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1185U - 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 - Google Patents

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1185U
CN216511185U CN201990001240.XU CN201990001240U CN216511185U CN 216511185 U CN216511185 U CN 216511185U CN 201990001240 U CN201990001240 U CN 201990001240U CN 216511185 U CN216511185 U CN 216511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oods
transport
separating
plane
s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12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赫尔伯特·斯宾德勒
托尔斯滕·克罗埃尔
彼得·毛瑞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rones AG
Original Assignee
Kron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ones AG filed Critical Krone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1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1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8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 B65G47/8807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with one stop
    • B65G47/883Fixed stop
    • B65G47/8853Fixed stop with conveyors, e.g. pivoting or rotating, to transfer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6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arranging the articles, e.g. varying spacing between individual articles
    • B65G47/2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arranging the articles, e.g. varying spacing between individual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a single conveyor
    • B65G47/29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arranging the articles, e.g. varying spacing between individual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a single conveyor by temporarily stopping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其用于运送成件货物并且在所述成件货物之间构造空隙。空隙形成借助于如下方法进行,即,成件货物借助于向上穿过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的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装置与另一个沿运送方向在前的成件货物保持距离并且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在待减速的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由高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运动出来的分隔装置倾斜地抬起并且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继续的前进运动作用下并且在紧接着的成件货物的背压作用下越过分隔装置,直至跟在倾斜地抬起地在前的成件货物后的、待减速的成件货物贴靠在分隔装置的贴靠面或者贴靠棱边上并且在与在前的成件货物构造空隙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

Description

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所述运输段包括具有沿运送方向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的水平运送区段,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用于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沿运送方向相继地运送成件货物。
背景技术
与成件货物的包装相关地,在许多应用中将成件货物在自成一体的、亦即无间隙的列中并且没有间距地运送到水平运送装置上。在此成件货物的指向运送方向的以及指向反方向的端侧可选地接触或者相互间具有小的间距。按照对成件货物再处理或者包装的方式,需要在各成件货物组之间或者在所有单独的成件货物之间制造间距。
出于这个目的例如可以从下方将能受控地导入的分离辊、推杆或者类似物插入到运输轨道中,所述分离辊、推杆或者类似物与其中一个成件货物在其底侧上嵌接并且将其由运送平面向上抬起一定程度。在作为成件货物的纸板合装件或者纸板外包装中特别是可以使用辊指件以便分隔成件货物流。辊指件抬起待分离的成件货物,从而所述成件货物从所述指件滚下并且随后的成件货物被干预产品流的指件拦住。
不过存在具有底面的成件货物,所述底面使所述成件货物变得不适合于这种分隔方法,在一些具有非封闭的底面的纸板外包装中情况也是如此。于是为了容纳多个同类的物品、比如像饮料容器常常使用所谓的篮子或者纸板合装件,在所述篮子或者纸板合装件中合装件底部不与所有侧接片连接,从而存在中间空间。辊指件在抬起这样的合装件之后钩到所述中间空间中或者钩到合装件的或成件货物的底部中的其他开口中,由此直接拦住合装件并且阻止在指件的辊上滚下。基于所述原因常见的是,为了处理这样的合装件使用气动操作的夹钳,所述夹钳在侧向进给时在待停止的成件货物上能够按需求拦住完整的产品流并且这样地形成空隙,分隔指件能够冒出到所述空隙中。
因为这样的气动操作的夹钳不仅需要显著的安装耗费,而且在每次分隔过程中完全停止持续的产品流,因此在通常持续的产品流中产生显著的不平稳。此外,在每次干预或者分隔过程中存在高的压力并且在打开钳嘴之后包裹或者成件货物突然向前跳跃。通过所述显著的走走停停的运行,这样的包装段的功率大大降低。此外一阵一阵的运动导致运输车道链和夹钳的增大的磨损。根据输送的成件货物的涂层或者印刷部,在较长时间运行之后细磨粒和残留物沉积在夹钳上,由此逐渐减低夹钳的制动作用。这要求短间歇地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已知的分隔装置的确定的不足或者缺点,本实用新型首要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在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上相继地沿运送方向运动的成件货物之间产生空隙的一种装置,所述装置适用于各种成件货物并且此外所述装置能在所有出现的运行条件下导致希望的准确的空隙形成。优选所述装置应该能实现如下运行,在该运行中成件货物在分隔过程或者空隙形成过程期间不必停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输段,所述运输段具有水平运送区段,所述水平运送区段具有沿限定的运送方向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用于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沿运送方向相继地运送成件货物。所述运输段尤其可以存在于搬运和/或包装机器中并且就此而言可以是相同类型和设计的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集成的组件,在所述搬运和/或包装机器中运输和/或包装成件货物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处理成件货物。
如果在本文中谈及成件货物,则这可以是各种物品、包装、包裹、箱子或者类似物。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中成件货物也可以是具有处于其中的或者装入其中的物品、物品组等等的外包装,其中,所述物品特别是能由同种的和/或相同形状的和尺寸的物品形成,例如由饮料容器、罐子、瓶子或者类似容器形成。
水平运送区段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的部分,所述水平运送区段例如可以是具有沿运输方向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的水平运送装置。这样的水平运送装置例如可以由所谓的无限环绕的链板输送机、履带、垫式输送机或者类似机器构成。
形成水平运送区段的一部分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配设有向上穿过具有放置或者竖立在其上运送的成件货物的所述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能够使至少一个成件货物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沿运送方向在前的成件货物保持距离并且能够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
此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分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指件,其中,所述分隔指件带有至少一个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特别是能与在待拦住的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的底面交互作用。
在此,特别是可以规定,分隔指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元件能围绕轴线旋转,所述轴线大致水平并且大致横向于运送方向,其中,旋转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在分隔指件上并且仅当旋转元件的至少一个部件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上向上从所述平面伸出时,才能与成件货物之一交互作用。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旋转元件在其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并且尤其是通过具有至少两个锯齿的星形件形成,由此便于与要保持距离的成件货物希望的交互作用并且便于运输列的相继的成件货物之间理想的空隙形成。
可选地可以规定,旋转元件的结构化部通过具有至少三个锯齿的星形件构成,由此便利于与要保持距离的成件货物希望的交互作用。
具有按照本实用新型构造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指件的分隔装置尤其是便于搬运成件货物,所述成件货物不具有平滑的底部,而是例如具有一个开口或者多个开口。这样的成件货物例如可以是用于容纳多个饮料容器的纸板外包装,所述纸板外包装也可能被称作所谓的“顶部开口合装件”(“Over-Top-Open-Gebinde”)。所述分隔指件的重要的组件是具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锯齿的、可转动支承的旋转元件或者可转动支承的星形件。为了分隔成件货物或者合装件,所述指件从下方抵着待分隔的合装件的底部运行并且利用星形件抬起所述合装件。通过随后的合装件的挤压将已抬起的合装件在星形件上继续推移,直至随后的合装件接触星形件。
星形件的锯齿因此已经推移到在合装件底部的空隙之下。随后的合装件对星形件产生转动力矩并且使所述星形件置于转动中。已抬起的合装件主动地通过星形件的旋转脱离指件。这种主动的脱离阻止指件钩到合装件的底部空隙中。随后的合装件在分隔指件的垂直的接片处或者作用面处被拦住并且分隔产品流,也就是说,在至少两个沿运输方向运送的成件货物之间拉开希望的空隙。
星形件的锯齿可能具有一轮廓,所述轮廓基于其形状似乎自主地从后面推移已抬高的合装件或者成件货物。
在已抬起的成件货物后面跟随的成件货物竖立在旋转元件的另一个锯齿上,而将所述已抬起的成件货物由一个另外的锯齿抬起,由此能够阻止旋转元件在这种情况中转动。
旋转元件的锯齿可选地也可以通过能围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的辊构成,其中,在旋转元件上能设置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辊。在此所述至少两个辊分别围绕自身的轴线在旋转元件上可转动地支承并且附加地围绕旋转元件本身共同的轴线可转动地支承。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这样的成件货物的无干扰的处理,所述成件货物在使用传统的分隔指件时可能引起如例如在所谓的“顶部开口合装件”中的情况那样的问题。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提供一种相比于已知的利用气动的夹钳工作的分隔段低成本的变型方案。不同处理程序之间的改装耗费明显降低。省去夹紧板的磨损并且运输车道链受载荷小得多。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能实现具有每分钟大约 60个或更多个周期的处理周期率的产品生产率。
除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之外,本实用新型还说明了一种用于在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上相继地沿运送方向运动的成件货物之间产生空隙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以下阐明的特征。
成件货物的隔开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至少一个成件货物借助于向上穿过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装置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沿运送方向在前的成件货物保持距离并且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
在此可能发生的是,要么所述分隔装置准确地嵌入到相继运送的成件货物之间的已经存在的空隙中,从而待减速的成件货物在分隔装置抬起之后就已经贴靠在分隔装置的贴靠面或者贴靠棱边处,从而在那里贴靠的成件货物在与在前的成件货物形成空隙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
然而正常情况是,将在所述至少一个待减速的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由高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运动出来的分隔装置倾斜地抬起并且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继续的前进运动作用下和/或在紧接着的成件货物的背压作用下越过分隔装置,直至跟在倾斜地抬起的、在前的成件货物后的待减速的成件货物贴靠在分隔装置的贴靠面或者贴靠棱边处并且在与在前的成件货物形成空隙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
所说明的方法的另一种变型方案可以规定,所述分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指件,所述分隔指件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与在待拦住的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的底面交互作用的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特别是可以是分隔辅助件,所述分隔辅助件围绕大约水平的并且大致横向于运送方向以及处于所述运送方向上方的轴线旋转或者可以旋转。此外,旋转元件特别是可以在其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所述结构化部包括多个径向的指件或者类似物。特别是所述旋转元件可以是具有至少三个锯齿的星形件。
借助于通过三齿的或者四齿的星形件或者类似物结构化的旋转体形成的所述分隔辅助件能够在没有干扰的危险的情况下在行进的运送运行中实现空隙形成,其方式为,例如所述分隔装置或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指件运行用于分隔成件货物和/或用于从下方抵着待分隔的成件货物的底部制造空隙并且利用旋转元件或者利用星形件抬起所述成件货物。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随后的成件货物的挤压将所述已抬起的成件货物在旋转元件或者星形件上继续推移,直至所述随后的成件货物接触旋转元件或者星形件和/或贴靠在分隔指件上。结构化的旋转元件或者三齿的或者四齿的星形件同时旋转,由此将星形件的合适的锯齿推移到成件货物底部的空隙之下。星形件的所述转动得到辅助支持,因为随后的成件货物在旋转元件中或者在星形件中产生转动力矩并且使所述旋转元件或者所述星形件置于旋转中。
此外,所述方法在其分隔过程中规定,相应地由分隔装置倾斜抬起的成件货物主动地和/或通过旋转元件或者星形件的旋转由分隔指件向下推移或者脱离。所述主动的脱离阻止指件钩到合装件的底部空隙中或者钩到成件货物的部分敞开的底部中。
最后,用于在产品流中构造空隙的方法规定,至少将所述随后的成件货物连同跟随在所述随后的成件货物后的成件货物在分隔指件的竖直的贴靠面处拦住,由此将产品流或者成件货物流在构造空隙的情况下分隔开。只要分隔装置或者分隔指件再次潜到运送平面下方并且先前已拦住的成件货物再次能够以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的运送速度运动,空隙形成过程就结束了。
可选地按照运送的成件货物的宽度也可以为每个运输轨道设置两个并行的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相同地构建并且同步地在相应的环绕的引导装置中运动。
所说明的方法以及所说明的运输区段的一个特别的优点在于,多轨道的运行是没有问题的,而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可侧向进给的气动缸通常仅允许双轨道的运行,在所述双轨道的运行中成件货物直接并排运送,因为它们在进给的气动缸中以其相互指向的侧面相互挤压。因为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中不发生这样的交互作用,因此也能够可选地运行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并行的具有成件货物的轨道,在所述轨道中空隙形成能分别以描述的方式发生。
对此明确提到,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相关地阐述的所有方面和实施变型方案可以涉及或者形成所说明的方法的同样的部分方面。因此,如果在某一点上在对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进行说明时提到某些方面和/或关联和/或作用,则这同样适用于所说明的方法。以相反的方式同样适用,从而与所说明的方法相关地阐述的所有方面和实施变型方案也涉及或者可以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的同样的部分方面。因此,如果在某一点上在对所说明的方法进行说明时提到某些方面和/或关联和/或作用,则这同样适用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所述运输段包括具有沿运送方向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的水平运送区段,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用于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沿运送方向相继地运送成件货物,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配设有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所述分隔装置能够使至少一个成件货物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沿运送方向在前的成件货物保持距离并且能够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减速,所述分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指件,所述分隔指件具有至少一个旋转元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分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 /或运送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沿运送方向运动的分隔指件,所述分隔指件具有至少一个与在待拦住的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的底面交互作用的旋转元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分隔指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元件能围绕轴线旋转,所述轴线是水平的并且横向于运送方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元件在所述旋转元件的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元件通过具有至少两个锯齿的星形件形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元件通过具有至少三个锯齿的星形件形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元件由具有三个指件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指件上的辊的星形件形成。
附图说明
以下各实施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在附图中各个元件相互间的尺寸比例不总是与实际的尺寸比例相符,因为简化地示出了一些形状并且为了更好地说明而与其他元件相比放大地示出了另一些形状。
图1A至图1G以总共七个示意性侧视图示出形成空隙的第一方法变型方案的相继的过程阶段,所述方法变型方案借助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运送成件货物的运输区段的实施变型方案实施。
图2A至图2G以总共七个示意性侧视图示出形成空隙的第二方法变型方案的相继的过程阶段,所述方法变型方案借助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运送成件货物的运输区段的实施变型方案实施。
图3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运输区段的另一种变型方案。
图4示出双轨道的运输段的示意性视图,所述运输段配备有按照图1A至图1G、图2A至图2G或者图3的分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的或作用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各个附图中仅示出描述相应的附图必需的附图标记。示出的实施方式仅呈现为比如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或者所说明的方法可以如何构造的实施例并且不视为封闭的限定。
图1A至图1G以及图2A至图2G的示意性侧视图分别表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段12的一个实施变型方案的水平运送区段10,在所述运输段上能够在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相继运动的成件货物14之间产生空隙。运输段12连同其水平运送区段10用于沿限定的运送方向16运送成件货物14,所述运送方向在这里相应地从右边指向左边。水平运送区段10包括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特别是能通过水平运送装置20形成,所述水平运送装置例如可以具有无限环绕的链板输送机、履带、垫式输送机或者类似机器,在所述水平运送装置上持续不断地运送成件货物14。
在本文中通常称作成件货物14的物品在实际中可以由不同的物品、包装物、包裹、箱子或者类似物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中的成件货物14也可以是带有处于其中的或者装入其中的物品、物品组等等的外包装物,其中,所述物品特别是能由同种的和/或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的物品形成,例如由饮料容器、罐子、瓶子或者类似容器构成。
在图1A至图1G中部分地且在图2A至图2G中以细节局部示出的运输段12可以处于特别是在这里未更详细说明的且因此未以附图标记标出的搬运和/或包装机器(见图4)中并且就此而言可以是任何类型和设计的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集成的组件,在所述搬运和/或包装机器中以示出的方式运输成件货物14,以便将所述成件货物在这里未示出的下游的搬运和/或包装站中包装或者以其他方式进一步处理、例如也码垛。
形成水平运送区段10的一部分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配设有分隔装置22,所述分隔装置向上穿过具有放置或者竖立在其上运送的成件货物14的所述平面18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运送速度v1以减低的分隔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所述分隔装置能够使一个成件货物14或者多个相继运送的成件货物14与沿运送方向16在前的成件货物14保持距离并且相对于所述在前的一个或多个成件货物14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减速。
分隔装置22包括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运送速度v1以减低的分隔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指件24,在分隔阶段期间,分隔装置22提升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上并且以这种方式同样抬起可能处于已抬起的分隔指件24上的成件货物 14,从而所述成件货物略微向前或者向后倾斜并且利用未抬起的前面的底部棱边26继续处在水平运送装置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而未由分隔装置22的分隔指件24抬起的成件货物14面状地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并且继续以运送速度v1沿运送方向16运动(参照图1B、图1C、图1D和图1E),直至所述成件货物被分隔指件24 捕获并且制动到分隔速度v2(参照图1F和图1G)。
图1A至图1G的所有侧视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旋转元件28,所述旋转元件设置在分隔指件24上侧,并且所述旋转元件按照以下更详细阐述的方式能与在待拦住的成件货物14b前面的成件货物14a的底面30 交互作用。分隔指件24的旋转元件28能围绕轴线32旋转,所述轴线在向上运动的分隔指件24中略微低于水平运送装置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此外,轴线32大致水平并且基本上横向于运送方向16,旋转元件28能围绕所述轴线旋转。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旋转元件28在其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并且通过具有三个相同的锯齿36的星形件34形成,由此能实现与要保持距离的成件货物的希望的交互作用。
所述旋转的星形件34的作用方式以及其在分隔指件24冒出到水平运送装置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上时与成件货物 14的交互作用以下在参照图1A至图1G的情况下还要更详细阐述。
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目前无间隙地相继地沿运送方向16(由右向左)以均匀的运送速度v1运输的成件货物14的每次隔开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利用分隔装置22在两个目前没有间距地相继地运送的成件货物14a和14b之间创造限定的空隙38(参照图1G)。也就是说,成件货物14b以及所有其他在所述成件货物14b后面运输的成件货物 14c等等与至少所述沿运送方向16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借助于向上穿过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或者以分隔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装置22保持距离并且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14a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减速。
如图1A至图1G能看出的那样,分隔装置22包括用于循环向上冒出的分隔指件24的、本身已知的环绕的引导装置40,所述引导装置具有链式驱动装置以及连杆导向部,从而分隔指件24以特别是能匹配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运送速度v1以及匹配于各运输的成件货物14 的大小或者长度的周期,在限定的位置向上冒出,拉开空隙38并且接着又在精确限定的位置向下潜,以便为了下一个循环再次冒出并且拉开又一个空隙38。因为所述类型的引导装置40是已知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可以省去详细的说明。
在产品流或者成件货物流中制造希望的空隙38时,绝不排除,分隔装置22恰好嵌入到在相继运送的成件货物14a与14b之间已经存在的空隙38中,因为可能发生的是,成件货物14不总是无间隙地相继运送,而是部分地相互间间隔开小的距离,必要时相互间也具有不同的间距。如果状况如此并且分隔指件24在冒出时遇到这样的空隙38,则待减速的成件货物14b在分隔装置22抬起之后不久已经基于其较低的分隔速度v2贴靠在分隔指件24的贴靠面42或者贴靠棱边上,由此在那里贴靠的成件货物14b在与在前的成件货物14a以期望的尺寸直接构造空隙38的情况下相对于以较高的运送速度v1运行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减速。
在无间隙地运输成件货物14的在正常情况下给出的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参照图1A),将在待减速的成件货物14b前面的成件货物14a (在图1A中左边)由高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向上运动出来的分隔装置22倾斜地抬起(参照图1B),其中,在分隔指件24上可转动地支承的、被动(亦即没有自身的驱动装置)旋转的星形件34使其锯齿 36按照图1B这样转动,使得锯齿36仅稍微突出于分隔指件24的上端侧。
在进一步的输送过程中,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进一步前进运动的作用下以及在紧接着的成件货物14b的背压作用下越过分隔装置,正如图1C至图1G借助于形成空隙的相继的过程阶段所说明的那样。在此,将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倾斜地抬起,其中,其前面的底部棱边26继续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并且由所述平面一起拉动(必要时在增大滑移的情况下拉动),从而前面的成件货物14a在形成空隙的所述起初的阶段中可能还没有能够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保持距离。
旋转元件28构造为三齿的星形件34能实现在进一步的输送过程中精确的空隙形成,如借助于图1C表明的那样。在此,前面的成件货物14a首先在星形件34未旋转时继续在其向前倾斜的位置中滑动并且利用其前面的底部棱边26由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一起拉动并且同时由随后的成件货物14b继续通过分隔指件24推移。
只要现在跟随倾斜抬起的第一成件货物14a的成件货物14b到达星形件34(参照图1D)并且成件货物14b的前侧竖直的侧面44到达相对于运送方向16向后指向的锯齿36,就开始旋转元件28的转动或者星形件34的转动,因为前面的侧面44向上并且向前推移锯齿36,由此使星形件34置于左转46。如此在左转46中旋转的星形件34的、由前面的侧面44向上并且向前推移的锯齿36同时还稍微继续抬起在前运行的成件货物14a的底部,由此所述成件货物的背侧的侧面48必要时稍微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的前面的侧面44保持距离。
在第二成件货物14b以及跟随所述成件货物的成件货物14c等等的进一步背压作用下星形件34继续转动(参照图1E),直至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接触的锯齿36近似竖直向上竖起,而逆着转动方向46 跟随的锯齿36以其拱形的或者凸出弯曲的背侧处于成件货物14b的底面下方。继续推移的成件货物14b使星形件34以小的角度继续在左转46中转动,直至其前面下面的底部棱边26贴靠在分隔指件24的贴靠面42上(参照图1F)。在那里正好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上存在梯级,所述梯级还与星形件34的两个邻近的锯齿36之间的中间空间相对应,从而在那里由分隔指件24减速的成件货物14b的前面下面的底部棱边26向内适配。
图1E和图1F能看出,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在其前面的底部棱边26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表面之间静摩擦作用下一起拉动并且同时由星形件34的向上指向的锯齿36沿运送方向16向前指向的拱形的或者凸出弯曲的背侧往下拉,直至所述成件货物按照图1G在那里往下滑动并且平面的地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地以其运送速度v1继续运送。在所述第一成件货物14a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之间现在制造空隙38,因为成件货物14b不再以运送速度v1运输,而是基于其贴靠在分隔指件24的贴靠面42的梯级上在现在不再旋转的星形件34 中以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装置22的较低的分隔速度v2运动。随后的成件货物14c等也在分隔指件24冒出阶段期间以所述较低的分隔速度v2运送,因为它们贴靠在已制动的成件货物14b上。
成件货物14b和成件货物14c的所述减速借助于分隔装置22持续,直至分隔指件24通过环绕的引导装置40的限定的长度又向下潜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下(在这里未示出)。成件货物14b 和14c以及必要时紧邻于此的其他成件货物14能够在分隔指件24下潜之后再次以未改变地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增大的运送速度v1运输。
在此应该指出,在这里说明的图1A至图1G示意性地理解;按照成件货物14的宽度也可以为每个运输轨道设置两个并行的分隔装置22,所述分隔装置相同地构建并且同步地在相应的环绕的引导装置40中运动。
图2(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图2F和图2G)的总共七个示意性侧视图表明相对于借助于图1A至图1G说明的第一方法变型方案略微改变的第二方法变型方案的、用于形成空隙的相继的过程阶段,其中,以下说明的方法变型方案再次借助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区段的、用于运送成件货物的实施变型方案来实施。
在这里也再次涉及,在图2A至图2G中以细节局部示出的运输段 12特别是存在于在这里未详细说明的并且因此未以附图标记标出的搬运和/或包装机器中(参照图4)并且就此而言可以是任何类型和设计的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集成的组件,在所述搬运和/或包装机器中以示出的方式运输成件货物14,以便将所述成件货物在这里未示出的在下游设置的搬运站和/或包装站中包装或者以其他方式进一步处理、例如也码垛。
在利用图2A至图2G说明的过程变型方案中,形成水平运送区段 10的一部分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也配设有向上穿过具有放置或者竖立在其上运送的成件货物14的所述平面18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运送速度v1以减低的分隔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装置22,所述分隔装置能够使成件货物14、14b 或者多个相继地运送的成件货物14与沿运送方向16在前的成件货物 14、14a保持距离并且相对于在前的一个成件货物14、14a或者在前的多个成件货物14、14a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减速。图2A至图2G分别示出仅一个在前的成件货物14、14a以及一个随后的成件货物14、14b,所述随后的成件货物借助于分隔装置22与在前的成件货物14、14a保持距离。
如已经借助于图1A至图1G说明的那样,在这里描述的变型方案中,分隔装置22也包括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运送速度v1以减低的分隔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指件24,在分隔阶段期间,分隔装置22提升至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上并且按照这种方式同样抬起当前处于已抬起的分隔指件24之上的成件货物14、14a,从而所述成件货物略微向前倾斜并且利用未抬起的前面的底部棱边26继续处于水平运送装置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 (参照图2A至图2F)。而未由分隔装置22的分隔指件24抬起的成件货物14、14b面状地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并且继续以运送速度v1沿运送方向16运动(参照图2A至图2E),直至该成件货物被分隔指件24捕获并且制动到分隔速度v2(参照图2F和图2G)。
图2A至图2G的示意性侧视图能够看出已经借助于图1A至图1G 阐述的旋转元件28,所述旋转元件设置在分隔指件24上侧,并且所述旋转元件按照以下更详细阐述的方式能与在待拦住的成件货物14b前面的成件货物14a的底面30交互作用。不同于上面阐述的第一方法变型方案,在此保持距离的成件货物14、14a、14b可以是这样具有结构化的底部31或者具有底面31的成件货物,所述底面可以具有空隙,常规的分隔指件轻易地钩到所述空隙中并且由此在其分隔功能方面可能被干扰。如图2A至图2G能分别看出的那样,每个单独的成件货物 14、14a、14b的底面31能分别高于成件货物14、14a、14b的侧面的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下棱边,因此例如高于随后的成件货物 14b前侧的或者前面的竖直的侧面44或者高于在前的成件货物14a的后面的侧面48。
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分隔指件24的旋转元件28围绕其轴线 32旋转,所述轴线在向上运动的分隔指件24中略微处于水平运送装置 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下。此外,轴线32近似水平并且大致横向于运送方向16,旋转元件28能围绕所述轴线旋转。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旋转元件28在其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并且通过具有三个相同形状的锯齿36的星形件34形成,由此能实现与要保持距离的成件货物的希望的交互作用。
所述旋转的星形件34的作用方式以及其在分隔指件24冒出水平运送装置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上时与成件货物14 并且特别是与其结构化的或者附有空隙的底部31的交互作用以下在参照图2A至图2G的情况下更详细地阐述。
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目前无间隙地相继地沿运送方向16(由右向左)以均匀的运送速度v1运输的成件货物14的每次隔开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利用分隔装置22在两个目前没有间距地相继运送的成件货物14a和14b之间创造限定的空隙38(参照图2G)。也就是说,成件货物14b以及所有其他在所述成件货物14b后面运输的成件货物 (在这里未示出)与一个或至少一个沿运送方向16在前的成件货物14a 借助于向上穿过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平面以减低的速度或者以分隔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装置 22保持距离并且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14a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减速。
对于分隔装置22的环绕的运动引导装置40参阅图1A至图1G,在那里所述运动引导装置是部分可见的。在那里示出的引导装置40允许分隔指件24循环地冒出,由此所述分隔指件以其特别是能匹配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运送速度v1以及匹配于相应运输的成件货物14 的大小或者长度的周期,在限定的位置向上冒出,拉开空隙38并且接着又在精确限定的位置向下潜,以便为了下一个循环再次冒出并且拉开又一个空隙38。
在近似无间隙地运输成件货物14、14a、14b的在这里所考虑的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参照图2A),将在待减速的成件货物14b前面的成件货物14a(在图2A中左边)由高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向上运动出来的分隔装置22倾斜地抬起(参照图2A、图2B),其中,在分隔指件24上可转动地支承的、被动(亦即没有自身的驱动装置)旋转的星形件34使其锯齿36按照图2B在置于其上的成件货物底部31的作用下这样转动,使得锯齿36仅稍微突出于分隔指件24的上端侧。
在进一步的输送过程中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 18的进一步前进运动的作用下以及在紧接着的成件货物14b的背压作用下越过分隔装置,正如图2C至图2G借助于形成空隙的相继的过程阶段所表明的那样。在此,将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倾斜地抬起,其中,其前面的底部棱边26继续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并且必要时在滑移增大的情况下由所述平面一起拉动,从而前面的成件货物14a 在空隙形成的所述起初的阶段中可能还没有能够与随后的成件货物 14b保持距离。
旋转元件28构造为三齿的星形件34不仅能实现在进一步的输送过程中理想的精确的空隙形成,如这借助于图2C表明的那样。旋转元件28的结构和其几何造型也在成件货物14、14a、14b之间形成空隙的情况下利用它们的在这里示出的附有空隙的或者结构化的底面31有效地阻止干扰,常规的分隔指件可能轻易地钩住到所述底面中,这阻止在前的成件货物14a的继续滑动运输并且可能轻易地导致在理想的空隙形成过程中的干扰。
如图2A和图2B示出的那样,在前的前面的成件货物14a首先在分隔装置22的星形件34未旋转时继续在其向前倾斜的位置中滑动并且利用其前面的底部棱边26由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一起拉动并且同时由随后的成件货物14b继续通过分隔指件24或者通过在所述阶段中未旋转的星形件34的两个接触面推移。
只要现在跟随倾斜抬起的第一成件货物14a的成件货物14b到达星形件34(参照图2B、图2C)并且成件货物14b的前侧竖直的侧面 44到达相对于运送方向16向后指向的锯齿36,就开始旋转元件28的转动或者星形件34的转动,因为前面的侧面44向上并且向前推移锯齿36,由此使星形件34置于左转46中(参照图2C)。如此在左转46 中旋转的星形件34的、由前面的侧面44向上并且向前推移的锯齿36 同时还稍微继续抬起在前运行的成件货物14a的底部31,由此该成件货物的背侧的侧面48稍微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的前面的侧面44保持距离(参照图2D)。
在第二成件货物14b以及跟随所述成件货物的成件货物(在这里未示出)的进一步背压作用下星形件34继续转动(参照图2E),直至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接触的锯齿36近似竖直向上竖起,而逆着转动方向46跟随的锯齿36以其拱形的或者凸出弯曲的背侧处于成件货物 14b的底面的下方(参照图2F)。继续推移的成件货物14b使星形件 34以小的角度继续在左转46中转动,直至其前面的下面的底部棱边 26贴靠在分隔指件24的贴靠面42上(参照图2F)。在那里正好地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上存在梯级,所述梯级还与星形件34的两个邻近的锯齿36a和锯齿36b之间的中间空间相对应,从而在那里由分隔指件24减速的成件货物14b前面下面的底部棱边26向内适配。
图1E和图1F能看出,在前的成件货物14a在其前面的底部棱边 26与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表面之间的静摩擦作用下一起拉动并且同时由星形件34的向上指向的锯齿36a的沿运送方向16向前指向的拱形的或者凸出弯曲的背侧往下拉,直至所述成件货物按照图2G在那里往下滑动并且面状地平放在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上地以其运送速度v1继续运送。在所述第一成件货物14a与随后的成件货物14b之间现在制造空隙38,因为成件货物14b不再以运送速度v1运输,而是基于其贴靠在分隔指件24的贴靠面42的梯级上在现在不再旋转的星形件34中以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装置22的较低的分隔速度v2运动。在这里未示出的随后的成件货物也在分隔指件24冒出阶段期间以所述较低的分隔速度v2运送,因为它们贴靠在已制动的成件货物14b上。
在此,基于其在贴靠在分隔指件24的棱边42上的成件货物14b 之后贴靠在底面31上的锯齿36b以及基于不再与在前的成件货物14a 接触的锯齿36a(图2G),星形件34不再转动,而是在所述过程阶段中静止。
成件货物14b(和随后的成件货物)的所述减速借助于分隔装置 22一直持续,直至分隔指件24穿过环绕的引导装置40(参照图1A至图1G)的限定的长度又向下潜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高度水平之下(在那里未示出)。成件货物14b和跟随的成件货物以及必要时紧邻于此的其他成件货物14能够在分隔指件24下潜之后再次以未改变地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增大的运送速度v1运输。
在这里也应该再次指出,图2A至图2G示意性地理解;按照成件货物14、14a、14b的宽度也可以为每个运输轨道设置两个并行的分隔装置22,所述分隔装置相同地构建并且同步地在相应环绕的引导装置 40中运动。
图3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又一种变型方案,在所述变型方案中旋转元件28通过在分隔装置22的分隔指件24上围绕轴线32可转动地支承的、具有三个指50和分别可转动地支承在其上的辊52的星形件 34形成。在此,星形件34不仅围绕轴线32可转动地沿通常向左指向的转动方向46支承在分隔指件24上,而且所述总共三个辊52本身也在指50上分别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也就是说,以任意的转动方向54 可转动地支承。辊52在指50上的转动轴线在此分别平行于星形件34 的中央的转动轴线32。
分隔装置22的其余结构和其与运输段12的水平运送装置10的配合作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先前说明的、按照图1A至图2G的实施变型方案,从而就此而言可以参阅对应的说明书段落。
在此,将成件货物14、14a、14b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由下方穿过水平运送装置20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冒出的分隔指件24利用可转动的星形件34抬起并且相互间隔,直至形成希望的空隙(参照图1G和图2G)。通过具有三个辊52的星形件34形成的旋转元件28的作用方式在此不明显地不同于如在图1A至图2G中示出的那样的旋转元件 28。
在图1A至图3中借助于不同的实施变型方案示出的布置结构的特别的优点在于,多轨道的运行(参照例如图4)可以是无问题的,而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可侧向进给的气动缸通常仅允许双轨道的运行,在所述双轨道的运行中成件货物直接并排运送,因为它们在进给的气动缸的情况下以其相互指向的侧面相互挤压。因为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中不发生这样的交互作用,因此也能够可选地运行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并行的具有成件货物14的轨道,在所述轨道中能分别以示出的方式发生空隙形成。
在图4中示出双轨道的运输段12,所述运输段具有两个车道并且在所述运输段中成件货物14分别在两个车道上相互间隔。车道150优选平行于彼此延伸。将成件货物14从第一包装设备100向第二包装设备200运输。
第一包装设备100例如可以是能够将饮料容器比如像瓶子装入到纸板包装箱中的机器。特别是可以规定,所述机器或者第一包装设备100周期式地工作并且可以具有搬运设备,所述搬运设备抬起饮料容器并且从上面装入到纸板盒中。包含饮料容器的纸板包装箱是上述的成件货物14。
第二包装设备200例如可以是持续工作的打包机,所述打包机将包含饮料容器的纸板包装箱单独地或者多件地包装到另一个纸板盒 (例如托盘或者分别具有或者没有附加的薄膜包装的缠绕纸板盒)或者直接包装到薄膜包装(例如收缩薄膜)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水平运送区段
12 运输段
14 成件货物
14a 第一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
14b 第二成件货物,随后的成件货物,待减速的成件货物
14c 第三成件货物,其他成件货物
16 运送方向
18 支承平面,运送平面,支承和/或运送平面
20 运送装置,水平运送装置
22 分隔装置
24 分隔指件
26 前面的底部棱边
28 旋转元件
30 底面
31 结构化底面,具有空隙的底面
32 轴线,旋转轴线
34 星形件,旋转的星形件
36 锯齿
38 空隙,间距
40 引导装置,环绕的引导装置,运动引导装置
42 贴靠面,贴靠棱边
44 前侧竖直的侧面,前面的侧面
46 左转,转动方向,向左的转动方向
48 背侧的侧面
50 指
52 辊
54 转动方向
v1 运送速度
v2 分隔速度。

Claims (6)

1.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所述运输段(12)包括具有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的水平运送区段(10),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用于近似无间隙地或者相互间微小地间隔开地沿运送方向(16)相继地运送成件货物,
-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配设有分隔装置(22),所述分隔装置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以减低的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所述分隔装置能够使至少一个成件货物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沿运送方向(16)在前的成件货物保持距离并且能够相对于在前的成件货物以及相对于前进运动的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减速,
-所述分隔装置(22)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式地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并且至少阶段式地相对于所述支承和/或运送平面(18)以减低的速度(v2)沿运送方向(16)运动的分隔指件(24),所述分隔指件具有至少一个与在待拦住的成件货物前面的成件货物的底面交互作用的旋转元件(28),所述运输段(12)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元件(28)在所述旋转元件的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并且通过具有至少两个锯齿(36)的星形件(34)形成,或者所述旋转元件(28)在所述旋转元件的外周上具有结构化部并且由具有至少两个能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的辊的星形件(34)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段,其特征在于,分隔指件(24)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元件(28)能围绕轴线(32)旋转,所述轴线是水平的并且横向于运送方向(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段,其特征在于,分隔指件(24)的所述至少一个旋转元件(28)能围绕轴线(32)旋转,所述轴线是水平的并且横向于运送方向(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元件(28)通过具有至少三个锯齿(36)的星形件(34)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运输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元件(28)由具有三个指件(50)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指件上的辊(52)的星形件(34)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元件(28)由具有三个指件(50)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指件上的辊(52)的星形件(34)形成。
CN201990001240.XU 2018-12-17 2019-11-11 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 Active CN2165111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32437.5A DE102018132437A1 (de) 2018-12-17 2018-12-17 Transportstrecke einer Handhabungs- und/oder Verpackung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Lücken in einem Produktstrom
DE102018132437.5 2018-12-17
PCT/EP2019/080862 WO2020126215A1 (de) 2018-12-17 2019-11-11 Transportstrecke einer handhabungs- und/oder verpackung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lücken in einem produktstro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1185U true CN216511185U (zh) 2022-05-13

Family

ID=68536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1240.XU Active CN216511185U (zh) 2018-12-17 2019-11-11 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98469A1 (zh)
CN (1) CN216511185U (zh)
DE (1) DE102018132437A1 (zh)
WO (1) WO20201262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25363B1 (zh) * 1973-04-10 1977-09-02 Remy & Cie E P
DE3144449A1 (de) * 1981-01-08 1982-08-05 SIG Schweizerische Industrie-Gesellschaft, 8212 Neuhausen am Rheinfall Vorrichtung zum gruppieren von gegenstaenden, insbesondere aufrechtstehende flaschen
US5042636A (en) * 1990-03-26 1991-08-27 Robert Underwoo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conveyed articles
EP2523858B1 (en) * 2010-01-13 2022-03-23 Laitram, LLC Reverse meter belt convey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32437A1 (de) 2020-06-18
WO2020126215A1 (de) 2020-06-25
EP3898469A1 (de) 202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72647A (en) Carton loader
CA2870459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lumpy products
US98625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 layers between adjacent modules
US3845852A (en) Carton loader
US929033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of layers of articles between adjacent conveyor modules
NL8803110A (nl)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groepen van voorwerpen, in het bijzonder voor automatische verpakkingsstraten.
EP1886921A1 (de)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Zusammenstellen von Paketen von Flaschen und hierfür geeignete Flaschen
US96438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layers of articles between adjacent modules
CA1054640A (en) Tile stacking machine and method
MX2008013047A (es) Sistema elevado de orejetas para maquina empacadora.
US5762175A (en) Apparatus for the ordered transportation of packs
JPS5974814A (ja) 直立びんなどの流れの拡幅および減速装置
US5555700A (en) Bottle conveying system
US6209706B1 (en) Article grouping and transferring system
US95982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orizontally transferring layers of articles between adjacent modules
US3627106A (en) Conveyor infeed mechanism
CN216511185U (zh) 搬运和/或包装机器的运输段
WO2012064277A1 (en) Transition device
EP3395730A1 (de) Bearbei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arbeiten von vereinzelten packungen
EP0608103B1 (en) Packaging machine with flight bar carton conveying system
US2750722A (en) Package handling apparatus
NL7906965A (nl) Stelsel voor het toevoeren van voorwerpen.
EP2765098B1 (en) Arrangement for collecting timber members to wood layers and stacking device with such an arrangement
KR20220083788A (ko) 물품 배열 방법 및 시스템
NL1006462C2 (nl)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groepen van artikelen in transportsystemen, bijvoorbeeld voor automatische verpakkingsmach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