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285U -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8285U
CN216488285U CN202123248610.8U CN202123248610U CN216488285U CN 216488285 U CN216488285 U CN 216488285U CN 202123248610 U CN202123248610 U CN 202123248610U CN 216488285 U CN216488285 U CN 216488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
heat dissipation
protrusion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86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久凌
张璐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86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8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8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8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和散热凸起,在保证电池通过电极引出通孔实现充电和放电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散热凸起用于电池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在使用时,电池的某些部位会出现大量集热的问题,由于电池壳体的结构限制,无法及时完成散热,从而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和散热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通过在电池壳体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和散热凸起,在保证电池通过电极引出通孔实现充电和放电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散热凸起用于电池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池充放电时,第一表面上的平均热量大于第二表面上的平均热量,第一表面上设置散热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过在电池充放电时,产生热量较高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散热凸起,从而可以将第一表面上的热量进行快速散出,以此避免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通过在电池壳体上设置散热凸起,可以使得散热凸起用于电池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
电池箱体;
电池,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内,电池包括散热凸起,散热凸起与电池箱体相接触;
汇流排,汇流排连接电池,散热凸起设置于电池朝向汇流排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以及汇流排,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内,汇流排连接电池,通过使得电池的散热凸起设置于电池朝向汇流排的一侧,且散热凸起与电池箱体相接触,从而可以将电池上的热量进行快速至电池箱体,实现电池的快速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
盖板,盖板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和散热凸起;
极柱,极柱设置于电极引出通孔,极柱与散热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极柱,通过在盖板上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和散热凸起,可以使得散热凸起用于盖板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盖板组件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盖板组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池箱体;10、电池壳体;11、电极引出通孔;12、散热凸起;14、盖板;20、极柱;30、第一导热件;31、第二导热件;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40、温度调节件;41、凸出部;50、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5,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通过在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在保证电池通过电极引出通孔11实现充电和放电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散热凸起12用于电池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还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电芯设置在电池壳体10内。电极引出通孔11用于实现电芯的充电和放电。例如,电极引出通孔11可以用于安装极柱20。极耳、转接片或者极柱20可以通过电极引出通孔11实现充电和放电。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集热的问题,而散热凸起12可以作为散热部件进行散热,例如,散热凸起12可以将热量引导至其他外部结构上,或者,散热凸起12可以作为散热翅片进行散热。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可能会使用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此时,可以通过外部部件与散热凸起12相接触,从而增加散热凸起12的温度,以此通过散热凸起12将热量散发至电池上,从而增加电池的温度,避免低温环境下出现的各类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之间的间距大于0,从而可以避免散热凸起12与通过或者设置在电极引出通孔11内的部件形成直接接触。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如果位于电极引出通孔11外侧的部件较大时,不排除散热凸起12与相应的部件直接接触,但需要保证二者之间绝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且可以提高成型效率。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铝、钢等材料。
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盖板14和壳体件,盖板14可以为平板,或者,盖板14可以包括容纳槽。散热凸起12和盖板14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者,散热凸起12和壳体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散热凸起12和第一壳体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者,散热凸起12和第二壳体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可以是独立成型的结构,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相连接,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可以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凸起12,散热凸起12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占第一表面的面积的30%-80%,不仅可以避免散热凸起12占据过大的第一表面面积,且可以保证散热凸起12进行可靠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占第一表面的面积的30%、31%、34%、40%、50%、51%、55%、60%、70%、71%、74%、78%、79%、80%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壳体10包括盖板14,盖板14上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散热凸起12可以将盖板14上的热量及时散出。
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极引出通孔11的存在,盖板14处的热量相对较高,因此通过设置有散热凸起12可以将盖板14上的热量及时散出,以此降低电池的温度,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还包括极柱20,极柱20设置于电极引出通孔11,极柱20可以突出电池壳体10设置,以此使得电池通过极柱20实现充电和放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极柱20的顶端,从而在散热凸起12与其他结构相对接时,可以避免极柱20也形成对接,以此影响极柱20与汇流排的连接。例如,散热凸起12可以与电池箱体相接触,而通过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极柱20的顶端,可以使得极柱20与电池箱体之间具有预留间隙,以此用于汇流排的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极柱20的顶端的高度为1mm-6mm,不仅可以避免散热凸起12占用过多空间,且可以保证散热凸起12的散热能力。散热凸起12的高度过低可能导致汇流排与极柱焊接后超出散热凸起12,散热凸起12无法与其他散热件接触,而无法更好实现散热。而散热凸起12高度过高则占用较大空间,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极柱20的顶端的高度为1mm-6mm,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极柱20的顶端的高度可以为1mm、1.1mm、1.2mm、1.3mm、1.5mm、2mm、2.5mm、3mm、3.1mm、3.5mm、4mm、4.1mm、4.2mm1mm、4.5mm、5mm、5.5mm、5.7mm、5.8mm、5.9mm、6mm等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散热凸起12的顶端等于或者低于极柱20的顶端,通过使得散热凸起12与其他部件的凸起结构相接触,也可以用于保证极柱20与电池箱体之间具有预留间隙,以此用于汇流排的放置。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凸起12的顶端和极柱20的顶端,可以认为是散热凸起12远离电池壳体10的一端,极柱20凸出电池壳体10外表面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还包括:第一导热件30,第一导热件30和极柱20相接触,第一导热件30和散热凸起12相接触,以此使得极柱20可以通过第一导热件30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凸起12,从而实现极柱20的快速散热。
第一导热件30可以与极柱20直接相接触,第一导热件30可以与极柱20间接相接触,但第一导热件30与极柱20依然通过导热性能较好的结构进行接触。第一导热件30可以与散热凸起12直接相接触,或者,第一导热件30可以与散热凸起12间接相接触,例如,第一导热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而散热凸起12也设置于电池壳体10,因此第一导热件30和散热凸起12通过电池壳体10实现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和散热凸起12可以通过第二导热件31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覆盖极柱20周向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从而可以将极柱20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件30快速散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的导热系数为K,1w/mk≤K≤10w/mk,第一导热件30覆盖极柱20周向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从而可以使得极柱20通过第一导热件30将热量快速分散到电池壳体10,以此加快极柱20的散热速度,避免极柱20热量集中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热件30覆盖极柱20周向外表面的至少部分,即第一导热件30可以直接与极柱20相接触,以此使得极柱20可以将热量快速传递至第一导热件30,而第一导热件30的导热系数K为1w/mk至10w/mk,因此其导热性能较强,从而可以将热量及时传递至电池壳体10上,以此分散极柱20上的热量。且第一导热件30覆盖极柱20周向外表面的至少部分,可以为极柱20提供了更大的散热面积,避免热量导入到电池内部的密封圈等不耐高温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20安装于电极引出通孔11内,而第一导热件3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电极引出通孔11内,此时,第一导热件30位于电极引出通孔11内的部分可以直接与极柱20相接触。或者,第一导热件30位于电极引出通孔11内的部分与极柱20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而第一导热件30位于电极引出通孔11外的部分则需要直接与极柱20相接触,从而来保证极柱20上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第一导热件30。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20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极柱20的一端可以凸出电池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而极柱20的另一端可以位于电池壳体10内部,即极柱20的另一端可以不凸出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设置。或者,极柱20的另一端可以凸出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2w/mk≤K≤8w/mk,在保证第一导热件30具有足够导热能力的基础上,避免第一导热件30由于导热能力过高而引发的结构强度变弱的问题。
第一导热件30的导热系数K可以为2w/mk、2.2w/mk、2.5w/mk、3w/mk、3.5w/mk、4w/mk、4.5w/mk、5w/mk、5.5w/mk、6w/mk、6.5w/mk、7w/mk、、7.2w/mk、7.5w/mk或8w/mk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热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2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第二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部32相连接,第二连接部33覆盖极柱20周向外表面的至少部分;其中,第二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部32垂直设置。第二连接部33可以将极柱20的热量及时导出,而第一连接部32可以将由极柱20导出的热量及时传递至电池壳体10,以此避免极柱20出现热量极柱的问题,且可以避免极柱20将热量传递至其他不耐热的部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部32垂直设置,即第二连接部3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池壳体10的第一表面,而极柱20的延伸方向也垂直于电池壳体10的第一表面。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极柱20倾斜于电池壳体10设置,此时,第二连接部33也可以倾斜于第一连接部32设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3也可以倾斜于第一连接部32设置。第二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3之间的夹角可以是大于0小于等于90°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即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可以是独立成型后进行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不仅可以保证结构强度,且可以提高成型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包括绝缘结构,在提高极柱20与第一导热件30之间导热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壳体10与极柱20之间的绝缘性能。第一导热件30上可以设置有释放极柱20顶端的通孔,第一导热件30上也可以设置有释放散热凸起12顶端的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的材料可以是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Crystal Polymer,LCP)、聚亚苯基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PP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的材料可以是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聚亚苯基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PP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有导热陶瓷材料,如BeO、AlN、BN、MgO、Al2O3或SiC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凹槽,第一导热件30设置在凹槽内,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导热件30的安装稳定性,且可以避免第一导热件30和电池壳体10的总厚度过大。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可以与电池壳体10之间对接,即电池壳体10上不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导热件30的凹槽等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柱20与散热凸起12之间的距离大于0,即极柱20与散热凸起12不直接相接触。考虑到散热凸起12可以是金属结构,因此,通过将极柱20与散热凸起12之间的距离大于0,可以避免极柱20与散热凸起12直接电连接。
极柱20可以与电芯的极耳直接相连接,或者,极柱20可以通过转接片与电芯的极耳相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可以不设置有极柱,或者仅设置有一个极柱(正极极柱或者负极极柱)。电芯可以通过极耳、转接片中的至少之一进行直接充电和放电。或者,极耳可以与电池壳体形成电连接,从而通过电池壳体实现充电和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1和图2中示出的电池壳体10实际只是示出了盖板14,盖板14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极柱20。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池充放电时,第一表面上的平均热量大于第二表面上的平均热量,第一表面上设置散热凸起12。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过在电池充放电时,产生热量较高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散热凸起12,从而可以将第一表面上的热量进行快速散出,以此避免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可以是矩形结构。矩形结构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体是矩形结构的哪两个面此处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重在强调在温度较高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散热凸起12进行散热。当然,第一表面可以是电池壳体10所有面中平均温度最高的表面,当然,第一表面可以不是电池壳体10所有面中平均温度最高的表面,但第一表面上的平均热量大于第二表面上的平均热量。平均热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面上的总热量除以一个面的面积所获得的数值。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面积可以是相等的,或者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面积可以是不相等的。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使得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并不强调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必须同时位于第一表面上。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电极引出通孔11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第三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且可以提高成型效率。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铝、钢等材料。
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盖板14和壳体件,盖板14可以为平板,或者,盖板14可以包括容纳槽。散热凸起12和盖板14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者,散热凸起12和壳体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散热凸起12和第一壳体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者,散热凸起12和第二壳体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可以是独立成型的结构,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相连接,电池壳体10和散热凸起12可以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占第一表面的面积的30%-80%,不仅可以避免散热凸起12占据过大的第一表面面积,且可以保证散热凸起12进行可靠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包括盖板14,盖板14上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散热凸起12可以将盖板14上的热量及时散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电池的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通过在电池壳体10上设置散热凸起12,可以使得散热凸起12用于电池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和箱体,箱体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包括电池,电池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内。其中,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安装于电池箱体内,此时,电池模组可以包括固定多个电池的端板和侧板。或者,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利用电池箱体对多个电池进行固定,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散热凸起12可以与电池箱体相接触,以此将热量传递至电池箱体上。电池箱体可以包括底部结构、边框以及顶盖,散热凸起12可以与底部结构、边框以及顶盖中的任意之一进行接触,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电池组还包括温度调节件40,散热凸起12与温度调节件40相接触,从而通过温度调节件40实现对散热凸起12的热传递。温度调节件40可以是加热结构,也可以是冷却结构,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确定。
电池箱体包括温度调节件40,进一步的,底部结构、边框以及顶盖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包括温度调节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可以与温度调节件40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凸起12与温度调节件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件31,从而通过第二导热件31实现散热凸起12与温度调节件40的接触,并且第二导热件31可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与第二导热件31直接接触,或者,第一导热件30与第二导热件31相间隔,而第一导热件30可以部分覆盖散热凸起12。第二导热件31位于散热凸起12的顶端。
第一导热件30与第二导热件31可以是由相同材料制备而成,或者,第一导热件30与第二导热件31可以是由不同材料制备而成。第二导热件31的导热系数以及相关材料可以参考第一导热件30,此处不作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30与第二导热件3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不仅成型简单,且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以此保证电池的高效热传递。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极柱20的顶端,温度调节件40可以包括一个平面,而散热凸起12可以与温度调节件40的平面相对接,也可以避免极柱20与温度调节件40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散热凸起12的顶端不高于极柱20的顶端,温度调节件40上设置有凸出部41,凸出部41与散热凸起12相连接,从而可以避免极柱20与温度调节件40相接触产生干涉,导致汇流排后续无法与极柱20连接,同时温度调节件40设置凸出部41,凸出部41进一步可以为温度调节件40的流道,使得温度调节件40可以与散热凸起12之间距离较近,加快散热凸起12的散热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节件40与散热凸起12相对接后使得温度调节件40与电池相对接后几乎无间隙,提高散热凸起12的散热效率的同时,避免凸出部41以外的区域与电池之间间隙较大,导致温度调节件40出现晃动,影响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温度调节件40的凸出部41与散热凸起12相对接,即凸出部41与散热凸起12可以直接对接,或者,凸出部41与散热凸起12可以间接对接,例如,凸出部41与散热凸起12直接可以设置有第二导热件3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对接,只是体现部件之间可以进行空间上的连接关系,并无特定含义。例如,凸出部41与散热凸起12直接对接时,凸出部41具有朝向散热凸起12的第一对接面,散热凸起12具有朝向凸出部41的第二对接面,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的大小可以相一致,或者,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的大小可以不相一致,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可以包括曲面和平面中的至少之一等。
温度调节件40上可以设置有凹槽,极柱20也可以位于凹槽内。温度调节件40内部包括可以包括流体循环通道。凸出部41或者凹槽可以是用于在温度调节件40内部形成流体循环通道而形成的结构,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电池组还包括汇流排50,散热凸起12设置于电池壳体10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以此实现对电池靠近汇流排50的表面进行快速散热。
汇流排50可以实现电池之间的串联或者并联,由于汇流排50与电池进行电连接,因此,电池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热量会相对较高,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凸起12设置于电池壳体10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可以对温度较高的表面进行快速散热。汇流排50可以设置在电池的顶部或者侧部,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汇流排50可以设置在电池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电池箱体1;电池,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1内,电池包括散热凸起12,散热凸起12与电池箱体相接触;汇流排50,汇流排50连接电池,散热凸起12设置于电池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以及汇流排50,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内,汇流排50连接电池,通过使得电池的散热凸起12设置于电池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且散热凸起12与电池箱体相接触,从而可以将电池上的热量进行快速至电池箱体,实现电池的快速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排50可以实现电池之间的串联或者并联,由于汇流排50与电池进行电连接,因此,电池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热量会相对较高,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凸起12设置于电池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可以对温度较高的表面进行快速散热。汇流排50可以设置在电池的顶部或者侧部,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汇流排50可以设置在电池的底部。
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内。其中,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安装于电池箱体内,此时,电池模组可以包括固定多个电池的端板和侧板。或者,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利用电池箱体对多个电池进行固定,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组还包括:第二导热件31,散热凸起12通过第二导热件31与电池箱体相接触,以此使得散热凸起12通过第二导热件31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可以与电池箱体直接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电池箱体1包括温度调节件40,散热凸起12与温度调节件40相接触,从而通过温度调节件40实现对散热凸起12的热传递。温度调节件40可以是加热结构,也可以是冷却结构,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可以与温度调节件40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凸起12与温度调节件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件31,从而通过第二导热件31实现散热凸起12与温度调节件40的接触,并且第二导热件31可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组可以包括上述电池组中包括的电池,对于其他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电池组的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但是,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中的电池并不局限于上述电池组中包括的电池,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组重在强调电池的散热凸起12设置于电池朝向汇流排50的一侧,以此保证对靠近汇流排50侧的快速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节件40可为液冷板或水冷板。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的散热凸起12可以是由电池壳体的法兰边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14,盖板14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极柱20,极柱20设置于电极引出通孔11,极柱20与散热凸起12之间的距离大于0。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14和极柱20,通过在盖板14上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可以使得散热凸起12用于盖板14的散热,以此提高电池盖板组件的散热能力,从而改善电池盖板组件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4和散热凸起12可以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者,盖板14和散热凸起12可以为分体结构。
对于盖板14和散热凸起12上的其他部件以及设置方式均可以参考上述电池涉及到的相关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0),所述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面上设置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通孔(11)和所述散热凸起(12)之间的间距大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和所述散热凸起(1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所述散热凸起(12),所述散热凸起(12)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占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的3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盖板(14),所述盖板(14)上设置有所述电极引出通孔(11)和所述散热凸起(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极柱(20),所述极柱(20)设置于所述电极引出通孔(11),所述极柱(20)突出所述电池壳体(1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所述极柱(20)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12)的顶端高于所述极柱(20)的顶端的高度为1mm-6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第一导热件(30),所述第一导热件(30)和所述极柱(20)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热件(30)和所述散热凸起(12)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30)覆盖所述极柱(20)周向外表面的至少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0)与所述散热凸起(12)之间的距离大于0。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0),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电池充放电时,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平均热量大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平均热量,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散热凸起(12)。
13.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温度调节件(40),所述散热凸起(12)与所述温度调节件(40)相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12)与所述温度调节件(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件(3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池,第一导热件(30)与所述第二导热件(3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所述散热凸起(12)的顶端不高于极柱(20)的顶端,所述温度调节件(40)上设置有凸出部(41),所述凸出部(41)与所述散热凸起(12)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汇流排(50),所述散热凸起(12)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朝向所述汇流排(50)的一侧。
19.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
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所述电池包括散热凸起(12),所述散热凸起(12)与所述电池箱体相接触;
汇流排(50),所述汇流排(50)连接所述电池,所述散热凸起(12)设置于所述电池朝向所述汇流排(50)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
第二导热件(31),所述散热凸起(12)通过所述第二导热件(31)与所述电池箱体相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包括温度调节件(40),所述散热凸起(12)与所述温度调节件(40)相接触。
22.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4),所述盖板(14)设置有电极引出通孔(11)和散热凸起(12);
极柱(20),所述极柱(20)设置于所述电极引出通孔(11),所述极柱(20)与所述散热凸起(12)之间的距离大于0。
CN202123248610.8U 2021-12-22 2021-12-22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Active CN216488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8610.8U CN216488285U (zh) 2021-12-22 2021-12-22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8610.8U CN216488285U (zh) 2021-12-22 2021-12-22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8285U true CN21648828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8610.8U Active CN216488285U (zh) 2021-12-22 2021-12-22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8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6409B2 (en) Heat sink and power battery system
KR101084969B1 (ko) 온도 센서가 장착된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108140916B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JP5779793B2 (ja) 優れた放熱能力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EP2479836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dium or larg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a heat-dissipating member having a novel structure
US9203064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xcellent heat dissipation ability an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KR101252944B1 (ko) 방열 특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JP660865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1033876A (zh) 电池组
EP3787060B1 (en) Battery module
US11177518B2 (en) Heat-radiating cartridge, and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using same
CN216488285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CN217823040U (zh) 电池装置
CN217822993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6288672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CN210897411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9371139U (zh) 电池组
CN218827520U (zh) 一种散热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19303758U (zh) 电池装置
CN220041994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6698528U (zh) 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组
CN220774562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储能设备
JP7460773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CN216597748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7589282U (zh) 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