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7534U -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7534U
CN216487534U CN202220305358.5U CN202220305358U CN216487534U CN 216487534 U CN216487534 U CN 216487534U CN 202220305358 U CN202220305358 U CN 202220305358U CN 216487534 U CN216487534 U CN 216487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ircumferential
radial
pol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53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053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7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7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7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属于磁吸技术领域。所述磁铁单元包括依次首尾排布的第一周向磁铁、第一径向磁铁、第二周向磁铁和第二径向磁铁,第一周向磁铁和第二周向磁铁均沿多个磁铁单元排布形成的环形周向延伸,第一径向磁铁和第二径向磁铁均沿多个磁铁单元排布形成的环形径向延伸。本公开解决了磁吸组件的磁场外泄而影响无线充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磁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常配置有磁吸组件。磁吸组件用于与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相吸,使得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吸附在一起。
在相关技术中,磁吸组件为环状磁铁,环状磁铁安装于电子设备,环状磁铁和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相吸。
然而,上述磁吸组件存在磁场外泄的问题,会影响无线充电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可以解决磁吸组件的磁场外泄而影响无线充电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组件,包括多个磁铁单元;
多个所述磁铁单元依次排布,且围成环形,各所述磁铁单元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磁铁单元包括依次首尾排布的第一周向磁铁、第一径向磁铁、第二周向磁铁和第二径向磁铁;
所述第一周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周向磁铁均沿所述磁吸组件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一径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均沿所述磁吸组件的径向延伸。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周向磁铁与所述第二周向磁铁相间隔;
所述第一径向磁铁与所述第二径向磁铁之间相间隔。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周向磁铁与所述第二周向磁铁相邻的侧边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周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周向磁铁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径向磁铁,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径向磁铁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径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周向磁铁与所述第二周向磁铁相邻的侧边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周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周向磁铁形成一体式结构;
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径向磁铁,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径向磁铁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径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径向磁铁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的靠近所述磁吸组件圆心的一端为第一磁极;
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径向磁铁的第一磁极,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径向磁铁的第一磁极相同或者相反。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磁铁单元排布形成的环形具有缺口。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磁吸组件和机身;
所述磁吸组件位于所述机身内部,且所述磁吸组件与所述机身的内壁相连。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身的内壁具有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为环形;
所述磁吸组件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将磁吸组件装配至电子设备后,将电子设备靠近配套的无线充电器,电子设备内的磁吸组件将和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相吸,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和无线充电器吸附在一起,从而实现稳定可靠的充电。并且,由于磁吸组件由多个磁铁单元组成,各磁铁单元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所以能够减少磁场外泄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磁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磁铁单元;
11、第一周向磁铁;12、第二周向磁铁;13、第一径向磁铁;14、第二径向磁铁;
2、缺口;
100、磁吸组件;
200、机身;
201、限位槽;
30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常配置有磁吸组件。磁吸组件用于与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相吸,使得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吸附在一起。
在相关技术中,磁吸组件为环状磁铁,环状磁铁安装于电子设备,环状磁铁和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相吸。
然而,上述磁吸组件存在磁场外泄的问题,会影响无线充电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组件,图1为该磁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磁吸组件包括多个磁铁单元1,多个磁铁单元1依次排布,且围成环形,各磁铁单元1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
在将磁吸组件装配至电子设备后,将电子设备靠近配套的无线充电器,电子设备内的磁吸组件将和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相吸,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和无线充电器吸附在一起,从而实现稳定可靠的充电。并且,由于磁吸组件由多个磁铁单元1组成,各磁铁单元1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所以能够减少磁场外泄的问题。
图2为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磁铁单元1包括依次首尾排布的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均沿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周向延伸,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均沿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径向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连接成磁铁单元1,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外部的磁感线与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的磁感线闭合,从而使磁铁单元1与无线充电器内部的磁铁相吸附,进而实现磁吸组件和无线充电器内部的磁铁相吸附。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磁铁单元1由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依次排布而成,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一体式的磁吸组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磁感线闭合,将磁场尽可能的束缚到该磁铁单元1中,从而减少磁铁单元1的磁场外泄。
下面对磁铁单元1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进行说明。
参见图2,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如此一来,由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依次排布而成的磁铁单元1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
对于上述的磁铁单元1中的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有着如下四种排布方式。
关于第一种排布方式,继续参见图2,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周向磁铁12相间隔,第一径向磁铁13与第二径向磁铁14之间相间隔。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互相间隔,能够减少磁铁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单层布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可以为多层布置,如两层布置等。如此设计,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通过胶水固定,防止磁铁单元1变形,影响磁铁单元1的吸附能力。
下面对第一种排布方式的充磁方案进行说明。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单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均具有两个磁极,经过两个磁极的直线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2,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
上述充磁方案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图3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双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均具有四个磁极,经过四个磁极的平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此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多极充磁,即在同一磁体上进行两对以上磁极的充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上层的磁极方向和下层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内部的磁感线围成闭环,继续参见图3,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各自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
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两个闭环,参见图3,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或者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最终又回到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
上述充磁方案使每个磁铁磁化有四个磁极,这种充磁方案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同理,还可以使用其他充磁方案,如果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三层布置时,每层磁铁有两个磁极,一共有六个磁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关于第二种排布方式,图4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周向磁铁12相邻的侧边相连,以使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一体式结构能够降低磁铁制作的难度,增强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的强度。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单层布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可以为多层布置,如两层布置等。如此设计,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通过胶水固定,防止磁铁单元1变形,影响磁铁单元1的吸附能力。
下面对第二种排布方式的充磁方案进行说明。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单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四个磁极,经过四个磁极的平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均具有两个磁极,经过两个磁极的直线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4,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4,磁感线依次经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最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
上述充磁方案中,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图5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双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均具有四个磁极,经过四个磁极的平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八个磁极,以八个磁极为顶点围成的六面体中的两个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以八个磁极为顶点围成的六面体中的另外四个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此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多极充磁,即在同一磁体上进行两对以上磁极的充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上层的磁极方向和下层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内部的磁感线围成闭环,继续参见图5,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各自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的八个磁极围成的六面体的六个面具有磁感线围成的闭环,磁感线依次穿过闭环所在的平面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最终回到第一S极。
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两个闭环,继续参见图5,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或者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最终又回到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
上述充磁方案使每个磁铁磁化有四个磁极,这种充磁方案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同理,还可以使用其他充磁方案,如果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三层布置时,每层磁铁有两个磁极,一共有六个磁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关于第三种排布方式,图6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第一径向磁铁13,与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径向磁铁14相连,以使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一体式结构能够降低磁铁制作的难度,增强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的强度。
可选地,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靠近磁吸组件圆心的一端为第一磁极,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磁极,与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磁极相同或者相反。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单层布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可以为多层布置,如两层布置等。如此设计,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通过胶水固定,防止磁铁单元1变形,影响磁铁单元1的吸附能力。
下面对第三种排布方式的充磁方案进行说明。
继续参见图6,示例性的,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单层布置时,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四个磁极,经过四个磁极的平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均具有两个磁极,经过两个磁极的直线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6,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6,磁感线依次经过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回到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
上述充磁方案中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图7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磁极方向相同,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的S极和N极。
图8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双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均具有四个磁极,经过四个磁极的平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八个磁极,以八个磁极为顶点围成的六面体中的两个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以八个磁极为顶点围成的六面体中的另外四个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此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多极充磁,即在同一磁体上进行两对以上磁极的充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上层的磁极方向和下层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的内部的磁感线围成闭环,继续参见图8,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各自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的八个磁极围成的六面体的六个面具有磁感线围成的闭环,磁感线依次穿过闭环所在的平面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最终回到第一S极。
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两个闭环,继续参见图8,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或者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最终又回到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
上述充磁方案使每个磁铁磁化有四个磁极,这种充磁方案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同理,还可以使用其他充磁方案,如果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三层布置时,每层磁铁有两个磁极,一共有六个磁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关于第四种排布方式,图9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周向磁铁12相邻的侧边相连,以使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一体式结构,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第一径向磁铁13,与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径向磁铁14相连,以使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一体式结构,能够降低磁铁制作的难度,增强磁铁单元1的整体强度。
可选地,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靠近磁吸组件圆心的一端为第一磁极,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磁极,与相邻的两个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磁极相同或者相反。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单层布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可以为多层布置,如两层布置等。如此设计,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可选地,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通过胶水固定,防止磁铁单元1变形,影响磁铁单元1的吸附能力。
下面对第四种排布方式的充磁方案进行说明。
继续参见图9,示例性的,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单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四个磁极,经过四个磁极的平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一径向磁铁13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二周向磁铁12与第二径向磁铁14衔接处的磁极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9,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
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9,磁感线依次经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S极和N极,最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S极。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闭环,参见图9,磁感线依次经过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S极和N极,最终回到第一径向磁铁13的S极。
上述充磁方案中不仅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还能够减少磁吸组件的厚度尺寸,有利于轻薄化设计。
图10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磁极方向相同,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的S极和N极。
图11为一种磁铁单元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双层布置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八个磁极,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有八个磁极,以八个磁极为顶点围成的六面体中的两个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以八个磁极为顶点围成的六面体中的另外四个面与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此时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多极充磁,即在同一磁体上进行两对以上磁极的充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的上层的磁极方向和下层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周向磁铁11和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的八个磁极围成的六面体的六个面具有磁感线围成的闭环,磁感线依次穿过闭环所在的平面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最终回到第一S极。第一径向磁铁13和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的八个磁极围成的六面体的六个面具有磁感线围成的闭环,磁感线依次穿过闭环所在的平面的第一S极、第一N极、第二S极、第二N极最终回到第一S极。
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内部的磁感线闭合为两个闭环,继续参见图11,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最终又回到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一S极,或者磁感线依次穿过第一周向磁铁11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最终又回到第二周向磁铁12的第二S极。
上述充磁方案使每个磁铁磁化有四个磁极,这种充磁方案能够能够增加磁铁单元1的吸力。
同理,还可以使用其他充磁方案,如果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为三层布置时,每层磁铁有两个磁极,一共有六个磁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四种磁铁单元1的排布方式,可以任意组合排布成为环形的磁吸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再次参见图1,如图1所示,多个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具有缺口2。
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能够从缺口2穿过,为电子设备充电。
图12为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磁吸组件100和机身200,磁吸组件100位于机身200内部,且磁吸组件100与机身200的内壁相连。
电子设备充电时,机身200内部的磁吸组件100与无线充电器中的磁铁相吸引,使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吸附在一起,防止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脱离无线充电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机身200用于固定磁吸组件100,磁吸组件100用于和无线充电器中的磁铁相吸引,从而固定无线充电时的电子设备。
继续参见图12,机身200的内壁具有限位槽201,限位槽201为环形,磁吸组件100插接在限位槽201内。
限位槽201用于固定磁吸组件100。
可选地,将磁吸组件100安装到限位槽201中后,还可以用具有粘性的胶水对磁吸组件100进行加固。
由于电子设备包括图1所示的磁吸组件100,所以电子设备具有图1所示的磁吸组件100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手机、电子手表等。
磁吸组件100也不仅限于用于电子设备,举例说明,磁吸组件100还可以用于无线充电器。
图13为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无线充电器包括基座300和磁吸组件100,基座300为圆形,磁吸组件100固定在基座300外圆。
磁吸组件100可以吸附电子设备,使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吸附,从而进行无线充电。
当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吸附时,电子设备内磁吸组件100的S极与无线充电器内磁吸组件100的N极对应,电子设备内磁吸组件100的N极与无线充电器内磁吸组件100的S极对应。
可选地,无线充电器内的磁吸组件100与电子设备中的磁吸组件100相同,在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吸附时,磁吸组件100能够与无线充电器内的磁铁完全对应,增强吸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磁铁单元(1);
多个所述磁铁单元(1)依次排布,且围成环形,各所述磁铁单元(1)内部的磁感线形成闭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单元(1)包括依次首尾排布的第一周向磁铁(11)、第一径向磁铁(13)、第二周向磁铁(12)和第二径向磁铁(14);
所述第一周向磁铁(11)和所述第二周向磁铁(12)均沿所述磁吸组件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均沿所述磁吸组件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磁铁(11)与所述第二周向磁铁(12)相间隔;
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与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之间相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磁铁(11)与所述第二周向磁铁(12)相邻的侧边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周向磁铁(11)和所述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磁铁(11)与所述第二周向磁铁(12)相邻的侧边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周向磁铁(11)和所述第二周向磁铁(12)形成一体式结构;
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形成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和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的靠近所述磁吸组件圆心的一端为第一磁极;
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1)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径向磁铁(13)的第一磁极,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铁单元(1)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径向磁铁(14)的第一磁极相同或者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磁吸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磁铁单元(1)排布形成的环形具有缺口(2)。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吸组件(100)和机身(200);
所述磁吸组件(100)位于所述机身(200)内部,且所述磁吸组件(100)与所述机身(200)的内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00)的内壁具有限位槽(201);
所述限位槽(201)为环形;
所述磁吸组件(100)插接在所述限位槽(201)内。
CN202220305358.5U 2022-02-15 2022-02-15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487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5358.5U CN216487534U (zh) 2022-02-15 2022-02-15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5358.5U CN216487534U (zh) 2022-02-15 2022-02-15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7534U true CN21648753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05358.5U Active CN216487534U (zh) 2022-02-15 2022-02-15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7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5406B2 (ja) 受信側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受信側非接触充電機器
JP2012156279A (ja) 受信側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受信側非接触充電機器
CN103095015A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KR200497478Y1 (ko) 무선 충전기의 이중 위치 맞춤 자성링
CN216487534U (zh) 磁吸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671522B (zh) 一种径轴向磁悬浮轴承
CN205377491U (zh) 电机转子及永磁电机
CN212162859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套
WO2022141504A1 (zh)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JP2012191739A (ja) 伝送コイル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受電装置及び給電装置
CN218482044U (zh) 一种磁环组件
CN213183912U (zh) 一种带磁吸功能的线圈组件及无线充电装置
WO2023207122A1 (zh)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CN112803603B (zh) 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3925292A (zh) 一种永磁偏置混合径向磁轴承
CN216959437U (zh) 一种磁性组件、无线充电模组及充电器
WO2022179628A1 (zh) 一种多边形电机
CN114243970A (zh) 轴向磁场电机转子、轴向磁场电机及制作方法
CN220710052U (zh) 磁单元、磁组、电子设备和设备组合
CN220290563U (zh) 磁单元、磁组件、电子设备和设备组合
CN112803602A (zh) 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EP428745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tection case
CN213879327U (zh) 一种可提高磁吸力的无线充电器
CN217642877U (zh)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CN217390151U (zh) 电子设备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