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8607U -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8607U
CN216508607U CN202123310293.8U CN202123310293U CN216508607U CN 216508607 U CN216508607 U CN 216508607U CN 202123310293 U CN202123310293 U CN 202123310293U CN 216508607 U CN216508607 U CN 216508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fixed
prefabricated section
bracket
mod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02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夫
夏冰虎
陆林斌
杨坤
余瑶
赵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p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pp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p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pp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102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8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8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8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包括:托架、顶盖本体、预制型材、造型板过渡支架和顶盖造型挡板;所述托架包括纵梁和下托铝板,两者焊接或通过铆钉固定,所述下托铝板通过胶状密封固定材料固定在顶盖本体上,所述纵梁与预制型材焊接固定;所述顶盖本体上设有侧边梁,所述预制型材安装在侧边梁上,焊接或通过铆钉固定;所述预制型材上连接有造型板过渡支架,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上固定有顶盖造型挡板。本实用新型增设预制型材,托架贴合顶盖主体,使得顶盖主体能承载托架产生的载荷,同时托架通过预制型材与顶盖边梁传递载荷,且顶盖主体无需增加预埋其他支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车身轻量化技术领域,应用于新能源客车生产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在顶盖安装空调、电池或者其他部件,主要有三种方案:
(1)顶盖采用钢结构骨架,将支架或者安装螺栓直接焊接在钢结构固件上。缺陷是钢骨架形式总质量过重,过度耗费燃油、车辆机动性能比较差。车身较重,启动、行驶的时候势必会增加燃油的消耗,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不符合当前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车身过重,会严重影响客车的机动性能。
(2)顶盖采用铝合金骨架结构,将支架铆接或者焊接在骨架上,然后用螺栓将顶置部件与支架连接在一起。其缺点是,铝骨架与支架铆接或者焊接时,强度和刚度不够高,尤其是整车在转弯和单轮悬空的工况下,这种结构在骨架强度和刚度方面存在很大风险。
(3)顶盖采用复合材料结构,一般不会将电池等质量较大的物件放在顶盖上,如必须,一般会将支架固定点放在顶盖边缘大梁上,由大梁承载支架及电池的重量。这种结构使得整体结构较强的复合顶盖无法参与承载顶盖的载荷,迫使顶盖边梁使用大截面尺寸,从而使顶盖重量升高,整车重心上移,增加能耗,而且会影响客车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强度高,能够满足顶盖安装的电池等重量较大的部件要求,强度及刚度优于传统的金属型材加支架,同时有很好的减重效果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顶盖主体为复合材料,在顶盖边梁局部增加安装预制型材,设计贴合顶盖主体的托架,使得顶盖主体能承载托架产生的载荷,同时托架通过预制型材与顶盖边梁传递载荷,并且预制型材设计出顶盖造型挡板的接口,顶盖主体无需增加预埋其他支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所述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包括:托架、顶盖本体、预制型材、造型板过渡支架和顶盖造型挡板;所述托架包括纵梁和下托铝板,两者焊接或通过铆钉固定,所述下托铝板通过胶状密封固定材料固定在顶盖本体上,所述纵梁与预制型材焊接固定;所述顶盖本体上设有侧边梁,所述预制型材安装在侧边梁上,焊接或通过铆钉固定;所述预制型材上连接有造型板过渡支架,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上固定有顶盖造型挡板。
所述顶盖结构主体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夹层复合材料。
所述预制型材根据侧边梁的外轮廓面设计匹配,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槽内。
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和顶盖造型挡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顶盖采用复合材料,在顶盖上增加安装预制型材,重新设计重载部件托架,使得顶盖复合材料部分与边梁作为整体受力,从而使得客车顶盖边梁截面减小,整体质量降低,同时满足顶盖安装部位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满足新能源客车轻质、轻量、高强度、高刚度的性能要求。
(2)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
(3)预制型材同时作为顶盖造型挡板的安装接口,无需重新增加其他部件以安装顶盖造型挡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架,11-纵梁,12-下托铝板;2-顶盖本体,21-侧边梁;3-重载部件;4-胶状密封固定材料;5-预制型材,51-凹槽;6-铆钉;7-螺栓;8-造型板过渡支架;9-顶盖造型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应用在新能源客车中,其中重载部件包括空调、电池及其他重量部件。包括:托架1、顶盖本体2、预制型材5、造型板过渡支架8和顶盖造型挡板9。
重载部件3固定在托架1上,所述托架1根据重载部件的结构和数量要求设计。
所述托架1包括纵梁11和下托铝板12,两者焊接或通过铆钉固定,所述下托铝板12通过胶状密封固定材料4固定在顶盖本体2上,所述纵梁11与预制型材5焊接固定。
通过胶状密封固定材料4固定下托铝板12与顶盖本体2,避免两者之间硬接触,从而避免磨损;同时可以弥补两者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的间隙,起到匹配弧度的作用。从此结构可以看出,顶盖本体2也参与承载重载部件托架1的载荷,且承载区域为面接触,大大优于传统的点固定接触承载。
如图2所示,所述顶盖本体2上设有侧边梁21,所述预制型材5安装在侧边梁21上,根据侧边梁21的外轮廓面设计匹配,同时上表面设计有凹槽51。预制型材5与侧边梁21焊接或通过铆钉6固定,同时与纵梁11焊接,从而承载托架1传递的载荷。
如图3所示,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8通过螺栓7固定在凹槽51内,同时造型板过渡支架8与顶盖造型挡板9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预制型材5通过焊接或者铆钉6与侧边梁21连接;从而使得顶盖造型挡板9固定在顶盖本体2上,无需其他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胶状密封固定材料4具体包括密封胶、结构胶、耐候胶或者其他用作密封的胶状物质。

Claims (4)

1.一种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1)、顶盖本体(2)、预制型材(5)、造型板过渡支架(8)和顶盖造型挡板(9);所述托架(1)包括纵梁(11)和下托铝板(12),两者焊接或通过铆钉固定,所述下托铝板(12)通过胶状密封固定材料(4)固定在顶盖本体(2)上,所述纵梁(11)与预制型材(5)焊接固定;所述顶盖本体(2)上设有侧边梁(21),所述预制型材(5)安装在侧边梁(21)上,焊接或通过铆钉(6)固定;所述预制型材(5)上连接有造型板过渡支架(8),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8)上固定有顶盖造型挡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结构主体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夹层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型材(5)根据侧边梁(21)的外轮廓面设计匹配,上表面设有凹槽(51),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8)通过螺栓(7)固定在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板过渡支架(8)和顶盖造型挡板(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CN202123310293.8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Active CN216508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0293.8U CN21650860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0293.8U CN21650860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8607U true CN216508607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0293.8U Active CN21650860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8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1521U (zh) 一种轻量化全承载车体骨架结构
CN201530419U (zh) 一种自卸汽车车架总成
CN109822198B (zh) 一种轻量化新能源全铝客车的焊接工艺
CN109037500A (zh) 一种铝合金动力电池箱体下壳体及加工方法
CN102009697A (zh) 一种车架连接结构
CN216508607U (zh)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CN212890589U (zh) 一种镁合金转向支撑总成及车辆
CN114104117A (zh) 一种适于安装重载部件的复合材料顶盖结构
CN201694245U (zh) 汽车纵梁
CN201694260U (zh) 一种车架连接结构
CN111216794A (zh)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CN211943496U (zh)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CN211685318U (zh) 易安装可拆卸的轻质高强复合材料货车副车架横纵梁结构
CN208655705U (zh) 一种铝合金动力电池箱体下壳体
CN207328088U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客车的顶盖骨架
CN111186493A (zh) 一种轻质高强复合材料货车副车架横纵梁结构
CN201573698U (zh) 轻型卡车车架
CN201694263U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199478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二轴上方动力电池箱固定装置
CN217804912U (zh) 一种无人集装箱运输车车架总成及无人集装箱运输车
CN216916048U (zh) 一种机舱三角梁安装板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8505999U (zh) 一种车架横梁加强板
CN213831903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上支架结构
CN219668214U (zh) 一种城铁车体与转向架抗侧滚扭杆的连接结构
CN210296466U (zh) 电池包固定支架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