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644U - 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8644U
CN216488644U CN202122927334.1U CN202122927334U CN216488644U CN 216488644 U CN216488644 U CN 216488644U CN 202122927334 U CN202122927334 U CN 202122927334U CN 216488644 U CN216488644 U CN 216488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dapter
hole
limiting
pins
limi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73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73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8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8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8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和两个插脚,壳体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孔,限位孔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限位孔且分别能够相对壳体转动。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内侧壁时,两个插脚平行,电源适配器可插接于两孔插座。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外侧壁时,两个插脚形成夹角,插脚的壳体的外侧壁的设置只需满足三孔插座的标准规范要求,电源适配器即可插接于三孔插座火线孔和零线孔。上述电源适配器既可适配两孔插座,也可适配三孔插座,因此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又称外置电源,一般用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供电电压变换设备。常见的电源适配器一般为两金属插脚结构,可适配两孔插座。在两孔插座被占用或者插座缺少两孔插口时,电源适配器无法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以提升电源适配器的使用便利性。
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
壳体,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及
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孔且分别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所述内侧壁时,两个所述插脚平行;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所述外侧壁时,两个所述插脚形成夹角。
上述电源适配器,由于壳体开设有限位孔,两个插脚分别能够相对壳体转动,并被限位孔的内侧壁和外侧壁限位,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内侧壁时,两个插脚平行,电源适配器可插接于两孔插座;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外侧壁时,两个插脚形成夹角,插脚的壳体的外侧壁的设置只需满足三孔插座的标准规范要求,电源适配器即可插接于三孔插座火线孔和零线孔。换言之,上述电源适配器既可适配两孔插座,也可适配三孔插座,因此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沉槽,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沉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脚包括本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本体用于抵接所述内侧壁或所述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容置于所述沉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圆柱状且与所述沉槽的形状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基体及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的挡壁,所述基体与所述挡壁围合形成所述沉槽,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挡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脚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且所述挡壁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挡壁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不完全齿轮,两个所述不完全齿轮相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注塑成型于所述插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电路板,所述插脚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限位孔为扇形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其中插脚适配于两孔插座;
图2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源适配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源适配器沿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其中插脚适配于三孔插座;
图7为图6所示电源适配器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电源适配器沿B-B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电源适配器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电源适配器沿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电源适配器 11、壳体 11a、限位孔
a1、内侧壁 a2、外侧壁 11b、沉槽
111、基体 113、挡壁 12、插脚
12a、内侧面 12b、外侧面 121、本体
123、第一限位部 125、第二限位部 13、罩壳
1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参考图1,电源适配器10可用于连接电源和电子设备,并为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游戏机、可穿戴设备、蓝牙耳机等需要充电或供电的设备。
参考图2和图3,电源适配器10大致呈矩形块状,其包括壳体11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插脚12。壳体11可以为塑胶材质或者其他具有相对较好的电绝缘性能的材质。电源适配器10可以进一步包括罩壳13,罩壳13固定连接于壳体11并与壳体11共同围合形成中空状的腔室,其内可安装有电路板14等电子器件。插脚1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4。罩壳13可以包覆于壳体11的外周并与壳体11一体成型,罩壳13也可以和壳体11组装成型。例如,罩壳13和壳体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罩壳13的材质可以和壳体11相同,例如均为塑胶材质。罩壳13的材质也可以和壳体11不同,例如罩壳13可以为橡胶材质,壳体11为塑胶材质。罩壳13的周向或者罩壳13的远离插脚12的一端可以设置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可用于连接线缆,并通过线缆为电子设备充电或供电。输出端口不限于Type-A型,也可以为Type-C型或其他类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4的控制电路可对输出端口的电压、电流即对电源适配器10的输出电流、电压予以控制。
插脚12的一端伸入壳体11内,插脚12的相对的另一端凸出于壳体11的一端并可用于插接至外界电源插座内,以实现电路板14与外界电源的电性连接,并通过电源适配器10的输出端口为电子设备充电或供电。
继续参考图2和图3,壳体11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孔11a,两个插脚12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限位孔11a并与壳体11转动配合。限位孔11a与壳体11的边缘间隔设置,换言之,限位孔11a不必延伸至电源适配器10的外周表面。或者说,限位孔11a呈周向闭合状地设置于壳体11。这种设置,既可以保证限位孔11a周围的壳体11的结构强度,也可以保证插脚12边缘与电源适配器10周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用电规范(例如爬电距离或者电气间隙)要求,以保证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性能。
同时参阅图4和图5,限位孔11a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壁a1和外侧壁a2。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两个限位孔11a所具有的两个内侧壁a1位于两个外侧壁a2之间。换言之,任一限位孔11a的外侧壁a2是指该限位孔11a的远离另一限位孔11a的侧壁,内侧壁a1则是该限位孔11a的靠近另一限位孔11a的侧壁。或者说,任一限位孔11a的外侧壁a2相对内侧壁a1更远离另一限位孔11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孔11a为扇形孔,内侧壁a1和外侧壁a2均为平面且相互倾斜设置。内侧壁a1的一端、外侧壁a2的一端可通过弧形面连接,内侧壁a1的相对的另一端、外侧壁a2的相对的另一端也可通过另一弧形面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孔11a可以视为三角形孔的变形,即将三角形孔的顶角倒角,将三角形的底边加工成曲面。
内侧壁a1和外侧壁a2可用于限定插脚12的转动范围。换言之,任一插脚12相对壳体11转动至与内侧壁a1或外侧壁a2抵接时,内侧壁a1或外侧壁a2限定了插脚12转动的极限位置。以任一插脚12为例,可以认为当插脚12转动至与内侧壁a1抵接时,插脚12转动到了一个极限位置,不能再继续沿原方向转动;当插脚12转动至与外侧壁a2抵接时,插脚12转动到了另一极限位置,同样不能再继续沿原方向转动。
进一步,内侧壁a1和外侧壁a2的宽度可以略大于插脚12的宽度,以使插脚12在限位孔11a转动后可以在宽度方向全部贴合于内侧壁a1或者外侧壁a2,从而提升贴合限位的可靠性。
继续参阅图4和图5,插脚1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面12a和外侧面12b。以任一插脚12为例,外侧面12b和内侧面12a可以理解为插脚12所具有的两个面积较大的表面。当然,内侧面12a和外侧面12b也可理解为插脚12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当电源适配器10插接于插座后,内侧面12a和外侧面12b中的至少一者与插座内的金属片接触并导通,从而将外界电源接通至电源适配器10的电路板14上的控制电路。
结合内侧壁a1和外侧壁a2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两个插脚12所具有的两个内侧面12a位于两个外侧面12b之间。换言之,任一插脚12的外侧面12b是指该插脚12的远离另一插脚12的面积较大的那个侧面,内侧面12a则是该插脚12的靠近另一插脚12的面积较大的那个侧面。或者说,任一插脚12的外侧面12b相对内侧面12a更远离另一插脚12。
插脚12相对壳体11转动至两个插脚12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内侧壁a1时,参考图4和图5,两个内侧面12a平行,也即两个插脚12相互平行。两个插脚12处于这种状态时,电源适配器10可以插接于两孔插座内,即电源适配器10可适配于两孔插座。
同时参考图6、图7和图8,插脚12相对壳体11转动至两个插脚12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外侧壁a2时,两个内侧面12a形成夹角,也即两个插脚12形成夹角。两个插脚12处于这种状态时,两个内侧面12a之间的夹角的设置即每一插脚12的转动范围可以根据电源适配器10或插座的标准规范制定。例如,对于国标GB1002-2008,夹角设置为30度,即任一插脚12从内侧壁a1位置转动至外侧壁a2位置时,其转动角度为30度。两个插脚12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外侧壁a2时,两内侧面12a形成60度的夹角,也可理解为两插脚12形成60度的夹角,从而可以插入三孔插座的零线孔和火线孔内,进而将电源适配器10的控制电路接通至外界电源。在其他类型电源适配器10或插座的标准规范中,电源适配器10的内侧壁a1、外侧壁a2的设置满足标准规范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两内侧面12a的平行关系不应理解为两面严格平行,应当考虑工程误差的存在,与两个内侧壁a1分别抵接的两插脚12能够顺利插入两孔插座内即可。插脚12与外侧壁a2抵接时,相对内侧壁a1的转动角度也应当考虑工程误差的存在,不应理解为严格的30度要求。例如,在国标GB1002-2008中,三孔插座的火线孔(或零线孔)相对接地线孔的角度误差范围在-30分~+30分之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两孔插座未被占用时,电源适配器10的两个插脚12可以调整至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内侧壁a1,并插接至两孔插座内,从而利用电源适配器10为电子设备充电或供电。当两孔插座被占用或者插座缺少两孔插口时,可以将电源适配器10的两个插脚12调整至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外侧壁a2,并插接至三孔插座的火线孔和零线孔内,进而利用电源适配器10为电子设备充电或供电。
上述电源适配器10,由于壳体11开设有限位孔11a,两个插脚12分别能够相对壳体11转动并被限位孔11a限位,两个插脚12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内侧壁a1时两个插脚12相互平行,电源适配器10可插接于两孔插座;两个插脚12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外侧壁a2时,两个插脚12形成夹角,插脚12的壳体11的外侧壁a2的设置只需满足三孔插座的标准规范要求,例如满足国标的规范要求,电源适配器10即可插接于三孔插座的火线孔和零线孔。换言之,上述电源适配器10既可适配两孔插座,也可适配三孔插座,因此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继续参阅图3,壳体11开设有沉槽11b,限位孔11a开设于沉槽11b的槽底。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插脚12所在壳体11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沉槽11b,沉槽11b呈周向闭合的圆孔状,限位孔11a开设于沉槽11b的槽底,且沉槽11b的直径大于限位孔11a的宽度。沉槽11b的周向边缘与壳体11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或者说沉槽11b的边缘不必延伸至电源适配器10的周向外表面。这种设置,既可以保证沉槽11b周围的壳体11的结构强度,也可以保证插脚12边缘与电源适配器10周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用电规范(例如爬电距离或者电气间隙)要求,以保证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性能。沉槽11b的设置,还可以减薄限位孔11a处壳体11的厚度,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限位孔11a的加工,又可避免限位孔11a在插脚12的长度方向的深度过大,防止插脚12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斜而造成转动不畅。
参考图3,插脚12可以包括本体121和固定连接于本体121的第一限位部123。以任一插脚12为例,本体121为金属材质且呈片状,本体121具有内侧面12a和外侧面12b且用于抵接内侧壁a1或外侧壁a2,以在插接至两孔插座或三孔插座时与外界电源接触导通。第一限位部123容置于沉槽11b内。第一限位部123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塑胶等电绝缘材质,其可以注塑成型于插脚12的本体121,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23与本体121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当然,第一限位部123也可以粘接于本体121并与本体121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第一限位部123可以抵接于沉槽11b的槽底,以防止适配器的插脚12在插入插座插孔的过程中向壳体11内移动,从而保证电源适配器10的正常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3呈圆柱状且与沉槽11b的形状匹配。第一限位部123的外边缘可以环绕插脚12设置,且圆柱面与插脚12的最短距离大于零,从而保证插脚12不会从第一限位部123的圆柱面暴露,以防止插脚12在相对壳体11转动的过程中与沉槽11b的侧壁产生摩擦。第一限位部123的设置还可提升插脚12相对壳体11转动的稳定性,并防止插脚12在插入插座插孔的过程中产生偏斜。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角矩形、三角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等形状,其中,圆角矩形指矩形的四个角经过倒角后形成的图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3的外露于插脚12侧的端面可以和壳体11的插脚12侧的端面平齐或者凸出于插脚12侧的端面。壳体11的插脚12侧的端面有时也称为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在电源适配器10插接于插座时,插接面朝向插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源适配器10插接于插座时,插接面与插座的表面抵接。在第一限位部123的外露于插接面的端面和壳体11的插接面平齐的实施方式中,插接面所在侧可以具有较为平整、简洁的外观。在第一限位部123的外露于插接面的端面凸出于插脚12侧的端面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限位部123可以增大插脚12边缘至电源适配器10的周向外边缘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提升电源适配器10的用电安全性。
参考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可以包括基体111及与基体111固定连接的挡壁113,基体111与挡壁113围合形成沉槽11b,限位孔11a开设于挡壁113。挡壁113可以和基体111一体成型,以利于壳体11的加工成型。挡壁113也可以与基体111组装成型,例如可将基体111和挡壁113制成相互独立的零部件,再通过热熔、粘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基体111与挡壁113的固定连接。挡壁113的材质可以和基体111相同,例如两者均为塑胶材质。挡壁113的材质也可以与基体111不同,例如基体111采用强度稍小的材质,挡壁113则采用强度较高的材质,从而降低壳体11的用料成本并保证壳体11的结构强度。
插脚12还可以包括固定连接于本体121的第二限位部125,第一限位部123与第二限位部125间隔设置且挡壁113夹设于第一限位部123与第二限位部125之间。第二限位部125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塑胶等电绝缘材质,其可以注塑成型于插脚12的本体121,从而使得第二限位部125与本体121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当然,第二限位部125也可以粘接于本体121并与本体121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脚12的本体121与第一限位部123注塑成型后,可插装于限位孔11a内,再将第二限位部125组装至插脚12的本体121,并采用点胶工艺实现第二限位部125与插脚12的本体121的固定连接。这种组装方式较为便捷,可以提升电源适配器10的生产效率。
第二限位部125可以抵接于挡壁113的背向第一限位部123的一侧,以防止适配器的插脚12在拔出插座插孔的过程中向壳体11外移动,从而防止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12因多次插拔而产生松动。换言之,第一限位部123与第二限位部125之间的宽度,即第一限位部123、第二限位部125在插脚12的长度方向的间距不大于挡壁113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23和第二限位部125可以对挡壁113形成夹持作用,以防止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12因多次插拔而产生松动。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125与第一限位部123的形状相似,第二限位部125呈圆柱状。第二限位部125的外边缘可以环绕插脚12设置,且圆柱面与插脚12的最短距离大于零,从而保证插脚12不会从第二限位部125的圆柱面暴露,以提升第二限位部125对插脚12的保护性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125的横截面可以为圆角矩形、三角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等形状,其中,圆角矩形指矩形的四个角经过倒角后形成的图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125可以包括不完全齿轮,两个第二限位部125的不完全齿轮相啮合。不完全齿轮的设置可以实现两个插脚12的同步运动,以使用户在转动其中一个插脚12时,另一个插脚12同步跟随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完全齿轮直接在第二限位部125的边缘加工成型,这种成型方式加工较为简单。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完全齿轮可以组装成型,以使不完全齿轮的轮齿具有相对较高的结构强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不完全齿轮的设置不是必须的。由于限位孔11a的存在,用户驱使插脚12在限位孔11a转动即可。不完全齿轮缺省时,插脚12的结构较为简单,可避免降低第二限位部125的复杂性,从而节省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及
两个插脚,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孔且分别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所述内侧壁时,两个所述插脚平行;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地抵接两个所述外侧壁时,两个所述插脚形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沉槽,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沉槽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包括本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本体用于抵接所述内侧壁或所述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容置于所述沉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圆柱状且与所述沉槽的形状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体及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的挡壁,所述基体与所述挡壁围合形成所述沉槽,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挡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且所述挡壁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挡壁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不完全齿轮,两个所述不完全齿轮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注塑成型于所述插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电路板,所述插脚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限位孔为扇形孔。
CN202122927334.1U 2021-11-25 2021-11-25 电源适配器 Active CN216488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7334.1U CN216488644U (zh) 2021-11-25 2021-11-25 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7334.1U CN216488644U (zh) 2021-11-25 2021-11-25 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8644U true CN21648864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7334.1U Active CN216488644U (zh) 2021-11-25 2021-11-25 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8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6535B2 (en) Adapter having connecting arms
US10069263B2 (en) Rotatable universal socket
CN219246994U (zh)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CN102509953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US20110028042A1 (en) Power plug and power plug assembly
CN216488644U (zh) 电源适配器
WO2019140791A1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216872437U (zh) 多方位旋转可拆换电子连接器及其第一和第二连接头
JP2008130285A (ja) ジャック
CN208753659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WO2021057989A1 (zh) 多用插头组件及电器
CN210806113U (zh) 一种旋转式墙壁插座
KR101884421B1 (ko) 멀티 회전 콘센트
CN110086053A (zh) 一种快速插拔的sma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6121000U (zh) 电连接器的公端、母端、电连接器及供电或耗电设备
CN217589520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7589519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7062678U (zh) 电连接器的公端、母端、电连接器及供电或耗电设备
CN211556260U (zh) 一种适用两孔和三孔插座的充电器
TWM569948U (zh)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866653U (zh) 一种电源插接件
TWI771881B (zh) 電源插座
CN204067704U (zh) Usb连接器
JP3187262U (ja) コネクタ構造
CN214153345U (zh) 插接头、插接座、连接器和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