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3473U -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3473U
CN216503473U CN202121756741.4U CN202121756741U CN216503473U CN 216503473 U CN216503473 U CN 216503473U CN 202121756741 U CN202121756741 U CN 202121756741U CN 216503473 U CN216503473 U CN 216503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hole
bolt
pull rod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67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emeit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emeit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emeit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emeit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67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3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3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3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夹固定装置,设置于加工设备上并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并且所述支架具有容纳部;外夹夹头,所述外夹夹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固定,由于将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因此所述支架不易移位或晃动,保证了所述外夹夹头夹持待加工工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加工设备对棒料加工成五金件时,通常需要经过多次加工,其中,在对工件进行二次加工时,首先需要对工件进行固定,然后再使用加工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而目前,在对工件进行固定时,例如夹头装置需从工件的外侧对工件进行夹持,采用的夹头装置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移动,虽然在抓取工件后将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在对工件加工过程中仍容易移位或晃动,从而导致难以保证夹头固定待加工工件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导致加工精度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夹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工件加工过程中固定工件的夹头容易移位或晃动导致难以保证夹头固定待加工工件的稳定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设置于加工设备上并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并且所述支架具有容纳部;
外夹夹头,所述外夹夹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
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外夹夹头包括若干个子夹头,若干个所述子夹头相互分离;
所述支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加工设备;
若干个弹性部,若干个所述弹性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若干个所述弹性部合围形成所述所述容纳部,且各所述弹性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子夹头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子夹头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部连接;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夹持槽,各所述夹持槽形成夹持空间。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螺栓;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弹性部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螺栓贯通所述第一螺栓孔并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以连接所述子夹头和所述弹性部。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插销孔,所述弹性部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插销孔,若干个所述第二插销孔与若干个所述第一插销孔一一对应;所述插销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销孔和所述第二插销孔中。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支架背向所述外夹夹头的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容纳部;
所述拉拔组件包括:
拉拔器,所述拉拔器穿设于所述穿孔中并一端位于所述容纳部内;
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拔器远离所述容纳部的一端连接;
拉拔力度调节器,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拉拔器的一端连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拉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持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另一端顶持所述支架;
当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支架背向所述外夹夹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上,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拉拔器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拉杆;
挤压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挤压部背向所述外夹夹头的一侧具有挤压槽,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挤压槽的底壁;
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凸台部,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与所述挤压槽相对立设置,所述拉拔器扣合于所述凸台部上,所述挤压槽的内侧壁通过挤压所述凸台部来使所述支架产生弹性形变。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具有通孔,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栓孔中并顶持于所述拉杆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固定,由于将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因此所述支架不易移位或晃动,保证了所述外夹夹头夹持待加工工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夹固定装置的第一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夹固定装置的第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夹固定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支架的第一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支架的第二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外夹夹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拉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架;11、固定部;12、弹性部;2、外夹夹头; 21、子夹头;211、连接部;212、夹持部;3、拉拔组件;31、拉拔器; 311、连接杆;312、挤压部;32、拉杆;33、拉拔力度调节器;4、容纳部; 5、夹持槽;6、第一螺栓孔;7、第一螺纹孔;8、第一插销孔;9、第二插销孔;10、穿孔;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挤压槽;16、凸台部;161、弹性受压部;17、切削面;18、第二螺栓孔;1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夹固定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夹固定装置,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设置于加工设备上,并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外夹夹头2以及拉拔组件3;所述支架1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所述外夹夹头2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一端,所述外夹夹头2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工件;所述支架1具有容纳部4,所述拉拔组件3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容纳部4内;所述支架1具有弹性,所述拉拔组件3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1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2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以固定所述待加工工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拔组件3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1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2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固定,由于将所述支架1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因此所述支架1不易移位或晃动,保证了所述外夹夹头2夹持待加工工件的稳定性。
所述外夹夹头2包括若干个子夹头21,若干个所述子夹头21相互分离,在固定所述待加工工件时,各所述子夹头21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共同夹持所述待加工工件,通常所述待加工工件仅部分夹设于各所述子夹头21之间,而部分位于露于外部,以便于对露于外部的部分进行加工。所述支架1包括固定部11和若干个弹性部12,所述固定部11连接所述加工设备,例如,所述固定部11与所述加工设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弹性部12 相互分离,并沿所述固定部11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上,若干个所述弹性部12合围形成所述容纳部4,且各所述弹性部12远离所述固定部11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子夹头21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弹性部12具有弹性,当所述拉拔组件3未挤压所述弹性部12时,所述弹性部12不发生弹性形变,且各所述子夹头21处于张开状态,此时仅能将所述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各所述子夹头21之间,而无法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当所述拉拔组件3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的一端挤压所述弹性部12时,各所述弹性部12均向内收缩弯曲,以共同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夹持。
如图6所示,所述子夹头21包括连接部211和夹持部212,所述连接部211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部12连接,所述夹持部212连接所述连接部211,且所述夹持部212位于所述连接部211的内侧;所述夹持部212用于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夹持,以固定所述待加工工件。所述夹持部212上设置有夹持槽5,所述夹持槽5位于所述夹持部212背向所述连接部211一侧,各所述夹持槽5共同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夹持。
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部12和所述子夹头21均为4个,4个所述子夹头21与4个所述弹性部12一一对应连接,且4个所述弹性部12大小相同,4个所述弹性部12合围成的外形轮廓为圆筒状;相应的,4个所述子夹头21具有4个所述所述连接部211和4个所述夹持部212,且4个所述夹持部212上的所述夹持槽5共同形成所述夹持空间,以容纳并夹持所述待加工工件。
所述子夹头21可以与所述弹性部12螺栓连接;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栓,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部211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6,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部12背向所述固定部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6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7,所述第一螺纹孔7连通所述第一螺栓孔6,所述第一螺栓贯通所述第一螺栓孔6并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7,以连接所述子夹头21和所述弹性部12。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连接部21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插销孔8,所述弹性部12背向所述固定部1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插销孔9,若干个所述第二插销孔9与若干个所述第一插销孔8一一对应,同时所述插销也与所述第一插销孔8/第二插销孔9一一对应,所述插销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销孔8和所述第二插销孔9中,以进一步对对所述子夹头21和所述弹性部12进行固定,保证所述子夹头21不会相对于所述弹性部12发生移位。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部211和所述弹性部12 通过2个所述插销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211上具有2个所述第一插销孔8,相应的,每个所述弹性部12上具有2个所述第二插销孔9,2个所述第一插销孔8与2个所述第二插销孔9一一对应连通,且2个所述第一插销孔8 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栓孔6的两侧。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架1背向所述外夹夹头2的一侧设置有穿孔10,所述穿孔10连通所述容纳部4;所述拉拔组件3包括拉拔器31、拉杆32、拉拔力度调节器33以及弹性件(未画出),所述拉拔器31穿设于所述穿孔10中并一端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所述拉拔器31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的一端用于挤压所述弹性部12,以带动所述子夹头21内缩而夹持所述待加工工件;所述拉杆32的一端与所述拉拔器31远离所述容纳部4的一端连接,例如,所述拉杆32与所述拉拔器31螺纹连接,这样便于在所述拉拔器31损坏时进行维修或更换;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与所述拉杆 32远离所述拉拔器31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拉杆32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持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另一端顶持所述支架1;当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即,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紧紧顶持于所述支架1和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 上,从而使得所述拉拔器31具有朝向远离所述外夹夹头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并对所述弹性部12形成挤压而导致所述弹性部12发生弹性形变,以夹紧固定所述待加工工件。当需要将所述待的加工工件从所述外夹夹头2 上取下时,所述加工设备上的驱动机构,例如气缸,将抵持于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背向所述支架1的一侧,并推动所述拉拔组件3朝向靠近所述支架1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拉拔器31对所述弹性部12挤压,所述弹性部12回复弹性形变并带动所述外夹夹头2向外张开,从而所述外夹夹头 2不再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便可将所述待加工工件取下。
一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支架1背向所述外夹夹头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连通所述穿孔10,所述穿孔10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3的内径,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 33朝向所述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4;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32上,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另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二凹槽14内,从而保证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拉杆32 上的稳定性,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32上,所述拉杆32也能够为所述弹簧的伸缩导向,避免所述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产生偏斜。
如图7所示,所述拉拔器31包括连接杆311和挤压部312,所述连接杆311连接所述拉杆32,所述挤压部312与所述连接杆311远离所述拉杆 3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311穿设于所述穿孔10中,所述挤压部312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通过所述挤压部312对所述弹性部12挤压而使所述弹性部12产生弹性形变。
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挤压部312背向所述外夹夹头2的一侧具有挤压槽15,所述连接杆311连接所述挤压槽15的底壁;所述支架1包括位于所述容纳部4内的凸台部16,所述穿孔10贯穿所述凸台部16,所述凸台部16与所述挤压槽15相对立设置;所述弹性部12包括位于所述容纳部 4内的弹性受压部161,各所述弹性受压部161组合形成所述凸台部16;所述凸台部16靠近所述挤压部312的一端较大,远离所述挤压部312的一端较小;所述拉拔器31扣合于所述凸台部16上,所述挤压槽15的内侧壁通过挤压所述凸台部16来使所述支架1产生弹性形变,具体地,当所述加工设备上的气缸不对所述拉拔组件3施力时,所述拉拔组件3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外夹夹头2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挤压部312扣合在所述凸台部16上并不断朝向远离所述外夹夹头2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凸台部16的横截面越靠近所述拉杆32越大,因此当所述挤压部312不断朝向靠近所述拉杆32方向移动时,所述机压槽的内壁对所述凸台部16的挤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各所述弹性部12产生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弯曲的弹性形变。
如图8所示,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具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连通所述第二凹槽14,所述拉杆32穿设于所述通孔19中,例如,所述拉杆32 远离所述拉拔器31的一端设置两个切削面17,两个所述切削面17相对立设置,所述通孔19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拉杆32设置有所述切削面17的部分相适配,通过设置所述切削面17,从而避免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与所述拉杆32之间产生相互转动,以提高所述拉拔组件3的稳定性。
所述内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18,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栓孔18中并顶持于所述拉杆32上,以将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固定于所述拉杆32上的预设位置。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螺栓孔18为4个,均匀且间隔沿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的周向分布,从而可以从四个方向上将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 33固定在所述拉杆32上。
通过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调节拉拔力度的方式为:使用工具拧松所有的所述第二螺栓,使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能够沿所述拉杆32的长度方向顺畅滑动,然后根据需要调节的拉拔力度,例如需要加大拉拔力度,将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朝向靠近所述支架1的方向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滑动至预设位置,然后逐个将所述第二螺栓拧紧,使所述第二螺栓顶持于所述拉杆32的表面,以避免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33沿所述拉杆32的长度方向产生滑动,即完成对拉拔力度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夹固定装置,设置于加工设备上并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并且所述支架具有容纳部;外夹夹头,所述外夹夹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固定,由于将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因此所述支架不易移位或晃动,保证了所述外夹夹头夹持待加工工件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夹固定装置,设置于加工设备上并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加工设备上,并且所述支架具有容纳部;
外夹夹头,所述外夹夹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
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拉拔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一端通过挤压所述支架而带动所述外夹夹头夹紧所述待加工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夹头包括若干个子夹头,若干个所述子夹头相互分离;
所述支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加工设备;
若干个弹性部,若干个所述弹性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若干个所述弹性部合围形成所述容纳部,且各所述弹性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子夹头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夹头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部连接;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夹持槽,各所述夹持槽形成夹持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栓;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弹性部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贯通所述第一螺栓孔并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以连接所述子夹头和所述弹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插销孔,所述弹性部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插销孔,若干个所述第二插销孔与若干个所述第一插销孔一一对应;所述插销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插销孔和所述第二插销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背向所述外夹夹头的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容纳部;
所述拉拔组件包括:
拉拔器,所述拉拔器穿设于所述穿孔中并一端位于所述容纳部内;
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拔器远离所述容纳部的一端连接;
拉拔力度调节器,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拉拔器的一端连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拉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持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另一端顶持所述支架;
当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背向所述外夹夹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上,并且所述弹簧的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顶持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器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拉杆;
挤压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背向所述外夹夹头的一侧具有挤压槽,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挤压槽的底壁;
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所述容纳部内的凸台部,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与所述挤压槽相对立设置,所述拉拔器扣合于所述凸台部上,所述挤压槽的内侧壁通过挤压所述凸台部来使所述支架产生弹性形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外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具有通孔,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外夹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拉拔力度调节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栓孔中并顶持于所述拉杆上。
CN202121756741.4U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Active CN216503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6741.4U CN21650347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6741.4U CN21650347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3473U true CN216503473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5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6741.4U Active CN21650347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3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93955U (zh) 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
CN216503473U (zh) 一种外夹固定装置
CN220006106U (zh) 一种金属制品衬套加工的内径镗孔机
CN216502426U (zh) 一种内撑固定装置
CN216298616U (zh) 一种带储销槽的机械加工夹具
CN216541963U (zh) 一种弹性外夹固定装置
CN207256004U (zh) 方坯夹具
CN214921130U (zh) 台阶浅孔齿轮用夹具
US11911895B2 (en) Tool gripping device for gripping a bending tool with a robot
CN109128925A (zh) 一种精密棒料零件装夹的夹具
CN216541964U (zh) 一种弹性内撑固定装置
CN212858310U (zh) 焊接夹具
CN219819408U (zh) 一种端盖加工夹具
CN210756479U (zh) 一种用于加工薄壁筒形工件的减振工装
KR20050002886A (ko) 바이스의 스페이서 블록
CN218284507U (zh) 一种侧孔长条专用工作台
CN216937786U (zh) 细长轴的拉直矫正装置
CN112453500A (zh) 一种杠杆钻孔用夹具装置
CN218285162U (zh) 装夹台钳
CN220260160U (zh) 一种铝棒夹持工装
CN112893751A (zh) 托板螺母铆接装置
CN214979056U (zh) 一种压铆工装
CN213134769U (zh) 一种可调液压工具铆合头
CN216326798U (zh) 一种用于车床上加工细长异型件的高速旋转自动化夹具
CN219854189U (zh) 一种快速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