行分流,使原水首先进入到隔板与膜壳之间的空腔内,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原水进入穿过过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隔板的顶部与膜壳的内顶相接;所述隔板的底部连接有安装于膜壳内壁上的环形的支撑板。以实现隔板在膜壳内的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过滤芯包括反渗透膜、端盖a和端盖b,所述端盖a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靠近进水管一端,所述端盖b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远离进水管一端;所述端盖a和端盖b上均设有与隔板相匹配的豁口。通过端盖a和端盖b上开设的豁口与隔板配合,限制整体过滤芯在圆周方向上的运动,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支撑板的内边缘与所述隔板底部的中段相对应。留出允许端盖a和端盖b穿过支撑板后,进入到若干个隔板之间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膜壳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外壳和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螺接于所述外壳上,且该密封盖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转动设有与过滤芯相接触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盖出水口的外周;所述过滤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和密封圈相接触。通过外壳与密封盖配合,提高对过滤芯的替换操作;同时在轴向上限制过滤芯的滑动,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膜壳的进水口整体呈外大内小的锥筒型。通过锥筒型的进水口对进入膜壳的原水提高压力,加快原水的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泵将出水管的纯水再次引入到膜壳内,以降低膜壳内浓水的浓度,保证滤芯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膜壳上设有浓水排出管及电导率测定仪。通过电导率测定仪对膜壳内的浓水进行检测,达到一定浓度后,可通过浓水排出管将废水排出。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隔板与膜壳之间留有的间隙,形成原水进入膜壳内的循环空间;在隔板的作用下,对原水形成分隔,并在第一水泵提供的压力下推动原水有序穿过过滤芯,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率。2、通过回流管将纯水引入到膜壳内降低浓水浓度,保证过滤芯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膜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膜壳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膜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膜壳内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中:1、进水管,11、第一水泵,2、膜壳,21、外壳,211、进水口,212、隔板,213、挡板,214、支撑板,22、密封盖,221、密封圈,3、过滤芯,31、端盖a,32、反渗透膜,33、端盖b,34、豁口,4、出水管,5、回流管,6、浓水排出管,61、第二水泵,7、电导率测定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包括进水管1、第一水泵11、膜壳2、过滤芯3、出水管4及回流管5。所述膜壳2上设有浓水排出管6及电导率测定仪7。通过电导率测定仪7对膜壳2内的浓水进行检测,达到一定浓度后,可通过浓水排出管6将废水排出。所述膜壳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4连通;所述膜壳2的进水口211整体呈外大内小的锥筒型。通过锥筒型的进水口211对进入膜壳2的原水提高压力,加快原水的流速。所述第一水泵11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上;所述过滤芯3安装于所述膜壳2内,所述过滤芯3外侧间隔环绕有提高原水进入所述膜壳2后流动性的隔板212,所述隔板212与膜壳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隔板212与膜壳2之间留有的间隙,形成原水进入膜壳2内的循环空间;在隔板212的作用下,对原水形成分隔,并在第一水泵11提供的压力下推动原水有序穿过过滤芯3,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率。所述隔板212与过滤芯3之间留有间隙。提高过滤芯与原水的接触面积。所述膜壳2内部设有与进水口211相对的挡板213,所述挡板213朝向进水口211的一面整体呈凸起的锥形面;所述挡板213设置于进水口211与过滤芯3之间,且该挡板213与所述隔板212相连接。通过挡板213对进入膜壳2内的原水进行分流,使原水首先进入到隔板212与膜壳2之间的空腔内,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原水进入穿过过滤芯3。所述隔板212的顶部与膜壳2的内顶相接;所述隔板212的底部连接有安装于膜壳2内壁上的环形的支撑板214。以实现隔板在膜壳内的支撑固定。
所述过滤芯3包括反渗透膜32、端盖a31和端盖b33,所述端盖a31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32靠近进水管1一端,所述端盖b33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32远离进水管1一端;所述端盖a31和端盖b33上均设有与隔板212相匹配的豁口34。通过端盖a31和端盖b33上开设的豁口34与隔板212配合,限制整体过滤芯3在圆周方向上的运动,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果。所述支撑板214的内边缘与所述隔板212底部的中段相对应。留出允许端盖a31和端盖b33穿过支撑板214后,进入到若干个隔板212之间的空隙。
所述膜壳2包括与所述进水管1连通的外壳21和与所述出水管4连通的密封盖22,所述密封盖22螺接于所述外壳21上,且该密封盖22靠近所述外壳21的一侧转动设有与过滤芯3相接触的密封圈221,所述密封圈221设置于所述密封盖22出水口的外周;所述过滤芯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213和密封圈221相接触。通过外壳21与密封盖22配合,提高对过滤芯3的替换操作;同时在轴向上限制过滤芯3的滑动,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果。
所述回流管5连通于所述出水管4与进水管1之间。所述回流管5上设有第二水泵61。通过第二水泵61将出水管4的纯水再次引入到膜壳2内,以降低膜壳2内浓水的浓度,保证滤芯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使用时,在第一水泵11的作用下将原水泵入到膜壳2内,进入到膜壳2内的原水通过隔板212与膜壳2之间留有的间隙,形成原水进入膜壳2内的循环空间;在隔板212的作用下,对原水形成分隔,并在第一水泵11提供的压力下推动原水有序穿过过滤芯3,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率。当膜壳2内浓水的浓度升高后,通过第二水泵61将出水管4的纯水再次引入到膜壳2内,以降低膜壳2内浓水的浓度,保证滤芯的正常运行。通过电导率测定仪7对膜壳2内的浓水进行检测,达到一定浓度后,可通过浓水排出管6将废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通过隔板与膜壳之间留有的间隙,形成原水进入膜壳内的循环空间;在隔板的作用下,对原水形成分隔,并在第一水泵提供的压力下推动原水有序穿过过滤芯,提高对原水的过滤效率。通过回流管将纯水引入到膜壳内降低浓水浓度,保证过滤芯的正常运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第一水泵(11)、膜壳(2)、过滤芯(3)、出水管(4)及回流管(5);所述膜壳(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4)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1)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上;所述过滤芯(3)安装于所述膜壳(2)内,所述过滤芯(3)外侧间隔环绕有提高原水进入所述膜壳(2)后流动性的隔板(212),所述隔板(212)与膜壳(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回流管(5)连通于所述出水管(4)与进水管(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12)与过滤芯(3)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2)内部设有与进水口(211)相对的挡板(213),所述挡板(213)朝向进水口(211)的一面整体呈凸起的锥形面;所述挡板(213)设置于进水口(211)与过滤芯(3)之间,且该挡板(213)与所述隔板(2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12)的顶部与膜壳(2)的内顶相接;所述隔板(212)的底部连接有安装于膜壳(2)内壁上的环形的支撑板(2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3)包括反渗透膜(32)、端盖a(31)和端盖b(33),所述端盖a(31)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32)靠近进水管(1)一端,所述端盖b(33)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32)远离进水管(1)一端;所述端盖a(31)和端盖b(33)上均设有与隔板(212)相匹配的豁口(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14)的内边缘与所述隔板(212)底部的中段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2)包括与所述进水管(1)连通的外壳(21)和与所述出水管(4)连通的密封盖(22),所述密封盖(22)螺接于所述外壳(21)上,且该密封盖(22)靠近所述外壳(21)的一侧转动设有与过滤芯(3)相接触的密封圈(221),所述密封圈(221)设置于所述密封盖(22)出水口的外周;所述过滤芯(3)的两端分别与挡板(213)和密封圈(221)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2)的进水口(211)整体呈外大内小的锥筒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5)上设有第二水泵(6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2)上设有浓水排出管(6)及电导率测定仪(7)。
CN202122748836.8U 2021-11-01 2021-11-10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Active CN2165131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0834 2021-11-01
CN2021226508345 2021-11-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3129U true CN216513129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8836.8U Active CN216513129U (zh) 2021-11-01 2021-11-10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3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1064U (zh) 污水过滤器
CN210915585U (zh) 一种移动式净水器滤芯
CN201085999Y (zh) 一种超滤膜滤芯组件
CN216513129U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装置
CN210612992U (zh) 一种进水过滤装置及洗涤设备
CN2928196Y (zh) 一种过滤器
CN202220091U (zh) 一种高压紊流板式膜装置
CN202366540U (zh) 一种自动清洁过滤器
CN211226615U (zh)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108553976B (zh) 一种多功能滤芯
CN213060357U (zh) 一种mbr内中空纤维膜结构
CN212731285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1905418A (zh) 一种进水过滤装置及洗涤设备
CN213160239U (zh) 瓜瓤式超滤膜组件
CN214513166U (zh) 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多介质过滤器
CN104843913A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
CN217854733U (zh) 一种超纯水制备机用过滤器
CN105582711B (zh) 用于滤芯组件的导流件和滤芯组件以及净水机
CN104436772A (zh) 盘式过滤器
CN217139967U (zh) 反渗透膜组件
CN218088994U (zh)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217016119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污水处理膜架
CN213528142U (zh) 一种ro滤芯
CN215975090U (zh) 一种软片膜组件结构
CN202860231U (zh) 错位篮式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